Idea Transcript
夏曉
廖雲
編
DI SCOVERING
LUCIECHENG
■▽
G︼d ●
-九六八世代在台的唯--人
﹡
F■
【』
夏曉鵑 長年投人移民/工組織與運動.協助創立「南洋台灣姊妹會」﹑「移民 /住人權修法聯盟」’著作包括《流離尋岸》、《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騷動流移》﹑《跨界流離》等。
廖雲章 《台灣立報》副總編輯﹑台灣立報越南《四方報》中文主編﹑世新大學 新聞系兼任講師。
發現成露茵 DI SCOVER
ING
LUCIECHENG
夏曉鵑廖 ﹦一==早
細
發現成露西 DISCOVERINGLUCIECHENG
夏曉鵑﹑廖雲章編 台祉議爛
■■■ 1q
l
感謝世新大學台灣祉會研究國際中心贊助部分編輯費用
目錄
編者序╴典型在夙昔.發現成露茵/廖雲章﹑夏曉鵑 紀念左翼前輩成露茵/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I3
序/成駱玲
5
【探索弱勢發聲的亞美行動研究】
基進祉會學-﹙重﹚讀成露茵教授著作中的政治/盥田I曉
l9
為弱勢發聲-成露茵的責踐/】ohnMLiu
3l
成露菌∕亞美研究的先驅/蘇耀昌
49
永遠的先鋒/吳甦
57
【啟動僑鄉研究的跨國交流先鋒】
活得絢麗多彩’走得瀟灑利索-追憶我的露西小妹/成思危
7l
淺論成露酋的台山研究/劉玉遵
75
中國發展需要露西這樣的祉會學家,兩岸交流需要露酋這樣的
83
友誼使者/陸學藝
二十年的傳承-從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建立英語培訂∣∣中心的
89
發展想到的/趙克賦 勺﹁J
O↙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貫踐與挑戰-追憶成老師露西的 風範與志業/熊秉純
【開拓多元異質的另類竇踐空間】
對「成露西教授知行台-的軌跡」之我見/蔡紲仁
l3l
LuCie與祉發所-反思批判知識份子再生產機制的建立/夏曉鵑
l39
定錨的可能/蔡培慧
l57
教育是通往解放之路-成露茵給學生們留下的命題/陳幅裕
l6l
「關鍵能力」的理諭與責踐-簡紀-段學習Lucie研究與行動骯 ﹣段學習Luclc研究與行動的歷程/悟泓
I7l
把老師帶上來/周麗玉
l83
成露西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管中群
l89
當「成露西教授」遇上「成露西祉長」-讓弱勢發聲/廖雲章、張正
Z09
摸著石頭過河-成露茵的另類/新聞史研究/黃順星
2Z5
我所認識的Lucie/阿英
2《,
我所認識的阿英/廖雲章
259
序 成嘉玲.
Lucie走了已近兩年’可總覺得她還在卅卜某個角落’做著她突發
奇想的計畫而已。至於在世新開拓的各種項目’反正有我們繼承她的 理念’她-定很放心的‧
說來奇怪’也許是她保佑的關係’世新今年與她相關的計畫頻頻 得獎.她因接辦《傳記文學》得了金鼎獎的特別貢獻獎‧指導論文的學 生黃I∣頂星獲得曾虛白先生新聞獎的新聞學術著作獎’《四方報》因得到
各方幫助’由本來的越、泰兩國語言拓展成五國語言的報紙’受卓越 新聞獎肯定’而獲頒社會公器獎’加上《立報》記者也獲獎無數’我們
都說為什麼不能早-點被大家肯定’讓Lucic也能分享榮譽;不過總的 來說’如果得到主流肯定,或許正是她要離開這些工作’去從事其他 更具挑戰的事物的時候了。 我代表她領獎時’說她是寂寞的先行者’因從她的紀錄片看’ UCLA的教授說她做的事在十年廿年後才被認為是開發了新的研究範
疇’是走了對的方向。但是現在看來’她也許是先行者或越界者’可 並不寂寞’因為那麼多的好朋友相挺’真心付出‧如果是我’可沒有
世新大學董事長。
發現成露西
002
那麼多各行各業的souIma﹝cs .坦白的說,連我這個做姐姐的人’都不
知她那麼多元’做過許多事』I青’因為她從不炫耀自己’從不告訴別人 她幫助過誰’她走後我反而覺得對她的了解加深了很多’也許人都是 在擁有時不懂珍惜’失去後想彌補卻來不及了。
這本書是朋友們對她的懷念’我想她如有知’一定覺得人生真是 不虛此行了 於20ll年l2月
編者序
典型在夙昔.發現成露西 廖雲章﹑夏曉鵑
Lucic過世兩年了’從起初的震驚﹑哀慟、追思’-場-場接力賽 般的研討會不斷有最新史料出土,中﹑美、港、臺的故蕾、學生娓娓 道來他們與Lucic共同奮鬥相處的回憶’當年艱辛的挑戰與奮鬥’經過 時光的淘洗’都成了溫柔甜美的回憶‧ 很多人遣憾’Lucic走得太早了’以她同時做二十件事的本事’失 去她’是多麼大的損失。而更多的遣憾’是LuciC總是做的多’說的 少,她不愛彰顯自己的事蹟’沒有人能完整說清楚Lucic精彩-生的故 事‧於是’我們僅能從眾人各自記憶中爬梳出Lucic不同階段的人生挑 戰’拼湊出她璀璨耀眼的音容笑貌’令人『申往卻也彷彿遙不可及‧ 我們不打算出-本緬懷她的害’那從來都不是Lucie的風格‧思念 是永恆的’她所留給這個世界的’卻不僅僅如此而已‧ 這本書想呈現Lucic真貫生活的行事作風’透過親朋故舊學生的第 -手報導’看見她從-而終永不放棄的責驗勇氣與苦幹精砷,她如何 面對困難﹑如何處理自己的害怕與疑惑’如何鼓勵年輕人並給予生命 與課業的方向指導‧ 在這些與她共事的人眼中’她並不完美’卻非常真誠‧陪伴她晚 年的看護阿英透露她「想做-輩子的小孩」’她對阿英的平等態度’許
發現成露西
00么
多人有目共睹’然而她主動教阿英跳舞、英文的太過認真’還被阿英 抗議:「妳太嚴格’我不學了! 」 透過與她共事的人’我們看到了Lucie少為人知卻更真責的-面’
她作為老師﹑同事、主管、朋友、家人的不同身份’透過眾人的回顧 發現她的面貌’歡迎您-起來重新拼湊﹑認識、發現成露茵。
紀念左翼前輩成露茵﹡ ﹙l939/2/l1﹣20】0/l/27﹚
辦報興校凝聚進步思想露茵身影猶在 律己厚人感召學術後輩女俠風範永存
成露茵博士-九三九年出生於香港,對日抗戰期間,因父親成舍
我為涉入時政甚深的知名報人而必須四處避難’童年曾於桂林、北平 等城市度過’抗戰勝利後回到香港’哥哥成思危胸懷祉會主義砠國’ 不顧母親反對’隻身從香港返回中國’不久’成露茵於-九五二年與 父母和姊姊移居台灣。雖為家中么女’並考取菁英的北-女和台大外 文系’父親成舍我仍以強調「自強不息」的嚴厲家教’使成露茵自幼便 鍛鍊出獨立思考與自力更生的性格‧由於不滿台灣的教育環境’成露 茵於大學二年級時便不顧父親的反對而自行尋找資源’取得就讀夏威 夷大學音樂系的機會。 四處打工以供養自己在美國求學的生活所需’積勞成疾的她’因
無法負擔長時間練鋼琴所需的體力’改道主修祉會學、副修音樂。初 至美國時曾為白人家庭做鰥姆’女性雇主充滿階級歧硯的評語:「我不 在乎你有多聰明’在這裡你不過是個女傭」’開敔成露茵日後對階級議 題的關注‧
成露茵自力更生地先後取得夏威夷大學社會學學士、芝加哥大學
﹡
原刊登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l{),第七十七期’頁387╴395。
發現成露西
006
圖書資訊碩士、夏威夷大學社會學碩士與博士‧在夏威夷大學攻讀社 會學學位期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加以在圖書館工讀的機會’閱讀 了許多中國大陸出版的書籍’為日後的左翼思想奠定重要基礎。 -九七○年取得祉會學博士學位後’美國民權運動仍餘波盪漾’ 成露茵華裔女性的身份使其雖面對各種性別與種族歧硯’最終仍於同 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教職‧此時期的成露茵思 想開始左傾’不僅沒有為保住難得的飯碗而甘於做個ll偵服的「模範少數
族裔」﹙modclmino【ity﹚,相反地’她不斷與學校鬥爭’以建立論述和 責際抗議行動並重的方式’爭取亞美研究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奠定了
亞美研究中心﹙AsianAme『icanStudyCcn〔c【﹚獨樹-格的標誌。 UCLA的亞美研究中心創立於-九六九年’為-九六○年代狂飄 的民權與學生運動鬥爭的成果‧中心創設以來數名主任都因無法取得 學生運動的支持而被迫辭職。-九七二年’剛任教不久的成露茵因政 治立場與學生運動接近’獲得學生支持而破格地以助理教授身份獲聘 為中心主任’直至-九八七年辭職為止,任期長達十六年。 充滿理想主義的成露茵與支持她的學生達成以集體領導模式推動 亞美研究中心的共識。在資本主義的制度中’亞美中心責踐社會主義 模式’由學生和教職員組成中央委員會’共同決策與執行任務。顛覆 資本主義依職務/階級高低的給薪模式’亞美中心的所有成員捐出薪 水’再依責際生活需求重新分配‧這樣的祉會主義模式在資本主義的 美國校園內並無制度性的支撐’數年後因為人事更動’後進的人員不 必然認同草創期有明顯左翼理想色彩的共識’此運作模式告終‧ 成露西不斷衝撞體制’不僅爭取了亞裔、少數族群研究和教學 的資源’更開創了結合研究與貫踐的基進取向。首先’她動員學生’ 與中國城的祉區結合’以解決祉區問題為問題意識的起點’展開研究 課題,再以研究成果為依據決定責踐方向與方法,而在研究與貫踐的
紀念左翼前輩成露茵
007
過程中’亞美中心皆與祉區緊密結合‧成露茵初掌亞美中心時’兩個
左翼祉運組織對中國城的工人群眾有不同的組織想像’其-主張成立 工會’另-主張成立合作祉‧成露菌建議先進行基礎調查再決定運動
路線‧經過紮實的調查分析後’發現中國城中以車衣工人居多’且多 與雇主有親羼關係’因此難以階級進行組織,最後決定採取合作社方 式’以解決民生經濟問題切入組織動員工作。除經濟問題外’調查結 果也發現祉區中家暴與幼兒照顧等問題’成露西除動員學生外’也 結合了她所參與的左翼婦女譆書會成員’在祉區出版中英西三語的
PamilyNewsIcttcrs﹙當時中國城已不只是華人居住﹚‧台作社初期發揮 了很好的組織動員作用’但在經營成功開始有盈餘後’組織反而出現
危機:社區居民與亞美中心等非祉區居民的組織工作者對於合作祉盈 餘的運用有不同意見’亞美中心認為合作肚的發展已與其理想遠離而 決定撤離’不久合作祉便宣告結束。成露茵從此次失敗經驗體認到「知 識份子靠不住」的重大教訂∣ ∣’但同時也看見研究與貫踐確責可以結合’ 並能發揮重大作用‧從責踐經驗總結’成露茵認為知識份子自身並無 法改變祉會,唯有透過社會貫踐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此-鮮明的立 場展現在她-生的各種結台研究與貫踐的嚐試中‧
成露茵並不因重硯祉會責踐而貶低研究的價值。相反地’在亞裔 與其他少數族裔研究尚未獲認可的年代’成露茵認為必須建立紮責而
具開創性的論述才能顛覆既有的學術霸權.她在亞美研究中心組織了 許多具劃時代意義的出版與研究計畫‧中心出版的第-本書《R00才J;d〃
AJiα〃A加↙γ/“〃R“咋γ》’為首創的亞美研究教科害’而A冽↙mJ/α/b“γ〃α∕至
論述亦是鬥爭的重要手段’-九七六年亞美中心便出版《C0〃〃疋吵0Z〃才: 几叩eα加釘0〃Aj』α〃A加‘γ/cα》’介入越戰的議題’討論越戰與美國長期以 來對亞裔的壓迫和剝削之間的關係.
發現成露茵
008
-九七八年’成露茵與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ChincscHistorical
Socic﹝yofSouthemCalifornia﹚合作進行南加州華人口述歷史計畫 ﹙SouthemCalifbrniaCbincseAmcricanOra【HistoryPro】cct﹚’打破傳統只 為菁英寫史的取向,聚焦於基層群眾的歷史’除建立圖書館典藏的珍 貴文獻外’更帶動了洛杉磯僑社對華裔在美奮鬥歷史的保存熱衷’成 為多年後華美博物館成立的重要基礎。
成露西對於階級、性別和種族間複雜的關係有許多開創性的研 究成果。-九八四年’延績華人□述歷史計畫’組織了六位亞裔研究
者’再度與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合作撰述並出版《Li〃片物O〃γL如α》, 凸顯華裔婦女如何堅強面對傳統束縛與美國祉會對華人女性的多重歧 視’在陌生而充滿敵意的美國祉會落地生根’此害已成為美國婦女史 重要文獻之-. 雖與華裔祉區密切合作’成露茵早期關於華裔女性的研究卻曾弓∣ 起華人祉群的爭議。洞悉當時移民研究只有男性的侷限’成露茵在開 展亞美研究中心的同時’著手進行-項艱巨的研究課題’從散落在圖 書館檔案室、墓碑、家書……等不起眼的線索’抽絲剝繭地論證出’ 十九世紀的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如何剝削來自中國的「妓女」以促進資 本積累。這項研究’不見容於當時的華裔社群’有些人指責成露茵的 文章將使華裔被污名為「妓女的後代」’成露茵仍獨排眾議堅持完成
此研究’並於-九七九年於女性主義與婦女研究的重要期刊s咽〃J上 發表〈Prcc, Indcntured’andEnslaved:CbineseProstitutesinl9thCentury America〉 ’成為性別與移民研究的祉會學經典著作‧ 此項研究責為成露西另-項開創性研究課題的-環‧在同化論﹑ 推拉埋論當道的移民研究領域’成露茵率先以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與 世界體系的觀點’分析跨國流移’-九八四年與EdnaBonacich聯台編
著的《Lαb0γ伽加嘔m〃0〃“〃姚γGzp』mAJ加》被譽為具有高度理論價值與開
紀念左翼前輩成露茵
00,
創性的移民研究經典。成露苗致力於突破學科與國族的疆界’運用各 種資源與機會’促進亞裔美國學者與原牛國產牛連結’她與廣東中山 大學合作,以紮實的田野調查與歷史檔案為基礎’分析從中國到美國 的移民過程’以及移民潮對廣東台山的經濟、政治、』∣生別、文化等各 面向的影響’成為「僑鄉」研究的先鋒‧
成露茵披荊斬棘地打開了亞美研究與教學在美國學院的空間,在 擔任亞美中心十六年的主任後離職‧中心草創期以華裔和日裔為主’ 隨著來自菲律賓和韓國的新移民日增’已漸獲資源與地位的華裔和日 裔學者,以當年白人排擠華裔和日裔的同樣藉口與方法企圖阻撓其他 新進的亞裔學者’成露茵無法接受日趨保守的亞美中心發展方向’而 決定離去‧
-九八五年’成露茵再度獨排眾議’在UCLA創立環太平洋研究中 心(CcntcrofPaciHcRimStudies﹚’企圖打破既有以民族國家或區域為疆 界的研究取向’以世界體系的硯野’分析不同國家之間的關連。這項
具穿透力的計畫’在成露茵於-九九○年離開研究中心後而無以為繼。 然而’成露西的跨國界研究與行動從未停止‧-九七九年’美 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次日’成露茵便與UCLA的代表圍抵達中 國大陸’展開長期的學術交流計畫’成為最早與中國進行學術交流的
美國大學圍隊‧當時中國企圖在國際學術發聲’卻缺乏精通英文的學 術人才’成露茵結合了UCLA與中國學術機構’創建-種交流模式’
改變中國原有花大筆經費送人到美國學英文的方式’以自力更生為目 的’使中國的學術單位能在短期內以英文教學和發表研究成果’不必
再依賴美國’培訓的專業學科涵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對於中國學 術在國際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成露苗因父親交付尋找兄姊的任務’早在-九七二年便重返中國 大陸’並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周恩來告知成露西’過去對成舍我
發現成露西
010
的定位錯誤’他應是「民族資產階級」’是共產黨的朋友’而非敵人。 這次的中國行對成露茵的影響甚巨‧在那裡她看到了-種未曾見過的 精紳面貌’令她非常嚮往’進而大量閱讀毛澤東的著作和關於文革的 資料’並將之與美國的祉會運動關連‧
成露茵鮮明的左翼立場使得她遭到國民黨政府的職業學生密告’ 因而無法返台‧而在中國大陸與UCLA開展學術交流後不久’台灣政 府便邀請UCLA校長來台’使成露茵藉此機會返台。 -九九-年’成露西接掌父親的《立報》’至二○○-年從UCLA 辦理退休前’長期於台灣和美國兩地奔波。立報為台灣媒體的異類’
在沒有商業資本支持下堅持批判﹑社運、教育的觀點。成露茵企圖集 結台灣左翼力量為立報撰寫專欄’但因種種原因’未能發揮原本期待
的影響力。雖然面對龐大財務壓力’成露茵仍堅持理想’不僅延績立 報’更於-九九六年創辦《破報》’宣示:「有立必有破’有破才有立’ 世代的交替’在立和破的辯證軌道上滑行。沒有-個世代保有完全和
永恆的優勢’ 『破』和『立』也不會是任何一個世代專利。」二○○六 年’成露西以其-貫的對弱勢發聲的關注’創辦了越語和泰語《四方 報》’成為在台的越籍和泰籍移民/工最重要的訊息交流和發聲管道。 成露茵無懼於台灣極度扭曲的媒體環境’視辦報為打造讓有志者能「責 驗」、「責習」和「責踐」的育才事業‧
成露茵極為重視機制建立(institutionbuiIding﹚’認為祉會變革不 能僅依靠熱情和隨機的因緣’更需要建立機制’才能不斷再生產出投 入社會變革的下-代’也因此她積極投入研究和教學機構’以及教材 的研發和出版.
-九九七年’成露茵於父親創建的世新大學創辦祉會發展研究 所’標舉「有學有術.責踐基層.回歸理諭.再造社會」為宗旨。社 發所的成立並不I∣頂遂’最早於-九九四年向教育部提﹛﹢∣申請’但審查
紀念左翼前輩成露西
011
委員認為祉發所的內容尚不脫社會學的範圍’而未予通過.成露茵方面堅持社發所的特色’-方面不屈不撓地多方探詢祉會學界大老意 見’並想方設法地解釋社發所並非傳統社會學所’突破教育體制與專 業壁壘的限制’終於在-九九六年再次提出申請時獲得許可。 成露茵相當有意識地將世新社發所的英文名稱定為“SocialTrans╴
fbrma﹝ionStudics”’而非祉會學界所認定的次領域‘‘SocialDcveIopmcnt Studics” ’清楚地標示其致力於祉會變革的理想’延績她在亞美研究中 心投身結合研究與貫踐的經驗。
結束了亞美研究中心的黃金時期後,成露茵對美國日趨保守的學
術與教學環境感到沮喪‧-方面’她不滿於只強調cri﹝ical﹝hinking卻沒 有責踐的教學取向,更不甘心於-九七○年代左翼在美國發展出的貫 踐模式’二十多年後’不僅未遍地開花’反而失去動力‧另-方面’
回到台灣後’常聽聞台灣的祉運朋友抱怨缺乏有進步思想和貫踐力的 年輕人’而台灣的發展已出現各式各樣的議題’需以新的思維與方法 來探討。成露茵因而企圖在世新建立-個她心目中理想的研究所’將 祉發所建構為-個培養兼具批判思考與責踐能力的教學機構‧為達此 目標’成露茵設計了核心的「定點責習」課程’要求學生以較長而密集 的時間與某個祉運組織或弱勢圍體台作’推動或協助所需的調查和行 動方案’而所選擇的貫習地點必須是學生不熟悉的場域’因為成露茵 認為知識份子必須被改造’而改造的最有效方法是遠離慣性. 延績亞美中心帶動學生責踐的模式’成露茵在祉發所期間曾動員
學生進行工作坊’企圖運用巴西解放教育理諭與責踐家PauloFrcirc的 對話式教學法’培訃∣ ∣國中小老師,使他們能將對話式教學法落責在教
學現場。然而因成露茵身兼數職’無法再如亞美中心期間的全心投入 祉發所的教學、研究與組織工作。
卸下社發所兩任六年的所長職務後’成露西轉任世新大學傳播學
發現成露茵
012
院院長’推動媒體識讀教育、出版教材’近兩年更結合世新與國北師 相關師資’進行教材教法的研發與出版’企圖培訓國中小老師,使其 有能力在各課程中融入媒體識讀的教學’讓公民從小養成批判地閱讀
媒體的能力。二○○六年起’成露茵-手規畫「舍我紀念館」’推動民 國新聞史的研究’企圖建立新聞史研究的新典範。成露茵始終同時進 行多項前瞻性計畫,不顧身體負荷’即使在過世的前兩日’她仍在積 極協調媒體識讀計畫﹑籌辦探討另類傳播的國際研討會‧對成露西而 言’作為-個左翼貫踐者’沒有「退休」二字’終其-生’總是在-次
又-次的戰役中,探尋結合理論與貫踐的可能。 成露茵-生勇於挑戰極限’不斷地開創新局’並且在過程中引領 後進。她總是將重要的計畫或機構交付給合作的伙伴’尤其是後進’ 並給予充分的發揮空間’鼓勵創新’使後輩得以在具體的踐行中’體 ’∣吾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與方法‧ 成露茵的-生展現出-種大無畏的氣魄’總是挑戰自己和身邊的 人’時時思索如何突破重重限制’找到前進的道路。成露茵始終身體 力行地傳達她的信念:拒絕宿命’勇於戰鬥! 儘管擁有數不盡的顯赫頭銜與傳奇事蹟’成露茵的-生最珍貴的 是她始終如-的冒險犯難’鍥而不捨地摸索、創造-種「研究」與「貫 踐」結合的方式’雖然這些嚐試中充滿挫敗、失望、孤獨﹑不成熟’ 但她總是正面地迎戰’思考下-步的可能‧許多與成露茵同樣在-九 六、七○火紅的革命年代成長的知識份子常以「年輕時天真幼稚」而輕 率地否定了自己曾有的理想﹑便宜行事地合理化現今自己與世俗的同 流.成露茵從未否定自己年輕的理念和夢想’而是不斷在挫折和失敗 中重新站起‧正是這種拒絕輕率地否定年輕時理想的精紳面貌’使成 露西的驟然去世攪動了許多後輩難以形容的情緒’以-種超越僅是懷 念德高望重的教授的心情和思想’回憶與沈思她帶給世界的遣產‧
探索弱勢發聲的亞美行動研究
發現成露菌
014
「I﹂
■
b勻=
↖
● ■
0
』臼
■
P ■ 匕
﹦
■■﹄ ■
>
﹣函了「轟
叮
■▲
鼠i
■
■﹃
上:露茵與父親成舍我。
下:與家人歡聚。左起:成思危(兄﹚﹑成嘉玲(姐)﹑成露蒲﹑成舍我(父)、成幼殊(二姐)。
探索弱勢發聲的亞美行動研究
015
=■﹦■ H■=■∞
=﹦﹦■■ =■=■﹦
濺
.IⅡ 尸
=﹃ =←
0
/
﹨
﹨
∣∣
∣pl
左上:前往夏威夷前呱父(成舍我先生﹚、母(蕭宗讓女士)﹑姊姊(成嘉玲教授﹚合照 右上:-九六○於夏威夷德ii漿堂h『。 下:初到UCLA‧
發現成露茵
016
凹■﹄
句
﹦基遊
濺
隘礎』 ‧虹 V-=
I ■
■
L昤﹑丁
灘麴
雹. ¢!…』、
P■
上:於美國參與歡迎中國大陸體操隊活動。 右:-九七○年於夏威夷。
探索弱勢發聲的亞美行動研究
017
0
=﹣『
曰■
■﹦﹃
【
■
﹃
P
■ ﹄
巴■ =
▽
■ ■
凸
上:-九八○年與吳甦女士合﹜杉於招待第-批抵達UCLA參與培引∣∣的中國英文老「ll『的歡迎 會。 下:兄妹合影於美國。
發現成露茵
018
︸~
﹄因
弓『 ﹁
互﹃
呸 △
沉
■
左上:-九八三年於UCLA演講。
右上、下:-九八五年於洛杉磯獲頒「教育女鬥士」(WbmanWklrriorAwa『dinEducation﹚
基進祉會學 ﹙重﹚讀成露茵教授著作中的政治﹡ 豐田曉博士“
成露薔教授是位勇敢和勇於創新的學者’她將亞裔美國人放置在
階級、性別和勞動的重要地位’突破將他們視為生活現實的受害 者’或歷史中的小卒子的刻板印象(YboandNakanis﹜1i20l0)。
討論-位學者的-生時’不僅要從已出版的學術論述著手’也要
從字裡行間挖掘出這位學者的經歷以及動機’也就是要找出「結構性
基礎」﹙structuralunderpinnings﹚‧美國人類學家StevenG『cgory將「結 構性基礎」廣泛地定義為「政治的」(〔bcpoIiticaI﹚:「政治指的是各式 各樣的’人們藉以協商權力關係的社會踐行﹙sociaIpracticcs)。政治踐 行同時涉及了祉會關係的生產與操練’以及支持或破壞這些關係的
社會意義的文化建構。」﹙Grcgory】998: 3﹚這個觀點支持亞裔美國學 者所主張的’必須有個更寬廣的理論架構來定義美國亞裔祉群日常
政治的元素’也就是以更寬廣的角度來將「潛在的交會點」﹙potcn【iaI lntcrscctions﹚、關係與經驗加以概念化(Nakanishi200l: 】07﹚.
﹡
﹡﹡
許』∣舌寧譯’夏曉醜校對。
UCLA人類學暨亞美研究系(Dep【Ⅲm﹞cntso「Ant}1ropo∣ogyandAsianAmMcanStudics)兼任 助理教授。
發現成露茵
020
作者(右一﹚與Lucic合影於加州。
成露茵教授的學界同僚’以及對於成教授有興趣的台灣及亞洲讀 者’可能不熟悉成教授的美國生活以及學術寫作的交會點’因此本文 將簡短探討成教授作為╴位美國學者的經歷的政治軌跡。我以身為成 教授的朋友以及學界同僚的身份’從極為個人的觀點分析超過三十年
的對話與交流,並以此為依據’重讀成教授部分的學術作品。拼貼成 教授的生命片段’呼之欲出的是-種用生命悴鍊而成的基進社會學’
她的生命所映照的是’二十世紀的美國所歷經的諸多關鍵的社會變遷。 她是美國的公共論述歷經全面性的社會變革的第-手見證;這 些重大轉變與成教授的個人和專業活動共振’並永遠地改造了這位原 本想要成為專業綱琴家的台灣學生。成教授轉行成為專注於探討種族 的心理﹑祉會與文化面向的專業祉會學家‧最後’在成教授於加州大 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系擔任教授和亞美研究中心主任的數十 年間,她以-股高度原創的力量’在亞裔美國祉群的建立上’起了很
基進祉會學
02l
大的影響。成教授的深遠影響不只在學術典範上’也影響了無數的學 生’和志同道合的同僚;她與這些同僚合作’-同挑戰佔據主流優勢
的典範’將論述轉向嶄新的方向‧在上述整體的過程中’雖成教授不 喜歡身份標籤’但她奠定了具有真正跨國主義意義的亞洲和亞裔美國 人的雙重身份認同. 成教授得到獎學金後’在-九六○年代抵達夏威夷大學’那是她
第-次進入多族群的社會’並首次經歷種族化(raciaIizing﹚的過程‧雖 然成教授來自-個不論是在祉會或政治上都具有影響力的家族’她在
夏威夷的雇主稱她為家庭幫傭﹙Ccnter{brOralHisto【yResearc}12004﹚。 成教授後來離開夏威夷’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當時她在寒冬 的芝加哥奔波租房子’雖然好幾家窗戶都貼有「招租」的牌子’但屋主 都表示沒有空房。後來她的非裔美國女性朋友告訴她’她永遠不可能 在校園以外的地方找到房子’此時成教授才完全明白’不論她擁有什
麼樣的祉會資本’在種族方面她是不受歡迎的.成教授後來回到夏威
夷’進行博士論文《多族裔社會的移民融合》﹙伽加咽m〃r加惚m〃o〃Z〃α 几〃↙叻〃ics0α↙(y﹚的研究’提出種族多元的社會不代表種族歧靦就不存 在。事責上’美國的第五十個州確貫存在由種族等級制宰制著關係與
結構’造成種族不平等﹙ChengHimtal970﹚。 成教授是夏威夷大學第-位社會學博士,但她在美國重點大學尋
求正式教職的過程卻相當不l∣偵利。她在夏威夷大學所做的研究與授課 被靦為不夠充分。她初次向UCLA尋求正式教職時’全部由男性教授 所組成的祉會系並不考慮她的申請’但時機是站在成教授那裡的。受
到由非裔美國人所發起的如火如荼的民權運動衝擊’UCLA和其他大 學都受到增加校園多元性的壓力’開始增加招收其他膚色的學生進入
校園’並增聘少數族裔教師。成教授後來再次申請’在剛成立的亞美 研究中心的協助下,祉會系聘請了成教授’成教授因此成為該系第-
發現成露茵
022
位獲得正式教職的女性教授‧ 成教授在美國的學術生涯’從-開始就基進且具有變革性‧她的 學術取向讓她處於祉會學與美國亞裔研究的主流之外﹙或至少是超越 了她的時代﹚.成教授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完完全全的美國人或華裔美
國人’或甚至是華人。在「跨國族」﹙transna﹙ional)-詞尚未成為祉會 科學常見的術語之前,成教授就已經形容自己是跨國族的,在許多地
方都能悠然自得。她既不是過客﹙soiouner﹚也不是定居者﹙scttlcr﹚’ 而且她認為與其討論公民身份’或是把自己稱為-國的公民’還不如
探討基本的人權尊嚴﹙ChcngandOs﹝crgrcn2004﹚。如果有人問她’ 是中國人﹑美國人﹑台灣人’或是某幾種的混和?她會用她高頻的 聲音回答:「為什麼我-定要給自己貼上任何的標籤?」然而’與她 流動的身份認同截然不同的’成教授意識到大多數的人﹙包括學界﹚對 於祉會中的個體’並沒有如此開闊的認識。對於亞洲人與亞美人士而 言’這代表了在美國的亞洲人的經驗不斷被種族化﹑輕靦與否定的歷 程。
成教授後來成為UCLA亞美研究中心的常任主任﹙她擔任此-職位 達十五年之久﹚’並因而招來學校行政部門與社會系同事的批評’他們 認為她在浪費時間。UCLA的族群研究﹙EthnicStudics﹚於二○○九年 慶祝成立四十週年(包括非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墨西哥裔美國人與 原住民美國人研究﹚’回顧過去,責在很難想像美國早期的族群研究支 持者所面對的憤怒與排擠’而時至今日’相關爭議也仍未完全消退. 露茵說’早期為了爭取被接納而必須參與無止盡的會議時’她從不讓 任何人看到她哭’只有安全地回到上了鎖的辦公室時’她才會讓眼淚 掉下來.
早期族群研究開始成為大學的制度化研究時’成教授擔任起指導
基進祉會學
023
與捍衛之職‧面對來自傳統學科的區域研究的抗拒’她的任務往 往今人挫敗。在她的領導之下’中心發展出主要的課程與架構。 其中’頊士課程產出了全美各地數百位的學者、作家與社區領導 人。她在任期之中聘用了中心創建時期的核I凶教員與學者.…… (YboandNakanishi20l0﹚。
如同她本人努力在社會學裡爭取正當∣生-般’成教授在擔任亞美 研究中心主任的時候,主要的目標之╴是讓美國亞裔研究能夠在學院 裡取得-席之地’此正當性意味著讓人們重視種族議題‧
隨著亞美人士社群持績成長,以一稜國際觀點來思考種族與階
級’仍將會是美國亞裔研究的重心﹙LiuandChcngl986﹚。 成教授從兩個方向來推動這個目標:﹙l﹚推動有細緻理諭依據的 研究’以及﹙2)強調在亞裔美國人祉群中駐點進行的社區研究﹙com-
munltyresearch﹚‧來自新聞世家的成教授’希望能夠讓研究與公共傳 播及出版結合.在她的帶領之下’亞美研究中心在幾年內就開始出版 著作與研究’成為美國亞裔研究課程最早的教材。在熱心的UCLA亞 太裔美國活動家的支持下’早期的出版所關心的重點包括挖掘亞太 美國人的歷史;早期移民;中國城、馬尼拉城與日本盯等族裔群聚 (c﹝hnicenclave﹚;美國排華史;重讀美國在亞洲各地的軍事與經濟介
入的歷史;以及美國的種族﹑階級與∣生別交錯關係﹙Thchiki,WOngand Odol97l;Geel976﹚。 以上這些主題’也反映在露茵在UCLA的教學與出版’以及在-
九七○與八○年代’她帶動學術祉群投入正處快速變化的洛杉磯中國 城.亞美研究中心的亞美社會運動者為中國城的居民’推動了幾項祉
發現成露茵
024
區計畫’包括提供新移民的孩子課業輔導;調查工人對於組工會的態
度;建立果菜合作社;以及以中文﹑英文與西班牙文發行的家庭通 訊。在-九七○年代中期’經濟再結構化使得美國改變移民策略以增 加國際競爭力’造成亞裔美國人人口分布的重大轉變。來自亞洲的新 移民成為多數’快速超越在美國出生的亞裔美國人社群。後者在十九 世紀末美國通過排華法案之後’人數-直沒有大改變。這些快速的變 化使美國學界與其他研究者不得不急著解釋發生了什麼事’以及祉會 結構的改變代表著什麼樣的可能意涵。成教授在這些新研究領域的學 術與祉區興趣,恰巧配合了當時的時機。 -九八○年代-本由加州大學出版的里程碑著作中’露茵與共同 主編EdnaBonacich指出移民研究正在經歷快速的轉變’書中的作者批 評強調新移民/公民同化與適應過程的移民研究的取向。由於同化被 視為必然與理想的最終結果’淡化移民接受國對資源與勞力的需求’ 任何缺乏同化的結果都被硯為偏差.他們批評既有的美國亞洲移民文 獻’過度著重於描述人口統計數據’而沒有從理論的角度來了解亞洲 移民所扮演的角色‧
特別是(丈獻﹚往往未將亞洲移民的興起置於更大的政治與經濟脈 絡之中-亦即’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帝國主義的興起,特
別是與亞洲有關的部分﹙ChengandBonacichl984:x﹚‧ 以上這段引文’可以看出成教授所強調的重點之-’是將亞洲向 美國的移民放置在更大的全球性與互連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全球
流移﹙globalmigration﹚的多元形式被靦為「資本主義發展邏輯的產物」 ﹙ChengandBonacichl986: l﹚. 成教授特別專注於十九世紀美國的快速工業化’並針對中國勞力
基進祉會學
0Z5
進行原創性的研究-她的研究對象不是男人’而是從事娼妓的中國 女人’她們的性工作有雙重的經濟功用。成教授認為’-般人普遍認 為娼妓從事的性活動帶有「罪惡」的本質’而這樣的觀點掩蓋了娼妓身 為全球體系下的勞工身份。
華人娼妓制度的特徵在於許多層面的剝削關係‧男性和女性、華 人和白人都由壓迫娼妓中取得好處。十九世紀’力口∣’Il的華人娼妓
業發展為大型企業’與在美國與中國的物質和意識型態條件有 關:加州對於低廉勞動力的需求和中國的低度發展;以及白人種
族主義和中國父權制﹙ChengHiratal979:29﹚‧ 從這裡我們可以再次看到’成教授所採用的研究取徑’仍然是以
亞裔美國人的歷史作為紮貫的依據’但特別從亞洲婦女的角度出發’ 這在當時是很獨特的。成教授面臨永遠都不可能在UCLA升到正教授 的巨大負面壓力與威脅’但儘管如此’她以及其他的亞美婦女仍然努
力奮鬥’爭取教授以亞美婦女為主題的第-門課。此外,她也參與了 教授ULCA第-門以比較族群研究為主題的社會科學課程。 成教授-直以來的目的’都是要找出亞美人士與其他更大的論述 間的重要歷史連結.成教授的亞美研究與社會學研究著作’以堅貫的 馬克思理論基礎’重探當時的理論空白與邊界。-篇-九八○年代的 文章,將亞裔美國人置於美國較為宏觀的馬克思主義敘事’直接點出 馬克思主義在-九六○年代未能獲得亞裔美國人支持的原因:馬克思 主義忽略了種族’以及種族與階級間為共同構成﹙co╴constitutivc﹚本
質’ 「馬克思主義者未能發展出批判性的分析’孕育新的觀點來看待美
國社會中的亞洲與少數族裔」(LiuandChcngl986; l43﹚‧在-九七○ 年代早期’亞美運動開始興起’許多祉會運動組織者,例如成教授每
發現成露茵
026
天都會在ULCA互動的人士’都高度意識到他們身為有色美國人在全 世界的位置:
﹙他們﹚展闆行動’質疑美國在非洲﹑亞〃ll與拉丁美洲打壓去殖民 與民族主義運動.他們質疑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富裕、最自由的國
家之形象.……這個時期的學生民權與反戰運動’讓種族與族群成
為最重要的議題﹙LiuandChengl986: l45﹚。
成教授處於UCLA等大學校園歷經祉會變動時的最前線‧她每天 與學校的管理部門打交道時’都體認到亞美研究的邊緣性。這些日常 工作成為她決定寫作與研究優先次序的基礎.《根:亞美讀本》﹙R00叮: A〃AJiα〃A〃’Cγi“〃Reα企γ﹚﹙ThchikietaI. l97l﹚以及《異見:亞美論點》
﹙Cb〃〃Z”0!〃女A呼↙α加α0〃AJiα〃A加c〃m﹚﹙Gccl976﹚等重要出版品’ 都是成教授在擔任亞美研究中心主任時孕育成形的。-般公認這兩本 著作是美國亞太族裔研究的先河’而且內容大部分是由亞太裔美國人 所撰寫。成教授在《異見》中的-篇文章中寫道:「過去十年所發生的 事件’迫使祉會學家重新評估他們針對種族關係所做的研究,特別是
他們所使用的理論、方法’以及最重要的-他們的作品中所隱含的
假設. 」﹙CbengHiratal976i 20﹚長久以來’社會學都著重於中國城等 都市祉區的研究。成教授嚴厲批評這樣的祉會學「不論採用了何種特定
的方法’這些研究絕大部分都著重於族裔祉群的祉會病理學」﹙Cheng Hira【a】976:24﹚‧學術調查在寫中國城的時候’
……以秩序的觀點為基礎的同化與多元論都尋求現存美國結構的 接納,而’忽咯了最核心的事實’也就是種族主義是美國整體社會 體系的一環’不論有了多少的接觸﹨溝通與教育’如果沒有同時
基進社會學
027
間在社會進行政治與經濟的根本變革,就無法讓美國擺脫種族主
義(CbengHimtal976:25﹚. 成教授在-九八七年卸下亞美研究中心主任的職務’此時中心已 成為享譽全美與國際的機構。亞美研究中」「∣﹨牛產出重要的創新課程計 畫’並且為亞美研究開創出-片新天地.在成教授的領導之下’美國 出現了第-個亞美研究的碩士課程,而她個人跨界的身份認同’促成 了最早-批亞洲與亞美學者與學生間的跨太平洋的台作。在-篇洛杉 磯時報的文章中’成教授提到-項UCLA與中國大陸的中山大學的新 研究計畫。此-協同研究探討移居美國的中國移民對於僑鄉’早期以
及後績的跨國祉會網路的政治與祉會影響﹙LosAngclcsTimesl97,﹚‧ 在-九九○年代晚期’成教授就她個人感興趣的亞洲與美國議 題及相關研究’持績進行大量寫作。成教授永遠都有新創意’她後來 成為UCLA新成立的環太平洋研究中心的主任﹙CcntcrfbrPaci「icRim Studics﹚。從成教授的理論傾向來看’再加上她-直呼籲從全球政治
經濟的角度來探討各國間的相互關連’這跟她-直熱心推動的事務有 關‧這是她過去努力的使命的-部分:過去多年在亞美中心時期’她 便推動以聚焦於亞太的歷史硯野來定義亞美。-九九○年代的時候,
成教授的興趣在於以離散﹙diaspora﹚角度重新看待亞洲移民’也反映了 她上述的靦野‧除了找出遷移的歷史形態外,也將當代移民視為整台 的分析架構的-部分’強調全球經濟再結構以及亞太地區國族國家間 的變動關係‧最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移民變化可從美國與亞洲人的 組成特徵看出:自從-九六五年的美國移民法案公佈之後’出現巨大 且不可逆轉的變化‧
我們在研究今日亞太的離散社群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他們
發現成露茵
028
的多元性。不論是他們原居地與移居地﹑移居的目的與方式﹑年 齡﹑lI生別’或階級的組成、個人資源、技術階層、丈化品味與慣
習,都非常不同。另外,社群內的多尢現象跟社群間的多元現
象’同樣值得注意(ChengandKatzl998:65﹚。 此處的關注焦點仍然是移民與種族’但已轉變為完全採取跨國 的取徑,進-步強調流動性-不只是成教授個人的身份認同的流動 性’許多新移民也是-樣‧雖然他們全心投入美國的新生活,但還是 跟家鄉保持著社會連結。
亞太地區的亞洲移民持績與母國社會保持連結的情形’可能一直
都要比其他歐》﹢I移民來的多.移民接受社會對於不同的種族與族 裔,採取具有敵意的排斥作法’強化了維持連結的重要性。但只
有在目前全球資本主毚的發展階段下的勞動市場條件才足以發展
出真正的國際,或跨國的’勞動力(ChengandKatzl998:85﹚。 成教授大部分的學術生涯都是在美國與UCLA度過’她以不屈不
撓的精砷、政治智慧與樂觀的態度’挑戰主流對於亞裔及與亞太裔美 國人的態度。她所採取的基進與實踐的取向’或許並不是她-開始的 選擇,而是她人生歷程中的歷史環境所造成的。她毫無保留地擁抱人 生帶給她的東西,以旺盛的精力致力於社會變革.
身為一位社會學家與亞裔美國人’我的回答是做研究的目的不能 是維護既有結構……而是為人民服務,執行所需的知識任務以界
定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並且提供具體的概念’作為未來可能
的建構藍圖(ChengHira【al976:25)。
基進社會學
029
那個未來’將會有成露苗教授留給世人的遣產’以及我們要努力 的目標‧
參考書目
Chcng,LucieandEdnaBonacichl984.L風b0γ伽加〈g7紉〃o〃鯉〃企γC吵mz肋m.Amz〃Wbγ屁汀』〃妳 U〃妳αShz鯽汐吮沱Wb也Whγ〃.Bcrke!ey:Univcrs!【yofCalifbmiaPress.
Chcng,LucicandMa『ianKa【z‧ l998.‘‘Migra【lonand〔heDiaspo『aCommuni【ics.,, lnRicha『d Maidmen﹝andColinMackerras (eds.),α〃〃沱α〃4S0riezW〃叻箇』Jiα╴几c桅’Pp.65╴87.
NewYbrIcRou【ledg巳 Cheng,LucicandGailAnnOs【c『grcn‧ 2004.UCLAWbmcn’sStudiesP【og『amOralHis『o『y Tfanscrlpt,200】╴2002;LucicChcng.UClAOralHistoryProgram. ChengHi【ata,Lucie. 】97】.伽加《:﹚tz〃麼伽﹤g》tmo〃z〃儸几〃劬〃﹜cSbα叼.UnpubIisheddoc〔oral dlssera【lon‧Unive【sltvofHawaiiManoa.
ChengHirata》Lucic. l,76.“TheChineseAme「lcaninSociology鐳”InEmmaGee﹙ed‧), Cb〃〃ZF﹜P0J〃ZJA妒fαJu郾0〃〃Jfα〃A加f刀“,Pp20╴6.LosAngclcs:UCLAAsianAmcrican S【udiesCcntcr.
ChcngHirata,Lucic」,79‧‘℉rce, lndenturcd,EnsIavcd:CbincscP『os【ltu【es inNinc【ccnth
Cen『uryAmeriCa.”S妙JW〃γ〃α∕q/毗加會〃r〃α〃腮沱α〃↙Soα軔5(l);3-2,、 Gregory, Steven. l998.B血c冷Cb『o〃欲Rαce忽〃↙叻c几∕〃/仃q/P巾c‘∕〃〃〃仍b紉〃Cb加”‘〃』U∕. Princc『on;Princc『onUnivcrsitvPrcss‧ 骸
Liu’】ohnMandLucieChcng」,86‧‘八DiaIogueonRaceandClass:AsianAmerlcanS『udies andMarxlsm‧” lnBerteⅡOllm馳nandEdwardVbrno仔(cds.),泌『L雊Acα企〃Ⅲy:Mlz冰力r
ScbMz汀伽u0叭』】ZPpl3,╴63‧NewYb『k:Praege『‧ Nakanishi,Don‧ 200l.‘‘BcyondEIcc【oralPoIi【ics;RencwlngaSca『chfb『aPa『adigmofAsian PaciHcAmericanPolitics.”lnGordonChang﹙ed),AJ/α〃』〃z『〃“〃Jα〃4几Ⅱ㎡αA呻α”cT》 E抄‘γ疋〃cα’乃℃JPαZy,Pp. l02╴2,.WdshingtonD.C:Wbod【owWiIsonCenterPress.
Thchiki,Amv,EddieWbngandFranklinOdo. 】,7lR00zJ/A〃AJ↙α〃A加『γzcα〃R『α企γ‧Los Angeles:UCLAAsianAmcrlcanS『udicsCen【er‧ UCLAAsianAmerlcanStudiesCcntcr‧ 20l0.UCIAMb加0γJα/抒﹜b〃疋r0Sc乃Mzγα〃4斤疋〃㎡
乃u/岔mγL鯉c疋α↙咽乃q:﹚Ⅷ加. “U.S.DrainonChinescManpowcrS『lldics:Pro{bsso『,sWbl.kRl『〔o「UCLAExcbaI1geP『ogram‧】,
發現成露茵
030
】979.LoJA∕﹟gF妯刀加郾:PartB-lW℃d.December5‧
Ybo,DavidandDonNakanishi. 2﹙)l0UCMMb加oγ/忽∕乃必〃疋roSc』o此砂γα〃↙丹ie〃‘/恥危Jo『. L〃αBC乃f喀乃Ugm〃2.LosAngcIcs;AsianAmc【icanStudicsCcn〔cr.
為弱勢發聲 成露西的責踐﹡ lohnM.Liu‧
成露茵教授在UCLA任教超過三十年’她所留下的學術遣產包括 成為社會學系首位獲得終身教職的少數族裔女性﹑發表諸多創新研 究、主持兩個開創」∣生的研究機構’並且將大學與社區創意連結‧成露 茵是-位富有想像力的學者/教師/導師和傑出的行政管理人員’她
帶領亞美研究中心成為美國的研究重鎮’並在此過程中’讓亞美研究 成為具正當性的研究領域。在╴九八○年代中期’她協助創立及主持 環太平洋研究中心(CcntcrfbrPaciHcRimStudies)’為亞美研究注入全 球視野。由於成教授在這兩個領域的努力’成功將祉會學領域拓展至
包含亞洲/亞美人士的硯野。露茵所有的貫踐(praxis﹚’都是圍繞著單 -目的,亦即為邊緣與受壓迫者發聲‧ 我對露西的評論建基於二十年的互動。我們相識始於-九七○年 初到UCLA時-她是UCLA助理教授’我則是研究生.我是她的第 -批修課學生、第-批教學及研究助理’亦是她首位指導的博士生.
之後成為她在亞美研究中心推動的-些影響深遠的研究計畫的研究
*
林希樺譯’夏曉鵑校對。
﹡﹡
任教於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si﹝vofCali{bmia’l!vinc﹚。
發現成露西
0$2
作者於二○-○年世新大學舉辦之「紀念Lucie研討會」
員’也和她台寫了數篇論文。在這段過程中’露茵-直是我的導師和 朋友。然而’在發表我對露茵的觀察前’我必須先提出數點聲明。 首先’儘管我和露茵相識甚久’我不敢自稱擁有獨到的見解。她 是我的導師’而我從不認為探詢她的私生活或個人想法是合宜的。偶 而,露菌會向我透露她的私生活片段,或她在祉會學系﹑亞美研究中
心裡遭遇到的困難,但那通常和我當時面對的問題有關。露菌對知識 抱持開放的態度’也不吝於當面表明她的立場.雖然如此’我和露苗 長久以來的交情,也顯示了我們有許多共同觀點‧
其次’雖然本文論及露茵在祉會學系裡的經歷’但主要為她在亞 美研究中心的活動。早在我開始學術生涯時’就決定要將重心放在亞 美研究中心’而不是社會學系。露菌鼓勵並協助了這個轉向。我待在 中心時’和她有著多方面的互動:我是她的教學同僚’也是《亞美期
為弱勢發聲
03$
刊》(A〃’emJiα儿〃γ〃α∕﹚的助理/副編輯和研究夥伴。 第三’在討論露茵的貫踐時’我不只會提到她的學術成就’還有 她的教學和行政管理‧對露茵來說’教學和行政的踐行和她的學術生 產-樣重要。如果知識的生產要能夠產生改變的力量’就需要廣為傳
播-而這意味著透過教學’以及在學院內﹑外創造出新的管道,有 效地傳播資訊。 最後’露菌總是熱誠投入工作’永不疲憊’並且總是同時執行數 項計畫‧由於每個人只與她特定的才能共事’因此任何人都難以全面 掌握露茵不平凡人生的多樣面貌。在世新大學舉辦的紀念研討會上’ 明顯可以看出華人對露茵在美國的事蹟所知不多’而來自美國的學者 也同樣對露茵在中國﹑臺灣的計畫不甚熟悉‧ l因此’本文的追憶和觀 察將會與其他人的文章部分重疊’亦有所區別‧在追憶像露茵如此多 樣、精采的人生時’這也是可以預期的‧在聲明這幾點後’我將開始 審視露茵的責踐。
-般而言’馬克思主義將貫踐﹙praxis﹚靦為人們藉以生產和改變歷 史、祉會世界的創造性活動‧2這些行動包括了與他人的互動﹑組織他 人’以言明個人的道德準則’為人們發聲’或賦予他們能動性-特 別是那些在歷史、學界被邊緣化﹑受到壓迫的人。為自己發聲’以及 賦予他人能動性,露西的責踐圍繞著三項軸心-歷史的、比較的、 I
世新大學於二○-○年六月二十日’在臺北為成露酋教授舉行了「理論與實踐的開拓: 紀念Lucic研討會」’與會者來自中國﹑臺灣和美國。
﹃乙
IraCohcn主張’有關實踐的辯論是「現代倫理學﹑政治哲學以及祉會法律學的特色」 (74﹚。由此-核心概念衍生了各種立場’參考Cohcα在〈行動和實踐的理諭〉(丁hcoricso「
蛐〃o〃﹚(edi〔edbyBryanSTilrncr.Maldcn’MA:BIackwelIPublfshing,2000’Pp.73-ll】)。露 茵的實踐哲學淵源來自馬克思主義。GaioPctrovjc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字典》(AD﹜r㎡o〃α刁 q/MzⅨ卹泌0妙『’editedbyTbmBo﹝〔omore,e﹝aI.’Camb『idge:Hafv肛dUniversi【yP【ess, l983,
發現成露西
034
合作的’露茵畢生的努力都是這三方面的展現。然而’責踐不只是客 觀的行為’還有著象徵性的層面’因為個人的活動和踐行會成為其他 人學習的榜樣。露茵的存在有其影響力。
闢入風暴
想要瞭解露菌實踐的演化過程’苜先要檢峴當時她任教的祉會學 系的情況以及她在其中所採取的行動.由六○年代末期到整個七○年
代間’美國的學生運動風起雲湧。UCLA和當時許多主要大學-樣’ 也面對了學潮的動盪不安。雖然UCLA的學生示威活動較其他校園溫 和’學校的管理階層仍然回應了學生的要求’公開入學許可的過程、
雇用新進教員、以及開設和當代議題相關的課程。當時’UCLA的社 會學系排名在全國前二十大’校方也給了該系相當高的新聘教員名 額‧在露茵進入UCLA社會學系的前-年﹙-九六九年﹚ ’它就已經是
個大系’總共有二十九名教授-全都是男性白人。系上新聘的四名
代理教授﹙actingpro{bssors﹚,只有-名是女』∣生‧3露茵於-九七○年進 入祉會學系時’她是五名新聘的代理教授裡’唯-的女性’另外還有 -名是少數族裔。4 露菌受聘的情況相當特殊.在-九七○和╴九七-年’祉會學系 聘用了九名代理教授’以及兩名助理教授。這是該系唯--次同時聘
3
有關祉會學系的資料摘自UCLA-九七-至-九八六年的總目錄。目錄裡除了列出教員 人數和職稱外,還包括每位教師負責教授的大學部和研究生課程。系裡面少數族裔的處 境’則是基於我個人的認知。
4
代理教授(ac﹝ingprofbSsors)是已經快寫完論文’或正在提交論文的博士候選人。論文尚 未提交前’代理教授還不是正式的教員。如果系裡認為某位研究生的論文完成後’很快 會被競爭的學校聘用’就會搶先以代理教授-職’留住優秀的人才’這叫做先下手為 強。
為弱勢發聲
0﹩5
用這麼多的年輕學者’特別是代理教授。當時UCLA的社會學系-心 想要躋身全國前十大’只聘用最有潛力的學者來擔任代理助理教授, 而露茵明顯地屬於這極具才華的-群。但明顯地’錄取露茵也是因應 系裡欠缺女性和少數族裔教員的權宜做法-因為她同時符台女性和 少數族裔身份。往後十年’系裡只再錄取了四名女性助理教授’以及 四名少數族裔人士(其中三人擔任助理教授﹚。露西的學術生涯顯然是 在相當受限的情況下開始的。 露西取得博士學位的學校’使系裡的資深教授更用放大鏡檢靦。 -般來說’想要提高排名的系所只會雇用頂尖的公﹑私立大學的畢業 生’露菌的博士學位得自夏威夷大學’而該所大學通常不在UCLA招 募教員的考慮名單‧此外’露茵還是首位由夏威夷大學祉會學系畢業 的博士’亦即’她來自學術成就尚未被證明的機構.即使在多年後’ 在她的終身教職申請審查裡’這仍然被列為考量因素之-。她告訴我 當時的系主任必須在推薦信裡指出’雖然露茵畢業於夏威夷大學’但 她曾拒絕了哈佛大學祉會學系的入學許可。 露茵進入社會學系後’受指派教授大學部的「族裔與種族狀態」 ﹙EthnicandRacialSta﹝us﹚課程‧-年後’她主動要求卸下此-責任,
改而教授「當代理論」﹙ContcmporaryThcory﹚課程‧此舉令我很驚訝’ 因為系裡的研究生都會希望由有親身體驗的少數族裔教授來教這門 課’她給了我兩點理由.
第-個理由聚焦於理論對於論述、分析和解決社會議題的重要 」∣生‧如果社會學家想做的不只是分析和瞭解當時的』∣青況’還要參與轉 化祉會秩序’就必須清楚自己的理論取向‧這需要的不只是要拓展現
有理論的典範﹙paradigms﹚’還必須提出新的典範。除此以外’教這 門課正好和露茵另-門大學部的課「比較束亞祉會制度」(Comparanvc Social InstitutionsofEastAsia﹚互補-該門課也是社會學系首次開設和
發現成露茵
036
亞洲有關的課程.社會學家總是將當代的理論架構’直接用來分析亞 洲社會’從不曾質疑它們適用與否。教導理論課程可以幫助她瞭解當 代理論發展趨勢’以及挑戰-些無稽的假設.明顯地’露茵的這項決 定延伸出後來她所做的開創性研究’露茵每-篇成名的著作皆挑戰了 針對研究主題的既有理論建構。5 第二點理由則和資深教授對露茵在系裡的狹隘角色定位有關。他 們將她定位為少數族裔的教授,因此教導「族裔與種族狀態」課程只會 讓她被僵化在這個角色裡’阻礙她作為具正當性的祉會學家。因為系 裡的老師對少數族裔的研究生也抱持著類似的想法’她建議我在接任 助教職時,將任教的科目放寬廣-點’以打破-般人對少數族裔學生 的僵化想像。
︻﹁↙
露西的理論成熟可見於她最知名的三篇專題論文:〈自由、質押、奴役:+九世紀美國
的華人娼妓〉(‘℉【cc, Indcnturcd‧Lnslavcd:ChincscP【osti【u【cs inNinctccn﹝hCcn【uryAmcrica‧,, s妙﹩;儿〃湎α/q/Ⅷ加『〃f〃CM玀疋α〃αsbαc軏l979’,(l﹚:3╴29)。該篇論文在理論上開拓了 女性主義的分析視野’將之拓展到包括亞洲婦女和社會的分析’將中國妓女視為全球化
的勞工‧〈資本主義下的勞工移民;二次大戰前美國的亞洲勞工〉(Lα﹠o『伽加咽,zz〃0〃“〃雄γ C吵i“此加:AJm〃胱旋師j〃叻習比〃㎡“蛔﹠貓疋WMj雌γ〃,editcdbyLucieChcngandEdna
Bonacicb,Bcrke!cy:UnivcrsityofC訕ifb『nia, l984)則是透過擴大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分析 亞洲勞工在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所扮演的角色。同樣地,《洛杉磯的新亞洲移民和全球
再結構》-書(乃C/WUjAJ∕α〃加加〈:﹚m/o〃加LOJA嚀細α〃dG乃﹠〃/R臢m7‘亡m㎡嶇,cditcdbyPauI Ong,EdnaBonacich,andLucieCheng’Philadelphh:兀mpIeUniversi【yPress’l994),也用馬 克思主義來分析亞洲在全球經濟裡所扮演的日愈重要的角色’以及洛杉磯此-新興的全
球化城市。可以想見’成教授所指導的學生也都重峴理論。她最早指導的兩名博士生都
在理論上擴展了世界體系理論(Wb『IdSys【cmsThcory,WST﹚的運用’進行比較歷史學研 究。我運用WST來解釋亞洲勞工如何移人、融入夏威夷的蔗糖農場系統’蘇耀昌(AIvin
So)則將WST理諭運用於南中國海的絲料工業。參L﹜u,johnM:《種甘蔗:在資本主義
世界經濟下的亞洲勞工和夏威夷蔗糖農場系統’l835╴】920》(CM/f姒α㎡呶GZ〃已‧AJjtz〃Lα﹠oγ 〃〃↙妨『彤卹α咖〃s吆口『几¢〃Rz〃o〃咖姑加凹﹜咖〃『乃↙Qp/RZ妳吮豳正tU〃omy’l835-l920)(Ann Arbo「:Mic『oHIms ln【crna﹝ionaI﹚’以及蘇耀昌的《仕紳與資本主世界體系:南中海絲料區
的政治經濟研究》(G『〃勺α〃↙妳Qp/m此/Wb﹚此士》脈/『加;』S卹叮q//乃cR,“¢α/丘o〃o”q/妳 So〃叻α/〃α,股D力加㎡,AnnArbor;MicrofllmsInternationa】, l982.)。
為弱勢發聲
0$7
事後也證責露茵的建議有道理。我的第一份助教職是跟著-名 我相當敬佩的教授.某天’他在評論我教得不錯後’接著問我為什麼 選擇待在社會學系’他認識的亞裔學生不是唸醫科、就是工程’為什
麼我不-樣?我告訴他我想要成為社會學家的理由’但他還是表示疑 惑。直至我反問既然露茵也是系裡的教授’為什麼他會覺得我選擇的 學術生涯很奇怪後’他才不再追問。單單是她在系裡的存在’就足以 提供我和其他少數族裔學生所做努力的可靠∣生。
同樣地’露茵的移民身份也有其重大的象徵意義.有-次’我 向她抱怨我受夠了明明我就是在美國出生’卻老是被指出英文說得很
好‧她幫助我解開心結’告訴我這其貫對移民而言是-種讚美’而做 此評語的人也通常是表示讚賞。然而’露菌不只是教我如何應付人們 有意的暗諷’也提醒了我亞美人士的移民經驗並不是過去式’而是現 在仍存在的現象’並且會持績形塑未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早在亞美
人士明白-九六五年的移民法所帶來的改變之前-該法案的許多影
響要到-九七○年代末期才出現-她就已經洞燭機先了‧ 露酋後來在祉會學教授的課程’進-步形塑了她創新的思想和研 究方向.-九七四年’她和其他人-起教授「經濟結構和祉會變遷」
(EconomicStruc〔urcandSocialChange﹚’藉此強化了她對政治經濟學理
論性的探討.她也開始教授「東亞祉會專題研究」(SclcctcdTbpics inthc SocietiesofEastAsia﹚’使得她和學生得以在各種議題上﹙包括與亞美人 士相關﹚’深化其思想和學術.-九七八年’露茵和另兩位教授合開
「比較與歷史祉會學」(ComparativcandHistoricalSocioIogy﹚,並更加投 入對比較與歷史性研究。 露苗的教學也是在闈述她的責踐。她第-次教授大學部的「比較
東亞祉會制度」時’我擔任她的助教.在準備第-學期的課程時’她問 我覺得學生為什麼要修這門課。我的第-個反應很單純:因為系裡沒
發現成露茵
038
有其他和亞洲社會有關的課’但這並沒有回笞露茵的問題’她要問的 是:學生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知識’以及為了什麼目的?她認為學生在教 育的過程中被異化了’修課的應該大多是亞裔學生.如果問他們為什麼 選這堂課’他們可能會回答因為他們想要尋根’對露茵而言,這表示學
牛百甍地知道他們的教育有所欠缺。為了彌補此一欠缺’露茵要學生演 出課堂上的教材’特別是日本四十七武士﹙47Ronin﹚的故事,或朱力與
田潔雲合著的《在七里營人民公祉》﹙伽蛐αA叩比’JCb加加〃〃c;舛0㎡加加
α獅蛔ChuLiandTienChich-yunP℃king:PoreignLanguagcPrcss’l974﹚。 藉由扮演這些傳說或人民公社裡的角色’學生事責上是給予自 己和這些角色主體性‧他們必須詮釋人們為什麼這麼做’並身歷其
境地理解階級位置如何影響知識的生產和傳播.露西所做的正體現
了保羅.弗雷勒﹙PauIoFrcirc﹚在《受壓迫者教育學》﹙A↙αg0gyq/坊↙
QPP祀!Je弘NcwYbrk:Con『inuum, l970﹚6裡闈述的原則。學生對這種教 學法反應熱烈’可惜的是’因為這門課太受歡迎’修的學生太多’後 來就很難繼績用同樣的教學法.
然而’侷限在祉會學系裡’露西的教學和知識生產無法全面發 展。她明白自己需要在別的領域才能成長茁壯’而主持亞美研究中心 正好提供了她這個機會.雖然社會學系大部分的教授都不贊成她的決 定’但也知道她在中心的活動不會有損系上的形象。他們認為校方成 立亞美研究中心只是為了安撫少數族裔’比較起大學的主要目標’亞 美研究屬於次要活動。
6
在一年-度的『受壓迫者教育學與劇場」(TheI﹚edagogyand【heThea﹝reoftheOpp【essed﹚研 討會裡,討論的重點即是戲劇的運用和弗雷勒的教學法。有刪弗雷勒的哲學’以及它對
當代的影響的討論’參見IoeLKincheloe,αf/“//恥t么Z:q氐yP〃》〃『γ,2ndEdNewYb『k:Pe【er Iang,2008.
為弱勢發聲
039
開創新的社會空間
擔任亞美研究中心的主任讓露茵能夠脫離社會學系的狹窄視野’ 和擁有共同學術與政治理念的人-起做事.中心裡雖然不乏熱心人 士’但政治理念各殊、黨派分立。參與社會運動的學生在-九六九 年組織了中心’要求「為人民服務」’但究竟「為人民服務」的意義為 何-特別是在-所以研究為主的大學裡-卻是模糊不清的。-開 始’數名同』∣青學生理念的終身職教授都當過臨時主任’卻難以推出能 夠獲得同僚支持的整體性研究計畫。身為終身職教授’這些主任瞭解 校方能夠容忍、贊成哪些行動’然而這些活動∣台∣∣合是組織研究中心的 人認為無法回應祉區需求的‧ 諷刺的是’正因為露茵尚未獲得終身聘’反而能夠符合研究中心 的需要-她在學術界待得不夠久’還沒有被他們收編。然而’學術
界的資歷太淺’也是接任新興研究機構的助理教授通常無法獲得終身 聘的主要原因。但露菌在祉會學系裡的邊緣地位’早就讓她深刻體會 到研究機構的需要。除了學術地位外’露茵知道她還必須擁有對中心 未來的願景’以及和各形各色的人共事的能力。幸運地’這些都是她 的所長。
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務之-是建立-套能夠培育全新思考方式的學 術綱領,同時進行大學所期望的基礎研究.如果亞美研究要在大學裡 存活’就必須有-個清晰的核心課程’以進行開創性的研究‧露茵出 任主任後的首要行動之-就是向幅特墓余會﹙FordPoundation﹚爭取到 為期兩年的教學獎學金‧此計畫旨在發展-套核心課程和研究大綱’ 以供當時其他正在成形的亞美研究機構採用‧這項計畫以跨學科的台 作為基礎’對露茵來說’這意味著將各個不同學科的觀點’組織成為 另-具整合性的課程‧為了達到跨學科的廣度’她從各個不同的領域
發現成露西
040
挑選研究員’GaryOkihiro來自歷史系’RonHirano來自經濟系。在 露菌的鼓勵下’我也提出了申請’並入選社會學領域。由於露茵也希 望帶進不同的生命經驗’因而選了我們這三位在美國各地成長的人: Okibiro來自夏威夷’Hirano來自洛杉磯,我則來自紐約市‧最後’我 們擬出-套核心課程’也在過程中找出現有教學與研究的不足‧
另外’中心也開設了-門專題討論課’擬出亞美研究的綱領這也是UCLA為亞美研究開設的第-門研究生課程。修課的學生除了
三名研究員外,還有中心的課程主任AlanMoriyama﹙他也是研究生﹚. 這門課的重要性在於開拓種族/族群理論’∣生的觀點’在此之前’有關 種族的論述都由白人/黑人的二分法主宰。這門課透過露茵堅持的歷 史與比較研究取向’探索如何拓展對話空間‧Okihiro將非洲殖民主義 研究中發展出的「抵抗理論」﹙thcoricsofrcsistancc﹚運用在亞美人士的經
驗上;Moriyama探討兩次主要夏威夷蔗糖農場罷工中’亞裔群體之間 的關係;Hirano將亞美人士和白人、黑人相比’審靦他們的社會經濟 成就.我的研究報告則檢硯了內部殖民模式﹙intcmalcolonialmodeI﹚’ 以瞭解亞美人士的經驗與美國境內其他少數族裔的關係’而不是較大
規模的白人祉會。7此-歷史和比較的取向’讓所有修此課的人都體會 到分析任何祉會形構時’瞭解其脈絡的重要性,此-重點也持績影響 露茵的研究生。
要成功地推動-套健全的學術綱領’研究中心需要有健全的行
在】ohnMLiu與LucieCheng的〈族與階級的對話:亞美研究與馬克思主義〉裡(‘‘ADialogue onRaccandCIass:AsianAmericanS﹝udiesandMaIxis㎡’,收錄於扔f』W﹫uL雊A“‘左〃《〕;Mz㎡加 St方0Lz汀卹0〃A加c河“〃GJ呻““l/b血加2乃沱c’cdi【edbyBertellOllmanandEdwardVbmo氐NM;
P【aegarPubIiShcrs, l986,Pp.l3,╴63.﹚ ’可以看到其中-些張力。有關亞美人士之間的政 治辯論,比較具體的討論,可參考:〈亞美祉區裡的馬克思-列寧組織工作〉(RoyK. Nakano,“MaIxis﹄Leninis【Organizingln【heAsianAIncricanCommuni【y,LosAngeles, l969╴79,”
anunpubIishcdpaperintheUCIAAsianAme【icanStudicsCcnte「Librarvi)
為弱勢發聲
041
政體系’而這有兩方面的困難‧首先’研究中心的成員雖然有強烈的 信念,立場卻互有衝突‧在其他的亞美研究機構裡’這些歧異經常會 導致激烈的內鬥’8全靠露茵卓越的行政協調能力’UCLA的亞美研究 中心才得以避免分裂。她要求研究中心的所有成員定期開會’討論議 題。每個人都要發言’有時候’這些馬拉松式的會議持績數個小時.
露茵從不會強迫別人接受她的政治立場’也不讓任何派別這麼做‧她 會-針見血地質疑各項提案背後的立場’在所有人都陳述論點後,再 扼要地總結個別的立場‧這塑造了-種每個人的聲音都能夠被聽到’ 並且每個人對中心都有權利和責任的氣氛,很少有人能像露茵-樣做 到這-點‧
露茵遭遇的第二個困難是中心作為社區的延伸的自我定位。如果 中心要盡到對祉區的責任’就必須發揮創意,超越傳統大學所做的校 外推廣計畫‧露茵推動的創新課程裡’包括發展祉區相關課程和研究 計畫‧策略之-是讓研究中心的教學助理到祉區開課’而不是只開在
校園內;以及組成講師團﹙SpcakersBu『eau﹚’為祉區的所有組織服務。 其次’是確保研究中心的出版刊物合乎最高學術標準’且其用字 遣詞能夠讓-般大眾瞭解’此-刊物的原型是《亞美期刊》﹙A加cγαJiα
研究’以及該領域的課程發展’讀者群則包括學者和-般民眾。露苗
8
】o﹜mM1iu,〈瞭解內部殖民模式〉(“TbwardsanUndc「standingoftheIn〔cmalCo】oniaI
ctal,LosAngeIcs;AsianAmc「icanStudicsCen【c【﹚UCIA, l975)。露西討論祉會學如何分析 2仆6),也收錄在這-期裡。 ︹叩↙
參LucieChengHira【a’ 〈論華裔美國的政治經濟學:洛杉磯中國城的房地產所有權研究〉 (“TbwardaPoIi「icaIEconomvo「ChincseAmerica;AS『udvo「PropertvOwnershipinLosAngeles
發現成露西
042
以賦予論文裡的研究對象和讀者主體性,而這個面向正是-般傳統學 科所忽略的I0然而’如此做有其風險’在她的終身教職審查時便顯示 出來。社會學系為了躋身全國排名前十大’-向鼓勵系裡的助理教授
投稿d加↙〃Cα〃/b〃γ〃α∕q/S0C/o/﹫Ky或/bαγ〃α/qM加↙γicα〃S0α0/bKy。並不意 外地’系裡的教授會對露菌發表在《亞美期刊》上的文章有所疑慮’但 儘管投票時意見分歧’系上還是支持露菌提出終身教職的申請‧ ll 露茵試驗的第三種方法是透過社區研究計畫’由祉區人士發起
研究課題.如此的做法是在倡導參與式研究。lZ此-方法論的哲學是 由社區成員決定研究的議題’而非學者。議題選定後’再由社區參與 者協助研究設計、參與資料搜集’並決定如何以及在哪裡散播研究成 果.露茵就是用這種方法開始組成研究圍隊’寫出《資本主義下的勞工
C}lina〔own”),《亞美期刊》(A/〃2γ〃Jjα/b〃γ〃α∕),3:l (l975):76╴95 ’以及LucieC﹜】eng andLiuYuzunwi「I】ZhengDellua’ 〈中國移民’新寧鐵路’以及台山的發展〉(“Chi!lese Emigra『iol】, theSllnningRaiI『oad’and﹝heDevclopmen﹝o「Tbishan”),《亞美期刊》(A加留刎∕α 儿〃加α/),9;】(】982):59╴74
l0成教授將研究中國娼妓的文章刊在S妙J上面’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 ll
先前我提到了成教授在社會學系裡處於邊緣位置’因此系上會支持露茵申請終身教職 似平很奇怪。事實是,系裡的資深教授支持她有數點理由。首先’UCLA的行政階層對 露西在亞美研究中心的表現印象深刻。在外界對UCLA的族裔研究中心所做的兩次評鑑 裡’亞美研究中心都獲得極高的評價’被認為是國內的首要研究單位。其次,露茵很擅 長爭取獎助金。雖然絕大多數的款項是透過中心募得的’她用這些錢來資助社會系的研
究助理。而祉會學系可將這些受資助者列為系上成員。而且亞美研究中心在系裡教授的 主持下欣欣向榮’系裡也與有榮焉。第三點,露苗就是有辦法將反對者爭取過來’或 化解其敵意。系裡面的其他助理教授都很尊敬她’而且某些大老級的資深教授也支持 她’特別是系主任。最後’露茵提早-年提出終身教職的申請。在傳出升等審查委員會 (Commi﹝【ceonPromotionandTmu『e)可能會否決申請後’社區普遍發起聲援’學生也靜
坐抗議。這就像是DonNakanishi的事件翻版。DonNakanishi是中心另╴位重要的教授’ 在申請終身教職時被拒,當初這件事已造成極大的負面宣傳。為了避免歷史重演’校方 要系裡重提申請案-校方支持此-申請案不言而喻。
l2有關此╴方法論的討論,參考DccpaNarayan的乃!uα㎡Az〃/吵〃/0﹚y尺α↙αγ‘乃,WOrldBank 正chnical PapcrNo.307’Whshil】g﹝onDC.:ThcⅨbrldBank,】996.
為弱勢發聲
043
移民:二次大戰前美國的亞洲勞工》﹙Lαb0γ伽加暫“0〃〃〃‘jbγChpZ“肱加.. AJm〃Wbγ片c汀i〃叻eU〉’蛇4sm哂﹠c∕bγ僵Wbγ/b/Whγ〃﹚。然而’這項貫驗失 敗了’祉區研究者無法完成其研究’迫使露茵另外找學者’加入原本 的圍隊‧
但失敗並沒有阻止露茵繼績進行以祉區為基礎的研究’而是改採 第四項策略:和祉區組織台作研究’例如南加州中國歷史學會﹙Chinesc
HistoricalSocictyo「SoutbernCali{brnia﹚。此-策略仍是由祉區領導者決 定要檢視的議題’再由學者協助社區的研究者’或是應社區領導者的
要求’進行研究’其成果就是-九八四年的《連結我們的人生:洛杉
磯的華裔婦女》﹙α〃片物O〃γL加甌α加α﹫A沉侈㎡cα〃Wb加6〃q/L0JA呼伽﹚ ﹙EditedbyLucicChcngetaI’UnivcrsityofCalifbmia’LosAngcles.Asian AmericanStudiesCenterandthcCbineseHistoricalSocietyofSoutbern Califbrnia, l984﹚. I3
透過優秀的研究計畫﹑穩定的行政體系、與校外祉區建立創意的 連結’亞美研究中心在UCLA校內和該領域裡都站穩了地位‧在八○ 到九○年代間’最佳的亞美研究和課程發展’皆直接出自中心的研究 員’或和中心有關連的人。因為中心的成功’亞美研究也奠定了學術 正當性。然而’露西並沒有因此自滿’而是持績拓展亞美研究的領域。 其中的方向之-是藉由鞏固UCLA校內另外三個族裔研究單位, 強化族裔研究的範疇‧外界評鑑對亞美研究中心讚譽有加’然而對另 外三個學術單位則有批評。露西知道如果其他單位被解散了,對亞美 研究中心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因此’她決定和其他單位分享中心的資
l3往後十年’亞美研究中心持續與『南加州中國歷史學會」合作,鼓勵祉區的活動家和學
者-起出版論文.例n∣」《原鄉與目的地:四十-篇有關華裔美國的論文》(Or喱〃Jα〃↙ Dα〃〃α〃o〃J;﹟∕凸J咚﹚〃o〃αZ〃臼‘A加f/mz),LosAngcIes;ChlneseHis【oricaISocietyofSouthcrn Cali{brniaand【}IcUCLAAsi﹠lnA【nericanS【udiesCCntc【, 】994.
發現成露茵
044
源‧舉例來說’她資助了-統合』∣生的族裔研究的系列導論課程’由各 個研究機構的教員’-起教授每個少數族裔的經驗。這個例子不只展 現露菌的行政敏銳度’也顯示出她很清楚亞美研究和其他族裔研究能 否普遍地被接受是緊密關連的。 提昇亞美研究學術地位的另-種方法是強化該領域固有的國際層
面‧-九八五年’露茵協助創立了UCLA的「環太平洋研究中心」‧早 在學術界關注全球化和全球社會的議題之前’露菌就已經認識到亞洲 在此新興領域裡將會扮演的核心角色’並再度致力於探索現有研究和 課程規劃之間的落差’建立亞洲人在全球經濟的運作和拓展當中所扮 演的角色’使亞美研究成為不可或缺的觀點‧ 接任環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後’露茵致力於發展UCLA和亞洲主 要大學之間的合作計畫.運用她主持亞美研究中心的策略’露茵用心
和亞洲主要的研究大學培養關係,派出多個UCLA的學者圍隊,試著 合作發展研究計畫‧她相信新的研究計畫要成功’就必須要讓亞洲同 胞學者的努力結果也能夠被聽到’而不是強迫推銷以美國或UCLA為 中心的研究議程。我是-九八五年受派到新加坡國立大學﹙Na﹝ional
Univcrsi〔yofSingaporc﹚的成員之-‧我待在新大的期間’新大的人因 為不確定我們和新加坡政府的關係’-直對提出合作計畫-事保持緘 默’結果是我們無法帶回任何具體的合作計畫.離開時’我覺得我們 的任務失敗了’但露茵反而認為我們做得很好’正因為我們沒有強迫 新大接受我們的研究計畫’才能和他們維持良好關係。她的看法是正 確的‧最後新大還是參與了研究計畫,其成果即是《洛杉磯的新亞洲
移民和全球再結構》(奶e/﹨/b加AJiα〃/〉〃加〈』m〃0〃』〃L0JA〃g乙岫α〃4G∕bbα/
R釘〃“c卹〃喀﹚。也因為我們願意由新大主導’才能夠在-九九○年由兩 校合辦了海外華人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即是比較居住新加坡和美 國兩地華人的生活經驗。此-研討會也是我最後-次和露菌的密切接
為弱勢發聲
045
觸’因為我在任教學校的工作負擔使得我無法再經常到UCLA參與其 他的合作研究計畫。 限於篇幅’此篇文章無法全面掌握露茵的責踐精髓’但我希望 它能夠大致勾勒出╴位學者/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導師/朋友的面 貌‧露茵畢生致力於讓許多人發聲’並有意識和創意地為建立更平等 的祉會秩序做出貢獻。此文責在無法完整表達露茵對其他人的影響於 萬分之-‧
後記
我在世新大學舉行的紀念研討會上發表此篇文章的初槁後’數位 出席的人士提到露茵在某次口述歷史時’認為自己作為亞美研究中心 和環太平洋研究中心的主任是失敗的‧聽完我的發表後’他們無法瞭 解露茵為什麼會覺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費‧我和他們-樣對露菌的自我 評估感到不解’回到美國後’我考慮了這個問題很久’並基於前述對 露菌的認識’提出我的揣測。 露酋對UCLA亞美研究中心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中心至今仍是 全美的亞美研究重鎮,它現在已經有系級的地位’也有全美國最多的 專兼任師資‧但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為此’露苗擔任主任-職比她 所期望的來得久‧露茵數度提到想要卸下主任-職,但因為沒有人能
果由沒有終身教職的教授出任主任’只會妨礙其學術刊物發表’而刊 物的發表又是研究型大學在申請終身教職和升等時的主要考量。因露 苗是UCLA最早雇用的少數族裔人士,她必須等到比她晚被聘用的人 拿到終身聘,而那通常要六到七年。然而’也因為她的主任-職做得
發現成露茵
046
太成功’新進的教授就覺得沒有必要接下這份工作。這也正符合理性
選擇理論學家﹙rationalcboicetheorists﹚所謂的「搭便車原理」﹙thcfrce
ridcrprinciplc﹚‧ 久居主任-職責在有違露菌的理念‧她常提到組織的人事必須 要經常更迭’才能常保活力’以及有新的理念注入’否則組織就會僵
化。檢靦中心裡的核心領導階層’有些人已經任職二﹑三十年了。雖 然他們對於露茵在任職期間引進的改革有所貢獻,也持績推動某些計
畫’但有的也被終止了‧特別是自從露茵去職後’就不再看到任何重 要的台作型的基礎研究了. 亞美研究中心仍然持績和祉區組織合作’例如「南加州中國歷史
學會」和「LEAP亞太美國公共政策機構」﹙LEAPAsianPaciHcAmerican
PublicPolicyInstitute﹚.中心尤其著重公共政策的研究,並不是說這 類研究不重要’或是沒有需要‧然而’中心裡已經看不到露茵領導期 間’那種開創性的學術研究了‧儘管掛名中心的教授很多’但露茵 -向鼓勵的合作型的理論與經驗研究沒有了‧我有-位同事過去也 在UCLA任教’他提到中心的人很少見到彼此’更不用說-起推動計
畫。過去露茵偏好的合作研究模式’無法在中心建制。這種研究策略 無法持績下去’恐怕是露茵感到不滿的主要原因吧. 關於露茵對環太平洋中心的不滿多是我個人的揣測’責證的研究必
須等待有心人。台作研究-直是環太平洋研究中心的重心’校內贊助中 心的獎助金也高度鼓勵這種努力‧但合作的關鍵在於讓亞洲的大學的教 員主導到什麼程度-而不是由UCLA或加州大學的系統來主導‧如前
果中心現在已經不再這麼做’露菌或許會認為這是她領導的缺失。 就個人來說’露茵或許會覺得有所遣撼’因為她的貫踐準則無 法在她領導的機構裡成規化.如果我的解釋沒有錯’那麼露西貫在是
為弱勢發聲
047
對自己太過苛刻了。由結構的觀點來看’策略未建制化總是個人無法
控制的.無論露菌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基於何種理由’那都是沒有必要 的。事責是’露茵的學術成就、教導和友誼已經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而這就是她所留下最好、最持久的-份資產了‧
成露茵 亞美研究的先驅﹡ 蘇耀昌﹡﹡
本文討論成露茵教授在亞美研究此-新研究領域的貢獻。露菌
於-九七○年’在夏威夷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後進入加州大學洛 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在-九七二到-九八七年 間’她成為UCLA亞美研究中心的第-位常任主任.她推動了該中心
的主要課程和架構’包括開設了亞美研究的第-個碩士課程’至今該 碩士班已經培育出數百名的學者﹑研究者、作家’和祉區領導者’影 響力遍及全美。 套用現任亞美研究中心主任DonNakanis}li博士的話:「毫無疑問 地’無論在UCLA或全球’在亞美研究這個領域裡’成教授都是最重 要的祉會科學家和課程規劃者的先驅之-。當年’對本中心或大學裡 的另外三個族群研究中心’存在著-股相當大的反對力量’但成教授 貢獻了她的多元才華’以其領導能力和遠見’推動了UCLA的亞美研 究‧ 」﹙USPedNcwsServicc20l0﹚
本文將討論成露茵教授作為-位開疆闢士的祉會學研究者’如
﹡
劉素勳譯’夏曉鵑校對‧
﹡﹡
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祉會科學系。
發現成露茵
050
「
I \
b△h
i﹠
隆
╴
﹄﹄
﹃ =
作者於二○-○年世新大學舉辦之「紀念Lucie研討會」。
何在剛萌芽的亞美研究裡’開拓了新的領域.露茵的著作眾多’其中 包括了兩部亞美研究的經典著作’亦即:《資本主義下的勞工移民;
二次大戰前美國的亞洲勞工》﹙Lα﹠0『加加咽】w加〃〃〃企γChpim∕力加;紕m〃 Wbγ冷cγJ/〃rbeU力〃㎡srα疋J﹠吮γeWbγ∕↙Ⅷγ〃﹚’以及《洛杉磯的新亞 洲移民以及全球再結構》﹙泌‘/V『皿AJiα〃/〉〃加弭m〃0〃』〃LOJA〃〃/αα〃α G∕bbα∕R“〃“α“㎡咽)(co╴editedwitbEdnaBonacichandPauIOng,ItmpIc UnivcrsityPrcssl994﹚。 這兩本著作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們開敔了在美國的亞美研究的新 靦野。亞美研究於-九六○年代後期開始出現’當時的研究主流是所
謂的「模範少數族裔」典範﹙“modclmino『i﹝y”paradigm﹚。該典範靦亞裔 美國人在美國已完成向上流動’主張這是因為他們工作勤奮、延遲享 樂、自給自足、不∣∣支不求‧「模範少數族裔」典範預設了-種開放﹑民 主的框架’推崇美國為多元的祉會’提供人們訴苦的管道’並回應他
成露菌
051
們的需求‧同化被認定是解決美國種族問題的方法’因為「模範少數族 裔」典範假設不同的種族會在美國這個大融爐裡融台為-’而且美國的 特色將會是它的跨種族和諧與團結。
-般來說’-九六○年代的亞美研究著重於個別亞裔美國人的「主 觀認同」﹙例如’亞裔美國人是否有效地同化﹚‧「同化」這個變數被用
來解釋為什麼亞裔美國人能夠向上流動’成為在美國的少數族群的模 範生’其他族群(黑人、西裔美國人’以及原住民﹚卻無法做到‧
開敔亞美研究的新疆域 露羨T是為了對抗「模範少數族裔」典範’發展出她的亞美研究基 進知識計畫。露茵的基進計畫有以下五項特點:
首先,露茵將亞美研究的領域跳脫了同化和認同議題’拓展到了 研究亞美移民/工的政治經濟學。舉例來說’露茵對洛杉磯中國城裡
的財產移轉所做的分析(ChcngHiratal975﹚’即是首項此類政治經濟 學的研究‧ 其次’跳脫對個人流動∣生的關注’露茵轉而檢硯資本主義利帝國
主義的結構性矛盾’如何造成了亞洲人移民美國的全球∣生趨勢。舉例 來說’在研究二次大戰前的亞洲工人時’成教授和Bonacich﹙l984:x﹚ 批評了亞美研究沒有「將亞洲移民的興起置於更大的政治與經濟脈絡之 中-亦即’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帝國主義的興起,特別是與亞 洲有關的部分」‧
第三’針對美國是個自由、多元﹑種族和諧的祉會此╴說法’露 茵不但沒有為它背書’還大膽地提出批評,揭露出它對亞裔美國人的 階級剝削、種族宰制,以及性剝削‧成教授對淘金熱潮時在金山地區 的中國娼妓所做的研究顯示’在-八五○年代’大多數的中國女性移
發現成露茵
052
民被當作性工作者剝削’成為白人種族主義以及中國父權體制下的雙
重犧牲者﹙CbcngHira【al979)。不只如此,這份研究也反映出女性主 義者的敏感度’以及露茵對中國文化和移民理論的深刻了解‧露茵對 被迫害的娼妓所做的研究’促使亞美研究的關注焦點從往上流動的專 業人士’轉移到了在亞裔美國人社區裡’被邊緣化、被犧牲的貧苦大 眾。
第四,露茵提出了原創性的跨國框架﹙transna﹝ionaI ffamcwo『k﹚’ 主張亞美研究不應該只專注於美國’也需要研究環太平洋盆地’以及
在全球資本主義的脈絡裡’美國和亞洲之間錯綜複雜的連繫。舉例
來說’為了解釋-九六○年代以後’洛杉磯的新亞洲移民的改變’
Ong、Bonaiach和成教授﹙l,94﹚發展出了跨國框架’-方面檢靦自九六五年以來美國移民法的鬆綁;另-方面也檢視二次大戰之後,隨 著冷戰的結束,環太平洋盆地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增加’許多亞洲國家 的經濟地位也跟著戲劇性地提昇,因而創造出-個亞洲人和亞裔美國 人經驗共處的全球性跨國框架‧此-跨國的框架也促使研究者提出了 -個有趣的問題:「-九六五年以後的亞洲新移民﹙其特色為日益愈增
加的跨國流動’以及資本、勞力﹑文化、和觀念的流通﹚’和二次大戰 前的亞裔移民’有何不同之處?」 最後’除了拓展亞美研究的空間面向外’露茵的貢獻還包括了拓
展其時間的面向。不同於「模範少數族裔」此-典範抹煞了亞裔美國 人的歷史’露茵的研究重敔了亞美研究的歷史面向‧露茵最為人稱道 的學術成就是對十九世紀華裔娼妓所做的創新研究。-九七九年首次
發表於學術期刊s﹜g〃J ’題為:〈自由﹑質押、奴役:十九世紀美國的 華人娼妓〉﹙‘℉rce, Indentured’ andEnslavcd:ChineseProstitu﹝es inl9th
CenturyAmcrica”﹚﹙CbengHiratal979﹚的論文裡’成教授歷經艱苦的 檢視了舊金山地區淘金熱裡的人口普查資料’揭示出亞裔美國人和美
成露茵
053
國的其他族群-樣,遭受到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階級的剝削。 總而言之’露茵的研究根植於反越戰運動的傳統’以及╴九六
○年代後期的亞裔美國人運動﹙Fu】ino2008﹚。她提供了基進的理論’ 研究亞裔美國人澶受到的種族宰制、階級剝削’和性別壓迫。此研究 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關注的是在跨國和歷史的框架裡’亞裔美國勞 工、娼妓’和草根人民的奮鬥和抵抗。
露茵的教學風格,以及她對我的學術生涯的影響 我在-九七五年的九月初識露茵’修她的第-堂課是碩士班的「中 國鄉村工業」﹙ChincscRuraI Industries﹚。當時我還是初抵美國的╴年級 研究生’到美國只有幾天。我來自英式教育系統’對美式的大學教育 系統完全陌生‧不但如此’我的英文糟透了‧坦白說’我在UCLA的 校園裡有些迷失’再加上學校的教授都是世界知名的學者’更令我惶 恐不已。
因此’我很驚訝在「中國鄉村工業」這堂課裡’遇到這樣-位和藹 可親、樂於幫助學生的年輕教授:成露茵。成教授的上課方式非常民 主‧她不會強將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暢 所欲言’甚至挑戰她的論點’或和她辯論。她不會擺教授的架子’並
總是說她想要向學生學習’以及學生是教授最好的老師.簡而言之’ 成教授不會在課堂上獨掌大權’而是平等看待學生‧她從不會瞧不起 學生’而是-再鼓勵學生要有思考和批判的能力。舉例來說’儘管我
的期未報告寫得很差’露茵還是強調它的優點’討論要怎樣改善這篇 論文’而不是將它撕成粉碎。
不用說’露茵的教書風格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以試驗他們的 新理念’嘗試新的研究路徑。對我而言’露菌的指導讓我有信心採取
發現成露茵
05么
基進祉會學的立場’嘗試不同的領域’挑戰主流社會科學家的傳統觀 念’提出新的研究問題與議題‧透過露茵的課’我得以認識新馬克思 主義、世界體系理論’以及歷史和比較分析。
事責是’在「中國鄉村工業」課裡的其他學生,都由露菌的教書風 格裡受益良多。回想起來’在這門課裡寫成的三篇期未論文’後來都 發展成為了博士論文’並由知名的大學出版社出版. 最後’我想要指出露茵教學的『人情昧」。儘管在-九七五年時’ 我的英文爛透了’露茵從不曾瞧不起我的語言能力’或嘲笑我的英 文。相反地’她試著用她的破廣東話和我溝通。她告訴我小時候待過 香港’也唸過幾年書。
當時,我和在加州大學河邊分校(UC-Riversidc﹚就讀的女友同 住’每天要趕六十哩路到UCLA上課‧成露茵教授知道後說這樣不 行’並替我想出解決的方法。她提議推薦我的女友進到UCLA就讀’ 好讓我不必每天花許多時間通勤。 我在唸到第四年時’已經沒有助教獎學金’露茵提供了我-份在 亞美研究中心的研究獎學金’我才能夠專心寫完博士論文’無須操心 個人經費問題。在我進入求職市場前’露菌告訴我必須要發表論文’
才有競爭優勢。為了讓我能夠很快有論文發表’她提議和我合寫-篇 論文’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學的重建‧該論文後來刊登在美國
社會學界最富盛名的期刊之-’A〃〃αα∕Re㎡↙叨q/s0ci0/hHy‧在╴九八○ 年代’就業市場極端惡劣’社會學界的職缺不多。我相信全因為這篇 論文’我才得以獲得許多面談的機會。 不只如此’露茵得知我申請了夏威夷大學的教職後’她還特別去 了-趟檀香山’和夏大的許多教授談我的教職申請﹙這些教授有許多都 是露西以前的老師﹚.當然’露茵從不曾告訴我她的-九八三年之旅’ 直至八○年代末期,我在夏威夷大學教了幾年書後’才意外得知露茵
成露酋
055
曾為我大力推薦‧如果沒有露茵的力薦和背書’我不認為我能夠獲得 這份教職’甚至根本不可能被列入考慮名單內‧我後來才知道當時有 數百人申請同-教職,競爭非常激烈。 我很幸運能夠受教於這麼-位全心投入教職的老師‧露茵不但 教書認真’重靦開發學生的學術潛能’而且樂於幫助學生解決個人問 題’以發展學術生涯。
參考書月
Cheng’LucieandEdnaBon副cich(eds.)」984Lαboγ伽沉妙z〃0〃M〃企γC妒蛔〃J咖AJ∕儸〃毗施汀 /〃的『比Z“Sm螂bVb沱胱姒Ⅷγ〃BerkCley:Univc『sI『yo「Cal!{b『niaPreSS. ChengHirata,Lucie. l,75’“TbwardaPoli【icaIEconomyo「ChinescAmcrlca:AStudVo「 PropcrtyOwncrshipinLosAngeIcsChinatown.”A加箇刨Jiα/b〃γ〃α∕3﹙l);76-95.
ChengHirata,Lucicl979. “P『cc,【ndcn【u【cd,EnsInved:CI﹞incseProstI【utes inNine〔een『h╴ Centu『yAme「ic孔”S物J5(I):3╴29.
Fuiino’DiancC.2008.“WIloS﹝udics﹝heAsianAmencanMovemen﹝? ”Io豳妒〃α/q/A㎡α〃 A加2〃cα〃&〃企J】unc: l27-69.
Marqucz,Lc【isia‧20】0‧“Obitua『y:LucicCheng,70,Po『mcrDircctoro「UCLAAsianAmerlcan 】勺
S【udicsCcn〔cr‧
USPedNcwsScrvlcc’ Peb『ua『y8, 20l0.AvailabIca『h【【p://www.higI﹞bcam‧com/doc/lG】╴ 2】8542258‧h【mI.AccessonDecembc『9,20l0.
OngPauI,EdnaBonacich, andLucieCI】eng(eds‧)‧ l994.扔f/W加AJ↙α〃伽加啊γ刀〃0〃↙〃LoJ A吆2七α〃↙G几﹠α∕皰Jrγ〃α』/γJ唔PhiIadcIpbia:TbmpIeUnivc『si『yP『ess.
永遠的先鋒﹡ 吳甦“‧
上週我看了-位北京女孩的部落格’記錄她獨自在臺灣單車環島 的經過,其中的照片捕捉了臺灣的美麗’文字樸貫’娓娓道來她在旅 程中經歷的點滴,將臺灣與中國大陸做對照’率真且發人深省,呈現 了真誠、充滿希望的筆觸。我看完後立刻想到:「Lucic-定會欣賞這 篇報導‧ 」閱讀這位女孩的部落格文章’讓我憶起初次與Lucie見面的 情景。 -九七○年代末期的某-天晚上’我們在洛杉磯的-位朋友家相 聚’Lucie與眾人分享她中國行旅的觀感’以及被周恩來接見的軼事。 大夥圍坐在餐桌旁’興味盎然地聽她講述’我們大多是從臺灣來美國 唸害的留學生’中國對我們而言’只是個歷史與地理課本裡的抽象概 念’我們唯-見過的大陸人’是到UCLA參加桌球賽的選手。Lucic是 我們之中第-位踏上中國士地的人’她生動地講著故事,當地的人情 物景彷彿歷歷如生。她所說的不只是遊記’而是她的理想’還有責現 理想的計畫:「打開中國大門的方法就是透過教育與文化交流’我打算 ﹡
林希樺譯’吳甦校對。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西醫學中心(Centcrfb「East╴WCstMcdicinc)執行長 (Exccu【iveAdn﹜inistm﹝or﹚。
發現成露西
058
二○○八年作者(右﹚與Lucie合影於洛杉磯’由好友豐田曉教授為Lucie舉辦的生日餐會。
在加州大學創立-個美中教育交流計畫. 」她環視在場的每個人’並 說:「我需要通雙語、有組織能力的人協助進行這項工作‧ 」至今我仍 記得那-刻心中既興奮又緊張的感覺.那天晚飯過後’我將電話號碼
交給Lucic‧她爽朗地笑著說: 「我們談-談。」那是我們往後十年專業 合作與終生情誼的開端。
我們倆都算是冒著風險.Lucic對我所知有限’只知道我是一個剛
拿到學位不久的文學碩士’論組織能力’也只在臺大學生時代有過些活動經歷。我對Lucie也瞭解不多’只知道她那振奮人心的理想’以 及富感染力的決心和熱情‧在當時’Lucic交給我的並不是-份工作’ 而是-份邀請’邀請我參與╴個充滿考驗和阻礙’但卻令人興奮﹑充 滿意義的試驗。為了這個機會’我辭去了大學圖書館穩定的工作’跟 隨Lucie的腳步’探索那塊隱藏在鐵幕後幾十年先租的土地’在中國步
永遠的先鋒
059
往現代化的路上幫著搭起橋梁.
中國交流計畫
不久之後’Lucic率UCLA代表圍到中國’希望藉此說服大學領 導與中國進行學術交流’讓他們認識雖然美國短期內獲益不多’但將 有長遠的好處’深具歷史意義。至於我’則留在UCLA校園張羅辦公 室’準備書桌、打字機’還有-間借用的房間‧我必須在大學官僚體 制的迷宮裡’想法子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好機票與簽證.Lucic的中國 行非常成功’代表團回到美國的幾個月後’UCLA便與中國簽訂交流 協議’第-份「中國與美國西岸交流計畫」就在-九八○年誕生。Lucie 為計畫主持人’我則是她唯一的部屬. 回想起來’當時最大的挑戰是各層面的溝通。最初我拿到中國的
來信’需要翻譯’那些簡體字’讓我覺得像個文盲’Lucie遞給我-本 簡繁對照字典’才解決困難.我也領!∣吾到’翻譯者不但要理解作者的
原意’還得熟悉內容’比方中國某校長形容他的大學校是「二級」’有 人譯“secondclass”’成了「二流」’就弓∣起誤解‧由於有關中國教育體 制的資料極少’解讀學歷很難’安排交換生也是-大挑戰。 此外’還有技術問題‧那個年代沒有電子郵件’也沒有傳真‧信 件是溝通的管道之-’ 「蝸牛郵件」不很可靠。如果可以在幾週內收到 信’而且信件沒有被事先拆閱’就已值得慶幸。若要打長途電話’必須 預約時間’然而不保證通訊清楚‧當時最快速的溝通系統是電報機’ 解讀從巨大捲軸滑出的打孔紙帶上的-個個小孔‧初期’Lucie有好幾 個月的時間都待在中國’我則留在UCLA處理其他事務’接著我們輪流 出差.在這幾年中,我和Lucic的溝通卻沒有受到阻礙’有時候好像心 有靈犀’Lucic常說:「在我行動前’妳就已經知道我要做什麼了∣」
發現成露茵
060
天生的談判者
在重要的談判桌上’談判技巧往往高下立現。在許多場合’Lucie 常常遇到雙方極缺互信、目標相距甚遠的狀況’但她多能化解氣氛’ 達成雙方滿意的成果’帶著共識離開。過了-段時問我才明白’Lucie
有著歸納脈絡、釐清問題的天賦。她可以提升你的眼界’讓你看得更 遠’當眾人望著糾結的問題發愁時’她彷彿帶著╴束光’將頭緒照 亮‧Lucic也明白’自己正跨入-個錯縱複雜的領域’充滿大量未知。 美國是自大的帝國主義強權,這種印象很難改變’而文化大革命帶來 的傷痕至今仍舊令人顫慄恐懼’要探索這塊領域’需要如履薄冰’具
敏銳的觀察力﹑外交手腕、超人耐l∣生’還要知道何時該進’何時該 退。我記得無數個失眠的夜晚’還有無盡的越洋電話﹑信件往返‧在 這個時期’Lucic仍是UCLA亞美研究中心的主任’因此她尚須關注勞 資爭議和研究方向等議題’原本每天十二小時的工作量往往變為二十 四小時不眠不休。
在Lucic的領導之下’ 「中國交流計畫」促成眾多學者與機構的交 流’其中很多至今仍蓬勃發展‧專案涵括的議題很廣’從移民到地 震﹑從經濟到文學‧UCLA十三個學院無-不受到這波中國風潮影 響。然而’對Lucie來說’促成美國與中國學者與學生的交流雖然重 要’她的理想目標是創建制度’拓展新的學術領域。
創建制度
在所有Lucic創立的機構中’最大的成就非英語培訓中心(Eng【is}l LanguageCenters,ELCs﹚莫屬’我們常暱稱其為「麋鹿」(E【ks﹚。中國剛 從根深柢固的蘇維埃體制破殼而出’其學界深知若要與西方對話’關
永遠的先鋒
06l
鍵在於通曉英文‧中國政府開始投入可觀的人民幣’將其國內最優秀 的人才送至英語系國家學英語‧Lucie拜訪中國政府高層’告訴他們有 更好的方式。她說:「中國必須建構自立的能力、培引I∣國內英語師資, 沛配合中國的特殊﹜∣青況’發展符合需求的架構. 」為了讓基礎設備儘快 上軌道’Lucie建議中國先聘請英語教學專家來設計課程並培司∣ ∣教帥’
在初期從國外引入美籍語言教師以及最新的書籍、期刊與靦聽輔助教 材‧中國的語言教師與學生將與美籍教師合作’接受現代語言教學培 訂∣∣ ’並針對中國學生的特殊背景及需求’共同創造新的課程與教材’ 目的是讓中國的科學家、學者、政府官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於國際場合 溝通無礙。這個計畫的重點在於設立時間表’五年內讓中國的行政與 教學人員逐漸取代美國人’直到他們能充分獨立運作為止‧
中國高層對於Lucic的建議表示贊同:「非常棒的想法,妳能不能
幫忙我們達成?」這個要求就好比在磚塊、水泥、資金、人力都未有 著落的情況下’得從地基開始建造-幢豪宅‧但Lucic已經預見完工的 模樣’她的心中的藍圖已然成形‧就在當時’我親自經驗了Lucic的驚 人能力:鼓舞與動員、搴措資源、達成結果。Lucic說服在UCLA任教
的知名英語教學專家主持計畫’並且讓UCLA校長瞭解參與計畫是個 值得的投資.她的理由是;透過語言訂I∣練’我們不僅有機會招募優秀 的科學家、研究者與領導者’還可以吸弓∣應用語言學界的優秀研究生
與學者’UCLA的學生將會有責際的教學經驗’有關專業英語﹙EngIisb
{brSpeciaIPurposcs﹚的研究也能拓展.回首過去,這樣的邏輯模式反覆 出現在Lucic發起的項目中。
Lucic與中美領導階層協商’找出創新的財務交換模式’以平等互
惠的夥伴關係,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教室相繼完工’並裝設基本器 材.最初的計畫是選定-個先導點,由國家教委(現為教育部﹚將其管 轄的大學教師與學生送至位居中山大學的先導中心。然而’當這個提
發現成露茵
062
案傳至北京後’所有政府部門都想參與’於是另在科學院科技大學﹑ 國際經貿委員會、祉會科學院又新增英語培訂lI中心。很快地’這四個 部門的英語培訂∣∣中心開始運作’UCLA在全美廣徵人才’在計畫開始 前’雙方培訓者也先接受訂I∣練.-九九○年代初期’中國小組已可以 全權掌握四個英語培訓中心’經過這二十年’這些機構仍在運作’也 歷經成長.當年年輕的老師已成為領導’無數的學生通過訓練’從國 外返回中國’為各自的研究領域帶來新的變革‧
Lucie從來就不是沉浸在往昔榮耀的人,然而’每當我們談起創立 機構’改變制度所歷經的考驗與磨難’總會花-小段時間回憶有關「麋 鹿」的點滴‧
從中國到環太平洋 與中國的交流讓愈來愈多的中國學生與學者離開中國來到美國’ Lucie因此得以更深入理解其相關議題。此外’Lucie的探究精紳早已
對來自臺灣和香港的友人與同事拋出值得深思的問題。Lucic記下她所 觀察到的模式’從個人弓∣申到整體社會’影響範疇從文化到社會經濟
發展。在-九八○年代中期’Lucie開始召集國際團隊研究「腦力流動」 ﹙brain日ow﹚’對象為從五個亞洲國家移民到美國的專業技術人士’探
討他們對其母國經濟以及美國祉會的影響。Lucie早期研究的重心為 十九世紀的中國移民’研究主題在這個時候進入新的階段’-九八六 年’環太平洋研究中心﹙Cen﹝erfbrPacincRimStudies﹚正式成立’Lucic 為創始主任’我則是行政主管。 繼腦力流動計畫之後’-群志同道合的學者共同展開跨國成衣業 運作研究’追蹤有如踩跳板般前進的成衣業’如何依據最佳技術與低
廉工資的組合’成功從臺灣、香港發展到南韓、巴西.要在這個變化
永遠的先鋒
063
多端的行業生存’各國必須知道什麼時候加入貿易’什麼時候離開市 場’或轉而投資利基價格更高﹑品質更好的貨物‧另-項研究為美國 在臺灣﹑南韓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臺灣與南韓為亞洲四小 龍中發展最成功的兩個國家’Lucie延攬了來自臺灣、南韓﹑菲律賓、
新加坡、中國等國的台作夥伴’每位學者負責追蹤其母國受到的影響。 Lucie深信’祉會學家固然應關注跨國流動以及國家與區域之間的 連結’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流動與連結影響深遠’必須從多種領域
研究’從環境到地質’或從藝術到醫學’均可探討。對Lucie來說,為 了真正瞭解整個脈絡’歷久擱新’學者不應囿限於個人專業領域’而
應跨越其研究範圍’與不同領域的學者合作交流。我不斷看到Lucic產 生新的想法’並運用她的號召能力找尋適切的人選’以求貫現。這段 時期’Lucie在UCLA的共事夥伴從祉會學家拓展到法律學者、企業管 理專家、都市計畫專家’以及醫藥衛生研究人員’有些合作計畫有五
至十個國家參與。除了教學與研究計畫’我們也發起博覽會’與洛杉 磯商界合作’策劃研討會﹑貿易展覽與工作坊’供-般大眾參與.
此外’Lucic同時在加州大學總校的環太平洋研究計畫扮演舉足輕 重的角色’此項目鼓勵學者從事跨國與跨領域校際合作‧加州大學九 個校區的行政體系與學術議程向來各自獨立’州議會資金亦涉及高難 度政治運作’因此能羸得大學高層的認可’還得到加州議會的財務支 援’這個計畫的成就實屬難能可貴。二十年來’加州大學環太平洋研 究計畫仍舊每年徵求創新計畫’贊助上百學者與研究生.
內心的指南針
Lucie的精力與想像力似乎源源不絕’加州大學屢次希望她考慮擔 任更高階的領導位置’但Lucic每次都回絕‧高職位與權力對Lucie來
發現成露西
064
說亳無吸引力’那並非她的行事動機’在-九九-年Lucie告訴我她決 定回臺灣接掌她父親創辦的新聞學校與出版祉時’我-點也不驚訝。 在以後的幾年’當Lucic向我描述她正在進行的新計畫時’我也可以看 出她-貫的軌跡:不管Lucie往何處前行’世新創立的祉會發展研究所 也好,或者為臺灣的東南亞移民辦報’她總有內心的指南針來定向。 Lucic很清楚旁人對她的批評:野心太大’總是-次進行太多計 畫;關注的方向太廣’模糊了焦點;既強勢又嚴格’對於祉交細節也 欠缺耐心。儘管如此’Lucie從未為自己辯白‧根據我個人觀察’Lucie -向把重點放在如何建設和改良制度’而不趨名逐利。她高瞻遠矚’ 目標明確.著重如何超越人為藩籬、提倡走出象牙塔參與祉會運動’
以及賦權予弱勢族群。身為領導者’Lucie總想盡快授權給部屬圍隊, 不少人認為Lucie是個向屬下不停加壓的「暴君」﹙slavc╴drive『﹚ ’但Lucic 律己更嚴’孜孜不懈’為自己設的標準極高‧Lucie關愛人類’這份關 愛並非透過表面的友好來表現’而流露於對人性所抱持的摯I青。遇見 困難、複雜的狀況’Lucic的對策就是採取坦率真誠的溝通方式‧她身 邊的人不-定各個支持她,然而Lucic卻能羸得尊重與敬佩’因為她誠 貫正直的本質﹑永無止境的好學態度、敏銳的分析能力、堅定的正義 感’以及對於人心的透徹瞭解。 Lucie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我認為’她代表了信念與樂觀。 她總是相信人性最美好的-面’也堅信行動必能改變現狀’這樣的精 紳,使Lucic成為我們永遠的先鋒。 SuCPan’20l0年感恩節於洛杉磯
敔動僑鄉研究的跨國交流先鋒
發現成露茵
066
﹄■■d
︾
■
←
︼
︵●
』∣
隘 ︼
∣
/∣ ﹃
右:小時候全家幅
左:成思危先生與Lucic﹑成嘉玲女士幼年合影。
敔動僑鄉研究的跨國交流先鋒
067
■■■■P∣
==
■■■
╴╴≡≡…﹃ 韉︸
﹂
﹄
╴﹃一=≡
『●■q●Pw佣幗0■
︻陬印汨幗捌頑
■■■■臘 ∣∣∣∣d P
℉
直
$
係﹄
◇△
F伍 L
c
氏
噥 ﹦
▲﹃
l i:
』 ↓ ﹄
‧←
-==見
﹄﹃ ﹣~﹄
hⅡⅡb■
【‧
鷥k舢旭阻■E■凹■■
0
b
『 ﹨ ■
』■■■■b砭﹩U∣
, 1
﹟
H■■
i隅「
】
』【﹜Ⅱ■■■里弓■■■
。
負 ∣
F﹄
﹣
℉﹦
』
-
上:-九七二年首次前往北京,與家人合影。左起弓成思危﹑成露酋、成卓(成思危之 女﹚、成幼殊(二姐)。
下:-九七二年+月周恩來總理接見Lucie及美國保釣團體,Lucic位於第二排’左二。
068
左;Lucic與鄧穎超女士。
右:與鄧穎超女士(中’周恩來總理夫 人)、成思危夫婦合影。
Lucic於中國大陸做田野訪談。
b
發現成露茵
敔動僑鄉研究的跨國交流先鋒
06,
』
≡=緩
爵
圓
毓Ub縐賤囉百﹜
左:-九七九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五日與美國學者前往中國考察英語培引∣ ∣課程。
右:-九七九年與劉玉遵教授於台山縣斗山公祉調查和考察砲樓時所攝’背景為水泥修建的 砲樓。
∣∣』Il砠隔寧
■
﹄■■■=﹃』
陬
…麟崢忸心愜叨日酗誣d
●◆﹛
崢●
=
V仃
﹙
■Ⅱ 口
二』
∕ ■
』■
已
β 『 ■ L
』
P
Ⅱ
-九七九年十二月六日台城婦女座談會‧
起
發現成露茵
070
化獅驅十’α
腐柬﹥ Th●cuIh chI
室
究
研 童 儿
﹦巴
【戶
女 汨
五I﹄≡
口 ﹜
賦 =
↗
噬
〃/附渺獅ii 占
恥∣刪
i『脣
繃 0■■
〃’∣!∣‘I﹛
■﹛
▲/
﹟
■
■
◆
靨
Ⅲ
﹛
∞=
鐵Ⅷ
■0■
二○○九Lucic重訪台山於台山檔案室拍攝之《新寧雜誌》。
中■颼■民◆A月十囂■.■飛■﹩P■﹡■■
几
■
仁 月 廿
■
丁
句
■
Ⅱ
■ 巴
◆
b
■
■■
i﹄
新享濰
右下:二○○九Lude於江門華僑博物館拍攝之「口供紙」。
∣﹄
上:二○○九年Lucic重訪台山’於江門廣東五邑大學之僑鄉文化中心留影
左下:二○○九Lucie於江門華僑博物館拍攝之來自各地的「銀信」。
由
■
﹦
活得絢麗多彩’走得瀟灑利索 追憶我的露西小妹 成思危糎
二○-○年-月二十七日,我正在瑞士的達沃斯市出席第四十屆
世界經濟論壇會議’忽然從萬里之外傳來噩耗’我親愛的露西小妹因 久病不治’已經與世長辭了。儘管我對此已有-定思想準備’但仍然 感到震驚和悲傷’心中的哀思難以排解’-幕幕的往事再現於腦海之 中。
-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北平淪陷之後’刪剛兩歲的我隨著 即將臨盆的母親逃到天津與父親會合’嘉玲妹迅即出生.隨後全家經 上海到香港定居’-年多以後露西妹降臨人世‧在此後的抗戰期間’ 我們三兄妹與母親相依為命’香港淪陷後母子四人經澳門及廣州灣﹙即
今湛江﹚逃到桂林與父親會台’桂林淪陷前又逃到重慶。 -九四八年底’我們全家又-次回到香港’居住在九龍的鑽石 山。我進入香島中學就讀’嘉玲和露西則在協恩小學上學。由於露西 是「么妹」﹙四川話中最小的妹妹﹚’性情柔lI頂又善解人意’深得與我們 緊少離多的父親的寵愛。當時母親支援我搞起了-個小小的化學責驗
前中共人大副委員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院長。
發現成露茵
072
﹄
﹁
1 二○○九年作者與Lucie合影於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室’嘉玲和露西就常常成為我「研製」的飲料和化妝品的首批試用者。 由於露西對產品品質從不抱怨’因此通常是我的首選「顧客」。
-九五-年夏’為了責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我隻身-人回到內 地,從此和家庭長期隔絕。-九七二年底’我突然接到-個通知’說 露西到了北京’希望與我見面。當時身處逆境的我懷著志志不安的心 ∣∣青帶著女兒成卓從天津到北京’敲開了露西在北京飯店的房門.儘管 二十多年未通音訊’彼此還能依稀認出少時的面容。而她的-聲「哥 仔」(廣東話中的小哥哥﹚’立即喚醒了我已冷凍多年的思親之’∣青。我
們-起在北京遊覽’她還特意到天津看望我夫人舒允宜和兒子成朋‧ 在交談中我得知父親身體康健’事業興旺’但母親已不在人世。她還 告訴我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她時’特意向父親問好’並說父親還是民族 資產階級‧這使我放下了多年「官僚資產階級」出身的包袱’進-步增 強了我自強不息的信心‧此後她曾多次回國’不僅給我家以「雪中送
活得絢麗多彩’走得瀟灑利索
073
炭」般的幫助’還促成了我和父親及嘉玲-九七九年在美國的會面’以 及我-九八-年到美國的進修. 這次會面還使我感到驚訝的-點是’當年溫良柔弱的小妹妹在美 國經歷各種不平遭遇後’竟然變成了-個剛毅激進的祉會學家.而我 則在多次政治運動的磨煉下’從-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個外柔 內剛的科研人員‧據說社會學家往往偏左’而經濟學家則多半偏右‧ 儘管此後幾十年中我們三兄妹之間很少談及政治話題’但我明顯地感 到我是處於經濟學家嘉玲和社會學家露西之間的「中間派」. 儘管我對露西的-些言論和觀點不盡苟同’但我十分讚賞她對 理想的執著與奉獻.在改革開放初期’她致力於推動美中學術交流與
合作’作為加州大學洛杉磯校﹙UCLA﹚中國交流計畫﹙CbinaExchange
Program﹚的負責人’她多次訪問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知 名學府’推動了它們與UCLA之間的合作’幫助了許多中國學者到美 國進修。她深入三藩市華人祉區和廣束僑鄉調查研究華人婦女在十九 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到美國後的遭遇’並發表了第-篇這方面的專著’ 揭示了華裔勞動婦女在美國悲’∣參生活和奮鬥歷史。她運用馬克思主義
的觀點和方法’從階級﹑種族和』∣生別三個方面為弱勢群體發出了爭取 平等的呼聲‧她於-九八五年在洛杉磯獲得「教育女鬥士獎」﹙Woman
War『iorAwa『dinEduca〔ion,LA. l985﹚,真可謂是責至名歸‧ 在個人行事作風上’露西幾乎完全繼承了父親的傳統。她辦事 果斷’事必躬親’連-些細節問題都不容輕易放過;我在UCLA進修
時’她擔任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的主任’常常為準備演講或撰寫文章 而徹夜不眠.父親逝世後’她毅然決定拋棄在美國的事業和家庭’回 臺灣與嘉玲分擔父親留下的重任。她感i∣青深藏不露’但卻愛恨分明’ 使我在最困難的時候感受到親∣∣青的溫暖。她生活簡樸’處處節約,很 少追求個人的享受’把工作當作最大的樂趣。
發現成露茵
074
人生如夢-般變幻無常’萬萬沒有想到我最小的妹妹竟先我而 去。她-生為保護弱勢群體’爭取社會公平而盡心竭力地奮鬥’淡泊
世俗的虛名與浮利’沒有家庭、子女的牽累’活得絢麗多彩’走得瀟 灑利索。
淺論成露茵的台山研究﹡ 劉玉遵﹡‧
成露西教授是-位傑出的、勤於責踐又勇於革新的社會學家﹑大 學教授和新聞界的鬥士.她在這幾個領域奮戰-生’建樹鉅大.本文 僅就成露茵對台山僑鄉研究的特點及其貢獻’進行初步探討。
重開當代中美社會科學學術交流的先行者 -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和中國制訂「改革開放」的國策’標誌著中國 大陸的巨變開始。中美關係從此進入新的歷史起點。早從六十年代起
就-直關注和同I青中國大陸祉會變革運動的成露菌’抓住這個轉變’ 奮勇地擔任起重開中美祉會科學學術交流先行者的重任。
這年暑假’成露茵以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亞美研究中心主任 的身份訪問廣州中山大學’率先向中大提出兩校合作到廣東著名僑鄉 台山做社會調查的倡議.開明的中大副校長黃煥秋十分歡迎這個建
﹡
本文發表於二○-○年六月二+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論與實踐的開拓-紀念 LuCic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世新大學祉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灣祉會研究國際中心 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協辦。
﹡﹡
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現任洛杉磯市漢鼎地豪集團總裁。
發現成露西
076
I .﹄﹦. ∣
勺
﹟.﹦/口
=╴
℉「了﹁ 尸╴
二
■
==﹄勺
︵→ ▲
︻
匕■
■ ‧吒
牙『
﹣﹃﹃Ⅱ呱呱卹
﹁
↙
h ︵=
卜 ﹟
︿←
‘(
二○○四年十-月’廣州中山大學黑石樓正門前‧作者與Lucie分別從台灣和美胭專程前往 廣州中山大學,拜望年逾九旬的黃煥秋前校長,並參觀共同工作過的地方。二十五年前,加
州大學和中【」﹣I大學的交流協議就是在這座大樓內談妥和正式啟動的。
議’當即指定當時在中大東南亞研究所擔任副所長的我與成露茵進行 商討。 經過多次的磋商’雙方擬定了-項「關於兩校合作研究美國華僑史 的計畫」‧計畫包含有好幾個項目’如收集整理和出版有關美國華僑史
的書刊和文獻資料目錄,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等等。其中最重要的項 目’是兩校組成-個聯合小組’合作進行台山僑鄉的社會調查與研究。 但是在如何開展祉會調查問題上’雙方有很大分歧。成露茵提 出要以幾個月時間’深入僑呱∣』村莊,進行調查。這個意見真把我嚇壞 了.在國內’大陸的學者歷來都不願也不敢涉足農村祉會調查‧除非
是受到官方的指派’奉命而行’去撰寫宣傳政德的文章。農村調查’ 對於外國學者’更是嚴禁「插手」。於是’我婉言提出不必到農村開展
淺論成露茵的台山研究
077
調查,可改為依靠當地僑務幹部’邀集各類歸僑、僑眷召開座談會的 方式’會得到更大效果.成露茵認為’開座談會的調查方式很好’但
不能取代下鄉訪問僑眷、僑羼’否則’就無法取得第-手資料和得到
真正感受﹙fccling﹚‧商討卡住了-天’我將「癥結」向黃副校長報告‧ 他交待說’聯合小組-定要向當地幹部和老百姓說明’我們不是政府 派來的僑務工作隊’而是從事華僑史祉會調查的師生’這樣就不必擔 心踩到紅線。 次日’我和成露茵再次商談時’向她解釋我們所以不同意進駐鄉 村的顧慮’是考慮到國內僑務政策積累了很多歷史的問題’如僑房、 申請出國護照等等.我們下去後’村民可能會紛紛向我們投訴而讓我
們無法招架‧成露茵相當了解和尊重當地責’∣青’雙方於是達成共識’ 對我們的社會調查和華僑史研究界定了「斷代」,即限於研究晚清至民 國政府這-歷史階段’不做-九四九年之後的祉會調查與研究‧問題 迎刃而解’聯合小組正式成立’成員包括洛杉磯加州大學的成露西教
授、梅瓚月博士、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劉玉遵’和該所的兩 名研究生。 聯合小組於-九七九年九月至十二月﹑-九八○年三月’主要在 台山’同時也擴展到開平、恩平、江門、廣州等地’進行了四個多月
的責地調查’記錄了大量口述歷史資料’收集了大批文獻和文物’然
後交由成露菌和我負責查核﹑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先後完成兩 篇論文。
第-篇是〈華僑﹑新寧鐵路與台山〉’論文以新寧鐵路興衰為軸’ 研究台山社會經濟與華僑的互動關係’中文發表於-九八○年《中山大 學學報》的哲學社會科學版;英文論文發表於╴九八-年加州大學《亞 美期刊》﹙Aγ〃emJm﹚. 另-篇論文〈台山縣的辛亥革命運動與華僑〉’該文側重於研究華
發現成露茵
078
僑與僑鄉社會改革與政治運動的互動關係及影響‧發表於《學術研究》 -九八二年第-期。此文同時被收入-九八二年人民出版祉出版的《辛 亥革命與華僑》-書中’深受學術界好評‧ 成露茵主持的台山研究交流計畫’從-開始就受到廣泛關注’影 響不斷擴大’成露茵╴時成為中大的「明星」。她接著又幫助中大創辦 外語培訓中心’由加州大學英語系派出多名教授’到中大講授專業課 程’集中培訓中大的中青年英語教師.當時’大陸好些大學和研究機 構’都紛紛聯絡或約見成露西’探詢和美國大學建立學術交流的途徑‧ 隨後’成露茵還協助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建立了外語培訓中心。
成露茵的台山僑鄉研究’在美國同樣引起巨大反響.美國著名的 華僑史專家麥禮謙’還從舊金山專程前往台山’了解聯合小組的調查 活動’推崇成露茵是-位中美學術交流的「開路先鋒」。美國洛杉磯時
報(LoJA〃g6/e﹩刀加↙j﹚更以巨大篇幅,進行專題報導’詳細介紹由成露 茵主持的這個學術交流計畫’認為這對中美雙方都是突破性的進展‧
勇於貫踐適合中國國情的調查方法
成露西初進台山時’滿懷革命浪漫主義激情’表示希望到村民 家同住。但在當時’僑鄉生活條件還很落後’從美國來的教授到鄉下 去’本來就引人側目’村民和地方官員只好婉言相拒’聯合小粗辛體 成員於是住進秀墩村-間空置的華僑房屋。 成露茵攜帶了-批問卷表格’發送給當地村民填寫。但村民紛紛 以文化程度低為理由而推卸。事責上’村民由於不明她的那些問卷調 查表用意何在’根本不願填寫。 成露茵決定摒棄問卷式的調查方法’聯合小組全體成員從廣交朋 友著手’挨家逐戶登門拜訪’用聊家常時的方式’說明做僑鄉社會調
淺論成露茵的台山研究
079
查的內容和意義‧訪談時’小組成員既不發問卷’也不做筆記’讓受 訪對象放鬆心’∣青。她還廣泛邀請村民到調查小組住地聊天。村民逐漸 不再把成露茵當成「外賓」看待’將她峴為如同自己海外親人那般的 「美國華僑」。這樣’成露茵由「外賓」變成了「鄉親」’使當時的調查工 作開展十分I∣頂利‧ 那個時期’成露茵的住處「賓客如雲」,鄉親們有人送書刊’有人 來詢問美國社會的l∣青況’有人請求幫l∣亡協助尋找美國親人的下落’還 有人請求幫!∣亡給美國親人寫家書‧ 聯合小組在當地完成了對200多家僑戶的調查’對50多位重點調 查對象的訪問’召開過20多次專題座談會‧這種座談會收到很好的調 查成效‧成露西為了廣泛徵集地方出版物’專門邀請僑鄉文化人士和 老教師舉行座談’從辦刊物的方針主旨﹑內容、撰稿人、經費來源﹑
發行渠道、讀者對象等’探討僑鄉的出版物何以這麼廣泛﹑繁多。座 談會不僅讓調查小組增長了很多見識’也大大推動了收集刊物的工作。
根據聯合小組的初步調查’從晚清到民國政府時期’台山出版的 地方刊物不下l20多種,其中不少是由某-村莊或某-姓氏宗洞發行 出版。這些刊物保存了當地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的珍貴資料’特 別是台山全縣發行的《新寧雜誌》尤其珍貴。《新寧雜誌》創刊於-九○ 九年’到-九四九年總共出版了l096期‧這份雜誌在台山縣內甚受歡 迎’而且大量發行到美洲’深得海外華僑喜愛.這份雜誌是研究台山 祉會最有價值的資料’成露茵讀後驚嘆: 「我們找到了金山! 」
台山社會研究與教學貫踐相結合
成露苗十分重峴把台山調查研究取得的責踐經驗’和大學的教學 緊密結台。可以說’這是她將-個責踐中得到的經驗’運用和升華到
發現成露西
080
另外-個領域-大學教學工作的責踐中’並追求更好的成果。 -九八○年九月’成露茵應中山大學之聘’為中大歷史系和東南
亞研究的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開設了-門「美國華僑社 會」的專題課程‧當時大陸的高等學府,仍沿襲著蘇聯的教學體制’各 科系均設有-套學生必修課程’不開選修課’也沒有學分制’教學方 式基本上是灌輸式‧在課堂上’教授念講稿’學生記筆記’課堂氣氛 相當沉悶、嚴肅.
成露茵開設的課程’給當時中大的教學帶去了-種截然不同的新 鮮氣息’她為這門課堂擬訂出十二個專題’逐-進行講授‧她從不作 編年史的敘述’只著眼於對重大事件的剖析’講授各種主要觀點及其
依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判斷‧在課堂上’她還常常展示從台山調 查獲得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圖片、書信、報刊及其他文物‧成露茵這種 敔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充滿了生動﹑活躍的氣氛’深受 中大師生歡迎’好評如潮.
當時’廣州暨南大學的許多師生紛紛要求校方邀請成露茵到校演 講’暨大校長王越教授還親自面聘成露茵’為暨大歷史系師生講授同 -門課程,為期三個月。 成露西返回洛杉磯加大後’也在祉會學系開設了「中國移民」課 程’-直教了十多年’深受亞美裔學生的喜愛‧-九九-年秋天’我 在洛杉磯的蒙特利公園市’和幾位華裔大學生吃飯’其中-位女生突
然問道:「你是否認識成露茵教授?」原來’這位在洛加大讀電腦工程 的法國留學生,當時正在選修成露苗的「中國移民」課程’從成教授放 映的幻燈片中’多次看到我的圖像.我詢問這位學生’她主修電腦’
為何會選修移民課程?她說’系裡好幾位修過這門課的同學’都說從 中獲益良多’口碑相傳’系裡不少華裔學生都在選修或計畫選修這門
淺論成露西的台山研究
081
國謀生’也了解到為何華人總是遭遇歧靦和被人排斥‧事後’我將這
個小故事告訴成露茵’她說’這正是她開設這門課程所企望的結果。
終身難捨的台山情結
從到台山開展調查研究時起’三十多年來’成露茵-直持績不斷 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她對台山懷有-種難以形容的深厚I青結。 -九八三年洛杉磯加州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台作計畫基本完成後, 成露茵又開始策劃台山研究的新計畫和新課題’為此專程走訪台山 三、四次‧她將中山大學的研究生推薦到洛加大的亞美研究中心’繼
績進行這方面的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成露茵大力鼓勵和親自指 導他們到舊金山、西雅圖等地’深入查訪與台山僑狼∣l研究相關的人事 與資料.經過多年努力’編印出了-份較為齊全的中英文台山祉會研 究參考文獻目錄‧ 她念念不忘的研究課題’是台山僑鄉的婦女問題‧她曾訪問過二
十多位「金山婆」’整理出了-批頗有價值的口述歷史記錄。她也大 量查閱台山各種地方刊物和文獻’幾年前’她在成舍我紀念館的辦公
室’曾告訴我’-旦她的行政工作和祉會活動減少後’就會著手撰寫 有關台山婦女的諭著。 著名的祉會學家費孝通因《吳江經濟》而聞名天下。費孝通-生37 訪吳江而被傳為佳話。成露西不求名利’也不求佳話’-生走訪台山 七、八遍。最為令人難忘的是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 成露茵最後-次走訪台山‧當時她大病初愈,體力虛弱’但-到台
山’就-頭扎進圖書館﹑檔案館內埋頭閱讀當地珍藏和新收集的-本
和展示了兩萬多件文物’讓成露茵又發現了-座台山研究更大的「金
發現成露茵
082
山」。她還和五邑大學的學者們舉行了座談‧ 成露菌首次訪問台山’我是陪同者﹑台作者‧成露茵最後-次走 訪台山’她要求我代為安排,並希望我能再次陪同和參與‧但因突發
的原因’我未能成行,她只好轉請她的助手蘭琪小姐全程關照。她返 台後’和我在電話中暢談許久。她沒有批評我的失約’卻以激動的心 ∣∣青描述四天行程中的種種細節’-再說此行令讓她喜出望外’滿載而 歸。她說最令她高興的是’她存沂邑大學’接觸到了-批中青年學者 和教師’外語能力強’華僑史學識基礎深厚‧她預言’再過幾年’這 批學者-定會比我們這-輩更傑出’產出更出色的成果‧ 露西走了’她的台山僑鄉婦女論著雖然尚未完成,但她不會遣 憾’因為她看到許多後來者正在她所開拓的台山研究領域全力以赴’ 繼往開來‧她的台山情結’傳承有人。
中國發展需要露茵這樣的兙會學家 兩岸交流需要露茵這樣的友誼使者﹡ 陸學藝‧.
成露茵教授在大陸祉會學界和學術界有崇高的威望’這不僅因 為她有成家的家學淵源’秉承自強不息的家訓’她有傳奇式的學術經
歷,最主要的是因為她-生堅持公平正義’堅持追求真理、傳播真 理’堅持知行合-’堅持理論與貫踐的結合和開拓’堅持社會學的中 國化﹑本土化’並為此風風火火’有聲有色地奮鬥了-生。遣憾的是 天道不公’正當露茵教授祉會學學術爐火純青’傳播事業走向巔峰的 時候’病魔奪去了她的生命’真令人痛心。去年秋’友人告訴我她得 了重病’年底在釣魚台-個會上’她的兄長成思危告訴我她病得很 重。我們在北京為她祈躊’但願她度過這-劫‧今年春天’沈原教授 告訴我’成教授走了!可惜啊’這樣的好人’這樣學術上﹑事業上有 成就的學者’怎麼說走就走了呢!悲痛不已’請沈教授專致悼詞’寄 託我們的哀思。
﹡
本文發表於二○-○年六月二十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論與實踐的開拓-紀念 Lu叵ic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世新大學祉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灣祉會研究國際中心 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協辦。
﹡﹡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祉會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肚會學名譽會長、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祉 會科學院院長。
發現成露茵
084
≡已
■◇1
=﹦
︻=亟
==
…
h ■■■
﹄﹄▼﹃ 二
▲’◆ ﹣﹁ ﹄-
■■﹃」』』q」■■■∣I!u且旦■﹄﹦
α
‧ A
.-
鼬
r▽﹄郎 作者二○-○年於北京舉辦之「∣睦學藝祉會學發展基金會首屆祉俞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 致辭。
早在-九七○年代中期’她就進入還在文革中的大陸’開展中美 學術交流台作’可以說她是海外社會學家到中國大陸進行學術傳道的 第-人。以後她在中國社會學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從-開始 她就把社會學要為改造中國建設中國的責踐服務’把祉會學要本土化 的理念帶進了中國大陸,影響了重建中的大陸祉會學界。I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發展’二○○八年 的GDI﹚達30萬0,670億元’比-九七八年的3’645億元’按不變價格
】
編者註:成露酋關於中國大陸祉會學重建的整理與觀點’請參見:ChCng’LucicandAlvin So‧ l983’“TheRces【abIis}lmcnto「Soc﹟oIogyin【hePRCTbward【ⅡcSiniRca【ionofMarxian SocioIogy.”A〃〃〃囫/尺c似J卹q/S0f/o血n9:』7l╴93成露西﹑蘇耀昌’ 】,86’ 〈中國大陸社會學
的過去與未來〉’收錄於蔡勇美﹑蕭新煌(編)’《肚會學中國化》’頁255╴70’台北;巨 流。
中國發展需要露茵這樣的社會學家
085
計’經濟總量增長l5倍’年均遞增9.8%‧人均國民收入增長l2倍, 年均遞增8.6%‧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祉會發展﹑祉會建設卻 相對滯後’由此產生了諸多祉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城鄉差距、地隔犛 距﹑貧富差距日漸擴大’基尼係數在-九八○年代初約為0.30’現在 已擴大到0.47以上‧分配方式不公’官民關係、勞資關係緊張。由於
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等引發的群體事件增多’刑事犯罪案 件大量增加’近幾年又發生甕安事件、石首事件、吉林通綱事件,虐 殺兒童和富士康民工跳樓等惡性案件。這表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還
不平衡’還不協調’出現了經濟報喜’祉會報憂的狀況‧
政府提出了要構建祉會主義和諧祉會的目標’經濟上要轉變經 濟發展方式’加強祉會建設的措施。但是因為大陸的祉會學’歷經坎 坷’雖然-九七九年恢復重建以來’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學科
發展比起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還是很弱很小。例如現在大陸有405 個經濟學博士點’每年培養的經濟學博士數以千計’而社會學的博士 點’只有l6個’每年畢業的博士’不足百人‧
中國社科院35個研究所中’經濟類的有8個所’研究人員有近 千人’祉會學所只有-個’人員不足百人‧同樣存在著經濟社會不平 衡、不協調的問題。
中國今後的發展’當然經濟還要繼績發展’現在正在從出口導向 轉向擴大內需’東南沿海的產業正在向中部﹑西部轉移’發展勢頭良 好’有望繼績保持8%左右的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在我看來’當務之 急要加快社會體制改革,重點加強祉會建設’提高社會發展的質量和
水平’調整祉會結構’儘快改變經濟這條腿長’祉會這條腿短的尷尬 狀況’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今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是中國祉會發展﹑社會建設的重要
時期’中國能否長治久安’能否從此和平崛起’重新進入先進民族之
發現成露茵
086
林,經濟還有幾個大坎要過’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金融體制改革 等’但我認為’祉會體制的改革,社會建設的大力推進’社會結構的 調整是重要的關鍵。 所以今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正是中國祉會學發展的黃金時 期。有人已經預言’中國社會學的春天來了。這是貫踐的召喚’責踐 出真知’貫踐出社會學家’中國未來將產生-批有成就的祉會學家, 中國的發展需要露茵這樣的社會學家’需要學貫中西’-生追求真 理’主張公平正義’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堅持理論與責踐的統 -’露茵是我們的先驅。這次會議2紀念研討露茵的事蹟和精紳’很有 意義。我們將把這次會議的精紳帶回大陸’在學界’特別是在祉會學 界廣為傳播﹑發揚光大’以期有更多的人成為露茵這樣的學者’這樣 的社會學家‧
露茵也是兩岸學術交流’特別是兩岸祉會學台作交流的先驅‧她 從-九七○年代’就走進大陸,開展了台作交流’為我們中國社科院 建立了英語培訓中心’籌劃建立祉會學的培訂∣ ∣班’她在UCLA為大陸 培養了多名學者’以後又常到大陸城鄉開展合作研究’她為中國祉會 學的重建’為我們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社會學所的發展做了很大
貢獻,產生很大的影響‧以後’楊國樞教授在大陸辦祉會心理學培訂∣ ∣ 班,前後堅持七年’培養了-大批祉會心理學者’桃李遍中國‧香港 的祉會工作專家也以各種方式為大陸培養了-大批社會工作學者’還 有很多台港的同行’為中國大陸社會學的重建、發展’做出了很多貢 獻‧
飲水不忘掘井人’中國祉會學重建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有了很多 成就’要感謝露茵教授為先驅的這-批台港同行學者‧今天乘這個機 2
編者註:作者指的是世新大學祉會發展所於二○-○年六月二十日舉辦之「理論與實踐的 開拓:紀念Lucic研討會」。
中國發展需要露茵這樣的社會學家
087
會’我代表中國社會學會’向諸位說聲謝謝!台灣社會學比我們恢復 重建得早’有-批學業有成的專家’在學術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我
希望今後還-如既往’進-步開展兩岸祉會學家的合作交流。像露茵 教授那樣,做兩岸學術文化交流’開展祉會學台作研究的使者‧ 大陸目前正處於繼績發展之中,處於祉會轉型之中’-方面有許 許多多的成績’另-方面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和矛盾’這正是社會學 家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好時機’可以開展各個方面的研 究。歡迎諸位同仁到大陸去’繼績做露茵教授未完成的事業。最近我 在湖北荊門開會’遇到了-個十多年前隻身到內地創業的台商’現在 已成為很有成就的商人了.我的家鄉蘇南無錫,還有蘇州的崑山和吳 江’已經有-大批事業有成的台商,有的還在當地成家立業.在這點 上’我希望我們的祉會學同仁要向台商學習’學他們的開拓精砷‧ 十年前’我不當祉會學研究所的所長後’被聘到北京工業大學 籌建人文學院’並擔任院長。現在那裡已建立了祉會學系和祉會工作 系,有教職員20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200多人’已經初具規 模.
歡迎諸位同仁’到大陸區合作交流’調查研究.我們祉會學研究 所’我們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願為各位前去的同行作聯絡。 ︽口
北
在 0 2
6
0 l 0 2
二十年的傳承 從中國祉科院研究生院建立英語培訓中心的發展想到的嗧 趙克賦”
我是-九八八年七月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祉會科學院工 作的’在祉會學研究所科研處工作’協助當時的科研處處長沈原教授 負責對外學術交流工作.有-天’沈教授對我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
校的成露茵教授要來研究所訪問‧因為當時祉會學在大陸∣恢復重建處 於開始時期’從國外到大陸訪問的學者不多’我們在做接待工作的時 候還是相當的緊張’沈原教授特別強調’成露西教授此次訪問不同般的訪問’是要同中國祉會科學院研究舉辦社會學培訂I∣班‧我從其他 人那襄得知,成露茵教授曾經在-九八五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院聯合發起創辦了英語培訓中心’這個中心當時在社會上很有影響’ 被譽為「出國者的搖籃」‧我想’成教授此次要商議祉會學培訓班前途 光明‧成教授這-次在北京大概停留了-週的時間’與社會科學院的 幾個部門’包括祉會學所\研究生院的有關人士進行了多次商談’對 祉會學培訓班的各個環節進行了確定’包括向美國的-些基金會申請
﹡
本文發表於二○-○年六月二十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論與實踐的開拓-紀念 LuCiC研討會」。該研討會山世新大學祉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濁祉會研究國際中心 主辦.台灣祉會研究季刊協辦。
﹡﹡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科研處處長。
發現成露菌
090
/ 』
I╴﹦】 -╴
二○-○年作者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紀念Lucie研討會」。
資助﹑從美國請老師﹑招收學員的大致方案等等。因為,在這以前’ 成教授成功的運作了英語培訓班’因此’我們對祉會學培訓班有很高 的期望‧雖然’後來這個培訓班被擱置了’但是不可否認’成露茵教 授此次訪問是成功的。
中國祉會科學院英語培訂I∣中心﹙CASSELC﹚是於-九八五年十月
由成露茵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聯台發起’在幅特基金和盧 茲基金資助下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共同創辦的’是大陸成立最 早的英語培訃I∣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英語培訓中心最早的創辦目的是
為中國祉會科學院青年學者出國進修進行語言培訓’後來因為辦得成 功’祉會各界紛紛加入。二十多年來不僅為社科院內部科研人員進行 英語培訓’而且還為近百家單位成功地進行了在崗辦公或商務英語培 訂l∣ ﹑出國前及回國繼績教育等專案各級別、多種類的英語培訓’各類
學員幾萬人‧通過多年的英語培訓’英語培訓中心積累了豐富的師資
二十年的傳承
091
資源和教學經驗。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
課程’以中、外教相結合的面授﹑視聽輔助、自我訓練等多種模式進 行教學’並以培養學員的責際應用能力為主’改進目前國內英語教學 中講授多﹑訓練少的!∣青況’加強個案輔導和多項評估統-的訓練方 式’並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不同職業人員的培訓需求提供相 應的英語教學課程’突出訂∣ ∣練特色和責用性’開創英語培訓的全新理
念’業已成為國內優秀的英語訂I∣練基地之-.英語培訓中心培養學員 在國外學習時快速筆記技巧’同時培養學員的跨文化意識’在學習流
暢英語的同時’懂得西方文化和禮儀。更重要的是,教給學員學習外 語的方法’令學員們受益終生。
現在’除了目前已有的培訂I∣專案外’中心還根據培訓單位的具體
要求、學員貫際英語水準和教學目的制定有針對性的培司l∣方案’即「量 身定做」。中心採用脫產﹑半脫產,業餘等形式的學習.在授課地點及 授課形式等方面也採取極其靈活的方式’培司∣I可以在研究生院進行’
也可在被培訂∣ ∣單位授課’還有些課程是在具有英美文化氣氛濃郁的特 色酒吧或外企進行‧英語中心同時是國家外專局出國備選人員BFT考
試、北京市英語水準考試BETS﹑及北京市□語等級證書考試BOEC的 考點和培訓單位’常年為參加BPT﹑BETS和BOEC考試的機構、人員 提供輔導’均由資深考官和培訂∣ ∣師授課。此外’我中心資深考官編纂
的部分教材已作為外專局BPT考試和北京英語水準考試BETS的指定教 材‧英語培訂I ∣中心的中外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多教師同時兼任國內 各類英語考試﹙如雅思等﹚的考官及CCTV、BTV英語競賽的評委’長 期以來’以高品質、課程新等特點取得了優良的教學效果’從而嬴得 了廣泛的讚譽。中心的宗旨是:為中國培蓑適應全球-體化的國際型 人才。
可以這樣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英語培訓中心目前已經發
發現成露西
0,2
展成為在大陸有-定影響力和權威’設施比較先進’教學功能和培訂∣ ∣ 內容比較齊全的英語培訓機構。
成露西教授給我的印象是開朗健談﹑直來直去’從不繞圈子。
她在幫助中國mit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立英語培訂∣∣中心的時候’也非常 直爽的指出大陸的培訓在方法和理念上的不足。她辦事的眼光非常長 遠,同時也有耐心’-件事-次談不仔細就多次談,從不灰心,從不 放棄。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追憶成老師露茵的風範與志業 熊秉純﹡
引言-成老師露茵的風範與志業
成老師過世的消息來得太突然。去年﹙二○○九﹚暑假王振寰學
長到多倫多開會,好多年沒有見面’有機會見面’特別感到親切。敘 舊中,問起Lucic的∣∣青況,王學長說’Lucic的癌症巳經控制’所以近 來跟同學的聯絡多了許多‧我表示教師節會給老師打電話’希望給老 師帶來個驚喜。教師節在我自己開學後的-陣混亂中悄悄溜走。再聽 到Lucie的消息就是-月二十七日’由不同朋友同學傳來老師過世的消 息‧記得那天外面下著大雪’我正在準備第二天要教的課’得到了老
本文資料收集部分的經費來自加拿大人文祉會研究基金會(SocialScienceandHumanities RescarchCounciI﹚。編輯夏曉鵑提供經費’支援寫作過程的文字處理。多倫多大學東亞
研究所碩士生趙哈對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文字處理’貢獻良多。陳美霞、林孝 信﹑陸鴻基、潘乃容、王振寰、吳-慶﹑張衛國、趙Ⅱ含對初稿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在此 -併致謝。在最後修改時,我把與本文直接有關的意見納入,對於跟我正在進行的「質
性研究在中國社會學的發展與挑戰」研究項目雖然有瞽發’但跟本文不直接有關的意 見,暫時擱置。整體說來,此文是我正在進行「質性研究在中國社會學的發展與挑戰」研
究項目的-部分,因為對資料的分析和掌握仍不成熟﹑不周全’錯誤難免’敬請讀者批
評指正。來信請寄電子信箱pchsiung@utsc.uto『onto.ca‧
發現成露茵
094
二○--年作者(石)與陝西婦女與家庭理論研究會創辦人高小賢(左﹚合影于西安。在-九 九三年作者與高小賢因參加由成老師主辦的北美華裔社會學者學會的第-次年會而結識,之 後展開長年的合作。
師過世的消息之後’多倫多的冬天好像-下子變得特別的嚴寒難耐。 同學朋友之間藉著電腦信件’互相安慰取暖’拉到眼前的是-幕幕的 回憶。 當年我進了UCLA社會學研究所後’也跟著大夥稱她為Lucic‧在 北美的學界’學生對老師「沒大沒小」直呼其名不足為奇’但是因為自 己和老師都來自臺灣’不僅同是華人’而且也受過尊師重道傳統的薰 陶’不稱老師為老師’而直呼Lucie其名’剛開始很不習慣’久而久 之’稱老師為Lucic ’ l∣曼∣曼有了特別的意義‧多年來’跟隨著‘‘Lucie”而 來的’不只是老師那親切的聲調和獨特甜美的笑容’還有-份說不上 來、獨-無二﹑與老師之間亦師亦友的∣∣青份。但是自從得到老師過世 的消息後’取代那種「沒大沒小」的隨意和「放肆」’是-份揮之不去的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0,S
懷念和悵然若失的尊重.「成老師露菌」成了我在老師過世之後’跟別 人談起老師獨特經歷、風範和志業的稱號。 老師過世之後’曉鵑負起籌畫出版紀念集的重任‧她跟我交換了
-點意見’因為我正在做╴個質性研究﹙QualitativcApproacb﹚在中國 責踐與發展的課題’我提議針對這個課題中我所看到的材料’對「大躍
進時期﹙l958╴l962﹚【調查研究】的貫踐與挑戰」做-個初步的梳理。 I 很感激曉鵑的支持,讓我能在時間很緊迫的﹟∣青況下’完成任務。 我從祉會學研究質性研究的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視角’針對毛澤東 所大力宣導的「調查研究」在大躍進時期的責踐和所面臨的挑戰’提出 並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調查研究」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調查研究」的具體目的是什麼? 「調查研究」由誰完成的? 「調查研究」的報告是怎麼寫的?
「調查研究」跟當時的國家建構有什麼關係? 我根據「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的兩個案例,從具體事 例來回答這幾個問題。但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這些問題所共同觸動的 議題’都牽涉到:社會學的「學」與「用」的問題、失「∣識份子與國家的關
本文以「質性研究」、「定性研究」的兩個名詞,說明兩個不∣司的傳統。前者指的是西方 以田野調查﹑深入訪談等研究方法為主的傳統;後者指的是以毛澤東-九二○年代農村
調查這個傳統所衍生的研究方法。我認為以兩個名詞區分這兩個傳統非常有必要’首先
是因為「質性研究」和「定性研究」兩個名詞,兩岸三地在用法上有區別’臺灣用「質性研 究」’香港用「質的研究」,指的都是西方的傳統。在中國’西方這個傳統於-九九○年
代中期∣甽傅入時’用的是「定性研究」。後來’在教育學領域’為了與馬列主義學者所指 的「定性研究」有區分’才改用「質的研究」-詞’但是在祉會學領域,確仍然以「定性研 究」-詞’概括兩個傳統非常不∣司的傳統。我認為從名詞上區分這兩個傳統,不僅有助 於匣淌這附個傳統在方法論和認識論上區別,更跟當前「質的研究」在中國的實踐與推展 有關’也跟「質性研究」在臺灣和香港的本士化的很多議題相刪。
發現成露茵
0,6
係的問題﹑以及知識生產﹙productionofknowIedge﹚與國家建構(state╴ making﹚之間的關係.因此’以這篇文章’追念老師的經歷﹑風範、和 志業有兩層意義‧ 第一’在-九八○年代中國社會學重建之後’身為-個在美國大 學任教的華裔祉會學者’老師扮演了參與和促進的角色’如眾所皆知 的:老師到中山大學祉會學系講課、北美華裔祉會學者學會﹙No『th
Amc『icanCbincseSociologistAssociation)在老師和其他幾位華裔社會學 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形成氣候’2老師在那段時間壽備並主持諸多中美 學術交流會議、促成學者交流專案的安排‧老師過世之後’我跟不認 識老師的年輕學者提起老師時’總是說’老師在社會學領域所開拓的
是-個志業而不是-個職業。這個「志業」的理念’也呈現在老師後來 在臺灣辦學、辦報的靦野和魄力上.更重要的是,從老師的參與和努
力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老師個人對「學」、「用」的理念和責踐’而且 凸顯著老師對「批判靦角」的執著和追求. 第二,-九八三年老師與蘇耀昌學長在美國社會學學會刊物《祉
會學評論》﹙A〃〃〃α∕Re㎡e叫q/s0α0∕0鯽﹚上共同發表了-篇名為〈祉會 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建;論馬列主義社會學的本土化〉﹙Thc
ReestablishmcntofSociologyintbePRC:Tbward『heSinificationof
MarxianSociology﹚的論文‧這篇論文探討的主題是祉會學在中國的大 學於╴九五二年被關閉之後’祉會學學者為了要求重建祉會學’分別 於-九五七年和-九七九年開展的兩次論戰。從微觀靦角而言’本文 要回答的具體問題是’為什麼社會學學者在-九五七的論戰中失敗’ 以致不能說服當時的當政者’重新設立社會學’使得祉會學要等到九七九年論戰成功之後才能重建‧從宏觀的視角看來’這篇論文探討 Z
這個學會成立之初’舉辦過幾次主要的學術交流會議,多年來’每年固定在美國社會學 會年會前-天附會’是╴個華人社會學者交流的平臺。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097
的核心問題是社會學的「學」與「用」的問題’是五四運動以來-再討論 的’知識份子與國家興亡之間關係的問題’也是知識生產與國家建設 之間應有什麼樣的關係的問題。這從文章的結語裡’所提出的以下幾 個關鍵問題特別看得出來:中國社會學能不能對現有或未來將會出現 的社會問題提出有效的解答?如果不能’怎麼辦?如果它所提的答案 不為當權者所認同,那會怎麼樣?社會學會不會成為中國政府推動現 代化改革政策失敗的代罪羔羊?就長遠來看,-個更重要的問題是,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MarxistSocioIogy﹚會是-個如馬克思和毛 澤東所期許的’改造人類命運的學科’或是僅僅是統治者維護其權勢
的工具﹙ChcngandSol983﹚。 從這兩層意義上來看’我這篇探討「大躍進時期﹙l958╴l962﹚【調 查研究】的貫踐與挑戰」的文章’有寫得太遲了的∣∣宛∣昔‧雖然’我在 -九九○年代中期以後’參與了質性研究在中國祉會學科推展的工作
﹙Hsiungl999﹚’我也在祉會學研究上’針對以質性研究方法’研究 社會性別﹙gendcrpcrspectives﹚在中國的相關議題發表過文章﹙熊秉純 200l﹚’但是我開始比較有系統地探討質」∣生研究方法以及社會學在中 國的發展’還是過去-兩年的事’因此’我從沒有機會跟老師討論過 相關的議題’如今更不可能得惠于老師對這篇文章裡所探討議題的評 論’也不會有機會聽聽老師對社會學在中國過去三十年發展的看法’ 因此’在這篇遲來的文章的背後’有我個人的遺’憾‧然而’因為我對 社會學在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的理解和當今祉會學研究方法教與學的探 討’仍然在起步階段’還有很多資料澴存杳找’也還有很多相關的議題 沒有理清’思緒更不成熟’因此這篇文章其責是提早問世.寫作過程’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此’我特別感謝曉鵑的支持’以及學長、同事 的鼓勵’讓我有勇氣以「野人獻曝」的方式’追念老師的風範和志業. 以下我首先從社會學于二十世紀初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歷史脈絡做
發現成露茵
0,8
-個概括的敘述’然後針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發展和毛澤東所提倡 的「調查研究」做比較詳細的說明’在敘述這個歷史的大背景之後’我 提出為什麼需要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角度’以「調查研究」為切入點’ 對馬克思主義祉會學在中國的發展深入研究。在此前提底下’我以〈昌 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社調查〉兩個案例’探討大躍進時期「調查研 究」的責踐與挑戰。
社會學傳入中國的歷史脈絡
對中國而言’祉會學是-門外來的學科’它的傳入’跟十九世
紀中期以來’西學東漸的大潮流有關。嚴復把HcrbertSpencer的The StudyofSociology於-九○三年翻譯成中文’譯名為《群學肆言》’梁敔 超和譚嗣同也分別在他們的寫作中提到「群學」或「祉會學」的概念’這
是西方社會學知識傳入中國之始﹙Wongl979;閻明2004﹚。在此之 後’祉會學慢慢在大學裡變成-門課程’起先是由美國的傳教士或是 在美國大學得到過社會學學士或碩士學位的美國講師’在當時剛成立 的教會大學(如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和上海浸禮會學院及紳學院﹚開始授 課’開設的課程雖然是以祉會學為名’後來也包括社會調查的課’更 帶著學生以問卷的方式’做了-些社會調查’來描繪中國文化和市井
小民的生活,也記錄了當時祉會變遷的脈絡。但是這-時期祉會學在 中國的開展’主要是西方傳教士所推動的’他們以社會幅利和社會改 革為主導思想’以傳播基督教教義和救贖中國祉會為最終目的。授課 的內容主要也是西方社會學理論和西方社會發展狀況’並沒有根植於 中國本土的知識內容’因此與當時中國社會的責際脈動有-段距離﹙閻 明2004﹚。嚴格說來,iit會學由西方傳入中國之初’並沒有在學界引 起很大的影響’它濃厚的西方﹑宗教的色彩甚至弓∣起-些學者的反感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099
和排斥﹙ChCngandSol983﹚。社會學在中國的長足進展’要等到後來 受過專業祉會學引∣∣練的學者來開展‧ 第-代中國社會學者大部分在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之後’自 費或得到獎學金的資助’到當時歐美祉會學的重鎮﹙如英國的倫敦經濟 學院、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深造’因而受到比較系統和 完整西方祉會學專業的訂∣∣練’在得了碩士或博士學位後回國’這批學 者對自己有很深的期許’他們根據自己在西方所學的知識與方法’扮 演溝通束西文化的角色’以祉會學作為經世濟民的志業’為富國強民
找出路。在他們努力推動下,中國祉會學專業在大學的發展﹑祉會學 界關注的議題、以及研究的方向’都反映了五四運動前後’-般知識 份子經世濟民的熱忱’和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使命感。
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批祉會學學者當時面臨三個挑 戰:第-’怎麼把源自西方的祉會理論和方法有效的運用到對中國祉
會的瞭解;第二’怎麼在中國祉會變遷的大潮流中,找到-條富國強 民的道路’它既能結台傳統與現代的知識,又能融合束﹑西方文化的 精華;第三’怎麼以中國祉會學的研究成果’不僅與國際祉會學界對 話’並能做出有代表性、根植於中國祉會的具體的頁獻‧他們到歐美
留學的經歷,使得他們嚮往歐美自由主義的思潮’因此’與社會學專 業發展齊頭並進的,是他們企圖以循序漸進、全民教育的平和手段’ 推展自由、民主﹑及祉會進步的救國方案.雖然其中有少數人意識 到「書生救國」的侷限性’但是’整體說來’這些歐美歸國的社會學 學者’對於以激進的觀點﹑用階級鬥爭的手段、進行翻天覆地的政治 革命都採取保留的態度‧當然’嚴格的說來’這跟他們個人的家庭背 景、成長過程、遊學經歷不無關係。
在-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批祉會學學者雖然 大多數仍然留在原來的學術崗位’但是在無產階級革命的大潮流和
發現成露西
l00
社會主義建國的旗幟下’他們被定位成,為資產階級服務的「資本主
義社會學」﹙BourgcoisSocioIogy﹚學者。雖然他們不認為應該把社會主 義﹙socialism﹚等同於祉會學﹙sociology﹚、也對於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materi刨is﹄Marxism﹚當成唯-的「科學方法」採取保留態度’更對於以階 級鬥爭作為改革社會的唯-手段不敢苟同。但是在-九五二年大學的祉
會學系被關閉之後’這-批中國社會學學者的學術生涯’基本上從此畫 上句點。取而代之的是-個跟「資產階級社會學」完全不同風貌﹑內容、 和責踐的傳統’這就是-般所說的「馬克思主義祉會學」﹙閻明2004﹚。
唯物史觀的馬克思主義祉會學在中國
在二十世紀初’社會動盪、強鄰環視的大環境下’馬克思主義社 會學跟歐美祉會學派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企圖對當時中國祉會所面 臨的問題提出解答’也朝著為經世濟民找出路做努力,它們的不同之 處在於’前者以馬列主義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以階級鬥爭為手段、 以政治革命為目的‧因此當時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著重點’不是在大 學的殿堂裡進行純粹學科式的建設’而是經由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和理 解’直接提出政治革命的貫踐方案。因此’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特
色’是其強調和重靦「諭證」與「責踐」之間的辯證關係‧L.C.Young
用「大眾社會學」﹙MassSociology﹚-詞強調’祉會學在新中國發展出 -個具有「中國特色」﹑「為全民所有的知識資產」﹙Youngl,74﹚。劉 創楚﹙C.C.Lau﹚則以「非專業的祉會調查」(Non╴profcssionalSocial Rcsearch﹚-詞’形容-個新的祉會學傳統﹙Laul974﹚‧ -九五二年祉會學系在各個大學關閉之後’雖然祉會學的相關課 程以及社會學研究方法的課程全部停止教授’但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 思想的辯證社會學、以階級關係分析祉會問題的視角’以及毛澤東所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01
大力宣導並加以推行的「農村調查研究」卻慢慢融入於大學的-般課程
(ChcngandSol,83﹚。因此’馬克思主義祉會學的挑戰’是怎麼樣加 入推翻封建制度、抵抗帝國強權﹑責踐無產階級專政的祉會主義新中 國建設‧ 在毛澤束的大力宣導之下’ 「調查研究」不再是社會學學者的專
業’就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基層幹部也應該懂得、更需要進行「調查 研究」。在這樣的前提下’不僅各個大學設有「調查工作小組」’在全 國各地、各個單位也普遍成立了「調查工作小組」’「搞調查」成了新中
國行政體系日常工作的-部分’而這些調查工作小組所寫成的「調查 報告」不僅對各地的祉會經濟狀況有具體的報導’這些報告也往往成 為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系下’中共中央擬訂社會經濟發展計畫的參考 材料。因此’這種全面參與﹑行政體系化的知識創造體系’成了馬克
思主義祉會學的「檢驗真理」的特定機制。L.C.Young所用的「大眾祉 會學」-詞’劉創楚所描述的「非專業的祉會調查」’都在於強調馬克 思主義社會學在新中國的特殊風貌.老師與蘇學長在祉會學評論-文 中’也提到-九六三至-九六五年和-九七○年代初期在全國開展的
「四史運動」。這個運動全面動員個別家族成員﹑農村生產大隊、工廠
工人或礦工寫家史、村史、社史﹑廠史﹙ChcngandSol983﹚。 定性研究與毛澤東的「農村調查」 從研究方法而言’ 「定性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祉會學者至今所-再 引以為榮的「具有中國祉會主義特色的研究方法」‧毛澤束於-九二○ 和-九三○年代在湘潭﹑尋烏、興國所做的農村調查’以及由張聞天 所帶領的延安工作調查隊的米脂縣楊家溝調查’是眾所周知的「定性研 究」的代表作﹙鄭杭生、李迎生200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
發現成露菌
102
究組2005﹚。而毛澤東所強調「調查研究」操作和貫踐的原則’-直 到今天’不僅是馬列主義社會學者-再轉述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在中 國-般社會學界也是耳熟能詳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口訣 有「解剖麻雀」’「蹲點」、 「三同」、「下馬觀花」等‧
「解剖麻雀」這-詞彙所指的是調查研究者在選樣時’只需要對有 代表∣生的「典型」進行瞭解就可以’因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需
解剖-隻麻雀﹙瞭解-個典型﹚就可以-葉知秋;╴般耳熟能詳的「蹲 點」-詞’所強調的是調查研究者對祉會現象不能「閉門造車」、「想當 然耳」地亂下結論’要進駐到-個選定的村、廠或生產大隊,做深入
的調查;所謂的「三同」指的是「同吃、同住﹑同學習﹙或同勞動)」’它 所揭藥的是調查研究者在進駐到-個選定的村﹑廠或生產大隊之後’ 要藉著與村民、工人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與當地成員拉近距 離﹑打成╴片’進而深刻地瞭解當地民眾的具體狀況和想法‧毛澤東 所說的「不要走馬看花’要下馬觀花」’是要求調查研究者的調查工 作’要做得深刻﹑不要蜻蜓點水、敷衍了事。 在談到農村調查研究的傳統與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關係時,毛澤 東於-九三○年在《反對本本主義》-書中所提出的「沒有調查就沒有 發言權」’-九三-年在〈關於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所補充 的「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則是馬列主義社會學的承傳 中最膾炙人口的名言﹙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2005﹚。這 兩個準則-再被馬列主義社會學提出’不僅作為毛澤東重視責地調查 和尊重事責真相的表徵’而且是強調社會學知識和研究(「學」﹚與社會 改革﹙「用」﹚相互辯證、互以為用的關係‧-九四九年’在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以農村調查為研究方法、以階級鬥 爭為手段’取得了政權’這更是馬克思主義祉會學比資產階級祉會學 優越的歷史鐵證‧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03
雖然「解剖麻雀」、「蹲點」、「三同」﹑ 「下馬觀花」等概念跟西方質
」∣生研究中,田野調查法﹙EthnographicFicldwork﹚裡的-些貫踐原則有 雷同之處’ 「定∣∣生研究」也仍然是馬列主義祉會學者所宣稱「具有中國 祉會主義特色的研究方法」’但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馬克思主義 祉會學的瞭解’除了閱讀-九二○和-九三○年代的原始的經典之作 ﹙如張聞天的米脂縣楊家溝調查報告﹑毛澤東的長興調查﹑尋烏調查、 興國調查等﹚之外’主要是來自于-九七○年代學者的研究’當時外
界對中國瞭解的管道非常有限’學者只能透過官方資料對於馬克思主
義祉會學在中國發展的!∣青況做描述.例如’LC.YOung對五○年代之 後’馬克思主義祉會學在中國的敘述’是根據署名復旦大學﹑武漢大
學調查小組在紅旗雜誌上所刊載的調查報告﹙YOungl974﹚所總結出來 的。劉創楚對馬列主義祉會學的分析和理解’是根據l968╴l970年間
以「調查工作小組」為名義’在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所發表的「調查報 告」完成的‧從方法論的角度看來’這些「調查報告」 ’雖然可以透露 -些馬列主義社會學的內容’或是當成馬列主義社會學的成果’但是
從分析這些「調查報告」的內容’我們無從得知,寫成這些報告的機制
﹙productionmechanism﹚‧況且’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來,因為人民日報 和紅旗雜誌都是官方刊物’因此在引用這些「調查報告」時’不能不對 它的內容、立論基礎’和呈現視角做出進-步的檢視。這些原本因為 -手材料不足所受到的限制’近年來因為中國出版環境的相對寬鬆’ 有了初步的改善‧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資料
從二○○○年代初期開始’不少回憶錄或對歷史事件追憶的專文
在中國和香港出版’這些作品的作者或是當年親臨其事的當事人’或
發現成露苗
104
是當事人的親人、同事,根據當事人的日記﹑薊記編寫而成‧這些回 憶錄’為進-步瞭解馬列主義祉會學提供了很詳細的具體素材。 我之所以用「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為案例’最關鍵的 因素是’當時親自參與社會調查的幾位當事人’以目睹親臨的方式’ 詳貫的記錄了這兩次調查的來龍去脈。不同於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上 所刊登的「調查報告」’這些記錄’讓我們走到「調查報告」的幕後’對 當年調查工作小組的成員﹙參與人員的背景、參與的機制﹚﹑「調查研 究」進行的過程(怎麼選定蹲點的縣﹑鎮、村、生產大隊’怎麼收集資 料’怎麼進行訪談﹚、「調查研究」的具體目標’和調查報告的完成過程 ﹙調查報告是誰寫的﹑怎麼寫的﹑完成的初槁’在進入當時的行政體系 之後’是如何被解讀的﹚等議題’有進-步瞭解的可能。 當然’我以這兩次調查為個案’也是因為它們都是在-九五八至 -九五九年進行的’進行調查的重點都是要瞭解當時「公共食堂」在人 民公社開辦的情況.這讓我能把這兩次調查’靦為瞭解「大躍進時期 (l958-1962﹚【調查研究】的貫踐與挑戰」的窗口‧ 以下,我先對這兩個調查的時代背景做-個簡述’然後再對兩次 調查的具體∣青況’進-步陳述分析‧
時代背景和兩個調查案例
在建國初期’中共以馬列共產主義建設新祉會的藍圖裡’人民 公祉以及由人民公祉辦的公共食堂是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標 竿。-九五八年起’象徵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已在 全國各地紛紛成立’跟農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食堂」也--開 辦’而跟農民生計和農村經濟密不可分的平均畝產量也扶搖百卜‧ -九五八年五月’在北京召開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會議做出「鼓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05
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定’-九五八年 八月底,中共中央’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祉問題的 決議」’這項「決議」下達貢徹執行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全國掀起高 潮’但也隨之而來弓∣起所謂「高指標、瞎指揮﹑強迫命令、浮誇風﹑共 產風」的「五風」問題。為了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祉化運動中已出現的 問題’身為最高領導的毛澤東’鼓勵在全國範圍內’大舉進行社會調 查研究’以瞭解人民公社推展的責際情況.在這幾個月裡’中央對於 地方呈交上來’反映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責際問題的調查報告’採取 接納甚至鼓勵的態度.-九五九年七月’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對人民
公社和公共食堂提出直接的質疑’因而跟毛澤東發生正面衝突‧在此 衝突之後’大部分對大躍進提出疑問、對人民公祉和公共食堂提出批 評意見的人’歸類為「右l頃機會主義者」‧在此之後’記錄人民公祉和
公共食堂經營問題的調查報告都被當成「右傾機會主義」的證據’大部 分參與責地調查和草擬調查報告的人員都受到批鬥‧中國科學院哲學 祉會科學部的經濟研究所主持下的昌黎調查、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
學人民公社調查組在河北、河南兩省做的調查’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氛 圍下進行完成的‧
案例之一:昌黎調查
-九五八年秋’人民公社已在各地成立’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哲學 社會科學部的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和青年學者’組成工作組到河北省昌 黎縣農村參加勞動鍛煉並進行對農村基層工作情況的調查研究‧昌黎 調查組的副組長王紹飛在-九五九年四月完成-份題為〈河北省昌黎 縣最近公社的工作’I青況及問題〉的調查材料’這份調查材料對當時人 民公祉出現的問題提出說明‧要整頓嚴重偏軌的人民公社運動’減緩
發現成露茵
106
「共產」風的蔓延’需要強調「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多產多分」的社會 主義原則.這個報告呈交中央後’受到中央的贊許’毛澤東看到報告 後’批示:「河北省昌黎縣的∣∣青況和他們所提出來的意見是有普遍性 的。各地各級黨委都應注意解決。越快越好. 」毛澤東要求各省﹑市、 區黨委第-書記’ 「將此信及附件發給各級黨委’-直到生產隊的支 部書記」’並「即送劉﹑鄧﹑震林閱’尚昆用電報發去,發後再送周、 陳、林、朱閱」。而且把報告轉發給各級黨委’甚至下達到生產隊的支 部書記﹙經君健2005﹚. 在五月七日昌黎工作組的階段會議上’工作組長董謙宣佈了工作 組第-篇報告受到黨中央的重峴’鼓勵組員進-步根據掌握的情況’ 擴大向中央反映人民公祉存在的問題.董謙要求組員及時寫-份針對 農村公共食堂問題的報告’他要求四個寫報告的原則:第-要材料可 靠’第二要先肯定成績’第三要反映存在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第四 要抓緊時間﹙董寶瑞2009﹚。第二篇名為〈關於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 問題〉的報告’於五月十-日定稿’交給董謙。 不料因為政治風向的轉變’昌黎調查組的第二份調查報告在-九 五九年夏天的廬山會議上’受到毛澤束的點名批判.當時毛澤東與彭 德懷已經發生衝突’在毛批評彭德懷的發言中’-改幾個月前對批評 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所採取的接納立場‧現在’毛不但特別肯定了農 村公共食堂’說「食堂是個好東西」’「節省物資’包括糧食油鑒柴草菜 蔬’比在家吃得好」,並且在大會上’毛特別批判了昌黎工作組的第二 篇〈食堂報告〉’說「有個右派出來了;-個科學院調查組’到河北昌 黎縣’講得食堂-塌糊塗’沒有-點好處’攻其-點,不及其餘。學 那個宋玉的辦法’寫『登徒子好色賦』」‧3
〕 引自李銳’l999’ 〈毛澤東7月23日的講話〉’《廬山會議實錄》,頁l35╴l36。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07
-九五九年九月’廬山會議後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全國發起「反
右傾」運動。昌黎工作組的第二篇報告成為被批判的重點’董謙被打 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這個名為「反右傾」的政治運動持績了兩年之 久‧
-九六-年’中共中央通過《農村六十條》’允許農民自己決定辦
不辦食堂’六月十九日發出《關於堅決糾正-平調錯誤、徹底退賠的規 定》’農村公共食堂才得解散。當年因參與昌黎調查而被打成右∣頃機會 主義的調查組成員’-直到許多年之後才「裁帽子」’得到平反﹙經君 健2005 ;董寶瑞Z009﹚‧
案例之二:兩校人民公社調查 「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兩校黨委組 織成立的‧調查組的成員由兩校的法律、政治、經濟、財貿﹑哲學等 系的領導﹑中青年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大學生組成’還有-個蘇聯 留學生和兩個越南留學生’共l62人.調查組的主旨是要「對人民公祉 化運動進行全面的系統的調查’目的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要求 寫出調查報告、論文’向國慶十周年獻禮」﹙李震中2009﹚。「兩校人 民公社調查組」於-九五八年十-月初分為三隊’分別出發到河南省信 陽縣、魯山縣’和河北省槁城縣的人民公祉進行責地調查。 三個調查組在河南信陽﹑魯山、河北槁城等三縣’進行了為期半 年的調查研究。-九五九年五月調查結束’人員返京後集中在北京大
學’繼績做好後期工作:撰寫調查報告、討論研究重點問題、寫出論 文。七月調查組的工作I∣頂利結束﹙劉武生2006;李震中2009﹚。 雖然「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所完成的調查報告的原件目前仍然沒有 公佈’但是從調查組完成調查報告之後-個月之後所發生的-系列事
發現成露茵
108
件’很清楚的顯示’ 「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的調查報告成了後來政治 風暴的「素材」’壽組調查組的行政人員和參與責地調查的當事人也被 波及‧
-九五九年八月’也就是調查組完成調查報告之後的-個月’廬 山會議之後’所有對人民公社質疑的言論都被認定為犯了「右傾機會主 義」的錯誤, 「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組」的相關材料’Il偵理成章地變成北
京市委貫徹中央反右傾政治鬥爭刀俎下的魚肉’隨之而來的是-場長 達兩年的風暴’組織調查組的行政領導和貫際參與調查的相關人員’ 理所當然的成了「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園」的成員。
調查組的總領導人、當初在調查組出發前的動員大會上致辭講話 的北大副校長鄒魯風’自殺身亡.參與調查人員則受到-種「對敵鬥 爭方式﹑審訊式的鬥爭」‧在批判會上鬥爭的讒罵’包括對當事人尖 酸刻薄的人格侮辱(如「沒有出息」﹑「沒有良心」、「喪心病狂」﹚’在經 過黨委審定過的批判稿子裡’則寫滿了聳人聽聞、給當事人扣的政治 大帽子﹙如「反對、否定、攻擊﹑詆毀、污蔑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
祉」﹚。批判後’有九個調查組成員被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十個成員被定為「嚴重右傾」‧有些被撤銷黨內外-切職務’另有-些受
到嚴重警告或降兩級工資的處分’也有的開除黨籍或取消預備黨員的 資格(李震中2009﹚‧ 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人民大學黨委命令全體人大調查組的成員 重新回到原調查地點’重新調查「人民公社的優越性」‧李震中認為’ 雖然黨委宣稱這次調查是根據「在哪犯的錯誤在哪改正」的精砷’其貫 這也是╴個「名為調查’責為勞動改造」的舉動。-九五九年底六○ 年初’在大躍進的中央政策下’信陽經歷了嚴重的饑荒’4調查組成員 4
信陽地區位於河南省東南’是河南重要的棉產區’也以「魚米之鄉」著稱。近年學者估 計’信陽地區在-九五九年冬到-九六○春’有八分之-(l00萬)的人口餓死。楊繼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09
雖然親眼目睹了農民被活活餓死的慘狀,自己也遭到挨餓、吃樹根、
腳浮腫的折磨’但是在調查報告裡寫的’卻是對人民公社優越性的肯 定’以及對公共食堂的歌頌’沒有任何人敢把耳聞目睹的責況寫進調 查報告裡﹙李震中2009﹚‧ 直到-九六-年’中央承認由大躍進引起的大饑荒是「三分天災’ 七分人禍」’從而認定’-九五九年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的調查報告中
所提出的批評意見是對的。在中央的政治方針改變之後’北京市委才 做出裁定’確認兩年前對「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組」批判是錯誤的’指示 北大和人大黨委對調查組甄別平反’當年受到批判或處分的調查組成 員’-直要到多年之後才分別得到平反’恢復了名譽‧ 以上的陳述’是根據幾位調查組成員的回憶所完成的「重現」‧到 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文中所提到的三份調查報告’但是根據幾位
調查組成員的敘述’我得以從研究方法的視角’進-步「重現」當年調 查研究進行的相關細節。這些細節不僅對單單以「調查報告」為資料來 瞭解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有所補充’也對毛澤東於-九二○和-九三○ 年藉農村調查所開創出來的「定性研究」的傳統,打開了-扇深入探索 的峴窗‧
從研究方法的視角分析兩個調查案例
為了能進-步瞭解當年進行「調查研究」的細節與調查人員所面臨 的挑戰’以下’我從兩個角度進-步分析「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
祉調查」兩個案例.第-’我把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當成在新中國剛剛萌
繩2008’《墓碑:中國大饑荒紀實(l958╴l962)》’乃加bJro〃αCb/止c〃o〃Jo〃C乃r〃圓,JGγ6α∕
Rz﹚〃Z〃c, (l958╴】962).香港’香港天地圖書.D獅㎡僵﹪/『20/0.Mm,JG℃mRz﹚〃!〃α泌c助U/ q/α↙〃α’JMb〃DC!〃m﹩Z〃》咽ChmJr呼乃e, l958╴l962.NewYb「k’WhlkerCo.
發現成露茵
110
芽的-門專業學科來看待’以抽絲剝繭的方式’探討這個專業學門成 員的背景’以及【調查報告】寫作的機制’以便瞭解這個學門與政治祉 會體制之間的關係。第二’我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視角’遵守西方社
會學科質∣生研究方法中的歸納邏輯﹙inductivelogic﹚’以及質性研究強 調知識的「建構」﹙cons﹝ruc〔ivc﹚過程及「詮釋」﹙intcrprctativc﹚性質’探 討「定性研究」的具體貫踐‧整個說來’我從四個主題來探討中國大躍 進期間「調查研究」的賃踐與挑戰:調查成員的背景、調查工作小組的
安排﹑調查研究的主旨’和調查報告的「製造」過程和機制‧對於每個主題’取決於原始資料是否存在’我用-個或兩個案例檢靦.
調查組成員的背景
-九五二年關閉大學裡代表資產階級的社會學之後’到底什麼是 馬克思主義祉會學、怎麼責踐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什麼樣的調查研究
是遵循或違背馬克思主義祉會學’這些問題其貫沒有﹙或許也不可能會 有﹚說-不二的定論。對於參與調查的研究者本身而言’他們在展開以 馬克思主義為主導思想的調查研究工作的同時’自己也受到新中國諸 多政治運動的洗煉衝擊.這些政治運動所代表的’是馬克思主義祉會 學這-專業學門所處的政治環境’也是新中國建立初期’個人與政治 體制之間不易掌握的緊張關係.「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成員之-汪子 嵩的經歷’很有說明性‧
汪子嵩原本是北大哲學系副主任和辯證唯物主義教研室主任,後 來在哲學專業與無產階級政治掛帥關係的論證中被認定為「右傾」而下 放到農村去勞改﹙汪子嵩2005﹚。他對個人參加-九五九年調查研究 的心路歷程有細緻的描述.在他的回憶中’他個人對馬克思主義為主 導思想的領il吾’是透過當時的政治大環境下,風起雲湧的政治運動和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ll1
不斷的勞動改造過程’逐步蛻變而來的‧ -九五七年的反右運動’主要是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 義的整風運動’號召群眾幫助黨整風’當時北大的黨委害記兼第-副 校長江隆基堅持責事求是’在第-波的反右運動中’在劃定右派分子
的問題上’掌握「必須分清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區別’這與當 時北大的上級領導的認定不同(他們認為「北大是知識份子成堆的地
方’池深王八多! 」’怎麼在教授中只打出這麼幾個右派?﹚’進而認 定這是因為江隆基本人「右﹛頃」的結果’從而撤銷了江的職務’並派來 -位新的黨委書記’在北京大學重新掀起-場猛烈的反右運動’被打
為「右派」的人數和比率迅速擴大‧缺乏社會經驗的青年學生僅僅因為 說錯-句話’也被補劃為「右派」’全校「右派」達七八百人.
汪子嵩當時是北大黨委委員’行政上是哲學系副主任和辯證唯物 主義教研室主任’在北大第二波反右運動的大﹑小鳴放會上’他往往 是主持人或旁聽者’雖然對群眾有些尖銳的批評’心裡還感到有點委
曲’但他緊守聽取群眾的批評意見’不發表自己看法的原則。但是在 討論教研室幾位年輕教師是否劃為「右派」時’他發表了意見’他認為 這些青年教師只是對某些幹部提出批評’ 「並沒有反對黨的方針政策’
怎麼能劃為『右派』呢」?因為他公開表達了他的立場’最後在宣佈把 這些青年教師定為「右派」的支部會上’汪就被要求檢討他自己的「右 l頃思想」‧-九五八年底,汪被點名參加第-批幹部下鄉勞動鍛煉的行 列.在北京門頭溝區齋堂清水參加農業勞動’兩個月後’又被召回參 加「紅專辯論」 ’成為批鬥的對象‧這是因為兩年前’他提出對哲學系 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哲學系發展規劃的意見,這時候都被拿出來當做「只 專不紅」或是反對馬克思主義指導的鐵證‧ , 5
據汪子嵩自訴:「紅」就是政治’ 「專」是指業務;在二者的關係中,政治是「虛」,業務是 「實」’但政治是精『【∣! ’是鼴魂’是統自I∣】’必須是以虛帶實,紅統日I∣】專,政治統自II】業務;
發現成露西
112
那年暑假’哲學系奉命全系下放到北京大興黃莊蘆城鄉’責行 開門辦學’領導交代哲學系下鄉的任務是開門辦學’-面勞動-面教 學。汪以為這些知識份子的任務是參加勞動’同時對農民開展教學’ 因此’他對北京市委來硯察哲學系工作的領導彙報工作時’提出如何 對農民進行教學這-議題,不料’受到﹣了領導狠狠地批評, 「下鄉向農 民學習勞動’就是最好的學習」‧原來’所謂開門辦學不是要對農民開
展教學’而是要學校敞開校門,把知識份子送出學校大門’向農民大 眾學習‧這樣的當頭棒喝’讓汪對自己感到非常氣餒’他認為自己「白 專思想」大概是-輩子改不掉了’因而’當他聽說成立兩校人民公祉調 查組時’汪便積極報名參加’希望借著參加調查小組的工作’自己能 有機會跟得上時局的變化﹙汪子嵩2005﹚。
由調查的參與者的回憶看來’雖然他們當時不見得沒有意識到參 與貫地調查的「政治性風險」’但是書牛報國的志向以及對新生事務的
政治熱忱卻是不容否定的。也就是說’當年深入農村做調查’其貴有 嚴肅的-面’參與者確責希望藉著深入調查為貫質∣∣生的議題找答案。 當時不僅迫切需要瞭解農業產量﹑農民收入﹑農民生活﹑財貿和治安 狀況等具體’∣青況﹙劉武生2006﹚’因為當時學界對如何從社會主義 如果不由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而由資產階級政治掛帥,便是「白專道路」。他當年要哲 學系學生在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外,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門其他科學’如社會科學
的經濟﹑歷史或自然科學的數學﹑物理、生物等,學習它的-些基礎課程’和抽象原理 的哲學結合起來’才有具體內容’在「紅專辯論」上’便成為「只專不紅」的典型。汪表 示’ 「當時的北大哲學系是-九五二年院系調整時將全國各大學原有的哲學系教授集中 起來進行學習改造,其中許多是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邏輯學的知名學者,我們長期不 知如何發揮他們的專長。在討論哲學系發展規劃時’我提出: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物主義方面’我們的力量無論如何總不如中央黨校和中國人民大學,是不是可以考慮將 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邏輯學定為北大哲學系發展的重點。現在將這條意見揭發出來’
便成為『反對馬克思主義指導』的鐵證。揭發批判我的大字報貼滿了哲學樓’我幾次在全 系大會上檢討自己的資產階級白專道路。」(汪子嵩,2005 〈 ’ -九五九年「反右傾」運動 中的-件個案〉,《縱橫》, ll﹚。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1J
過渡到共產主義、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在共產主義經濟體制下可否取
消’以及如何消滅等問題’有不同的立場’農村調查的參與者也希望 能藉助責地調查’化解爭議﹙汪子嵩2005﹚.汪子嵩的回憶裡提到’ 後來自殺以明志的北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鄒魯風和貫地調查的參與 者對所見所聞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其責有很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汪子嵩2005﹚。
調查研究的主旨利其機制化 進行調查研究的主旨’也跟探討如何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祉會主義原則為指導’來建設新中國有關。當年參加工作組的經君 建,對中國科學院經濟所在昌黎進行責地調查的主旨’有如下說明:
經濟所為了探索社會科學為現實經濟服務的道略’提高經濟學研究 水準,通過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積累第一于的資料和工作經驗’ 經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和中宣部批准’派出一個工作組,比 較長期地入駐農村’這是改進經濟研究工作的一次試驗’所以該細
也被稱作經濟研究工作的「試驗田」﹙經君健2005 ’頁58﹚.
兩校人民公社調查工作的政治使命可以從劉武生和李震中所述 的’出發前的隆重動員大會看出端倪.他們指出’出發之前’兩校的 黨委特別召開了隆重的動員大會’北大、人大黨委書記﹑副校長和人
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等都出席了這個動員大會。在動員大會上’人 大原副校長﹑剛調往北大任副校長、並分管指導兩校調查組工作的鄒
魯風代表兩校黨委還發表了特別的講話‧鄒指出’這次深入到農村人 民公祉調查’既不可犯毛所批評「走馬看花」﹑不明就裡的錯誤’也不
發現成露茵
114
僅僅是-般「下馬看花」、點到為止的敷衍’而是要遵守毛所-再強調 長期蹲點的「三同」原則:-面參加當地的具體工作’-面和公社社員 同住、同吃﹑同勞動’從而進行調查研究’以掌握「第-手∣青況」‧因 此’從方法論而言’這次貫地調查是符合毛澤東二○年代三○年代進 行農村調查後所總結出來的「調查研究」的責踐原則的。
因此’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挑戰之-’其貫不在於參與調查 者對農村責際’I青況的不瞭解’而在於當時有沒有「政治」空間’陳述這 些責際jI青況。因為這次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組」的指導思想和中心任務 是要在「參加實際工作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理論上總結人民 公祉的必然性和優越性」﹙劉武生2006﹚‧也就說’貫地調查必須要 達到為社會主義背書的既定目標。更值得注意的是’鄒魯風的講話’ 還勾勒出’在新中國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過程中’知識份子跟國家 的關係’鄒魯風認為’在新中國建設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新生事 務,在大學任教的教師和學習的學生’要以人民公祉這類新生事物為 研究的素材’作為祉會科學尤其是科學祉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哲學 等學科研究的物件和課題。因此’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祉調查這兩 個案例所呈現的’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祉會學在新中國體制化的-面
﹙insti〔utionaIization或burcaucratizationofMarxistSociology﹚。這從調查 組工作的具體安排’特別可以看得出來.
總體說來’調查工作組的成立﹑參與成員和調查地點的選定’以 及調查的主旨都是經過學院和黨的黨政領導體系磋商之後’層層核准 的‧例如’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導的「昌黎調查工作組」的成立 是經過研究所直屬上級單位’中國科學院哲學祉會科學部和中共中央 宣傳部共同批准的’並選定調查地點為離北京不算太遠的河北省昌黎 縣’就經濟研究所而言’調查工作組的研究工作是經濟研究所的「試驗
田」’中宣部科學處則峴工作組為其基層農村工作的「氣象站」’期望工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15
作組能及時的向上級反映農村政策執行的情況﹙經君健2005 ;董賓瑞 2009﹚.
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每組設大組長-人’副組長二人’由兩校系 級幹部擔任。調查組到調查的縣份後’調查組的領導組織機制與當地 原有的行政機制結合’以便更II偵利的進行調查工作。例如’河南槁城 縣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的大組長是人大法律系黨總支書記韓銘立’副 組長是人大財政系主任方曉丘和北大哲學系副主任汪子嵩‧到了河南 槁城縣後’韓銘立兼任縣委副害記,方曉丘、汪子嵩分別擔任縣委財
貿辦、縣委宣傳部的領導職務。調查組選定調查的公祉後’調查小組 進駐公祉,調查小組的組長可以列席公社黨委會﹙劉武生Z006)‧
調查報告寫作的過程與機制
從這些調查組和當地行政體制結合的安排看來,調查工作小組其
責是-個「局外人」﹙ou﹝side『﹚’要瞭解農村狀況’必須要與地方行政 體系打交道。大躍進時期’為了逢迎中央的政策方針或上級的指示, 行政機構上下層層相扣’集體造假或隱上瞞下的風氣已經很普遍’調 查研究小組要瞭解事貫真相’面對的挑戰’除了前面所提的’有沒有 據責向上級報導的政治空間之外’另-個挑戰是’怎麼跟-個編造材 料、隱瞞事實真相的行政體系打交道‧汪子嵩就提到了他與-個編造 出來的「事貫真相」不期而遇的經歷。
當時’為了競相成為農業生產的「先進縣」’各級幹部不∣I昔捏造高 產資料﹑甚至拼湊照片’以便滿足中央要求’營造大躍進農業增產、 工業起飛的假相。汪子嵩跟「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主持槁城調查工作 的組長韓銘立’到槁城安排調查工作小組相關的事宜時’II頂道參觀了
槁城的「大躍進成績展覽館」‧在館裡,他看到了-張「比梯子還大的
發現成露茵
116
大白薯」的照片’汪子嵩是這麼敘述這次解垢的
「槁城」地處京漢路石家莊市西邊的河北省中部大乎原’痺沱河穿 過其中’這片肥沃的土地是河北省主要的小麥和棉花產地。槁城 當年小麥畝產據報己高達兩三千斤’是河北省著名的先進縣‧我
們先參觀了「大躍進成績展覽館」’裡面陳列了各種高產數位、表 格和各種產品實物’看了實在今人鼓舞。但是我們看到展覽中有 一張照片:中間是一個頊大無比的白薯’旁邊倚著一張梯子’一 個人站在梯子上還不到這個白薯的一半高。我不由得感到驚奇’ 便問真有這麼大的白薯嗎?陪同我們的人笑著說:這是照相館拼 起來的。我們在心裡才丁了問號‧韓銘立同志是富有實踐經驗、參 加過多次運動的老幹部’他以後再三交代調查組員 :我們的調查 工作必須實事求是’但在對縣委幹部接觸時’說話必須十分謹慎 小’u﹙汪子嵩2005﹚‧
汪子嵩短短的-段敘述’對我們探究大躍進時期調查研究的貫 踐與挑戰’提供了很具備說明l∣生的訊息。首先’ 「比梯子還大的大白
薯」的台成照片’是當時五風之-「浮誇風」的典型。在集體造假﹑上 行下效這樣的風氣下’身為局外人的調查工作小組’怎麼探得事貫真 相’是-個不小的挑戰。其次’汪子嵩提到組長韓銘立對調查組員再 三交代的是兩個不容易協調的原則:-個是調查工作組做調查是要 遵守「責事求是」的研究原則’另-個是跟縣委幹部接觸說話時要「謹
慎小心」的處事原則。這兩個對比凸顯了「認知」﹙knowing﹚與「表述」 (p【cscn〔ing﹚之間的落差‧調查組不僅僅在搜集資料時’要面對和處理 這兩個落差,在後來寫調查報告時’仍然要面對並處理這個兩個落差 所帶來的挑戰‧第三’汪子嵩認為’韓銘立對「認知」與「表述」之間這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17
落差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來自於他譬富的「責事求是」和「參加過多次 運動」老幹部的閱歷。他對調查組成員「貫事求是」和「謹慎小心」的再 三交代,是他處理這個落差的應對策略’這樣的應對策略’-方面顯 示了韓銘立對追求認知時「責事求是」原則的堅持與期許’另-方面也 顯示了學術界「責事求是」的追求與行政體系「展現社會主義成果」壓力 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個緊張關係是在當時政治大環境下’即便在馬克
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者也要面臨的挑戰’也是有閱歷的領導人要承擔的 政治風險。由後來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社調查捲入反右傾的政治風
暴的事端看來’即便是在「責踐經驗」並「參加過多次運動」老幹部的領 導下’-再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處理進行調查研究所面臨的挑戰’ 有時也不能免於遭受政治批鬥、甚至喪失生命的不幸遭遇‧ 仔細追究’調查工作小組所寫成的調查報告’其責有具體的機制
來處理從「認知」到「表述」的過程。董賓瑞「昌黎調查報告問世前後」 -文’對這個機制和過程有詳細的記載。根據他的記載’當時調查報 告的書寫是集體完成的’昌黎調查的第二篇報告’〈關於農村公共食堂 的幾個問題〉’是根據調查工作組搜集的資料’由經君健和另-個工作 組成員分別起草而成’他們根據調查組所收集的資料’對食堂佔用強 勞動力的問題和農村公共食堂開辦不利養豬積肥﹑浪費燃料’以及房 屋和傢俱平調等問題,寫成初稿’初槁完成後再由經君健統稿‧統過 的稿交給昌黎工作組的組長董謙過目’董謙認為’初稿對﹙l﹚農村公 共食堂與公祉祉員生活集體化的關係;(2﹚農村公共食堂管理水準等這 兩個問題寫得過於簡單’需要做適當的補充’為了補充這兩方面的材 料,經君健和工作組成員回到蹲點的大隊’以座談會的方式’調查與 核貫農村公共食堂存在的問題’然後重新修改補充完成調查報告的定 稿(董寶瑞2009﹚. 初槁修改完成後’由董謙把名為〈關於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問題〉
發現成露茵
118
的定稿帶回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並在經研所特別召開了擴大會 議’公開的討論了這篇調查報告’據董寶瑞所記’當時董謙還特別:
邀請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和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負責 同志參加’一同認真討論了這篇關於農村食堂問題的調查報告‧ 會議沒有提出原則’I生的不同意兄的前提下’決定由萱謙將〈關於 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問題〉調查報告送交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 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以及河北省委、唐山地委、昌黎縣委等 各級賞組織主要領導研究﹑參考‧不久’ 〈關於農村公共食堂的幾 個問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的內部刊物《宣教動態》刊登’ 「作 者」署名為「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河北昌黎縣工作組」﹙董賣瑞 2009)。
這篇原名為〈關於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問題〉的調查報告’在《宣 教動態》上刊出時’並不是以原來的題目刊出’而是以〈關於農村公共 食堂的幾個問題〉為題刊出的‧董寶瑞、經君健在回憶昌黎報告寫作經 歷時’都認為新的標題’激化了原本「中性」的調查報告’董寶瑞更詳 細的條列了原來定稿的分節小標題’以及後來刊登出來,經過修改後 的分節小標題’目的在對照前後兩者的區別:
分節l」、標題〈食堂與婦女勞動力的解放〉被改成〈食堂化並沒有解 放婦女勞動力〉’〈食堂與糧食問題〉被改成〈浪費糧食〉,〈食堂與 肥料〉被改成〈影響社員不能養豬積肥〉’〈食堂與燃料〉被改成〈燃 料緊張〉’〈食堂的房屋設備〉被改成〈佔用房屋增加社員負擔〉, 〈食堂與生活集體化〉被改成〈只有大集體’得不到小白由〉〈 ’ 食 堂與管理水準〉被改成〈缺乏管理食堂經驗〉。從丈章標題和分節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19
∣
小標題所作的較大改動看’《宣教動態》的編輯去掉了調查報告擬 題的「中∣性化」味道’突出了問題提出的「尖銳化」色彩﹙董寶瑞 2009)。
他們認為昌黎調查的報告之所以後來引起政治上的軒然大波’關 鍵在於調查報告原來的定稿和後來在《宣教動態》刊出的稿件之間,出 現了-個「激化」的過程。所謂的「激化」指的是’昌黎報告的名稱由原 來「中性」的名稱﹙關於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問題﹚’被改換成懷疑公共 食堂優越∣生的名稱〈農村食堂究竟有無優越性〉’而且原來的描述性的 小標題也被替換成針對問題、立場鮮明的小標題‧
「昌黎調查」所弓∣起的政治風暴是不是因為調查報告不是以原稿’ 而是以修改過的名稱和小標題在《宣教動態》上刊出’值得商榷。因 為’同-個時期’ 「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組」所寫的調查報告’並沒有經 過文字內容上的修改過程’「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也因為對當時人民
公祉遇到的具體問題做了總結’所寫出來的調查報告後來也在「反右 ﹛頃」的政治運動中成了反革命路線的證據’調查組的參與成員因而也受 到政治批判‧
其責,從調查報告撰寫的機制和過程而言’另外有三個頗耐人尋 味的問題。﹙l﹚為什麼在報告寫作之初特別採取了「中l∣生」的表述’昌
黎調查小組當時選擇這樣表述方式的考慮是什麼;﹙2﹚《宣教動態》的 編輯又是在什麼樣考慮下’決定以立場鮮明的文字取代原本「中性」的 文字;(3﹚《宣教動態》的編輯改槁的權利是怎麼來的’在後來「反右 傾」運動中’有沒有受到波及’如果沒有’原因何在’為什麼受到波及 和政治批判的是當初收集材料﹑撰寫調查報告的調查組成員。
發現成露茵
120
「調查研究」的貫踐與挑戰 大躍進時期參與「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的成員’回憶 起當年的經歷’大多心有餘悸‧近年來學者也試著對大躍進時期「調查 研究」的責踐和挑戰’提出評語論斷‧-般認為’由調查研究所引起的
軒然政治巨波’是因為當時政治勢力不正常的進入學術圈子’扼殺了 學術界探討真理的的空間’打擊了學術界事責求是的精紳‧李震中就 是持這個立場:
人民公社調查組既不是決策機構’也不是行政部門‧而是一群書 生對公社化運動進行調查’關起門來研究一些問題’不求別的’
只求理解‧即使研討的一些問題、發表的一些見解非常幼稚甚至 不合時宜’也無關緊要。泥且經過實際調查提出了一些值得研討 的問題‧這些問題即使在當時也有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就以「內 部參考」所列的那些問題來說有許多是值得研討的’需要從理論與
實踐的結合上加以閻明。作為高等學校’師生們研討一些寶踐中 提出的問題’本是正常的學術活動’應該提倡和鼓勵。事實上, 人民公社調查組在一九五九年五月返京以後,學校黨委還是這樣 做的‧當時研討問題’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己兄,沒有出現 亂才口帽子的現象’都是以理服人’樹立了比較良妤的學術風氣。 可是「反右傾」一來,學術風氣一掃而光’驟然變戍一場政治風 波.正常的學術活動,一夜之間變成反對人民公社的政治事件。 這樣一來’不僅毀掉了調查研究的可責成果’而且遠打擊了霄事
經驗:在學術領域應當鼓勵創新精神’鼓勵言之成理’持之有據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2】
人才的基本條件﹙李震中Z009﹚。
這種把「政治」和「學術」硯為兩個不同的領域’強調身在學術領 域的學者’應該有言論自由’因而對其言論或研究成果應該享有政治 的赦免權。這固然是-個值得尊重的立論’但是這個立論忽略了五四 運動以來,社會學學者走出學術象牙塔的意願’他們或者以行動貫際 參與社會改革’或者以其所學’對當局者出言納策。在這樣的歷史潮 流下’堅持認定「政治」和「學術」應該是兩個互不往來的領域’這跟當
時的時代背景相違背’而且也沒有全面的展現「政治」和「學術」之間錯 綜複雜的關係。由此討論引發的議題是’在知識份子有興趣、熱忱’ 也覺得有責任和義務報效國家的前提下’應該建立什麼樣的機制來確 保知識份子有足夠的「安全空間」能捍衛「知識」的尊嚴’堅持威武不能 屈’貧賤不能移的操守。在什麼樣的氛圍裡’知識份子才不至於竊位
素餐’濫用知識’甘為買辦’為國家或其他的權勢圍體作嫁﹑背書‧ 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靦角來看’ 「昌黎調查」與「兩校人民公社調
查」這兩個案例所代表的’是-個以政治理論掛帥’抹殺報導責際社會 現象空間的案例.這牽涉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怎樣建立-個無產階級 的共產社會的問題。從理論上而言’馬克思理論指明’在資本主義體 制進入共產主義之前’有-個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但是在中國革命 責踐的過程中’在推翻了資產階級社會之後’向無產階級社會邁進’ 並沒有具體的步驟或成規。當時’在理論與貫踐關係的爭辯的過程 中’有兩派立場’毛澤東主張的是跨越「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祉會 主義階段’直接﹑沛日TZ刻進入「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理想祉會’中 共中央在全國推動「人民公社」,所遵從的就是這個理念。但是’當時 另有經濟學家’認為「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階段是-個不 能忽視﹑跨越的階段’只有等到社會產品豐富﹑人民覺悟提高之後’
發現成露茵
122
才能進入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理想祉會。持這-認知的’對於立刻取 消資產階級法權’取消薪金制’甚至取消商品和貨幣’跨越商品生 產﹑按勞分配’直接進入共產主義’採取懷疑的立場‧「昌黎調查」和
「兩校人民公祉調查」所瞭解到的貫況’其責是中央政策堅持跨越社會 主義階段’直接進入「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理想祉會所遇到的具體問 題和阻力。 據汪子嵩的瞭解’當時主持「兩校人民公社調查」的北大副校長鄒 魯風’他是不贊成跨越社會主義階段’直接進入無產階級社會的。因 此’他認為應當以調查研究所發現的事貫真相來指導政策的方向’不 應當「理論先行」﹑否認事貫﹙汪子嵩2005﹚。從這個角度看來’鄒魯 風後來自殺的象徵意義,可以說是對以理論為主導,否認祉會責際事 貫的不苟同‧整體說來’大躍進時期所進行的「調查研究」 ’是根據著
定量研究的演繹邏輯﹙deduc﹝ivelogic﹚’而不是遵守著質性研究的歸納 邏輯﹙inductivelogic﹚。從這個角度看來’大躍進所弓∣起的大饑荒’應 算是毛澤東-再堅持「責踐是檢驗真理的唯-標準」的反諷‧ 從馬克思主義祉會學在新中國的發展而言’ 「昌黎調查」與「兩校
人民公社調查」這兩個案例所牽涉到的’應該是老師與蘇學長《社會學 評論》之文結語裡所提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祉會學能不能對現有或未來 將會出現的社會問題提出有效的解答?如果不能’怎麼辦?如果他所 提的答案不為當權者所認同’那會怎麼樣?馬克思主義祉會學會是個改造人類命運的學科,或是僅僅是統治者維護其權勢的工具?
討諭-「學」與「用」的辯證 以參加大躍進時期「調查研究」當事人的回憶為史料’本文企圖探 討資產階級祉會學廢除之後’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中國的發展‧我以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實踐與挑戰
123
「昌黎調查」與「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為案例’來探討大躍進時期「調查 研究」的責踐與挑戰’經由對調查研究具體的進行∣青況的分析’瞭解馬 克思主義祉會學與當時國家機器的關係‧ 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角度看來’大躍進時期「調查研究」不再是、 也不僅是-個「學術」活動’而且也是-個「政治」活動。在以馬列主義
為新中國建設的最高指導原則的建國過程中’ 「調查研究」的主旨、大 方向是由黨的體系指導擬訂的‧雖然調查者很多仍以「下馬看花」蹲點
的方式進行祉會調查’但是’農村調查研究者對祉會現象民生疾苦的 瞭解是-回事’這些根據長時間蹲點所總結出來的「認知」’以及後來 寫成的調查研究報告’先要經過內部同儕的協議’再要經過主管上級 的審核’然後才會呈交到政策制定的體系‧這些經渦重重審核後出臺 的調查報告’從此變成政策決定甚至政治鬥爭的「素材」’這些素材後 來會以什麼面貌呈現為政策’甚辛會怎樣被用來當成政治鬥爭時批鬥
的「證據」’還有-個重要的「詮釋」環節’在「詮釋」這個環節上’詮釋 的「硯角」和詮釋的機制非常關鍵’政治風向大環境的走勢很大程度決 定了詮釋的「視角」’詮釋的「機制」則取決於政黨內部的運作和政治派 系的傾輒。因此’調查報告寫成之後’往往被「詮釋」得面目全非。當 初參與社會調查和寫成調查報告的研究者J不但對詮釋的視角沒有置
評的可能’對詮釋的「機制」更沒有左右的餘地’他們反而常因為調查 報告被認定為不符合特定的政治風向’或是因為調查報告被某-個政 治派系拿來當成政爭的工具而惹禍上身‧
後記
如我在本文弓∣言所說’本文所分析「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社 調查」的兩個案例’是我對「質性研究在中國的發展與挑戰」研究的-
發現成露菌
1Z4
小部分。由這個開端’引發出更多的議題。因此’對這兩個案例的初 步分析’需要放在-個比較大的氛圍來理解。例如’雖然這兩個案例 的參與者不是專業的社會學者’但是都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人 民大學的社會學科相關領域的知識份子’他們有相關學科的基本訓 練’因此’他們跟在工廠由工人所組成的工廠調查小組’或是在農村 由農民所組成的農村生產大隊調查小組’不僅成員出身背景﹑知識素 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們以「外來者」的身份進行調查研究’跟工 廠或是農村生產大隊調查小組對本廠、本大隊的調查’可能有不同‧ 因此’我需要進-步有系統的收集比較各類資料’以便對相關議題’ 有進-步比較全面的理解。 其二’老師和蘇學長文章結語裡所提的問題’跟近年來美國和 加拿大社會學界所討諭的「學」與「用」的議題’相互呼應。後者所關 注的議題有四:如何確保祉會學作為-門專業學科所必須謹守的專業 水準;如何確保社會學的批判視角;如何避免社會學被國家或是任何 其他權勢﹑體制壟斷控制;如何確保祉會學者及他/她們不僅僅在象 牙塔襄閉門造車’他/她們所關注的議題’所創造的知識內涵’也必
須與象牙塔之外的社會大眾的脈動息息相關﹙Cormier2002;Burawoy 2004;Burawoy2005;Burawoy2009﹚‧因此’不論在亞洲還是在北美’ 作為-門專業學科’社會學與國家的命脈既是密不可分’它獨立的學 術尊嚴更需要體制的保障和知識份子謹慎的捍衛。
從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角度來看’ 「定性研究」的傳統確責是中國歷 史、政治時空下特定的產物’它雖然與西方傳統的「質性研究」表面
上似乎有雷同之處,但在責質上卻不能混為-談。多年來在北美﹑歐 洲學術重鎮之外的北歐﹑中南美和亞洲學者已具體﹑有意識的對以北 美﹑歐洲學術的霸權地位提出批判。在質性研究這-領域呈現在’北 美的教科書、研究案例普遍被翻譯’因而氾濫於「邊緣」地區的書肆、
中國大躍進期間「調查研究」的貢踐與挑戰
125
課堂’這不僅不利而且扼殺了本土知識的生產和積累﹙AIasuutafi2004;
Hsiung2009﹚‧針對質性研究而言’學者們不僅要從事本土化的積累 和反思’還需要梳理歷史政治環境下所遣留下來的資產和負擔。從這
個角度看來’ 「昌黎調查」和「兩校人民公祉調查」這兩個案例提供了很 珍貴的本士素材’可以對質性研究在中國的貫踐和推展發揮具體、貫 質的貢獻‧在臺灣,質性研究的課程﹑教材、和相關研究’有不同的 脈絡’不僅反思和本土化這兩方面有拓展、深化的空間’批判的峴角 也需要全力的經營維護。
總之’這篇追念老師風範與志業的文章’表達的既是我個人對老 師的思念’也是對老師追求「批判視角」的呼應’更是為這本薪火相傳 的紀念集’加-把柴火‧ 熊秉純,20ll年元月
參考書目 Alasuu〔ari’RZ004.‘‘TheG】obaIizationofQuali〔ativeResea『ch,, lnCSeaIe,GGobo’ IlR BubriumandD. SiIverman﹙eds.),Q〃α/mz㎡u2R釦『αγc乃P徊αⅡce’Pp595╴608Thousand
OakS自SagePublicationslnc‧ Burawoy〕M.2004.“PubIicSocioIogies目Con『radic【ions﹚DiIemmas,andPossibiIities‧”S0㎡α』凡γr仃 82(4): l603╴l8‧
Burawo叭M2005↙“2004ASAPrcsidcn【iaIAdd『ess;PorPubIicSocioIogy∕’A加eγⅡ“〃So㎡o岫mz/ R『㎡2nj70﹙】);4╴28.
Burawo叨M2009’ ‘‘DiscipIinarvMosaic:TheCaseofCmadiansocioIo部】,Ch〃α“〃/b豳γ〃α∕q/ soα0山gy34(3):869╴86、 Chcng,LandA.So. 】983‧“TheRccs〔ablishmcntofSocioIogyin【hcPRCTbwardthcSiniflcation ofMarxianSociology.”A〃〃〃〃∕Re㎡eMjq/Sb㎡o/hZy,:47l-98. Cormle『,」. 】. 2002‧《Na〔ion紐lism,Ac﹝ivism】andtbeCanadianSocioIogyandAntb『oPoIogy Communlty, l967-l985.l,川箇A〃疋〃‘〃〃Soα0“J『33(l); l2-】6. Hsiung,R╴CI999.“TTans{brma【lon, Subvc『slon’andPeministAc『ivism;RcpolTon【l】c
發現成露西
126
WbrkshopsofaDcvelopmcntPro】cct’Xian’China.’’B〃此〃〃q/Cb〃“γ〃『↙A﹩↙α〃S‘bMJ汀 3l﹙3):47-51
Hsiung,P╴C2009.“QUalitativeRescarchinMaoistChinaandBeyond.”Prcseatedat【heAnnual Con化renceofCanadianSociologic』Association‧O【『awa,Canada‧
Ybung,LC. l,74“MassSociology:〔heChineseS〔ylc、”扔僭A加忽γmz〃Sb㎡o“jr9: ll7╴25. Lau,CCl,74Non╴profbssionalSocialResea【chinCommunistChina: l,68╴l,70‧Hong
Kong:Soci址RcscarchCcntrc,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 Wbng,Siu╴lun1979‧Sp㎡0/吆yα〃↙S0αα/ⅡJ加加Cb〃疋〃ZPomU∕α加αLondon,Bostonand Henley:Rou【ledgeKeganPaul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200, ’《尋烏調查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祉。 劉武生,2006,〈-樁不堪回首的往事-參加人大、北大兩校人民公祉調查組的回 億〉’《縱橫》’ (03﹚。 李銳, l99,’《廬山會議實錄》’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祉。
李震中’200,’〈鄒魯風調查人民公祉之禍〉’《炎黃春秋》’ (07)。 汪子嵩’2005’〈l959年右傾運動中的╴件個案〉’《縱橫》’(ll﹚。
經君健,200,, 〈關於農村公共食堂的幾個問題的寫作經過〉’《縱橫》,(05﹚。 董寶瑞’2009,〈昌黎農村食堂調查報告問世前後〉’《文史精華》’ (07)。 鄭杭生、李迎生’2000,《中國祉會學史新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肚。 閻明’2004’《-門學科與-個時代:祉會學在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祉。 熊秉純,200l 〈 , 質性研究方法芻議:來自社會性別硯角的探索〉,《肚會學研究》’第5 期,頁l7╴33‧
開拓多元異質的另類責踐空間
發現成露西
128
!
h-
□一
▽瞑 ︻
﹦■
、
﹄
﹦≡
︼ == =
陛仁
弓p
■『■
︹!
聾
回﹄
幾l蒼 餞
=‧
■么
斷
回㎡
□● 1 ╴刁
■
■
﹟
﹄己‘ ╴L
崎上︻r --
九九七年創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與帥生合影於聖誕節活動 九九七與立報同仁合影。
■I 叨
開拓多元異質的另類實踐空間
129
鬧意 ’﹩ 慇
…
凸
舢 外
■
0﹄
r=
--
℃
﹣﹄
l
﹟ 山
丸
肥
邪
I
﹦匡I
狄
*
籣
劻
十
史
∣
≠︻﹣
”
幻
乃β
∣嗡 山
上:-九九八年出I∣偕世新祉發所師生舉辦之「亞太婦女的吶I喊」義賈活動。 下:二○○五年率領社發所教師前往北京消華大學交流。
伊=
㎡﹄泊
﹠
橫田
,﹣=‘
刁佇
==
』
’幃竺懼厄﹣么-、≡.
﹃≡
邕
現几 驛
霄中僭
二
I
發現成露茵
130
-I ■
d跑■■■■
!﹨唧j∣毽 ↙≧
≡
〃
∣
咚
勺 』
』y/
﹛﹄~
申
<﹙
▼﹢
F
二
﹣==
戳 l丑
I
聊
B1u
邑
」
=
一
毋﹣鑾.負
﹨
﹃﹄
!』 『
咖
靜可
﹄﹄
N 「
『
﹟.『
「
■
『
鋇﹄、
∣豺
﹨↙ ∕胃’
Fb■■
一一
『
■ F
矗
∣覦
■
右上:二○○六年與姊姊成嘉玲﹑好友殷允亢﹑豐田曉合影於台北。 下;二○○八年與四方報同仁合影於「越南文化節」。
』
卜﹃ 勻
』hh
對「成露茵教授知行合-的軌跡」之我見﹡ 蔡建仁…
今天是成露茵教授逝世第l44天’我個人對她∣懷念不已’儘管在
她生前彼此來往並不特別頻密’但總覺意氣相通’個人諸多不合時宜 的受、想、行﹑識-直得到她的理解’即使不理解’也給予諒解’所 以她走後’大家所舉辦的祭拜、告別與研討等-連串紀念活動’我都 參加’無非是依依不捨’浸沉在無邊的心喪。 並且’在這段時間’我也感到大家紀念Lucie ’卻對Luicc瞭解有
限’試看《傳記文學》出版的紀念專輯,Lucie回答採訪者的自述,明顯 與眾多的悼文所欲鋪陳的精砷志趣很不-樣。可以說’這個人對我們 是熟悉中又帶有陌生’所以’開研討會來紀念Lucie ’或說來認識Lucie 是有意義的。 我還覺得’認識Lucie有意義不止於送終、悼亡而已’她與同儕都 非常不-樣,試看李歐梵寫的《西潮-新潮》-書’適逢-九六八年 前後卻隻字不提校園狂飄的時代風雲,這跟Lucie自述的震撼經驗相去
﹡
本文發表於二○-○年六月二十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論與實踐的開拓-紀念Lucie 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世新大學祉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灣社會研究國際中心主 辦’台灣祉會研究季刊協辦。
﹡﹡
世新大學講師、『台灣立報祉」主任秘書。
發現成露茵
l32
▽
、
『
「■■■■■■
』
=
作者於二○-○年世新大學舉辦之「紀念Lucic研討會」。
何啻天地’並且’豈僅李歐梵!檢視那時的留學生文學作者’以及之 後崛起的思想史學者們’有誰融及那場歐美日的反潮流呢?Lucie是 極其個別的台灣留學生’全身躍入其中’深受洗禮’-直終生猶然保
有餘溫‧就我知見所及’也就只有堅持在美東做街坊工作的陳春生’ 以及進入中國大陸貧困地區從事工作的楊貴平’而Lucic是唯一化身為 學者’卻秉持「問題不在解釋’而在改變」的老留學生’並且在美國的 學院奮戰廿年後’回台繼績奮戰廿年‧也就是說’她是-九六八世代 在台的唯--人’這樣的人不是珍稀如貓熊嗎?這是認識Lucie的第二 重意義。更有認識的第三重意義’不是這個人對台灣產生了影響,恰 恰相反’這個人對台灣的影響甚小-倘若不是全無的話’這就帶出 -個疑問:為何激勵全世界-代人的六八年天火來到台灣竟然熄滅淨 盡’連Lucic都不識?所以’認識她’也就可以見識台灣祉會的特有體
對「成露西教授知行台-的軌跡」之我見
133
質’收到「知人論世」的效果。 今天的研討會揭示「理論與責踐」的角度來研討Lucic ’我很贊成‧ 按理說研討學者成露菌就是研討她的理論’偏偏身體而力行’卻是成 露菌教授的-大特色’有人歸因她敏銳好奇’長保青春’甚至是童 心;有謂她深受乃父成舍我先生文人辦報的影響’乃至承繼湖南人經
世致用的責學傅統;但我以為對她形成決定性影響的是-九六八年首 先在美國發生後擴至西歐與日本’而與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遙相呼 應的學生反越戰﹑反文化、反體制的未遂革命‧彼時正值Lucie完成夏 威夷大學博士前夕’雖說地處美國邊陲’卻是美國異議份子自我放逐 的蕾聚點之-,故而迴響特大’此-叛逆的小氣候-直延績到-九七○ 年代不衰’也催化後來的台灣留學生’使得夏大成為「保衛釣魚台運動」 的重鎮之-’而Lucie是第-個從夏威夷走上進步道路的台灣留學生。 今天研討會要我就「成露茵教授知行合-的軌跡」做報告’應該先 向各位到會的人們做-告解’其責’我對Lucic的生平事蹟所知並不 多’如剛剛開頭就交待過的’我們彼此來往並不頻密。另外’還有層原因,就是我們多少都有「白色恐怖」的陰影’所以談思想﹑談意見 都很暢快’但涉及-些具體事件’總是點到為止’倘了解情況的人就 知道’這是朋友相互愛I昔之道’不論在美國或在台灣皆然.所幸’有 關Lucic的-生大事’在〈紀念左翼前輩成露西〉-文﹙《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第77期’頁387╴395﹚已有完整記載‧現在我只能以-個追隨 她求進步’卻是學書﹑學劍兩無成的人來說說自己對此-研討主題的 體會’以下發言分為四個部分: 琢磨「知行合-」的概念用於成露茵‧ 成露茵為何「知行合-」? 成露西如何「知行台-」? 成露苗「知行台-」了嗎?
發現成露茵
134
琢磨「知行合一」的概念用於成露茵 相對於學院派的人’成露茵確實不尚玄理’允稱知行合-’但知 行合-出於理學語境’帶有頭巾氣’似不宜套上緊扣時代脈動的成露 茵’倘其人有知’恐怕連「左翼前輩」的稱謂都敬謝不敏。撇開當事 人的感受,其責有-話語最能表達成露菌及其同路人的特質與意圖:
praxis.原是希臘字’譯成「責踐」則義有未諦’也非英文的practicc’ 它就是具有意向性的作為’ 「落責」-詞庶幾近之’即把理想兌現’不 是盲動瞎幹‧Praxis在七○年代頗為馬克思主義者所樂用’不止於西方 而已,我想成露茵也會覺得比較合用於她’可惜台灣沒有這╴學統’ 硬要推銷’我也覺得鑿柄不入’所以’只好借用知行合-’但要去除 其老夫子味. 再者’知行合-另有不恰處’即模糊了行動才是知識的張本’不 分輕重丰從之別’用於成露茵也失焦了‧請看成教授撰寫的學術論文
與專著’題目都充滿問題意識﹙probIematics﹚’即使挑戰既成的理論’ 也都在進行理論的責踐’冀能改變現貫’遑論很多是直接面對既成的 現貫。質言之’成教授是帶著行動的渴望在研商學術。事責上’這是 所有進步派學者的共性’他們求變求行’不安於現狀,所以也不安於 理論的演譯.
在澄清了「知行合-」的若干雜質後’我還是績用這個最能凸顯成 露茵異於台灣主流學者的現成話語來進-步探討成露茵.
成露茵為何「知行合-」? 作為-個學者’成露菌表現為有異於當代同行的淑世熱情’當然 是源於她親歷六八年風暴’甚至也可上溯她之前經歷現代中國與台灣
對「成露茵教授知行合-的軌跡」之我見
13S
的動盪與離亂。然而相同身世的留學生不乏其人’為何獨她-逕保有 這種進步氣質超過四十年到今天?此中間關鍵因素有二: ﹙l﹚她在美國展開靈魂搜尋的時期中’因亞裔、女性之身份’使 這-個在美國大陸的外島拿博士的外國人居然得到加州大學洛杉磯 分校(UCLA﹚的破格聘任’大大堅振她的理想,不僅自覺不當擺飾花 瓶’並且把理念付諸於理論貫踐與祉會貫踐’有關她在UCLA亞裔美
國人研究中心的理諭貫踐與社會責踐’下-節報告人Dr.】ohnLiu和 Dr.AlvinMSo兩位-定有很翔責的敘述。此地我要強調的是’Lucie不 是天生的左翼聖徒,跟你﹑我-樣’都受到祉會制約’由於在歷史的 關口’她得到激勵’所以得以堅持進步的道路,而不是年輕-陣瘋而 已‧當我做這樣唯物主義的陳述時’並不否定有主觀意志的作用‧事 貫上’Lucic堅持-生進步的道路’不僅她獲得物質的條件’同時也具 備非常人的意志。 ﹙2﹚如大家所共見’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接連發生兩次毀滅性的 事件’-是-九七八年底中共決定開放改革’自我否定-切前說’另 -則是時隔十年後蘇東波總崩潰’這對各式各樣的進步人士都是重大 打擊’即使先前對中共、蘇共持有苛責’此時都不知措手足了’很多 人消沉了’消失了。但你發現到’在這兩次大危機時’LuciC不像-般 知識份子那樣耽溺於頭腦的震盪,很出奇地’她推開安樂椅’前進到 現責的第-線‧-九七九年她將亞裔美人的研究延伸到僑鄉台山的責 地調查’同樣地’-九八九年她將重心轉回台灣’展開包括學術在內 的各種祉會專業。靠著進-步擁抱生活’接觸民眾’成露茵豁免信仰 危機’益形強健’不悔亦不愧,這是時下自認進步的新-代人很難體 會的生命煉旅’當然也就難以想像她理想的深篤‧
發現成露茵
1$6
成露茵如何「知行合一」? 以《台灣立報》為例’很多人都聽LuciC藉立報宣講另類媒體等云’ 以為她鍾意另類媒體’我不做這麼想‧首先’altcrnativc譯成另類就失 真了,把出路當成其他’把-定方向感當成野放’相信不是Lucic之所 欲‧她辦《立報》﹑《破報》’乃至《四方報》﹑《傳記文學》都懷有定向的 期待’只是形格勢禁’沒做出來’也就說不出來’只好說些台灣話給 台灣人聽. 請看她接辦立報,推出第-個新版面’就是〈銀髮族〉’不僅是為 老人家提供養生訊息’主要動機是來自-九七○年末’美國加州-老
人】avis發起減稅運動,蔚為風潮’直接促成雷根當選總統’從而與英 國柴契爾夫人政府相呼應’造成新自由主義的反革命,Lucic深歷其 境’感受至深’也期待此間退休人不休’進前。再如推出〈新兩性〉、 〈原住民〉’更與Lucie的美國經驗息息相關’不止寄望女男平權或原住 民出頭而已’同樣是在尋找行動的主體’作為祉會改造的槓桿‧創刊
《破報》則以VilIageVbicc為師’期許青少年不僅自創文化’並要形成政 治力量。接手《傳記文學》則加進台灣近代史傳’特別是左派人士’為 的是復憶台灣’也復健台灣‧ 由於《立報》找不到合適的勞工記者與環保記者’Lucic曾經與若 干勞工與環保圍體治商’允諾他們包版’即使犧牲新聞的專業性也在 所不惜’目的要讓《立報》參與到祉會過程’甚至成為眾弱勢圍體的 傘狀組織。然而各圍體各有疑慮’未能成局’但是Lucic這番用心說 明在她心目中媒體不是純報導’既不可能客觀﹑公正’也不需要客 觀、公正’要緊的是發揮干預現責’糾偏補弊的功能’倘若條件具 足’也當進行social t【ans「o『ma﹝ion’便知’她創立世新大學祉會發展 研究所’時在蘇東波風潮後,卻蓄意英譯為Gradua『eInstitutc{brSocial
對「成露西教授知行合-的軌跡」之我見
137
Transforma﹝ionStudics ’凡知道的人路都會感悟其人真是大時代的兒
女’奈何生不逢時’未能躬逢其盛’以致日漸本土化、台灣化’隨眾 浮沉‧
總之’這個人是學者﹑是媒體人﹑是教育家’是……’她在知識
文化領域的多方探索’起點是行動,終點也是行動’始終盯著祉會改 造.
成露茵「知行合一」了嗎? 毋寧當問:我們知道成露茵有多少?她從-九六八年逕直走來’
最後與我們邂逅在台灣’貫不相識’因為此間從來不知有此人類,她 孤身空降’沒人協同作仗’自是打不出-個局面,她不斷降格以求’ 也難落責她最低限度的認知。當我說她不斷降低其認知的落貫時’ 只要比較在七○年代時亞美研究中心的碩士諭文標準、八○年代對 UCLA社會學系台灣留學生的博士論文標準’以及叵∣台後對立報的標 準’即知她不斷向台灣妥協’力圖接引台灣’永不言棄’我以為’這 才是「知行合-」的極致表現. 至於這樣降格以求的「知行台-」有何祉會效果呢?恕我估計不 高’不過’時間自會判明。 當然’質問成露茵知行合-否’確責有些人嘀咕Lucic享盛名多憑 家世’擁有機構支撐的優勢’並進而指摘階級位置及生活作風等等, 長年來’這些耳語或多或少起了作用.今天’我必須正面奉答:
(l﹚╴個人的階級立場(position﹚是可以與其階級位置(Ioca『ion﹚相 分離的’重在表現’不在查戶口‧ (2)追查生活,更鷗道德攻擊’無關政治評價。 (3﹚Lucie再駁雜不純’已走在其同儕’乃至當代知識份子的前面‧
發現成露茵
138
﹙4﹚在既予的時空條件下’Lucie即行即知’已足可向歷史交代
了’就怕台灣的歷史不足以容載Lucic的praxis ’這-問題才值得深 思’再深思。
Lucic與祉發所 反思批判知識份子再生產機制的建立糎 夏曉鵑‧﹦
Lucie離開後’熟悉Lucie的朋友之間交互的聯繫著’驚訝、悲傷’ 我們分享著自己在接獲消息當下的種種翻騰的情緒’不捨、遣憾’還
有更多未曾說出的感念‧我們椰榆自己像是在做集體治療,彼此激勵 要將Lucie帶給我們的理想與精紳召喚’延績下去’希望自己也能學習 Lucie ’知行合一、至死不渝。
我和社發所幾位畢業生談起Lucie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問自己:如 果Lucic沒有創辦祉發所’現在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這些畢業生說’ 如果不是祉發所’在主流教育環境下無從深刻認識左翼思想與社會運 動’更不可能堅持理想至今。而我’如果沒有Lucic ’現在大概和絕大
多數的大學教授-樣’躲在象牙塔裡想像祉會該如何改造’只敢私下 抱怨升等考評的種種荒謬而不敢做些不-樣的事。 Lucic走了’我們才意識到Lucic為我們撐開了偌大的空間。因為
她’我們才有機會思考和磨練基層組織工作’以及培力的理論與方
﹡
本文初稿發表於二○-○年六月二十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論與實踐的開拓-紀 念Lucic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灣祉會研究國際中 心主辦,台灣祉會研究季刊協辦。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發現成露茵
140
二○○七年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發起反對財力證明遊行’作者於指揮車上發言‧
法’也因為她’我們選擇了-條更有意義且色彩繽紛的人生道路‧
很多人說Lucic是個關懷弱勢的學者’我認為這句話只說對了-
半‧除了關懷’Lucic更重視機制建立﹙institutionbuiIding﹚ ’她認為社 會變革不能僅依靠-時的熱∣青和隨機的因緣’更需要建立機制’才能 不斷再生產出投入祉會變革的下-代’也因此她積極投入研究和教學 機構的創設’以及教材的研發和出版‧ 為了能更有機地再生產社會改造的下-代’-九九七年’Lucic在
世新大學創辦以「有學有術.責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祉會」為宗旨 的社會發展研究所’這是Lucic常說的’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 因為這是一個在台灣’甚至可能是全世界’首創的研究所。
社發所的創設構想與Lucic在美國企圖結合理論與責踐的經驗有 關。Lucie在-九七○年取得夏威夷大學祉會學博士學位後’歷經種族 與性別歧視的求職經驗’終於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Lucie與肚發所
141
的教職‧-九七二年’Lucic獲聘為亞美研究中心﹙AsianAmericanStudy Ccntcr﹚的主任’受-九六○年代狂飄的社會運動影響的Lucie ’思想開
始左傾’她不僅沒有為保住難得的飯碗而甘於做個II偵服的「模範少數族
裔」﹙modclminority﹚’相反地’她不斷與學校鬥爭’以建立論述和責 際抗議行動並重的方式’爭取亞美研究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奠定了亞 美研究中心獨樹-格的標誌‧ 在亞裔研究未獲認可的年代’Lucie不斷衝撞體制’不僅爭取了亞 裔﹑少數族群研究和教學的資源’更開創了結合研究與責踐的基進取
向。首先’她動員學生’與中國城的祉區結合’以解決祉區問題為問 題意識的起點’展開研究課題’再以研究成果為依據決定責踐方向與
方法。經過紮貫的調查分析後’決定以台作社方式切入在中國城的組 織工作‧合作祉初期發揮了很好的組織動員作用’但在經營成功開始 有盈餘後’反而出現危機:社區居民與亞美中心等非祉區居民的組織
工作者對於合作祉盈餘的運用有不同意見’亞美中心認為合作祉的發 展已與其理想遠離而決定撤離’不久台作社便宣告結束‧Lucie從此次 失敗經驗體認到「知識份子靠不住」的重大教司∣∣,但同時也看見研究與 責踐確責可以結合’並能發揮重大作用‧從貫踐經驗總結’Lucie認為 知識份子自身並無法改變祉會’唯有透過祉會責踐才能對祉會有所貢 獻。
Lucic並不因重靦祉會貫踐而貶低研究的價值。相反地’她認為必 須建立紮責而具開創性的論述才能顛覆既有的學術霸權‧她在亞美研 究中心組織了許多具劃時代意義的出版與研究計畫。對Lucie而言’學 術就是政治’論述亦是鬥爭的重要手段。 Lucic擔任亞美研究中心主任-職長達十六年’但終於因原有的 理念不敵日益保守的學術環境而辭職.走過亞美研究中心的黃金時期 後’Lucic對美國愈趨保守的學術與教學環境感到沮喪。-方面’她不
發現成露茵
142
滿於只強調c『iticaI tbinking卻沒有責踐的研究與教學取向’更不甘心於 -九七○年代左翼在美國發展出的責踐模式’二十多年後’不僅未遍 地開花’反而失去動力‧另-方面’她在-九九○年代初期回到台灣 後’常聽聞台灣的社運朋友抱怨缺乏有進步思想和貫踐力的年輕人’ 而台灣的發展已出現各式各樣的議題’需以新的思維與方法來探討。
Lucie因而企圖在世新大學建立-個她心目中理想的研究所’將社發所 建構為-個培養兼具批判思考與責踐能力的教學機構. 非常慶幸自己在-九九六年因社運前輩蔡建仁老師的引介而再次 見到Lucie。第╴次見到Lucie是-九九三年’在Lucie創辦的北美華裔
社會學者學會﹙NorthAmc『icanChinescSocioIogistAssociation’NACSA﹚ 的Pi【stScientiHcCon{brenceonGenderIssucsin【heContcmporaryChincsc Societies。那時才剛拿到碩士學位的我’看到滿場飛舞、備受尊崇的 Lucic ’壓根兒不敢向前跟她說話’沒想到’會議的閉幕式意外地從 Lucic手中領到最佳學生論文獎。-九九六年再次見到Lucie’我才第次與她交談’並驚訝地受她邀請在次年拿到博士學位後-起參與社會 發展所的創設。就這樣’向來難以跨越敬畏師長的心理障礙的我’非 常幸運地成為Lucie創立社發所的同事’這也成了為我事/志業定調的 最關鍵的幸運。 Lucic離開後’我和幾位社發所的畢業生透過Lucic的□述記錄、 他人的回憶,才真正的開始瞭解Lucie在回台灣以前’曾經做過的各 種開創性工作。《立報》的雲章因籌備Lucic的追思會而有機會看到許 多Lucie留下的檔案’她很興奮的問我:「我找到祉長過去的資料’感 覺從妳身上看到很多她過去的影子’像是她也弄了個祉團叫什麼姊妹 會’也有做小孩的托育、出版移民的刊物’妳所做的關於新移民和南 洋台灣姊妹會的事情是否是受到社長在美國所做事情的影響?」很遣憾 地’在此之前’我並曾聽聞Lucic提起這些事蹟.是她覺得這些事沒什
Lucie與社發所
143
麼值得說嗎?或是她希望年輕人沒有任何包袱地創造?還是她覺得在 台灣強調「本土化」的風潮下’後輩不會有興趣聽她這麼-個長年在海 外的前輩的貫踐經驗呢?抑或是白色恐怖的經驗使然?然而’如果她 曾分享過她在美國移民社群曾做的努力,我們是否能在她的經驗和分 析基礎上走得更II偵暢’而不必從零開始摸索?如果Lucic曾做過的事有 多-些記錄和分析’我們是否能從中學習工作方法’而南洋台灣姊妹 會能否更早成立’也能更早成熟?現在的南洋台灣姊妹會正在-步步
地培訓新移民姊妹們籌組合作祉,如果Lucie當年在加州中國城組織台 作iit的經驗’包括成功和失敗的’曾留下完整的記錄和分析’現在的
我們是否能走得更穩健?這-連串關於「Lucic為何沒有說」的遣憾’讓 我更進-步思考批判知識份子/祉運工作者的再生產以及此再生產的 機制該如何建立的問題。 如前所言’Lucie相當重視機制的建立’她在美國奠下亞美研究中 心的基礎﹑創設環太平洋研究中心’但這兩個機構在後來Lucic口述歷 史中’皆被她視為以失敗收場‧離開令她沮喪的美國後,Lucic並未放
棄她的理想,她回到台灣接下父親成舍我創辦的《台灣立報》’進而創 辦《破報》、《四方報》,以及建立社發所。然而,Lucic並未分享太多她 對過去成敗經驗的分析’於是’對於像我-般與Lucic共同在台灣創建 機制的後輩’並無法從她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 其責’似乎沒有任何人真的清楚Lucic做過的各種事∣青’因此很多 人和我-樣’是在紀念Lucie的網站上’透過各式各樣追憶Lucic的文 章和訪談記錄才-點-滴地拼湊出Lucic精彩而多樣的面貌。對於Lucic 這種不愛推銷自己的品格’我相當佩服。細讀Lucie的口述史’最讓我
感動的不是她那些數不盡的「豐功偉業」或是傳奇事蹟’而是她始終如 -的冒險犯難’鍥而不捨地摸索、創造-種「研究」與「責踐」結合的方 式’雖然這些嚐試中充滿挫敗﹑失望、孤獨、不成熟’但她總是正面
發現成露菌
144
地迎戰’思考下-步的可能‧
許多與Lucic同樣在-九六﹑七○火紅革命年代成長的知識份子常
以「年輕時天真幼稚」而輕率地否定了自己曾擁抱的理想、便宜行事地 合理化現今自我與世俗的同流.Lucic從未否定自己年輕時的理念和夢 想’而是不斷在挫折和失敗中重新站起.也正是這種拒絕輕率地否定
年輕時理想的意志與精紳,使Lucie的離去攪動了我們後輩難以形容的 ∣∣青緒’以-種超越僅是∣∣霎念德高望重教授的心∣∣青和思想’回憶Lucic帶 給我們的種種.
然而’在感懷Lucic的意志和精砷之餘’我們這群曾受提攜和敔 蒙的後輩應思索該如何擔當起來’繼績發芽、茁壯’並撥下更多的種 子‧也因此我們必須進-步檢靦Lucie努力過的道路’整理出其中值 得借鏡之處‧以此角度來看’Lucie對過往經歷的不說﹙包括口語和文 字﹚’不必然全是正面的特質’因為如此將使經驗和思想難以傳承與超 越’也無利於Lucie念茲在茲的「機制建立」‧ Lucic常說祉發所的創設是她-生最重要的成就之-‧然而’創 所至今已十多年’我們並未曾仔細檢視這個在學院內創建培育批判知
識份子/祉運工作者機制的做法有何成敗、該如何前進‧由於體認到 Lucie所致力的「機制建立」的重要性’也意識到沒有記錄和分析是不利 於建立機制的’因此藉著紀念Lucic的研討會和出版計畫’以Lucic創 建的祉發所為分析對象’以-個親身參與者的角度出發’拋出個人的 反思’期待能有更多人共同來檢硯祉發所’乃至於整體祉運再生產的 問題。
Lucic與社發所的建立過程
-個機制的建立至少涉及三個面向:創設(sc﹝╴uP﹚﹑運作﹙opc【a﹣
Lucic與祉發所
145
tion﹚﹑拓展﹙cxpansion﹚。以下針對社發所從創立至今的經驗’提出我的 看法.
-﹑創設 Lucic在創設階段展現了無比的毅力’與蔡建仁老師共同奮鬥了三 年才完成‧當時因世新剛轉型成為學院’為了再接再勵升格為大學’ 成嘉玲校長希望Lucic能協助設立研究所。Lucic靦此為大好時機’因此
與校長協商’要她協助的條件是讓她創立-個她理想中的研究所’校 長也因而允諾Lucic。然而’標舉結合理論與責踐的世新祉發所的成立 並不l∣偵遂,Lucic最早於-九九四年便向教育部提出申請’但審查委員 認為社發所的內容不脫社會學的範疇’而末予通過。Lucic-方面堅持 祉發所的特色’-方面不屈不撓地多方探詢祉會學界大老意見’透過 各種「祉會資本」的運用’想方設法地向關鍵人士解釋社發所並非傳統 的祉會學研究所’企匱∣突破教育體制與專業壁壘的限制。翻閱Lucic留
下的創所資料’發現她對每次教育部的回文’都仔細的閱讀’並與蔡 建仁老師和其他人討諭要如何回應﹙我也曾在最後階段協助寫回應﹚’ 反覆修改計畫書至少有十多個版本’幾經波折’終於在-九九六年再 次提出申請時獲得設立許可‧即使在成立後’社發所也不被學界看 好’Lucie常笑說她被社會界的朋友取笑和潑冷水’而我剛進入祉發所 時’也曾受到幾位善意關切的祉會學前輩「勸告」’擔心我跟著Lucic是 「誤入歧途」‧ 不顧外界質疑的眼光’Lucic仍堅持理想’並相當有意識地將世新 社發所的英文名稱定為‘‘SociaITTansfbrmationS﹝udics”’而非社會學界
所認定的次領域“SocialDcvcIopmentS﹝udics”’清楚地標示其致力於祉 會變革的理想,延績她在亞美研究中心投身結台研究與責踐的經驗。 Lucie在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於政治大學舉辦的「第-屆發展研
發現成露菌
146
﹨
究年會」致詞時曾以〈發展研究與祉會貫踐〉為題’談及社發所創設的 過程,並總結了這段歷程的意義:「我們認為社發所的成立就是-個 活生生個案的教材’關於教育體制與專業壁壘的問題‧還有就是作為 activis﹝s的堅持跟妥協’還有社會資本的問題‧ 」I Lucie在籌畫社發所時’以她數十年在美國祉會學界的經驗’整理 和分析了既有社會學系的課程的缺點’並以解決這些缺點作為創設世 新大學祉會發展所特色的參照基準: 2 ﹙l﹚社會發展是跨祉會科學領域的’包括政治、經濟﹑祉會﹑文 化﹑歷史等等面向’因此並不能侷限為祉會學的-部分。以美國規模 最大的祉會系之╴UCLA為例’便將祉會發展靦為各種iit會學次領域
之-‧在既有的學術分工中’傳統祉會學偏於抽象理論解釋’祉會工 作聚焦於個案輔導’而政治學與公共行政則從國家本位出發;事貫證 明’這些皆不足以產生宏觀的視野’扣緊本土與世界的潮流’達成均 衡發展的目的。 (2﹚以祉會發展為焦點的系所’例如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
校社會學系’和英國薩賽克斯大學發展研究’則僅做關於「發展」的研 究’而沒有「行動」與「實踐」的元素。而台灣在六○年代以來數十年 的不平衡發展’隨著民主化而集中表現為人民與政府的尖銳對立;另 -方面也促成「第三部門」不斷擴充,在政府與市場之外’各種非營利 性祉團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這些∣青況說明國家主導的政策已難奏 效,而源於人民的「參與式發展」策略不得不取而代之’因此發展研究
應注入「行動」與「貫踐」的重要內涵。 (3﹚國外既有發展研究所關注的領域較為專業化/狹窄’例如僅
I
詳見成露茵博士紀念網站’ 〈發展研究與社會實踐-第-屆發展研究年會致詞〉,網址
為h〔tp:/∕www.IuciemEmoryborg/5ll#mo『e╴5ll 。 勺≡
為回應二○○八年系所評鑑委員的提問’筆者訪問Lucic後的整理。
Lucie與社發所
147
針對貧窮﹑婦女等等’較少對祉會各個層面的議題進行廣泛的關注。
而在學術範型上’通常是引介廣泛的各類理論觀點’也就是缺乏較明 確的立場與取向。而紐約市的NcwSchool fbrSociaIRcsea仁ch雖然強調 批判l∣生’有明確的立場’但也僅只於理論上的批判’並沒有貫踐的面 向‧ 祉發所的創設’在總結上述國外相關學術單位之缺失後’在學 術的定位上是跨越既有學門疆界’且強調批判的立場’以及藉由結合 理論與責踐以改造社會的重要性’其中「定點責習」這門必修課程的 設計’便是落責責踐面向的司I∣練’為國外發展研究系所欠缺的重要特 色‧祉發所的實習課程要求學生以較長而密集的時間與某個社運組織 或弱勢圍體合作’推動或協助所需的調查和行動方案’藉由持績性地 參與-個非政府組織工作,學習活用祉會發展的理論與技能。更重要
的是’貫習場域必須是責習生所不熟悉的’關於這點,Lucie相當堅 持’因為她深信知識份子必須脫離慣性才能覺悟,她曾在課程討論的 會議中說:「就像勞改-樣’人必要丟到-個陌生的環境’才能真正的 學習與改造。」而這門課程日後確責成為社發所的最重要特色課程’許 多學生也因為責習而找到了日後貫踐的場域。
二、運作 相對於在創設時展現的投入和意志力’Lucic在祉發所成立後關於 運作機制的建寸沛沒有花太多的心力。社發所標舉的「有學有術.責踐 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祉會」十六字箴言’在創所時吸弓∣了不少有社 會運動背景的同學們因認同這理想而加入.這是個偉大的夢想’但到
底要怎麼做?沒有前例可循‧於是’我們做了各種貫驗‧當時Lucie不 僅仍是UCLA的教授’同時也是《台灣立報》的祉長’除了台北、洛杉 磯兩地奔波外’她在台灣的時間也花了相當的心力在《立報》﹙以及《破
發現成露茵
148
報》)的經營’而沒有太多心力和時間投注在她創辦的社發所。3 創所後的頭兩年’社發所只有我和Lucic兩位專任教帥’而她是半 年在台灣’半年在美國’也就是每隔-學期她就離開社發所’要我這 個剛拿到博士學位的極資淺專任教師代理所長職務.大多時候’只有 我-個人與-群異質∣生極高的學生日夜攪和’我們常通宵達旦地討論
大小事∣青和壽辦活動’像是舉辦「亞太婦女的吶喊」、 「原住民基層組 織工作坊」﹑「遊民工作坊」’還有編寫《國際人道救援圍體資源手冊》 等等’有學生說當時的祉發所像是搞學牛『﹢圍’不像是研究所‧-些 沒有任何社運背景的學生感到社發所每個人身上都是「生毛帶角」的 梁山泊上「英雄好漢」’有些人因感到新奇而被吸引’也有些人因無法 適應與接受如此鼓勵批判﹑顛覆的研究所而心生沮喪’甚至怨慰。對 於認同祉發所理念的同學而言’祉發所是個每天有新的夢想,也有新 的貫驗的樂土。但在貫驗過程中’產生不少磨擦’甚至衝突.當時只 有理想卻毫無教學與行政經驗的我’雖然感到興奮與無比的動能’卻 也是日夜戰戰兢兢’時時擔心不知何時又會有炸彈會被弓∣爆’而那時 確責有幾次不小的內爆’而我也曾數次被不滿祉發所的學分班學生攻 擊’4而這些大小衝突使得當時的社發所在世新大學不僅是異類’更是 「troublemakcrs」.其責,衝突與矛盾’不必然是負面的,它也有可能 轉化為躍進至更高層次的動力,但必須經過許多磨難’而身兼數職且
3
《台灣立報》的同仁也有類似的「抱怨」’覺得Lucie沒有花太多心力在報祉’Lucie的分身 乏術,請參見本書中廖雲章與張正的文章〈當「成麗茵教授」遇上「成露茵祉長」:讓弱勢 發聲〉。
乙l
當時為了執行學校的政策’開設學分班’有非常多在職場打滾數十年的學生’部分學生 對祉發所清楚的左翼思想非常不適應,想透過各種方式要求改變社發所的政策,以達到 快速且容易畢業的目的。由於我們堅持不讓步’而必須承受學生的種種抱怨。但某些 世故的學生以職場打滾的經驗推論,擁有豐厚祉會資本的Lucjc萬萬不能得罪’數次在 Lucic遠在美國的時間向學校或教育部檢舉我。
Lucie與祉發所
149
時時有新計畫的Lucic並沒有時間和耐性跟大家「磨」‧
創所的前幾年’我們每週開所務會議’學期結束後也召開課程檢 討會議’這些都奠立了祉發所的教育課程基礎‧然而,作為-個企圖 培育兼具批判思考與貫踐能力的研究所’只有完整的課程是萬萬不足 夠的’因為只有課程,不管我們的宗旨有多麼基進’它終將成為-個 與主流無異的研究所‧如要向祉發所的十六字箴言前進’我們勢必與
學生有更多不同於主流的互動’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與學生相互 的磨難’但Lucic卻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耐性.她自己也曾對我感嘆地 說:「不知是不是教書太久了’我現在對學生很沒有耐性‧ 」
Lucie很得意她-天只睡四小時’社發所、《立報》﹑《破報》……永 遠只是她工作清單中的-小部分。記得-次祉發所所務會議前’Lucic -進辦公室就急著分享她的重大發現:「我終於發現’-個人不能同時
做二十件事情! 」惹得我和當時的所辦秘書正慧又好氣又好笑地回嗆 她:「妳現在才發現Ⅱ阿! ?」Lucie雖然大笑不以為意’但其貫我是真的 不滿的.我的不滿來自於祉發所這麼遠大的理想’怎麼能花這麼少心 力於此呢? !我也曾和Lucic直接談我對她太少參與的不滿’她很認真 的問我:「這要看大家對我的期待是什麼?是要我真的投入’還是我只
做個symbolicfigure ’需要我的時候我再出面?」聽到這樣的回應’我 頗為訝異’原來我們的認知如此不同.我認為既然祉發所是如此的重
要’理想是如此的遠大’當然該投入啊?怎麼能只是個symboIicHgurc 呢?沒有投入’-個重要的機制怎能有堅責的基礎呢? 由於Lucie沒有時間和耐∣生與學生磨’她平常只有上課和開所務會
議時才會出現在社發所’也因此多數的祉發所學生和她是有距離的‧ 認識Lucie的朋友都對她的正字標記笑容印象深刻’但在祉發所開始的 那幾年’或許是Lucic與學生的互動時間太少’或許是大家和我-樣’ 對師長總有那麼-點敬畏’甚至忍不住的想反叛’使得總是掛滿笑容
發現成露茵
150
的Lucic ’讓學生卻步。「看不懂她到底在笑什麼? ! 」是當時某些學生 對她的評語‧ 為了拉近她和學生的距離’我常邀學生在子夜《立報》下班後’找
Lucie吃宵夜。有些學生漸漸發現’原來Lucie很愛跟學生聊天’原來她 的笑容不是佯裝親切’而是真的享受-切新鮮事務。某次主持「社會發 展講座」時’Lucie覺得座椅太高’但試了幾次’總找不到調整座椅的 機關,╴位學生上前按了-下’座椅立即「咻」的-聲下降到她喜歡的
高度’Lucic像個小孩似的開心叫著:「呵呵’好好玩,再來-次! 」另 -次講座開場時’當時已過六十的Lucic說:「我到現在還在想’我長 大以後要做什麼?」引來全場哄堂大笑。而這句「我到現在還在想’我 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如今成了創所時期學生對Lucic印象最深刻的共
同記憶。Lucie在社發所擔任了前五年所長職務’之後轉任傳播學院院 長’與社發所的學生的接觸又更少了’許多學生甚至完全不認識創建 祉發所的Lucie ’更別說懷念她的種種了。
三、拓展 相對於在運作面向上的甚少關注’Lucic頗熱衷於構思社發所的拓 展‧創所後大約三年’適逢台北市政府規畫NGO會館’徵求承包舉 辦NGO嘉年華活動的單位’Lucie覺得那是祉發所打響名聲的大好機 會’因此建議我們去承接這個計畫.當時由於學生因各種因素累積了 許多反彈∣青緒’而對於此種不花心力去細緻處理這些問題以奠立良好 的運作基礎’卻急著動員學生承辨大型活動的做法’我認為是華而不 責的’因此公開向Lucie表示反對意見’後來Lucic請其他社發所兼任老 師和《破報》同仁承辦此項活動’但社發所的學生幾乎無人參與其中‧ 同樣也是在創所不久’Lucic因看到了世新大學正要擴張而鼓勵增 設博士班的機會’提議社發所申請博士班’因為Lucic認為:「有博士
Lucie與祉發所
151
班就可以有更多資源。」然而,當時的課程仍不穩定,尚在摸索特色﹑ 教材和教學方法’且學生常有各種不滿與抗議’我認為祉發所在當時
並沒有能力設立博士班’因而反問Lucie :「我們現在連碩士班該教什 麼都沒弄清楚’要怎麼開博士班?」而其他同事對於設博士班也無明 確的想法和興趣’這個拓展計畫因此並末進行。當時我對社發所拓展
的看法是向大學部發展’因為要培育社會運動人才,最好向下紮根’ 從更年輕的大學生開始‧但Lucic表示’學校和教育部的政策是向上
發展’要成立新的大學部幾乎是不可能’此項提議因而告終‧但幾年 後’在Lucie轉任傳播院長時期,又有機會向教育部爭取到充裕的經費 而推動了在大學部開設「多元文化學程」’祉發所的所有專任教師都參 與了這個學程的設計與教學’有些畢業生也回到世新擔任多元文化學 程課程的講師’拓展了祉發所與大學部學生接觸的機會’也因而挖掘 了不少有批判與行動力的學生’有些因而於大學畢業後報考祉發所’ 成為社發所的學生‧
雖然無大學部’但藉由「多元文化學程」使祉發所得以向大學生拓
展’但是博士班方面則至今未果。前幾年祉發所開始申請博士班’但 此時教育部的政策方向改為限縮系所(尤其是博士班﹚的增設’加以部 分學界對祉發所仍有疑慮’接連兩年申請都未獲通過‧回想創所初期 Lucic提出設立博士班的建議’她確責掌握了時機’對照現今增設博士 班的不利環境’或許我們可以說後悔沒接受Lucie的提議.然而’更仔 細的想’我認為更該遣憾或後悔的是’創所後的那幾年’Lucie並未花
更多心力在賃際的運作’使得我們未能更快速的奠定基礎’而無法以 蓄勢待發之姿在時機來臨時拓展機制‧
回顧Lucic與祉發所建立的歷程,我們可看到Lucic相當熱衷於機 制的「創設」與「拓展」’同時’她非常善於掌握時機’以及運用她所擁
有的社會資源去達到創設與拓展的目的’這些都是Lucic的過人之處,
發現成露酋
152
也因此才有了現在的社發所。然而’也或許因為她有太多機會和資源 去創設和拓展’使得她無心力於運作的落貿’而往往將機制運作的任 務交付他人。 當然’這樣的交付是使得年輕人得以獲得磨鍊的大好機會’我便 是因Lucic的大膽交付任務而有了極大的學習和發揮空間。然而’人的 培養並不僅是給予機會’還需更多的討論與學習.而Lucic卻沒有提供 太多經驗傳承’甚至也從未聽過她完整的閩述「有學有術.實踐基層. 回歸理論.再造社會」在她心目中的意義’使得像我這樣被交付運作個全新機制的人’多數的時候是從零開始摸索。直到Lucie突然走了’ 我們才從眾人的回憶與她極少的口述訪談材料中’拼貼出她過去曾努 力過的機制創建。但這些有限的材料仍無法讓我們瞭解當年LuciC是如
何創建亞美研究中心﹑環太平洋研究中心’而這兩個中心後來又為何 成為她眼中的以失敗收場。如果在社發所的創建過程中’Lucic曾多花 些力心與耐性’分享與分析她的經驗’我想我們可以走的更穩健’更 接近創所的理想。 整理過去的經驗’我的看法是’機制的建立確責是極為重要的。 然而’機制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培育人’而人的培育並不是把機制創設 後即自動完成’也因此如何運作(或稱經營﹚機制’以培育更多接近理 想的人,成為非常重要的關鍵’而有了紮實的運作’機制也才得以穩 健拓展。此外’創設、運作、拓展’並不是-人能成的事’必須有良 好的集體。所謂好的集體’不僅要有共同的信念’也要能彼此搭配’
讓每個人的長處得以發揮,而短處得以改進’或至少不成為集體進步 的阻力。然而’集體並非自然形成’需經努力鍛造而成‧而「準集體」 成員間必然有經驗和認識上的差距’如何讓後進者提升是相當重要的 課題。Lucie採取的方法是交付重責給後進,而從中學確貫是重要的學 習方法’但我認為提供後進在經驗和思想上的傳承’亦是同等重要‧
Lucie與祉發所
153
與LuciC共同經歷創建社發所的過程’我充分受惠於Lucic給予我從做
中學的空間’但同時’我也非常遣憾Lucic在世時未傅承她豐富的經驗 和思想的高度‧因而’我體認到’人的培育’ 「給予空間」和「傳承」是 同等重要’缺-不可‧
個人覺得,Lucic在晚年也體認花心力在「運作」上’是非常重要’ 但她自己卻無法做到的事‧在Lucic過世前-年’她曾詢問我這幾年持
績在新移民議題和南洋台灣姊妹會做的事’在她確認我至今仍貫際參
與姊妹會的運作後’下了這樣的評語;「我很佩服那些能專心持績做件事的人. 」Lucic過世後’聽-位社發所畢業生回憶’Lucie也曾跟他 說過類似的話’且略帶遣』∣感地表示自己最大的缺點是沒有辦法專心‧
Lucic令人尊敬之處’在於她雖出身世家’卻不吝運用自己擁有的祉會 資本去創設各種機制’讓弱勢發聲’並讓更多人獲得發揮的空間.或 許也正因為她非常善用資源去創建’使得她總是有新的計畫’讓自己 馬不停蹄’也因而無法投注心力於貫際運作的推展’更無耐性於經驗 的傳承.因此’Lucie偶而會戲譫地感嘆:「如果能多複製幾個XXX就 好了! 」
是舊瓶裝新酒,還是建立新的典範?
即使Lucic無心於機制運作的建立’但她創設了肚發所’便是極重 大的貢獻。運作的問題’是我們這些承接者’無可迴避的貢任。
祉發所的創立弓∣人側目’不論是熱切期待的支持者’或是懷有敵 意的反對者’總是問我們:「社發所的宗旨到底要怎達到?真的有可能
嗎?」草創階段,我們總能以「還在摸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回應 這些提問.然而’創所至今十餘年’我們不能再以此迴避關於祉發所 的存在價值的質疑。社發所標舉的理想’真的有別於其他研究所嗎?
發現成露茵
154
或者只是個標新立異的噱頭?
有些人把祉發所的特色說成是「關懷弱勢」’於是我們被認為是祉
會工作或是-群有愛心的人。更多人說我們重靦「社會參與」’但事貫 是台灣很多學者也有祉會參與’例如重大祉會議題的連署、捐款給各
種團體﹑受團體邀請參與記者會或遊行。既然很多學者都做這些事’ 那麼社發所的創設豈不只是蕾瓶裝新酒?我深信蕾瓶新酒不是Lucic所 願意見到的。那麼’社發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呢?
過去兩三年來’我反覆思索這個問題。我認為’社發所的價值必 須是建立新的典範’而這個典範絕非「弱勢關i∣裹」、 「瓩會參與」而已.
創所宗旨中的「有學有術」並不是有些人做「學」有些人做「術」’事責 上’「學」與「術」的分離恰恰是祉發所應挑戰的’祉發所要追求的應是 Lucic常說’也是-生追求的’理論與責踐的結合。 作為-個所謂理論與責踐結台的研究所’我並不認為有些人做理 論﹑有些人做運動’就是創造新典範’相反地’這是主流社會中-種 手腦分離的常態。我認為要創建新的典範必須「責踐基層」和「回歸理
論」’亦即’從祉會貫踐的具體操作和困境中發掘問題意識’從而將 具體經驗和困頓抽象化、理論化;而此種由責踐出發的論述迥異於主 流的知識生產模式-從文獻和理論中尋找研究課題後進行純理論演 繹’因為社發所追求的論述應是指向「再造社會」的路徑’也唯有經過
具體祉會責踐鍛造出的論述’對於現責的改造才有真實的參照價值‧ 創建新的典範必然涉及新的方法論與方法’而新的方法論和方法的建 立將是社發所未來必須努力的目標‧
如果認真面對「有學有術、責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社會」的宗 旨’我們必須具體而細緻地整理和分析過去十多年來’社發所的師生 共同累積了什麼樣的作品(包括論述和責踐面向﹚’這些作品又累積出 什麼樣的祉發所面貌,而我們的貫際成果’究竟是蕾瓶裝新酒’抑或
Lucie與祉發所
155
朝向建立新典範邁進?作為-個教學機構’祉發所的教師們更須以自
己具體的論述和作為來閨述對十六字箴言的詮釋’而非僅以理論性或 宣誓∣生的言詞表態自己對十六字箴言的認同‧如此’我們才能具體而 深刻地回應所有關於「社發所到底有何不同? ! 」的質疑‧
「蕾瓶新酒或創建新典範?」是目前成立已逾十年的社發所必須面 對的嚴峻挑戰。或許我們必須再經過另╴個十年的悴煉才能回應這個 問題’但從今開始嚴肅地面對這挑戰’該是我們對Lucie的最佳追思與 感念吧!
定錨的可能 蔡培慧‧
必須承認’我與Lucie不熟。很多可以與她說話的場合’我都∣∣肖悄
的躲開了‧很難說清楚到底為什麼?也許是她的優雅與家世,讓我沒 能接近……。然而’她走了之後’我-直想’創立社發所的她’是影
響我最大的人之-。如果沒有就讀祉發所’我應該是-個素樸的有正 義感的鄉下孩子’即使感到「結構制約」﹙以前我不會用的詞﹚’也未能 如此堅定的行動。是Lucic創立的教育機制’改變了我’而Lucic總是 做得那麼多’說得那麼少。此刻’我好想與她說說話‧ 想起來Lucic那-貫優雅﹑開朗的笑’彷彿藏著洞察世∣青的敏銳與 慧黠‧記得多年前’Lucie問起:妳都怎麼做社區工作?當我不知天高 地厚的談著基層組織的重要性時’我還不知道她自己年輕時身體力行 地貫踐。多年前’不經意的在餐會上’-位與Lucie相知’令人敬重的 長輩’提起Lucie正承受著病痛之苦,她要我:「別去看她’但記得寫 張卡片! 」這是我第-次知道Lucic正經歷著人生關卡。然而不久’又 聽到她回到《立報》工作的消息。二○○九年六月’Lucic出現在祉發 所’會議空檔,她問起我的研究與近況’我又只能匆匆回話﹑亂笞-
﹡
世新大學祉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發現成露菌
158
k
Ⅱ
』
■
■口
「 「
怎
∣
︼■
﹣Ⅲ
魅 二○一○年初作者在台南鄉間。
氣’她卻仍是-貫優雅而開朗的笑。我特別記得Lucie那天的打扮,亮 黃色的襯衫搭配同色系的圍巾,純白色俐落的長褲。這是Lucic :陽光 般耀眼’勇敢迎向遠方!
Lucic的人生際遇,定格在《天下雜誌》發行的紀錄片《LinkingOur Lives》’片中映現Lucie年輕時’以-年的時間’走進荒涼墓園’深入 鄉鎮檔案室’-筆-筆抄下墓碑上華人移民女性的名字’藉以重新理
解華人女性百年前的遷移歷史。藉著泛黃的紙片’厚責的紙匣,那-
幕’我看到勤學苦幹的Lucie‧「勤學苦幹」是我們這些在Lucic盛年時 才接觸她的後輩’很難從Lucie身上看到的‧她永遠是那麼的∣亡’她 永遠有創新活潑的點子。當然’她也總是有辦法組織起工作圍隊來應 付這麼多事‧以致於我們都不知道’曾經有個專注的Lucie ,曾經有個 勤學苦幹的Lucie。勤學苦幹的精『申’也是我在祉發所研讀乃至於教害 以來,經常感到’或許我們正欠缺這-塊‧當然’個別勤奮的伙伴-
定錨的可能
15,
定有的’但是’勤學苦幹似乎很難成為祉發所的整體精紳’似乎在有 學有術的使命推進中’我們傾向於多做-些﹑多涉入-些、多衝撞些’從而忽略了那些電光火石的片刻’正是累積於索然無味的操持。
今天’當我們重新認識Lucie’震懾於她走過的路如斯寬廣’我們或許 應當重新體會她勤學苦幹的精紳。
建立機制是Lucie始終如一的堅持。她在紀錄片中提及’她做交 流與別人不同’特別著重於機制的建立‧祉會發展研究所就是她-手 建立的機制’在這裡’我們除了共同的理念’深厚的動力’既競爭又 合作的同志情誼’以及摸索著前進的對十六字箴言的體悟與實踐’總 覺得還有什麼是Lucie試圖想傳達’卻又不是建立機制所能含蓋。某 個片刻’我終於意識到:膽識與遠見是不能靠「機制」的’它必須是落 責在我們每-次責踐的行動’所謂的膽識與遠見,恰恰巧不在高遠的 山巔’而在我們踐行的-步步’正是現責腳步的跟鎗中’堅持走過的
我們’得以從現貫的礫石與前人的思想結晶,反覆辯證’終至超越迷 霧’面向隱誨的矛盾’從而趨近變革的可能‧
究竟機制的建立有何重要?它得以連結那些脈絡外的社群!還記 得當年報考社發所的我’-點信心也沒有。沒有錯’年少的我曾經看
著《人間》雜誌落淚’-九九○年代前期也曾經讀著《島嶼邊緣》’被種 種的「後」結構、「後」殖民搞得不知所以。因此’當鍾喬老師建議我
應當報考社發所之際’除了應試的緊張’還有親炙某種進步力量的竊 喜’以及自己有何能耐就讀的惶恐‧相信許多人在年少時’大抵對祉
會種種現象’或有不平之感’而人們內在的正義感往往隨著歲月與現 貫而摧折.然而’來到祉發所’經過批判知識的訃I∣練、經常的爭論以 及與現責情狀的辯證’社會不平與結構困境的立體認識’讓身在社發 所學習的友朋’得以跳脫個人經驗的限制’從而堅定起對祉會變革長 遠的期待與追尋。
發現成露茵
I60
不過’-群人聚在-起’-群理念相近的人聚在-起’-群理念 相近又堅持的人聚在-起所散發的動能與力道,若沒有方向脈絡’或 許將淪為盲動的危險‧因而’社發所堅持與傳遞的「社會主義」理想與 信念’以及在批判視角中與現貫對話與再造’或許正是Lucic創建此機制的核心‧社發所不只是好漢齊聚的梁山泊’它是-座中繼站’是 -座支持勞動者、弱勢者﹑邊緣者﹑有識者’在疑惑不明、躓頓失落 之際’學習﹑沉潛與自我改造的紅色山脈‧ 正因為Lucie的峴野不在於反應突發的現責’而是形塑祉會變革的 機制’堅定左翼的力量’她所創辦的社發所’吸引著╴代又-代年輕 人’集結為批判行動的有力隊伍。儘管,我們做的永遠不夠。然而’ 我知道Lucic不曾遠走’她的理念與行止讓我們有了定錨的可能。
教育是通往解放之路 成露西給學生們留下的命題﹡ 陳幅裕.﹡
從Lucie的告別式走出來,好朋友都在’為了沖淡凝結在空氣中的 哀傷’我安排了-個簡單的午膳‧席間,雲章稱職又溫暖的向大家報 告Lucie大去之前的生活’以及面對死亡的從容.大夥也間或的分享著 跟Lucic相處時的軼事’ 「她是被累死的……」曉鵑眼眶裡的水分透露出 不捨的心情.而我’-如往常的催促著大家用餐’也好用來隱藏自己 不願說出來的心事:「這世界’知道我們在幹甚麼勾當的人’又少了個……」-種漫無邊際的寂寞正悄然而至。
Lucic走了,屬於她的年代卻還留著
這些年’或許是年齡到了’或許是工作的關係’ 「送往迎來」早 已成為生活中的-個組成部分。特別是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的
「老同學」’再怎麼剛毅堅卓’也終究無法通過自然規律的催迫。我常
.
本文初槁發表於二○-○年六月二十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論與貴踐的開拓-紀 念Lucie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灣社會研究國際中 心主辦’台灣祉會研究季刊協辦。
囈﹡
夏潮聯合會會長。
發現成露茵
162
麟壘侶
l》
﹜
險 叫
j ■
﹨
■﹃
作者二○○九年攝於台北。
以為’這-生最大的幸幅就是有機會跟這個用鮮血澆灌的歷史連繫起
來’送走了他們’也意味著送走了那個「國共內戰」與「束亞冷戰」交相 勾構的時代。體會他們未酬的志業’容或還有些許的喟嘆’但口中唱
著「不用再為砠國擔憂」為他們送行’心中總有幾分明白坦然‧ 送走Lucic的心』∣青卻不太-樣。她談「解放」’議題遍及階級﹑性別 與種族’但鮮少論及國家與政體’她所關心的是路徑和過程’以及過 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作為她的學生,她的提問就像-方鎮尺,沉
甸甸的壓著書卷後面那-整疊的空白’除非你把她丟下的命題--搞 完’否則這-頁’想要把它翻過去’很難!
老師,我要當你的學生
認識Luicc’是因為社發所才結下的緣份.在此之前,雖然從許
教育是通往解放之路
163
多老保釣的言談中’多少知道-些她在七○年代的進步行徑’但是’
在那個狂飄的年代畢竟有太多的「事蹟」’用來砥礪砥礪自己可以’要 是較起真來’恐怕也只是徒增困擾而已。當時’吸引我到社發所唸書
的’並不是UCLA回來的左派學者成露菌’而是她對「左派學院」的想 像‧我知道’或許有-些臭味相投的人會在那裡’而我正渴望有人結 伴。
那-年’剛結束了我在越南的「迷走」‧經商的那幾年’經常從夜 夢中醒來’環顧四壁’我發現我對生活的要求並不多’-張床、-床 被、幾件當季的衣褲、幾本當下在念的書’當然還有CD卡座’我喜 歡古典音樂。商場上的翻雲覆雨’累積了財富卻累積不了自己。那些 年’蘇聯體制剛刪解體’白天我是-個精明幹練的經理人’掌控著上
億美元的投資案;晚上讀著資本論’苦思人類過往社會主義貫踐所面 對的困局‧我知道’再這麼幹下去,人格早晚要出問題。
我嘗問我自己:甚麼時候你最快樂?甚麼時候你最自在?陽明山 巫雲山莊畫室廊前那把破藤椅’以及午後斜照進我手上書頁的陽光’ 最是讓我覺得幸幅滿溢;草創「勞權會」時’沒日沒夜的勞工服務’竟 也是-生中難得的心無它騖。於是,推掉朋友在事業上的-切邀約’
在蔡建仁老師的引介下’我來到Lucic的跟前’告訴她’我要當你的學 生。
也是一種幸幅
我喜歡讀「毛」’常在當中擷取-些吉光片羽’有時候也會用他的 話來嚇唬人’但更多的時候是拿來給自己壯膽-仗著-身酒氣’上 山打老虎去‧但平心而論’這麼些年來更多受用的是對「老馬」持績的 閱讀’他很科學’講究規律’認為要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
發現成露茵
164
讓規律為你服務.有了這-層體悟,讓我在運動退潮’或是在現今這 種悶死人的「和平緩進」的量變時期’能夠耐得下性子來迂迴前進’而 不會無措手足。 那些年’剛經歷了所謂「學運世代」的右傾機會主義轉向’看見自 己昔日夥伴躋身綠朝新貴的難堪身影’有時候不免覺得自己像是在暗 夜獨行’寂寞得緊‧特別是九○年代的工農運動’也不禁各路人馬的
政治算計和派性操弄’搞得潰不成軍‧而我自己’也不過只撈了個「脫 離群眾」的罵名‧因此’在那當下’有些話不想說’有些話不能說’有 些事說了也沒用’但更多的時候是無人可說. 在社發所的學習’雖然曉鵑經常告誡我:「-個人說話’其他人 就得閉嘴。」同學們也經常取笑我說起話來就「盤古開天」。但或許是 寂寞太久了’也或許是真有-些心事,談起事來總不忘了要「循循善 誘」’喋喋不休。那日子過得貫在是「暢快淋漓」’直至今日想來還有些 許甜美。試想’在台灣有哪個課堂’大談「馬克思」非但不成為禁忌’ 而且還會受到鼓勵?當然’對於師友的耐性和包容’不時也會感到歉 然’但總感覺到有-雙微笑的眼睛在鼓舞著你:「在我的課堂上’不需 要有知識的寄生蟲‧ 」Lucic用當年她老師罵她的話來挺你.
面對真理的態度
我自幼桀傲’本事不大但有點小聰明’討厭權威也害怕權威’最 喜歡挑戰「老師」’看到他(們﹚回答不了我的提問,心中就有幾分得 意。從小到大也不曾像親近Lucie-樣親近過-個「老師」’她從來就只 問問題’不會把答案強加於你’聰明的讓人生氣’卻又不得不暗自服 氣。-開始’我幼稚的以為她只不過是老江湖’懂得站在-個最有利 的位置’不給答案就可以迴避挑戰。但時日久了’我才體會出箇中深
教育是通往解放之路
165
義’Lucic常說:「祉會科學的任務’不是解決問題而在於提出問題’ 問題提對了’事情就解決了-半‧ 」 這句話’包含了多層的涵義’有些我當時就懂’有些是日後我
才搞明白.第-個層次’是屬於認識論的範疇’那是我當下就隱約懂 得’也嘗據此來理解Lucic的話意‧ 辯證唯物主義者大概都會同意,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受到-定 社會的知識積累、科學的發達程度和祉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的制約’ 雖然篤信可以藉由責踐活動來逐漸掌握真理’但也只能通過「相對真 理」來接近「絕對真理」。也就是說’在同意人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 受到歷史條件制約的意義上’Lucic承認-切知識的相對∣生’只能反映 客觀世界的某個部分和片斷‧因此’Lucic認為祉會科學在向「真理性」 逼近的過程中’「問甚麼」比「是甚麼」來的重要‧問對問題’你才會知 道要從哪裡入手來解決問題’通過甚麼途徑來解決’而不會白作虛工。 對於作為貫踐哲學的信奉者的Lucic來說’任何的祉會存在都是通
過矛盾的互相作用而得以自我發展’因此’對客觀事物發展的矛盾∣生 質的把握’也就是你的問題意識’比便宜的答案來得更有價值。
理諭與貫踐的統一:改造世界
第二個層次’涉及「對話」﹙diaIogue﹚’乍看之下是「方法」’但歸 根到底還是個認識論的問題。這是我日後在責踐的挫折中’反芻Lucie 在「保羅.弗雷勒﹙PauloP『ei﹝c﹚專題研究」的課堂上所強調的「對話關 係」’才得到的體∣吾。 -般的師生關係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講解」’老師的任務最為極致 也不過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已’但更多的!I青況是單向的往學生身 上灌輸「知識」’在那裡’老師的角色是「無所不知」而學生卻是「-無
發現成露西
I66
所知」。通常我們只看到-個作為主體的老師在講台上喃喃自語’而台 下坐著的盡是只能耐心地接受﹑記憶和反覆儲存材料的作為客體的學 生。這種「灌輸式」的教育’由於缺乏╴個互為主體的對話關係’扼殺 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它的祉會功能就在於將統治者 的意識型態複製到學生身上’責現統治者所希望的「社會馴化」而已。 Lucie向來就不吃這╴套‧她認為教育是通往解放的道路’堅持知 識的目的是用來改造世界’而不是用來解釋世界。因此’在祉發所的 嘗試中’Lucie重視「實踐型研究」’強調理論與責踐的聯繫’採用「提
問式教育」(Problcm一posingeducation﹚’試圖通過與學生的對話來揭示 現貫’並對現賞進行批判性的干預。 她不是要將她的知識或價值灌輸給學生’而是在反覆的提問中形
成-個互為主體的批判性對話‧Lucie認為’只有通過這種「對話」的交 流’人們才能意識到他們所共同置身的世界’從而才能提供互為主體 的合作關係’用來改造現責。提問式教育的目的’就在於讓人們認識 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之中’並且可以作用於世界。因此’這種對話行動 的認知範疇不能脫離責踐’它的目標就是使被壓迫者認清自己的真貫 處境’從而自願自覺的去改造這個不公正的現責’也就是要改造這個 世界. 有別於一般社會科學家強調客觀中立的「偽科學」’Lucie堅持真理 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Luice留給我們的-個問題
第三個層次’涉及「組織」’這個問題Lucic只有隱約的提示’鮮少 直接觸及‧這當中涉及對某些歷史事件的評價,有太多是參揉了我個 人的見解’不能把它硬塞在Lucic的嘴巴.或者’把它當成是我今天發
教育是通往解放之路
167
言的結語’就算是代替Lucic拋給大家-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有人說’Lucic是-名不折不扣的六八年世代之女’可惜空降台 灣這個反動的島嶼’自難免無奈和禁抑…….這當中自是有幾分對 Lucic-生行儀的洞見’但就我看來’與其說她是對那個狂飄年代的直 接繼承和延績’毋寧說她更多的是對上個世紀社會主義責踐中的某些 失誤’在反思後的嘗試‧至少’在與她有限的相處中’我看到她關心 著、也嘗試著去回應許多後現代馬克思主義者所提出的命題. 坦白說,我個人雖說也是通過六八年學生反體制運動的間接敗 迪才投身於祉會變革運動’但是在總體上我卻沒有對它做出過高的評 價‧我向來認為’學生作為祉會的-個組成部分’作為-種特定的祉 會群體’是人類祉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才出現的社會屬性’它既不 是-個階級’也不是-個階層’沒有它自身的特殊利益。它的進步性 和侷限∣生都建立在這裡’正因為它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從而能夠擺 脫現有體制的極桔,提出-些普遍性的進步設想’扮演起社會先鋒l∣生 的角色.但是’恰恰llJ是閃為它的這個屬性’導致它在社會變革運動 中缺乏物質基礎’從而無法藉由它的自身的發展來解放自己’更遑論 解放這個世界。它必須依附在╴個特定的階級或階層’將自身的利益 與他們的利益統-起來’從而透過這個階級或階層的解放來貫現自身 的解放.
因此,問題就不是出在學生運動本身’而是在於應該要倚靠誰? 或者是通過誰的問題’也就是說’要探究誰才是祉會變革中的行動主 體?
關於這個問題’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定會毫不遲疑的就回答 你:當然是工人階級。但是’當年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之所以將革命 的熱∣青投射在學生的反體制運動,不也恰恰是立基於西方發達國家的 工人階級「不革命」的事責?十九世紀末’馬克思之所以把革命的主體
發現成露茵
168
設定為大工業生產體系下的無產階級’自然有他的社會根據:主要是 它在人口中占了多數’又在生產過程中被有機的組織了起來’更重要 的是’工人階級掌握了主要的祉會生產力。但是’撇開工人的階級覺 悟不說’時移今日’在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紛紛藉由資本全球化的手 段’將「世界工廠」的主要勞務轉嫁在中國工人的身上’西方傳統的藍 領勞動者是否還能承擔世界變革的角色’就引起許多人的∣懷疑。
朝向-個更民主、更平等的世界體系前進
Lucic-生熱衷人的解放事業’有-句話她常掛在嘴邊: 「你看 看這有沒有甚麼可能性?」縱觀她返台後的諸多嘗試,看起來繽紛多 彩’也不免遭遇到許多的挫折’但總的來說都指向-個問題:到底在 此時此刻’誰才是社會變革運動的主體?也就是,誰是transfb『mation
agencics的問題.她固然高度重硯階級分析’但卻也不認為所有的東西 都能用階級來解釋’這當中’隱約的觸及到-個去中心化、水平式網 絡組織的運動設想’與建立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體系下的垂直結構 大異其趣‧ 後者’在上個世紀的貫踐過程中’以列寧式職業革命家政黨為典 型’向來被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批評為菁英主義’是祉會主義官僚化的
根源。這種「垂百整合」﹙vc『ticaI﹚的等級制度’有科層結構和官僚’以 及屬於它的組織成員‧它們有不同程度的內部紀律’也允許不同程度 的內部爭論’但必須有-個統-的政治立場’其它特定議題的組織﹙比 如說’婦女圍體﹑環保和種族解放運動﹚’只有作為-個從屬的、特殊 化的團體納入-般性的垂直組織中’才能取得它的合法地位。
與此相反的’作為-種水平結構的網絡化組織’刻意將自身打造 成-種既沒有官僚、沒有科層結構’也沒有公開的政治職位’有的只
教育是通往解放之路
16,
是開放和持績性論爭的公開論壇’任何人只要反對在「對話」過程中所 共同意識到的壓迫結構’都能參加.這聽起來或許有-點抒』∣青詩的況 味’特別是當它還處於某種剛萌芽的階段﹙例如’世界社會論壇﹚’但 證諸過去╴個世紀人類的祉會主義責踐經驗’特別是蘇東坡體制的解 體’似乎又有那麼-點現責∣生的意涵‧ Lucic私淑PauloPrcire’認為被壓迫者為解放而鬥爭’不應該反過 頭來將自己複製成壓迫者’而應該在解放自身的同時也解放壓迫者‧ 但這並非-蹴可及’它必須體現在組織化的每-個過程’體現在互為 主體的對話關係當中’因此她高度關注運動過程中人與組織之間的關
係’以及在組織中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或許’在缺乏足夠的貫踐經 驗的基礎上’現在就要對這種水平化組織的模型做出評價’還為之 尚早.但誠如世界體系理論肇建者華勒斯坦﹙ImmanuelWallcrstcin﹚所 說:「我們正身處於-個過渡時期’未來可能更好’但也不保證不會變 得更壞’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想要維持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將 由什麼來取而代之。」因此’我們只有亳不妥協地推動歷史向著-個更
為民主、更為平等的世界體系前進’ 「人的全面解放」才能得到保障. Lucie走了’沒有交代任何身後事’了無牽掛的走了。留下來的’ 不該是在世者的唏噓’而是該如何嚴肅地對待她所拋下的命題.作為 她的學生’我想’這無疑也是-種難得的幸幅‧
「關鍵能力」的理論與責踐 簡紀-段學習Lucie研究與行動的歷程 悟泓﹡
關於Lucie’似乎可從四個面向來看。首先’她強調獨立自主作自己。不斷自我挑戰,做「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注重貫踐’包括 建立制度、著眼教育.其次她關心平等﹙階級﹚、弱勢(性別﹑勞工、 族群﹚’容忍、甚至鼓勵反對的聲音‧第三是她留下的事物與影響’例
如開風氣之先的婦女與亞美研究、另類媒體與社發所。最後’則是她 對問題意識的強調’以及在乎過程遠勝於結果。 這-切都有跡可尋’不過’如果將上述四個面向分開來看’也就
沒有什麼稀奇。「問題」人人會問’各有對象不同’且多半不是針對弱 勢的提問‧在於過程’不在於結果的提醒,可說是老生常談’但真正 做得到「成功不必在我」-而且不是中途放棄或當作藉口者’並不多 見。
強調自我挑戰’突破現狀;希冀建立制度’乃至代代相傳者;所 在多有’目標卻不是挑戰壓迫者’反而往往是壓迫的共犯’或者取而代 之‧另-方面’社會各個階層﹑領域對弱勢的關懷’雖然總是少數’ 但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但有多少人能夠留下典範制度﹑教育傳承?
*
台灣動物祉會研究會執行長
發現成露茵
172
▲
﹨
/
》
∣
』
.』
『 J
○○二年作者(右)與亞洲動保團體赴韓國駐台代表處抗議狗肉問題。
換句話說’問題意識﹑弱勢關I霎、「責踐與研究的結合」等,都很 重要’但如何串起來更重要。而且,就算串起來了’ 「做出-點東西
了」’卻不見得能「成功」’或甚至還會「挫敗」’又可以說「愛沒有消 逝」’「只是轉型」!這才形構了LuciC-低調’但卻燦爛的人生時光‧ 其責她的-生-直都在扮演「我弱勢但我不屈服」的反對者’以及 貫際採取行動改變現狀的貫踐者‧而她的問題意識使得她既沒有「變得 憤世嫉俗」’也沒有讓她在-次又-次的證明自己「做得到」之後’開 始原地踏步’顧盼自雄。
雖然父親特別寵’但在強弱分明﹑不斷被潑冷水的父女關係中’
她問:「要怎樣才算好?什麼樣的小孩才值得父親疼愛?」I在長期研究
l
因此’Lucic小時自組學堂,找鄰居小孩當學生’自己當老師主持活動的行為’應該不是 「好為人師」,而是想I句父親「證明自己」。
「關鍵能力」的理論與實踐
173
亞裔移民之後,發現學術界都只探討男性移民’她問:「婦女都到哪裡 去了?」遇有抱怨’她不是耐心的聽,而是反問:「那妳要怎麼解決這 個問題?」在洛杉磯中國城的貫踐行動遇到挫敗時’她問:「難道學術 就該留在校園裡?社會運動終究不是知識份子的舞台?如何用研究的 方式與運動圍體結台?」而成立社發所的重要原因’則是思考:「社會 科學到底對『性別﹑種族、階級的壓迫』這些東西的改變有什麼用處?」 依稀記得’應該是在上課的時候’Lucie提到「祉發所」就是要教 「社會運動」’但以當時的祉會氛圍而言’如果以此為名’ 「申請設立可 能不會通過」﹙林秀姿20ll﹚。不過’她強調祉發所英文名稱用的是 「sociaI ﹙ransfb【mation」’就是意涵祉會運動了。而我記得Lucic自己也 並沒有開設名為「祉會運動」的課.反而’除了「祉會發展」之外’最多 的還是關於教育的課題。例如:「關鍵能力教育的理論與貫踐」﹑「教育 與發展」’以及「教育改革-PauloP【cire研究」‧
現在我們知道六十歲還在想「長大後」要做什麼’同-時間想做﹑ 而且可能正在做二十件事∣∣胃的Lucie ,應該只是在社發所「祉會運動教 育」之外’多加-個她想做的「關鍵能力﹙KC﹚教育」而已。 我用這樣的的角度來理解’她為什麼會選擇這件事-例如設立 祉發所’而不是另外-件事來做?或是-件事還沒做完、做好’她又 跳到另-件事lI青去忙-例如離開祉發所?特別是她自述:「我最大的 遣憾就是我沒有能夠更好的推動研究跟責踐的結合」.以及訪問者的總 結:「所以﹙Lucie﹚成就也在這裡’最滿意的事情也在這裡,然後最大 的遣憾也在這裡」﹙成露茵2010﹚。 我也是用這樣的角度來想像Lucic怎樣看待-九九八至二○○○年 間’社發所-群學生在永建國小與萬芳國中嘗試「結合研究與責踐」的 能力教育﹙行動﹚. -九九六年六月二十八日Lucic以台大城鄉所客座教授身份發表
發現成露茵
174
「邁向二十-世紀新新教育-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計畫試探台灣 的教改前景」。一九九八年-月十日《立報》開始刊登專欄:「探索2l世 紀關鍵能力」.九月Lucie在社發所開課: 「專題研討-教育改革:關 鍵能力教育的理論與責踐」‧上課時’她最常用來形容何謂關鍵能力 的說法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在三堂課中’我們分別交出的「成績」
是:發展「祉會學習領域中的能力教育貫驗教材」’共兩篇:〈祉會運 動-爸爸媽媽失業時〉及〈性別-大家-起做家事〉;完成〈祉會學 習領域責驗教材指引〉’2在永建國小試教、座談’並請學童填寫課後問
卷’完成報告:〈「九年-貫」教育改革中的能力教育-教材發展與教 學責驗〉;3以及最後於萬芳高中舉辦「教師工作坊」’而與其他三個「個 案研究」合併完成〈PauloFreirc專題研究期末報告〉。4 「關鍵能力」這堂課’如果我的記錄無誤’Lucic在「開場白」之後’ 其貫人就去了美國。我們正式上的第-堂課是由《立報》電腦中心的
鄭主任替我們講解:「澳洲的關鍵能力計畫﹙KCProgram﹚」’我則負責 將其後幾堂課同學們自行分工閱讀﹑報告’以及將討論的內容記錄下 來’並寄給Lucic。 -九九八年十月十日’在自行上課、討論兩次之後’我們就「造 反」了。我在記錄之後寫信給Lucic‧
敬致所長:有鑑於以上的討論’同學們覺得所長要求我們於學期 末提交「教材」作為作業’倒不如讓我們利用這堂課來針對教育部
「九年一貫課程」的產生、發展過程’以及未來方向’提出一個檢
2J4
釋悟泓﹑釋自淳﹑江瑩、張傳聖﹑溫淳雅’-九九九年-月二十三日。 溫淳雅﹑蔡錦宣﹑游彩霞、悟泓’-九九九年八月十五日。 釋悟泓、釋自淳、李秀芹﹑黃仕穎﹑溫淳雅﹑何玟娟、陳幅裕、羅加鈴、洪春生﹑吳建 興﹑翁笙凱’二○○○年-月十三日 。其中萬芳工作坊的成員先後為溫淳雅、釋悟泓 (最初兩個月)’自淳稍後加入’李秀芹 、黃仕穎、吳建興、翁笙凱最後加入。
「關鍵能力」的理諭與實踐
175
討與評估……探討這個國民教育史上關鍵的一步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主要是當年十月-日教育部公佈了「國民 小學九年-貫課程綱要」’並表示:「未來我國將以基本能力為主’知
識導向的課業教材將被揚棄」‧ 5但我們﹙討論﹚發現:
教育改革似乎並不能只是教育改革‧如果社會氛圍與社會主流償 值觀沒有改變’改革的成效可能會很有限,或僅是止於表面.…… 而所謂課程綱要的發展本身’並沒有示範出其所要求的「十大能 力」之一:表達溝通與分享。…….其在教育體系內的溝通與分享尚 且不足’或不夠多尢‧與社會整體的對話更不用說了。因止匕’經
過「國民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九次會議所產生的總綱’其背後 醞釀的時間與能量的累積’是否能夠證明它經得起考I驗?
不過’Lucie並沒有理會我們的「反叛」‧我在十月二十日的上課 ﹙討論﹚記錄中’如此寫道:
由於悟泓發了N次的cmail給所長’都未獲回音’仍有同學擔’u所
長是否會堅持我們做出「教材」來。為做最壞才丁算起兄’我們花了 一些時間討論要以甚麼能力為主軸.幾經考慮之後’我們決定以
「身體思考的能力」為主‧理由是: 它不在教育部「十大能力」之內,一來表示與眾不同’二來無從比 較.這是所長的創兄’同學們理應「擁護領享中lu」.雖然教育部
沒有接受所長的創兄’將之納入「十大」之內’但學生們應承繼師
5
引自《立報》’-九九八年十月-日’第7版
發現成露茵
176
志’發揚光大之。﹙記錄者註:此結論一出’大家爆笑了妤一陣 子! )
事責上’我們對「十大」能力是有質疑的.討論記錄寫道
澳洲從一九九二年開始進行以「能力導向」為主的教育改革’到一 九九六年所長在做研究時,如何做評鑑遠在熱烈討論中’我們的 教育部卻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推虫七大學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 力」的改革大餐‧其中十大能力的內容’光看標題就覺得又是中國 人的特珠風格-集大成’什麼都要’但主題不明﹙例如:「尊重 關懷與圍隊合作的能力」﹚‧
而Lucic也的確在回台後有過這樣的提問:為什麼是「十」大’而且 是這「十大」?有什麼特殊的理由’還是只是因為「中國人就喜歡十全 十美Ⅱ阿」這-類的?
至於何謂「身體思考的能力」,討論記錄是這樣寫的
…….有人說是同理心的培養’有人說是「劇場表演」的「關鍵能力 化」’更有人說透過「人與動物的互動關係」有助於促進人類「身體 思考」的能力……(註:又是一陣爆笑﹚‧不過’大家!u裡有數’ 回家趕快翻一下《新新教育》一書‧
然而我記得Lucic提過幾次「身體思考的能力」’卻跟書無關’而是 她研究澳洲的關鍵能力教育計畫之後的反思。主要是她認為中國人(學 生﹚似乎很不瞭解﹙很不在乎或不知道怎麼在乎﹚自己-特別是自己
▼∕
I
▼/
「關鍵能力」的理論與實踐
的身體.因此她覺得雖然西方人提出的幾個能力指標很重要’但對中 國人而言’ 「身體思考的能力」應該特別加以強調。
可能是因為我不斷催促’也因為LuciC必須回覆我們想要邀請輔大 賴麗珍老師來課上演講「關鍵能力」’十月二十三日我終於接到Lucie的
回信。苜先她同意我們邀請賴老師來演講’還提醒可洽請《立報》公告 這個活動‧接著’關於期末作業’Lucic表示:
Iunders【andthat theasslgnmcntIgave isdifHcultand【hatyouare
presscd{brtimc. It isOKtofbcusonthc“nineycargcncraleducation
program,, inyourwork,butIs【ilIurgeyoutogothroughthcprocessof
dcvclopingmatcrials{bratlcastonccapacity﹙能力). 換句話說’表面看來Lucic是讓了-步’同意我們探討九年-貫課 程綱要‧但貫際上’又還是要我們至少做出-份「教材」‧期末作業貫 際上等於「不減反增」。還客氣的反問:
y
﹃rD
a S
a
l O
l I
』
O
V↙
a
t
Iα
w
In
不過她的堅持,也反映了她-貫的信念-不能光說不練﹙理論或 論述之外’還需要責踐﹚.發展「能力教育」教材是為了:
…toobtaintheexper1enceof‘‘practice” inadditionto“thcory or “discourse.
〕】
為什麼我們後來並沒有發展「身體思考能力」的責驗教材’現已不 可考‧但Lucic會將學生們編製的「責驗教材」列為參考文獻(成露茵
發現成露茵
178
l999﹚表示她還可以起碼接受。然而其後在永建國小與萬芳國中的「實 驗」’雖然最後也讓我們Il偵利完成了學期報告’但從能力教育的「賃踐」 這個角度看’卻不能說是達成了Lucic預期的目標‧ 時間拉長╴點看’Lucic推動能力教育的行動「成敗」如何?時任萬 芳高中校長、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及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永績發展
委員會委員的周麗玉指出:「時至今日’ 『教育改革』仍是全民共識’但 在校園內……常見教師終日忙於教科書的重覆教學’行政累於報表呈 報,所有學生都在考試中度日如年’我們不禁會自問:『教育改革改了 什麼?』」6換言之’ 「知識導向」並沒有被揚棄’反而「能力教育」成了 -種額外的形式主義負擔。 事後來看’我固然遺憾社發所並沒有發展出關於「能力教育」後績 且持績的行動﹙與研究﹚.但其賃’當時的-些「研究發現」’也預見了
當年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或是「能力教育」的可能命運‧在訪問過位參與教改與課程改革的重量級人士之後’我們的田野記錄﹙-九九八 年十-月二十九日﹚這樣寫到:
﹙受訪人﹚很熱’凶的說明了「九年一貫課程」的來龍去脈’大家獲益 良多。不過’當我們提出幾個問題之後’我們發現﹙受訪人)並沒 有準備面對我們的問題,而只是用兩種方式回應:一、給答案; 二、不置評。
所謂「給答案」的部分’例如:關於教科書之研發是否來得及的問 題’ ﹙受訪人﹚的答案是:現有教科書不一定要廢除’只要明﹙88﹚ 年9月公佈課程’與能力指標’即可就現有教材加以運用。未來
6
周麗玉,本書
「關鍵能力」的理論與實踐
17,
設置「國家教育研究院」’ 7首先推動「課程發展中iG」及「教學專屬 綢絡」‧關於課程綱要之重大教改工程’未能由下而上發展的問 題’答案是:舉辦過公聽會‧委員會成員有一半以上為中、小學 老師。為什麼受訪人「給答案」會讓我們覺得不太對勁?因為所給 的答案「大技術化了」。
所謂「不置評」的部分’例如:﹙】﹚﹙增加﹚老師的負擔﹑家長的疑 惑﹙未除﹚等問題-結構因素’老師不知道’家長不配合等’都
是長久以來威權體制、思想箝制的結果.﹙2﹚對於他國類似工程耗 時經年,我國卻在一年半就推出’而且評鑑方法﹑能力指標也都 要在二、三年內完戍’是否缺乏過程的問題。事實上不予置評並
不是沒有回答’而是其回答頗有一種反智的傾向‧認為批判沒有 用’同樣的問題大家都提過’地方自治、課程下放﹑教材鬆綁\ 教學自主’這些教育改革是不能走回頭略的!
然而’不知道﹙受訪人﹚是胸有成竹,還是並沒有意會到:「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的進行,正好就出現了﹙受訪人-自己﹚所指出 的種種「台灣現象」 :大家都太急‧
習慣於問怎麼考﹙意思是如何達至∣I你們要的「能力指標」’習慣於要 答案﹙或給答案﹚’而不願意停下來想一想’或討論﹑討論問題‧
威權舊習:由上而下’做了再溝通,而不是先溝通再做‧….…
總結’我們當時認為: 7
十多年來-直被指為教育「黑機關」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直到二○一○年才正式 立法「修成正果」。
發現成露茵
180
(受訪人﹚對於一些似于是「老生常談」問題的「耳熟能詳」’似乎傾 向於兩個依賴:唯心的依賴:依賴自由心證,天公疼妤人,只要
肯做就會有希望!唯物的依賴:依賴技術‧
誡然,技術變遷對社會發展有其結構性的影響’但這絕不會是技 術央定社會’而是「技術、社會、經濟﹨丈化與政治間的相互作 用,重新製造了我們的生活地景」﹙Castelsl998﹚。 就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要發展的應該不是
「綱要」本身的主體性’而是「綱要」的主體性’如何與其他社會體 系的主體性互動’從而,反身幫助了「綱要」本身的均衡建構‧
雖然有人認為Lucie好愛她自己’Lucie也說自己是「-個很自私的 人」。回首當年Lucic想要推動能力教育的-段教學歷程’我其實比較 同意小蔡﹙蔡建仁﹚的觀點-Lucic如此突出’凸顯-個事貫’那就是 台灣太反動.而且’其責不只台灣’Lucic不也感嘆她離開後的UCLA 以及整個美國「左派」的衰落?站在弱者、反壓迫工作者角度’低調可 能是燦爛的必要條件’而燦爛的充分必要條件’則完全不可能掌握在 工作者的手裡!因此’焉知她不是有著「更深的無奈與禁抑」?8
謹以此文紀念成露茵老師﹙Lucic﹚ 悟泓’20ll.l.30
參考書目
CasteIs ’ManucI ’ l9,8 ,《網路社會之崛起》,夏鑄九等譯,台北:唐山。 林秀姿’20ll ,《燦爛時光-Lucie的人生探索》’台北:天下雜誌。
8
詳見〈永悼六八年世代在台唯--人〉,《傳記文學》,第96卷’第4期’頁272‧
「關鍵能力」的理諭與實踐
181
成露茵, l999’〈淺析基本能力與基本學力〉,《翰林文教雜誌》’第5期,頁24-25。 成露茵’20l0’〈成露西教授口述自傳〉’《傳記文學》’第96卷,第《期’頁】49╴l80。
把老師帶上來 周麗玉.
認識成老師是在我擔任由李遠哲院長主持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 委員會」委員期間﹙l994╴l996﹚ ’受她影響最多則是在我負責萬芳高中 校務(l998╴2003﹚期間’她在我的學校主持「教師工作坊」與「讀書會」 的日子’我永遠忘不了她在「教師工作坊」與「讀書會」時,與老師們謙 虛、簡短﹑有力的對話’從不評斷是非的溫暖態度’以及警告我發言 該停止時’她舉起右手的姿勢‧
抱持對教育的熱愛與責任感’讓我與成老師成為志同道合的教育 改革伙伴’亦師亦友‧因緣際會與地理位置相臨’世新大學與萬芳高
中也成為關係密切﹑相輔相成的祉區教學資源。世新社發所的學生在 萬芳高中實習’成老師帶領萬芳高中老師從事學校本位的在職進修‧ 成老師堅信’教育改革必須由學校自身感覺需要’有意願地自我 尋求解決才能實現。因為這種需要感與意願才能激發熱I青、產生使命
感與意義感’繼而發展﹑產生-種「內在」的自我改善的力量,只有在 學校產生內在的力量時’教師的專業發展品質才能保證’學校因此得 以永績發展‧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曾任台北市 立萬芳高中校長。
發現成露茵
184
Ⅱ ﹃
﹄
﹄
尸
﹂凸斟﹣
∣ P
●
『=’宰
■
P 『﹃
■
■
1
b
l
■︼
匹
﹄﹄
作者於教育會議發言。
成老師認為’發展內在自我改善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基礎工
程’首先要改善學校內部的文化’包括學校內外的人際互動關係、行 政領導’以及學生學習過程、經驗的品質.這些肓動關係﹑領導與學
習經驗的改變’必須緣於老師﹑校長或其他教育人員的自我反省、覺 察與自我檢靦’相互真誠對話與不斷反思、批判性思考來打破慣∣生思 考’重建教育觀。
促進老師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自我覺醒’在肯定中產生自信’
由自信形成正面﹑積極的自我概念與自我效能感,激發成為-股內在 的自我向上的力量’最終發生改善的連鎖反應、蛻變成長.「把老師帶 上來」成為成老師當時在萬芳高中成立「教師工作坊」與「讀書會」的主 要內涵與目標’也成為我辦學的重要責任‧ 初期成老師將她社發所的學生部分課程移至萬芳高中的會議室’ 鼓勵我與學校老師參與閱讀保羅.弗雷勒(PauIoPrei『c﹚的著作並定期
把老師帶上來
185
討論’祈使社發所學生能由教學有經驗的教師那襄獲得教育責務的討 論題材’為討論會注入新-代的思想與觀念’教師則在校外異質成員 組織中參與開放∣生對話與閱讀,感受教育現代化的衝擊、體認責務改 善的必要∣生‧同時’讓教師在參與平等對話與討論中思考、體認﹑學 習與學生互動改變的可能性’熟悉參與式教學的方法﹑設計與安排的
終極目標’希望打開教師們的硯野與氣宇’激發熱∣冑’勇於挑戰制度 的偏失’開展自我’視教育為志業’完成自我貫現‧
小組討論常以熟悉的現況爭議性題材為輔助’例如「教科害」﹑「統
╴命題」、「進度表」、「測驗卷」等’激發教師積極重新思考傳統與教育 現場限制與束縛的台理』∣生.
解放教育的思想是當時主要的論辯基礎’此思想對教師們產生了
極大的挑戰與衝突‧教師們仍處於以考試分數高低作為區別好、壞學 生的唯-標準’升學結果作為單-∣賈值的校園文化;面對教育現場普
遍存在「統-標準」與「知識灌輸」的教學’以及體罰﹑能力編班與不合 理成績競賽等不正常的教育現況‧
學校行政亦受中小學校的制度與組織屬於政府行政的傳統規範’
-種上、下權力關係明顯的科層體制,無論學校辦學或教師教學都受 到許多限制‧此外’成績優秀的就學背景使得教師們自我要求完美﹑
怕錯﹑守規距;封閉的教育系統使得老師與外界疏離’傳統師生關係 更使教師難以放下權威特質與作為‧
-時之內’自由、平等、開放的對話令教師焦慮、發言困難’尋 求改變的契機無法掌握’批判性的思考與對話更讓習慣於「反正有什麼 規定’我就怎麼做」的教師們深感不安.教師們的自信、自主感成為發 展學校內在改善力量的關鍵與核心任務‧
成老師為營造-個開放﹑支持且能容許不同的對話﹑討論環境’ 從未以學者身份發表理論’或論斷教師們的論點’點頭與簡短呼應之
發現成露茵
186
外’最常展現的是溫暖、鼓勵性的微笑。為使教師們更為自在’成老 師積極營造平等﹑尊重與參與的民主氛圍’更嚴格限制我的發言,並 約定好當她「舉起右手的手勢」時’我必要即刻停止發言‧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次的感動’第╴次覺察到我的自負與自私’更 影響了我之後的領導風格。我未曾覺察’我喜於滔滔不絕表達意見、 論述觀點的習慣’在會議﹑討論場台會帶給別人不適與壓力’也未曾 自覺那些內容對別人的傷害’或阻止了多元觀點的產生.這次的經驗 讓我終身受用’時時提醒自已:謙虛﹑傾聽、設身處地.
暑假期間’「教師工作坊」以教師責作為主’配合教材發展﹑責驗 教學等課程發展活動’進行系統規劃﹙見附件-「教師工作坊大綱」示 例﹚.依「工作坊大綱」系統’進行各項課程發展‧教材﹑教法研發’ 採集體創作方式,活動進行時’小組成員間的討論與對話鼓勵以反 思、自省與批判思考為主’並於課餘時間另闢場地與時間論辯、修改 結論‧
這段時間的工作坊雖以產出教案為目標’但是核心價值目標’仍 以建立教師們的自主性與自我效能感為主’發展教師們的內在力量。 為喚起、連結教師們熟悉的教育理論’研討中進行教育理論與開放教 育思想的連結研討’例如:「鬆綁」的概念;「學生為主體」的信念; 『認知基模」轉化等與解放教育思想關聯的研討’閱讀教育書籍也持績 進行’成老師甚至提議開個專欄’利用《立報》來推展我們的經驗﹑討 論教育觀念的構想’擴大影響力’但因我實無法分身主持而未貫現‧ 整個過程’辛苦、沉重’又逢放假日’參與的教師少了許多’完成教 案不夠完整,但對我而言’實質的收穫滿籮筐。 自從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領軍成 立’提出諮議報告害之後’教育改革曾有-段如火如荼的改革期。時 至今日’ 「教育改革」仍是全民共識’但在校園內’ 「課程表」每週仍充
把老師帶上來
187
滿科目節數’全校甚辛全市’仍用-致又不能更動的教學「進度表」; 「教科書」雖已開放,全國教科害內容並沒有區別。教室內’也仍維持 -排排、整整齊齊’正襟危坐的學生’與高高站立台前滔滔不絕的老 師’以及-張張有標準答案且要補考的「測驗卷」。常見教師終日忙於 教科書的重覆教學’行政累於報表呈報’所有學生都在考試中度日如 年’我們不禁會自問:「教育改革改了什麼?」 教育改革是-種文化重塑的過程’應由下而上的解決策略,改變 教師的基本觀念。每年政府推出無數教育方案’發佈許多違反教育的 處罰命令’至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根本的教育問題並無責質幫 助’卻可能產生「道高╴尺’魔高-丈」的結果。 「以在校成績作為免試升學依據」、「禁止學校模擬考試」﹑「禁止用
測驗卷」﹑「禁止惡性補習﹑體罰」等行政命令,如果不能使教師在生命 深處發現足以令自己信服的價值與需求’建立內在動機與力量’自我
改善教學內涵’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改變師生互動與關係,以及對 個體生命價值給予肯定、尊重與信賴’則其長期發展’令人憂心。 成老師「把老師帶起來」的想法簡單’卻展現了她對個人存在價
值的肯定與尊重,緊密結合了理論、責務與貫踐’其智慧、格局、學 識令人敬佩。「改變」是教育改革成功的起點’但它是個持績長久的過 程。我離開萬芳高中之後’中斷了這小組的運作’然而’ 「把老師帶起 來」的想法-直影響我對教育改革的觀點與做法。願以這短文永績感念 成老師對我與學校的幫助‧
附件:教師工作坊大綱(示例) ﹙l﹚上課時間:-九九九年七月中旬至八月底’中間休息-個 禮拜。下午l:30-4:30上課時數:每週上課9小時﹙以3小時為-單
」﹜
發現成露茵
188
元﹚’責作,小時﹙教材教具準備時間自行安排’貫驗教學需參與觀 察﹚,進行6週’總共為l08小時。
﹙2﹚教師工作坊預計以國文﹑英文、自然、社會4門科目老師為對 象’每門各發展2個教材’工作坊結束共可完成8個教材。 ﹙3﹚開學後計畫另訂‧
單元內容
單元數
l當前教改背景介紹/知 識教育的困境與挑戰
l
專題討論,討論。
2基本能力介紹
I
專題討論’討論。
﹃≡
3-4教師專業探討
進行方式
教育法規﹑教師專業自主權探討。 教育法及教師研究探討。
5‧解放教育法
I
專題討論,演講,研究。
6.教材(A﹚課文選擇、基本構想與規劃。 7.教材(A)初槁報告與討論。 6﹣9.教材發展(A)
4
8.教材(A﹚初稿報告與討論 教材︵A︶
g.教材(A﹚修訂報告 教材教具準備 教材(A)實驗教學
5
《
納人實作l8單元中’自訂時間。 納入實作】8單元中。每次實驗教學,均須所有工 作坊成員到場觀察。
7=
I0﹣l l .教材教學評鑑
教材(A﹚評鑑、檢討。 教材(A)評鑑﹑檢討。 】2‧教材(B)課文選擇基本構想與規劃。 】3‧教材(B﹚初稿報告與討論。
】2-】5.教材發展(B﹚
4
I4‧教材(B)初槁報告與討論。 教材︵B︶
】5.教材(B﹚修訂報告。 教材教具準備
弓
納入實作l8單元中’自訂時間。
教材(B﹚貿驗教學
4
l6﹣l7‧教材教學評鑑
1≡
納入實作】8單元中.每次官驗教學’均須所有工 作坊成員到場觀察。 教材(B)評鑑﹑檢討。 教材(B﹚評鑑﹑檢討。
l8‧總結
I
討論,分享,修改’決定開學後計晝。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管中群﹡‧
前言:主流媒體服務了誰?
傳統新聞自由的觀念來自於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礎’強調新聞自
由為個人理性及民主政治的重要表徵’不但能促進意見自由市場’亦 作為民主政治的基石‧當今主流的「新聞自由」觀念與此理路相去不 遠’以新自由主義為基底的自由市場政策強調自由競爭’民主的政府 不該干涉市場’因此’媒體-方面透過自由經營’促成意見市場的自 由與多元’同時,媒體自主亦能因此監督權力者’扮演第四權的角 色。換句話說’-種想像的狀況是’媒體自由化意味著政治﹑商業等 不同面向的權力者不應’也難以操控媒體;相反的’媒體必須監督社 會中各項的權力機制,並且作為公共論壇’提供不同祉群思想交流 與論辯空間’達到民主社會中重要的對話價值‧不過,在現責上’ 媒體自由化與資本化卻造成媒體集圍化與跨國∣生的壟斷’左派學者
﹡
本文初槁發表於二○-○年六月二十日’於世新大學舉辦之「理諭與實踐的開拓-紀 .念Lucic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舍我紀念館、台灣祉會研究國際中 心主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協辦。
﹡*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暨傳播學系副教授。
發現成露西
1,0
作者於二○-○年世新大學舉辦之「紀念LuCic研討會」。
如McChesney﹑Solcy等人強調媒體全球化和壟斷化已經嚴重削弱了異 議’尤其是反資本主義體系﹙anti╴systcmlc﹚的聲音’使民主政治日益衰 落(成露西2009c:380﹚’此種發展造成了「媒體越大’民主越少」的 現象’媒體集中化所帶來的媒介內容商業化’傷害的不只是產業與專
業’更是對民主與文化有著負面影響﹙McChcsncyl999:22╴24﹚‧ 新自由主義不僅改變了媒介生態’從威權壟斷轉向資本壟斷’另方面’在自由化的風潮下’台灣傳播教育也自此逐漸有了變化’原本附 屬於黨國體制的新聞傳播教育’在新自由主義的教育與媒體政策下’傳 播教育轉與媒體產業的關係更形密切’部分學術機構開始為媒體企業培 育生產人才與進行研究’傳播教育雖已脫離黨國附庸’但商業化的影響 卻日益嚴重﹙管中鮮2002a;林麗雲2004﹚‧台灣的媒體正處於財團 壟斷﹑邊緣聲音被壓抑﹑社會民主政治受到嚴重衝擊的窘境’新聞傳播 教育則越來越受到資本主義商品化的影響’並形成傳播系所分工過度專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19】
殊化的現象‧在此平面及廣電媒體開放’媒體市場逐漸蓬勃初始’成露 茵多次為文批評媒體日益自由化所造成的問題﹙成露茵
l994a﹚:
報禁黨禁闆放’表面上看來似于白色恐怖己經煙消雲散’人民可 以暢所欲言’各家各派的思想、立場都有發展的空間‧事實並不 盡然’報界集中壟斷的局面不但沒有稍減,反而變本加厲’更為 嚴重……社會上佔優勢的族群和階級’很容易驅使媒體為他們的 利益服務.有錢有權的人,往往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他們 的意兄和看法’可以得到充分的報導.
-個民主的社會必須保障各種思想聲音都有發言的空間’媒體也 必須保障所有民眾「知」的權利’並善盡對當權者的監督與必要的獨立 批判。然而’在媒體自由化後’大眾媒體往往只是大型企業的-部分’ 獨立性日漸降低’獲利成了主要的經營目的’不僅與政商勢力的關係 密切’作為民主發展關鍵的媒體’卻也因利益至上’大量提供八掛、 侵犯人權的產品’媒介內容也越來越「去政治化」’大眾媒介提供逃避 主義的娛樂節目’使大家不再關心政治問題‧因此’私有化的新聞媒 體成為祉會的保守勢力’不僅媒體無法監督權力者’人民無法了解真 相,-般民眾的意見更難獲得媒體的青睞‧尤其是不容於主流的「另 類」、弱勢圍體及升斗小民’這些人的意見’如果不是以聳動或激烈的 表達方式’被媒體以衝突的方式呈現’要不至多只能在「讀者投書」﹑ 「聽眾回響」等十分局限的版面或時間中出現﹙成露菌
l994b﹚‧面對此
種媒體與民主的窘境’成露茵提出突破之道’她指出’由於主流媒體 越來越為掌握政治經濟權力者的利益服務’必須有另類的管道讓民眾 發出反抗的聲音’集結與組織對抗資本主義體系的力量.這些反抗的 聲音源自認同政治及多元文化主義’因此’它們將如何轉變為反體系
發現成露茵
192
社會運動中的媒體是目前另類媒體的主要課題﹙成露茵2009c:38l﹚. 作為祉會改革與教育者的成露茵’對新聞媒體的想像有其獨到的 看法’雖然已有不少學者對於媒體亂象提出批評’但藥方大多偏向媒 體識讀教育推廣、建立公共媒體’或者強化新聞專業教育’很少如成 露茵明確地將另類媒體視為解決之道’並具體責踐。也因此’知行台 -的成露菌除了著手進行傳播教育的改革,也貫際經營與支持《台灣立 報》﹑《破報》﹑《四方報》等另類媒體。
不過’媒體只是「工具」’背後更有其重要的價值’例如’為何 經營?誰來經營?如何經營?都能讓同樣的媒體技術展現出截然不同 的面貌‧同樣的’另類媒體的存在亦有其特殊的社會意義’強調知識 與貫踐並重的成露茵’其主張的另類媒體具有什麼樣的價值?有什麼 樣的理論意涵與祉會貫踐?而另類媒體在傳播教育改革計畫中扮演什 麼樣的角色?本文將透過成露茵的相關著作﹑會議紀錄等回應上述問 題’並試圖釐清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價值‧
成露茵的傳播教育改革
成露茵不只是個關懷弱勢的學者’更重視機制建立﹙inStitution
buiIding),她認為祉會變革不能僅依靠-時的熱∣胃和隨機的因緣’更 需要建立機制’才能不斷再生產出投入祉會變革的下-代’也因此 她積極投入研究和教學機構的創設’以及教材的研發和出版(夏曉鵑 20l0﹚‧成露茵回台後創辦了培育社會批判與責踐人才的世新祉會發展 研究所’同時’也對傳播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具體的作法‧ 二○○二年八月’成露菌擔任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在第 -次召開的院會議致辭時’便開宗明義表示;「今年課程委員會的重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1,3
點是推動課程改革」。I二○○二年至二○○六年擔任世新大學新聞傳 播學院院長期間’延績成舍我創辦世新的理念’透過具體的策略與行 動企圖回應傳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她指出’ 「新聞教育跟現貫的’∣青況 幾乎完全脫節」’新聞傳播教育不能只談諸如客觀中立的規範性原則’ 而是要有能力回應祉會現賃’並且能對他們的專業有檢討、反思、批 判﹑改造的能力和動力。 新聞傳播學院的課程改革大致包括幾個重點:
﹙l﹚確立新聞傳播學院的核心課程’開設「傳播理論與方法」﹑「傳
播與文化」、「傳播技能」等院必修課’此三門課由傳播學院規劃’各 系配合教學’同時授課教師成立教學小組定期討論課程’進行課綱編 寫’或研發教材; 2
﹙2﹚各系確立自己的核心課程’發展「學程制」,進而設立二至三 學程’提供不同系所學生選修;
﹙3﹚將「傳播與社會」改為「媒體識讀」3﹙mcdialitcracy﹚’並作為全 校必修課﹙管中群20l0﹚。 以院主導的「傳播技能」希望重新整台分殊化的貫務訂∣∣練’使學 生擁有多樣性的傳播技能,同時對責務操作也能較全觀的了解:「傳
播理論與方法」企圖打破傳統傳播教育將理論與方法二分的思維’培 養學生面對現責祉會現象的邏輯推理及思考能力;而「傳播與文化」則 是希望擴大學生對「傳播」的想像’有系統地學習各種思潮’以更廣闊 的視野來檢靦傳播現象.不過’成露茵所關切的’不只是媒體專業者 l2
世新大學新聞傅播學院院務會議九十-學年度第-學期第-次會議記錄。 除上述三門課外,尚有另-門全院必修課-「資訊素蓑」’由資訊傳播學系負責規劃’ 訂I∣練學生資料蒐集與分析能力’該課與本文要旨較無關連’並且非由新聞傳播學院以
tcachingg『oup主導的課程,因此’本文將不作進-步討論。 〕
MediaIiteracy-詞在台灣有不同的翻譯方式,分別有「媒體(介)素曩」﹑ 「媒體識讀」、 「媒體公民教育」。
發現成露西
194
的養成’更是當代民主社會中’ 「人」的教育與培力’試圖透過全校必 修的「媒體識讀」課程’作為-般民眾重要的賦權/培力’責踐上述的
理念。對她而言’ 「傳播」不只是-種專業技能’更需回歸到「溝通」 ﹙communication﹚的本質’是-種多元再現、相互理解的重要過程’也 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
成露茵在推動新聞傳播教育改革時即面臨不少質疑與限制’但因 她對理念的堅持’以及身為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之女的特殊位置’ 教育改革的步伐仍能緩∣曼前進’然而’許多課程的安排在她卸任新聞
傳播學院院長後’旋即遭到調整。這些改變包括:「媒體識讀」從-學 年課程減縮為-學期’也因此’許多需要深入討論的概念及具體行動
的課程勢必會面臨到取捨;又如原本要求靜態展出與大禮堂的動態展 演’並且企書盲傳、多樣化呈現的「傳播技能」課程成果展’改成只需 要影片上傳’再由教師打分數進行’學生責際操作多樣及整合∣生技能
的貫踐機會也受到影響;而打破理論與方法分離的「傳播理論與方法」 則回復原有的「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兩門課’未來學生如何了解理 論與方法間的辯證關係?如何回應當代重要議題?也需要在課程安排
上重新思考。諸多原本成露茵規劃及具體責踐在其院長下任後便面臨 到極大挑戰’甚至也有人認為是傳播教育改革的挫敗﹙管中鮮20l0﹚。 的確’成露菌的傳播教育改革行動面臨諸多的阻礙’雖然如此’ 以傳播權為重要核心的「媒體識讀」課程,仍是成露西的多元文化與另 類媒體理念在傳播教育中的重要的責踐。
媒體識讀與另類媒體 面對媒體亂象’包括英國﹑日本、西班牙、美國、香港在內的許 多國家’為了能讓閱聽眾能自主的選擇資訊’不受媒介欺騙與左右’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1,5
紛紛設立「媒體識譆」課程’讓閱聽眾具有文本的解讀’以及媒介資訊
與文化生產能力’打破媒體與閱聽眾間單向的消費關係。在台灣從二 ○○○年開始’陸績從民間團體、大專院校推動媒體識讀教育。此項 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將識讀媒體課程置於公民教育與生活之中’除
了培育基本的媒體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要突顯閱聽眾的「公民」身份, 而非只是單純的「消費者」﹙管中群2003﹚‧成露茵擔任傳播學院院長 後’便接合原有通識中心開設的「媒體識讀」’於九十二學年度成為全 校必修課’同時召集傳播學院教師投入’組成教學小組,進行教學研 討’編撰共同教科害-《批判的媒體識讀》’4系統性地建立以傅播權 為核心的「媒體識讀」思想體系與教學機制‧
《批判的媒體識讀》的害名就揭示了世新大學媒體識讀教育的特殊 與重要性’雖然’近幾年許多大學都開設相關課程’也有多本媒體識
讀/素養為名的教科書出版’但顯少直接表明其批判與貫踐的立場‧ 之所以以「批判」為名’除藉以區隔名稱相似但內涵有別的其它論述’ 更是為了突顯世新大學媒體識教育強調的批判和責踐取向﹙成露茵 2005a﹚‧
批判的重要意義在於「反思」’但並不只是「坐而言」’更重要的是 「起而行」。例如’成露茵﹙2009﹚就在該害的序言中指出:
《批判的媒體識請》的終極目標不僅僅在於辨識解請資訊’而是期 待媒體環境的改善’這是為什麼我們在每一章的結尾都會有一個 「思考與行動」的方塊’希望本書的使用者能「起而行」’從個人的 日常生活出發,以社會公義為準則’個別的、集體的、運用多樣 的策咯與方法監督媒體’維繫我們作為公民應有的傳播權利‧ 4
本書原名為: 「媒體識讀--個批判性的開始」,後經內容調整﹑改版後’更名為「批 判的媒體識」。
發現成露茵
1,6
除了媒體識讀的基本概念外’本書更強調對媒體文本及其意識型 態的批判性解讀’並涉及到文本背後之社會權力與控制關係的批判’ 以及相關之行動建構等問題.《批判的媒體識讀》同時涵蓋「再現政 治」、另類媒體生產’和擴大批判性之文本分析範圍’包括對其社會語 境和權力宰制等問題的分析’亦即’這種批判∣∣生取徑的媒體識讀特別 強調了’多數媒體教育所忽略的對意識型態﹑權力和統治這三者間關 聯性的理解’也就是說’《批判的媒體識讀》不只是批判媒體’它也對 當前主流媒體識讀教育和其民主/祉會變革之政治計畫的不足’提出 了批判﹙成露西2009a﹚。
成露茵所關切的不只是媒體文本的生產過程’更重視影響生產 的祉會關係與權力機制的複雜關係’因此,書中不僅呈現了電影、電 靦﹑新聞等不同媒體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也關切媒體勞動者在此結 構下的處境限制與突破之道。而「媒體再現」是媒體識讀教育關心的重 要面向’不過,再現不只是涉及到媒體呈現了什麼樣的文本’更重要 的是文本背後的意識型態’以及如何造成再現與被再現的權力問題。 和其它媒體識讀教材不同的是’《批判的媒體識讀》特別強調階級﹑種 族、性別﹑年齡等四個重要的媒體再現面向’而這也是其它媒體識讀 教育較少觸及的議題與分類方式‧這四類群體的弱勢處境不僅是成露 茵長期關切的議題’其擔任「多元文化學程」主持人時’也設有「性別 學群」﹑ 「族群與國族學群」、「階級學群」﹑「年齡學群」等課程類別。事 責上’人類的文化自始就非單-’而有多種源流和展現方式;但是過 去強調定於-尊’壓抑了多元異質的聲音‧而這樣的問題也反映在媒 體文本中。其所涉及的不只是媒體再現了什麼’而是如何再現’以及 影響再現的權力機制。 媒體識讀的目的就是讓閱聽人從媒體文本及意識型態解放’具有 耳聰目明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進而成為有行動力的媒體公民’改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197
善既有不合理的處境。為了強化這樣的目的’二○○九年出版的《批判 的媒體識讀》第二版’將原本在「行動閱聽人」篇下的〈閱聽人傳播權〉 篇章’改置於「媒體識讀的基礎」單元之下’成露茵強調’這是將傳播
權靦為基礎概念’應該先被理解’而「行動閱聽人」介紹台灣不同類型 的媒體改革運動、提供個人或集體抗議媒體的經驗與作法’則為最後
的祉會責踐﹙成露茵2009b﹚‧「行動閱聽人」不僅將傳播權靦為核心 理論與理念’並且’授課教師也經常鼓勵學生透過投書表達意見’或 採取實際行動向媒體抗議.
由成露茵所執筆的「另類媒體實踐」是「行動閱聽人」最後-個單 元’也是《批判的媒體識讀》的最後-章‧成露茵在本章的開始就回顧 與再次聲明媒體識讀教育的目的’她指出:「媒體識讀-般是針對大眾
傳播的內容進行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明白顯示的或隱藏的政治﹑社 會意涵,並且試圖從媒體的擁有、內部組織、內容生產過程,乃至於 所鑲嵌在內的整個政經文化體系來理解這種內容產生的原因和後果。」 她以原住民族為例,原住民偶爾出現在媒體時’往往只強化一般民眾 對他們的刻板印象’透過媒體識讀幫助閱聽人去理解他們從-般媒體 上接收的訊息’探究媒體這些選擇性和歧靦性的報導的根源’並以行
動促使改革。不過’除了採取回應媒體的行動外,成露苗還特強調: 「不要忘記’除了-般大眾媒體之外,還有別的媒體也在生產和公開傳
播訊息’而它們所傳播的訊息與大眾媒體截然不同’學者稱這些媒體 為「另類媒體」﹙aItema﹝ivemedia﹚」﹙成露茵2009c : 37l╴72﹚. 雖然’世新大學的媒體識讀教育鼓勵學生透過讀者投書等方式落
貫近用媒體的傳播權’不過’成露西很清楚知道此種作法的侷限∣生’ 她在-九九四年發表於《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資訊自由與資訊污染〉 中談到當時的地下電台現象時’便清楚指出:「-般民眾很難獲得媒體
的青睞」﹙成露茵
l994a﹚‧然而’隨著科技發展﹑硬體設備相對低廉
發現成露茵
198
化和教育知識多元化’使-些「另類」開始也有能力從事「小眾」傳播。 她肯定當時的另類媒體-「台灣地下電台的出現’和在群眾中產生 的影響’反映了社會對資訊進-步自由化的要求’和平等使用傳播工 具的權利」‧因為這樣的信念’《批判的媒體識讀》以另類媒體結束’ 也作為新的開始’透過另類媒體成為整合弱勢的﹑非主流的﹑非商業
邏輯的發聲管道’提供草根的、異議的觀點與社會動員的平台﹙成露菌 2009﹚。
另類媒體與多元文化
什麼是「另類媒體」?成露西在《批判的媒體識讀》書中的「另類媒 體責踐」章節指出’最簡單的回答是;與主流對抗的媒體就是另類媒 體‧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抗」不僅指內容取向的不同,而是整個媒
體的目的、運作﹑產製過程﹑組織等各方面均與主流媒體所奠基的價 值觀相左﹙成露茵2009c:37Z﹚。
「另類媒體」有時也被稱作「基進媒體」﹙radicalmcdia﹚或「草根媒
體」﹙g【assrootsmedia﹚﹑「獨立媒體」﹙IndependentMcdia﹚’不僅只是 為基進或另類觀點提供-個平台而已’而是強調透過閱聽人或公眾自 己的創造、生產和傳佈’促成更廣大的祉會參與’開創另類的公共領
域(altcrnativepub』icsphere﹚’而這種任務遠非主流的大眾媒體所能承 擔(AttonZ002﹩ 25﹚‧也有人直接以「行動者媒體」﹙activistmedia﹚指涉 另類媒體的基進性,waI〔z﹙2005:3﹚指出,所謂的「另類媒體」有時只 是表現形式上的「另類」’但傳佈的仍是主流價值’但「行動者媒體」
的不同之處在於’鼓動閱聽眾採取責際行動’參與社會變革‧Dowing 以「基進媒體」的指稱來強化與稱呼另類媒體批判性與祉會動能,他強 調’基進媒體源生於政治與祉會運動’並且補充其展現的形式不只是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199
傳統概念中的「媒體」’包括對抗主流價值與權威的舞蹈﹑雕塑都算是
其中的-種﹙Dowing200l: ix﹚ 雖然學術上對於另類媒體的界定有多項標尺,但成露茵強調’ 它並非是資本主義祉會中市場區隔的概念’另類媒體不等於「非主 流」 ,雖然它們╴定是非主流的;另類媒體也不是主流媒體市場中的 分支’反而是它們提供那些被排除在媒體牛犀體制外的人們-個民主 發聲的管道’透過這樣的方式’激發民眾自發性地參與社會改造的意 願與行動﹙At﹝on2002:4﹚‧因此另類媒體的定義除了內容取向以外’ 必須包含組織、創作和生產過程、發行等所有面向﹙成露茵2009c:
373╴J74﹚。成露茵以RaymondWilliams於-九八○年提出另類媒體的 三個面向:技術、資金和管控機制作為討論的基準。將另類媒體操
作歸納為三個原則: l.不受高資金門檻限制’減低成本,推動資訊流 動﹑鼓勵複製;2.去專業化:從採訪到發行’都是由非專業的民眾自 己辦;3.去制度化:決策是民主過程、讀者和作者的角色可以對調’ 資訊的生產與接收是互動的(成露茵2009c :374﹚。 成露茵﹙2004﹚在《天下雜誌》舉辦的與「大師對話」的活動中’也 提出同樣的看法,她指出:另類媒體最基本的原則是它以推動社會整 體進步為目標’而非自我保存。另類媒體需要的資本很低’認為智慧 財產是公共財’反對私有化’自己也開放智慧財產權;提倡DIY’任 何人都可以做媒體’說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它力主「去制度化」: 讀者也是作者’意見同樣重要。它是多元的。另類媒體不要反映社會 上已經很大的聲音’而是讓許許多多還沒有發聲的人用自己的形式發 聲’同時正如主流媒體’另類媒體也都是有立場的’他們是要去揭發 主流媒體的客觀中立面具‧ 換句話說’另類媒體的意義不在於只是提供閱聽眾「另-種選 擇」’也不只是內容表現﹑科技形式’以及組織運作和主流媒體不同’
發現成露茵
200
更重要的是’其經營的目的、產出內容在於批判或對抗既有政經體系 與文化價值’甚至是促成民眾的社會參與及社會改革。
另類媒體不僅經營方式與主流媒體多所差異’其存在的目的也截 然不同。成露菌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強調’另類媒體存在的目的不是為 了自我保存’亦即,另類媒體並不是為存在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不斷 反思其存在的目的’及其祉會關係與意義。雖然經濟來源是另類媒體 最大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他們大多是短命的原因’但’與主流媒體最
不同的是’經濟上的成功並非另類媒體的成功標準’即使自己不存在 了’也不重要’總有其他的另類媒體在各地繼績發聲(成露茵2009c: 38午85﹚。她強調’另類媒體是否能存活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 是’必須以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為目標。因為-個進步的瓩會必須持績 的、廣泛的讓各種另類充分的發言;而祉會裡自許進步的人’也必須 努力保障另類的發言空間﹙成露茵
l997﹚。換句話說’個別另類媒
體的存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有更多的、不同的另類媒體不斷出 現’共同營造-個另類公共領域。 另類媒體認同民主與多元的存活價值’但不強調客觀中立’他甚 至是它們所支持、報導及推動的社會運動整體中-個不可分割的組成 部分’他的「成敗」不是以能否「存活」’或是否「獲利」作判準’而是以 在祉會運動中所發揮的功能而定’亦即’另類媒體作為民主發聲的管 道,說出主流媒體所不願說、不能說﹑不敢說的話’激發民眾自發性 的參與意願與行動(成露茵2009c:379﹚‧進-步來看’媒體工作者
的專業養成教育強調報導客觀中立’與被報導者及資訊提供者都必須 保持-定的距離’然而’這就造成了媒體工作者常以新聞專業原則來 合理化他們對弱勢者,如移民/工的迷思化報導’諸如新聞價值決定 論、中立性和客觀性’這些原則為論述內容、題材、形式和新聞來源 訂定框架﹙成露茵2008﹚’同時也限制了讀者對世界的理解‧當然,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201
這不單是記者的問題,因為他不過反映轄體主流價值。但’這樣的主 流價值觀’是與另類媒體所要求的祉會改革或反主流意識的報導目的 完全不能相容‧另類媒體工作者自視為祉會運動的-分子,和其他投 入祉會運動的人具有同樣的位置’而並非只是-個旁觀者。
對成露苗而言’另類媒體是社會運動的重要的環節’也是其存活 的重要價值,並要打破主流媒體「偽客觀」的新聞框架與意識型態’翻 轉社會歧視與壓抑性的主流價值。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成社會多 元發聲,而這也是民主的重要基礎’讓弱勢與進步的聲音在單-的政 治文化中有發聲的機會’以責踐多元文化的理念’因此’理解成露茵 的另類媒體理念’也必須置於多元文化的脈絡中認識‧
二○○三年成露茵與黃孫權開設的「另類媒介」課程的授課講義 中’便是將另類媒納入多元文化主義的架構中思考’其關係為另類媒 體介成為多元文化族群的聲音載體與動員組織教育的媒介’具有激進 的祉會責踐意涵。其相互關係如下圖: 5
多元文化族群 →←
(階級﹑性別﹑
「勇蘋暝驕l→「對抗主流文化∣→
種族﹑年齡…)
貫質改變不同族群 的祉經地位與文化
圖一:相互關係惻
對成露酋而言’另類媒體存在是高度政治性與針對性的’多元 的文化群體受制於主流媒體與文化的壓制’解放的方式之-便是透過 另類媒體對抗主流霸權’進而責踐多元文化精紳’改變弱勢群體的政 治、經濟與社會地位。
5
成露西、黃孫權於二○○三年開設的「另類媒介」課程之授課講義。
發現成露酋
202
「多元文化」是成露茵在教育責踐上關切的另-重要面向’世新大 學於九-到九四學年度’受教育部委託進行的「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 畫’在通識中心規劃「多元文化學程」’由成露菌任主持人。該學程的
核心思想奠基於下列三個多元文化論的基本批判硯野:「差異」、「衝 突」、「共存」’沛日強調「貫踐文化」的教育導向’也就是日常生活的
實踐。同時文化也是政治貫踐的場域’因為文化差異的塑造涉及各種 權力運作,價值與公義,以及如何分配資源的課題’因此’都是文化 政治與貫踐介入的領域。而這樣的概念也顯現在傳播學院的「傳播與文 化」及「媒體識讀」兩項課程。 二○○四年’在成露茵提出的「傳播與祉會發展」重點學門申請計
畫書中也指出’傳播學院在規劃發展未來重點方向時’其中即特別強
調「另類傳播」與「公共新聞學」等領域研究的重峴’並在傳播學院下成 立「傳播與祉區發展」研究項目’這些設計正是希望利用本校原有的優
勢,凸顯傳播學院研究的特質‧6不過’成露茵也強調這種另類的傳播 研究需要與其它社會科學系所的支援與整合’才能-步達到深化與落 責’她指出祉發所的另類祉會發展與傳播學院的另類傳播研究能加以
整合’勢將成為世新的特色’雙方如能進行合作研究,即能發展「在地 弱勢發聲」的理論與貫踐。同年’成露茵兼任傳播研究所所長時’便 與祉會發展研究所提出「文化行動派:世新大學『批判文化學程』跨所 碩士班學程」’後來轉變為「媒體批判與文化行動」跨院碩/博士班學 程、傳研所博士班主修領域。這個學程主要是將文化研究作為具有批 判性問題意識和祉會介入意圖的研究和貫踐領域’以﹙1﹚接合政治經濟 學的峴角;﹙2﹚採取批判的分析取徑;以及(3﹚行動和責踐導向’共三 項精砷作為基本原則’設計符台祉會時勢’培養批判與賞踐能力的跨
6
世新大學九十三學年度「傳播與祉會發展」重點學門申請計畫書‧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203
院碩博士課程.寄望藉此整台世新大學跨系所的教學能量’提供延伸
大學部多元文化學程的進階課程’展望形成世新大學「文化行動派」重 鎮的前景.試圖從政治經濟學的硯野’透過對祉會結構的分析與批判’ 以文化行動與另類媒體貫踐弱勢發聲’展現文化差異、衝突與共存。 雖然’成露菌強調另類媒體﹑弱勢發聲與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與關
連’但她也提醒’多元文化主義並非診治種族主義和民族中心主義的
萬靈丹。如果多元文化主義概念未被充分檢靦’很容易淪為僅只是╴ 個口號’被面對全球化壓力的政治人物隨意挪用﹙成露茵2008﹚‧因 而’她強調對於「多元文化」的概念釐清與責踐必須提高警覺’-方面
需要我們對所謂「普世價值」和其隱含的文化權力關係做進-步的思 考;另-方面也需要防止權力掌有者利用多元文化主義進行族群分裂 之責。因為多元文化的貫踐不該落入自由主義的樂觀想像’忽略社會 本已存在的結構性限制與差異;相反的’貫現多元文化的必要條件是
族群之間真正自由和平等的對話,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所謂「多元文 化」只是現存權力關係的另-種呈現而已﹙成露菌2005b﹚。因此’我
們必須正硯多元文化主義所隱含另-層意義,即人民可以同等近用切不同的文化‧這就需要在所有公共機構、場合及空間’包括學校、 公園﹑市場、公司﹑交通及媒體’都能看到和接觸到這些不同的文 化‧當不同族群的居民彼此相遇’自我與他者的再現就越加重要﹙成露
菌2008﹚‧多元文化的精砷’即是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承認「無關 優劣’只是不同」。對於自己的文化’我們要能瞭解、反省、批判、創 新;對於別人的文化’也要能尊重、包容﹑欣賞、學習‧使這些共同
屬於人類的智慧結晶’能夠彼此輝映﹙成露茵2005b﹚。 不過’群體與群體之間是否能尊重﹑包容、欣賞﹑學習’必須
建立在不同群體都有同等表意與被看見的機會’而媒體是自我與他者 能否自我再現的重要管道’也是不同族群居民能否真貫相遇的重要過
發現成露茵
204
程’並且是社會能否多元、民主的基礎‧不過,主流的商業媒體早已 失去這樣的功能’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純粹的市場利益’成露茵引用
vanDi】k的觀點指出’媒體並非被動的服膺市場經濟’迎合-般大眾的 價值觀和喜好’而是菁英複製權力差異的重要機制﹙成露茵2008﹚。 除了呼籲以批判式閱讀來揭發媒體迷思’並發展真貫的再現﹙audIcntic
rcprcscntation﹚’成露茵也同時重視由當事人自己發聲的另類媒介’她 指出’如果放在多元文化的架構下去探討另類媒體的運動意涵’便可 發現社會各種分眾如階級、性別、性別取向﹑種族﹑省籍、年齡等等 自主性的發聲’-方面爭取認同’-方面對抗主流文化,成為動員組 織教育的媒介’責質上導致自身社經文化地位的改變﹙成露菌2009c: 380﹚。換句話說’所謂的「多元」並非自然存在的’而是要透過鬥爭、 對抗取得’而另類媒體則是弱勢群體重要的對抗主流霸權的武器‧ 不過’成露茵對於另類媒體的主張’更強調當事人作為媒介行動 的主體,而非僅是如WilIiams所闡述的不受高資金門檻限制、去專業
化﹑技術﹑去制度化等另類經營手法’也不單是「讀者和作者的角色 可以對調」、「資訊生產與接收是互動的民主過程」’更重要的是’弱 勢者是否能自行掌握媒介’用自己所熟悉的語言自主發聲’並和社會 溝通。 以移住勞工為例’現責的狀況卻是’無論是主流或另類媒體’對 外勞的報導都是由台灣優勢族群所控制的。從報導的題材、資訊的來 源、使用的詞彙、文章的編排、標題的製作等等’無-不是優勢族群 媒體工作者及他們所在的媒體機構的決定。台灣主流媒體反映的是優 勢族群中政治、經濟與文化菁英的觀點’弱勢或另類媒體反映的則是 優勢族群中少數異議份子對某些觀點的挑戰﹙成露茵2008﹚。 雖然如此’成露茵也承認要在當下處境讓不同的弱勢群體都有能 力掌握媒體﹑自主發聲仍有其現責上的侷限’即使是以越南及泰國文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205
為主要語言的《四方報》’同樣無法達到《台灣立報》創辦人成舍我先生 曾聲稱的以「讀者有其報」為最高原則。因此’成露茵不斷質問自己及 所經營的媒體:「-份真正屬於越勞/配讀者﹑並足以充當他/她們 發聲管道的報紙’是否會有可能責現『讀者有其報』的理想?或者’所 有權﹑領導權並非最重要的檢驗標準’而是越勞/配自身的體驗和認 同?在鼓勵、協助越勞/配發聲的同時’《四方報》非越勞/配的工作 人員如何看待自己的聲音?」(成露茵2008 : l50﹚ 在現責的限制下,若弱勢者仍無法自主發聲’尚須與其它專業
者以民主的形式共同經營﹑共同發聲’那麼’成露茵以Landryand MacLean的觀點提醒另類媒體經營者需要不斷的自我反思’她指出’重 要的應該不是個人的種族﹑l∣生別或階級’而是能不能批判性的去檢硯 自身的歷史、偏見和幾乎已經認為是本能的’但貫際上卻是學來的反 應’從而捨棄學來的﹑來自種族/性別/階級的特權﹙成露茵2008﹚。
結諭:文化鬥爭與翻轉結構的另類媒體
傳統上’媒體被峴為是社會公器’被期許為公共領域’而自由主義 媒體被認為能監督權力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而新聞科系試圖培 養具有客觀中立的新聞工作者’試圖保持媒體的獨立性’但事責未必如 此。媒介工業已逐漸地被大規模的集圍所控制’媒體集團以獲利為生存 的主要目標’成敗以資本主義的經濟效益來衡量,依據自己的利益和策 略形塑媒介的產製方向’無法反映社會多樣的聲音(管中鮮2002b﹚; 另-方面’傳播產業「私有化」的結果’文化生產操控在大企業的手中’ 不僅產牛了祉會資訊不平等的現象’也窄化甚至縮緊了多元意見的出 口’進而使得媒介成為政治經濟優勢者意識型態的輸送帶’原本被期待 成為公共領域的媒體’也因為過度市場導向而再封建化了。
發現成露茵
206
作為社會學者與貫踐者的成露茵’以另類媒體作為解決之道’並 且親身貫踐’透過傳播教育及《台灣立報》、《破報》及《四方報》的經營 與參與’試圖為台灣祉會改革及多元文化責踐出-條可行之道‧ 對成露茵而言’另類媒體與傳統上強調客觀中立的主流媒體有著 本質上的不同’各自植基的哲學基礎與祉會價值也有極大的差異’前 者從自由主義與客觀主義出發’雖然強調客觀中立’但卻是不斷複製
社會的主流價值;而後者則奠基於政治經濟學與多元文化主義’試圖 翻轉弱勢階級的祉會地位。進-步來看’另類媒體的存在並非只是在
主流之外的「另-種選擇」,也不是為了自我保存’其存在具有政治性 與對抗性’以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為目標‧另類媒體對抗的是主流媒體 偽客觀及為統治者服務的假面’以及主流意識型態對邊緣群體的污名 與壓抑’因此’另類媒體必須成為祉會改造的環節’作為個體與弱勢 群體發聲管道’進而促成文化多元的文化差異展現、衝突與共存‧ 無可否認地,成露茵的傳播教育改革’在其卸任傳播學院院長 後即面臨不同力量的挑戰’但她仍試圖透過媒體識讀教育將另類媒體 的概念與責踐於傳播教育中建制化。不過’嚴格來說’媒體識讀教育
並非針對傳播科系學生設計的媒體專業教育’而是培養民眾成為具有 媒體讀寫能力的公民教育’成露茵所關切的’不只是媒體專業者的養 成’更是當代民主祉會中’ 「人」的教育與培力’藉由激發閱聽人的權 利意識、公民意識乃至行動的賦權,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培養具體責 踐力之主動閱聽人及成熟公民’通過媒體識讀教育之「增權」’有助於 主流媒體所邊緣化或錯誤再現的閱聽眾’述說他們自己的故事和表達 自我關切的機會‧ 從這樣的角度思考「另類媒體」便更能展現重要的社會意義’成露 茵力提倡的媒體識讀教育以傳播權作為重要的核心概念’批判主流媒 體在性別、族群、階級﹑年齡中弱勢群體的再現與污名’並且鼓勵進
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與教育
207
而改革媒體’讓媒體不再只是掌握在有權力者的手中‧相反的’人人 都是主體’人人都是傅播者’透過另類媒體實踐’以促成社會多元發 聲’貫踐祉會民主。 另-方面,成露茵的另類媒體理念也必須置於多元文化的架構理
解’不僅個體可以透過另類媒體表意、發聲,不同的祉會群體’諸如 階級、性別、性別取向﹑種族、省籍﹑年齡亦能藉由自主性發聲,爭 取認同、對抗主流文化’進而促成自身祉經文化地位的改變。成露菌 強調另類媒介在此具有Gramsci所提倡的「反」或「抵制」霸權(counter╴
hcgcmony﹚功能’存在著文化鬥爭的重要目的。但成露茵仍然提醒多元 文化架構並不足以翼括當今對另類媒體與社會運動之間關係的思考。
相反的’多元文化的框架有時易使另類媒體陷入資本主義市場區隔的 邏輯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求其他埋論硯野﹙成露茵2009c:380﹚。
成露西更強調另類媒體應以當事人作為媒體行動的主體’她指出 相對於自主辦刊物’議題圍體與NGO更寧願投資於培養自己人員與媒 體的關係’借主流媒體之手推銷公共議題‧這樣的策略在民主政治下 也許有其優勢’但讓運動的發聲工具掌握在所對抗的權力核心手上’ 畢竟是件危險的事(成露茵2009c :378﹚。但對於另類作為弱勢群體 「代言人」的角色,她也不盡認同’因為即使是另類媒體仍可能反映 了優勢族群中政治、經濟與文化蕾英的觀點‧然而,她也坦然面對現 實’雖然目前期待部分弱勢群體自主經營媒體發聲仍有困難’因此另 類媒體的經營者必須時時自我反思與批判自身的優勢位置與偏見’透 過民主與共同參與促成弱勢發聲.
參考書月 Atton,C.2002‘A〃cw』〃洫∕fM古c∕iα.London:SAGE
Dowing﹚l2﹙)0】.尺〃‘仇〃/』化㎡〃:仳b『〃0〃Jα〃〃〃酗〃几γm0〃綑〃‘∕So㎡α/Mb叱/〃『〃/.CA:Sagc
發現成露茵
208
McChcsnc﹪R‧l9,,‧Cb中0m拓』4『㎡α〃〃α肋f扔疋αr如Df加0cmO/‧NM:SevenS【oriesPresS‧ Wdlu,M.2005.A此γ〃α㎡u巴α〃↙Aαr〃加Mbv姆lz.Edinburgh:EdinburghUnivc『$i【yP『css‧ 成露茵, 】9,4a’〈資訊自由與資訊污染〉’《天下雜誌》,第】62期。 成露茵’l994b’〈「自立」易手之後〉’《天下雜誌》’第l59期。 成露茵’2004’《全球都在尋找新聞工作者典範》’公靦演講廳:與大師對話發言稿。
資料來源:http;//pots.tw/node/4257。 成露茵’2005a ,〈序言〉,收錄於成露茵、羅曉南﹙編)’《批判的媒體識讀》i頁iv-v’ 台北:正中書局。 成露茵’2005b’〈移民與多元文化教育〉’《學生輔導季刊》’第97期’頁7午83。
成露西’2008’〈移民/工發聲與媒體〉,收錄於夏曉鵑等(編)’《跨界流離:全球化下 的移民與移工》下冊’頁l29╴】58’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成露茵’2009a’ 〈再版﹑初版與我們的希望〉’收錄於成露酋﹑羅曉南﹙編)’《批判的媒 體識讀》’第二版,台北:正中書局。
成露菌’2009b’〈行動閱聽人〉,收錄於成露西、羅曉南﹙編)’《批判的媒體識讀》’第 二版,台北:正中書局。
成露茵,2009c ’〈另類媒體實踐〉’收錄於成露西﹑羅曉南(編)’《批判的媒體識讀》, 第二版,頁37l-387’台北:正中書局。 林麗雲’2004’《台灣傳播研究史》‧台北:巨流。
管中群’Z002a ,〈「國民黨國機器」操控媒介資訊形式的轉變(l,2+l999﹚〉’《傳播與文 化》,第9期’頁l63-20l 。 管中群’2002b’〈從Habc『mas的溝通觀再思考媒體傳播過程的權力意義〉’《中華傳播 學刊》’第2期’頁l88-222。 管中群’20l0’〈德智兼修﹑手腦並用:成露茵的傳播教育理念與實踐〉,《中華傳播學 刊》’第l7期,頁3╴28】 。 夏曉鵑’20l0’〈懷念「知行台-﹑至死不渝」的Lucie〉,上網日期:20l0年5月l2日’
取自httP://www」uciemcmo『y.org/87,。 羅曉南,2009 ’〈導論〉’收錄於成露西、羅曉南﹙編)’《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二版, 台北:正中書局。
當「成露茵教授」遇上「成露茵祉長」 讓弱勢發聲 廖雲章﹡、張疋…
前言:後Lucic時代 二○-○年-月二十七日下午兩點半’台大醫院醫師宣佈Lucic告 別人世的時刻,也同時宣告了「後Lucic時代」的來臨‧
Lucic過世後,大家才真正「體會」到她的忙碌。她留下數不清的計 畫與工作’尚未完成的研討會﹑研究案﹑工作交接’所有的門生故舊 忙得人仰馬翻。 靠著眾人-字-句-言-語回憶不同面向﹑不同時刻的Lucie ’ 她的完整形貌才漸漸浮現:她關心弱勢﹑她也熱衷學術;她來自祉會 學’她也致力另類媒體;她埋首資料’她也身體力行。她想的、她做 的’真的太多!
Lucic留下的理想與開創出的局面’精彩多元。荒廢了當然可惜’ 但誰又接得上?需要多少人力腦力,才不辜負她?
﹡
《台灣立報》副總編輯、《越南四方報》中文主編﹑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 《越南四方報》總編輯。
發現成露茵
210
∣
?
、
:h闢
︵︾
癖】 -q
︸﹃
繳醬 ◇ 『 I
﹟
I
/
﹃﹃︶
q軒●另 ﹑『
﹄」
』
凸 J 『 d
圈
甌= 』原
』
﹄
≡」
j
叩即D
W﹃
嘟﹦』
司 D
︻∞■V
慢邕 ¢
‧
/
鼬 h
唾
○--年《四方報》獲得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頒發之祉會公器獎’作者為後排右三﹑四
成露茵的困局
-九八八年七月’《台灣立報》延績《上海立報》﹑《香港立報》’成
為-代報人成舍我先生有生之年創辦的最後-份報紙。-九九-年’ 舍我先生過世’么女成露茵臨危受命接下父親的遣願。直到二○-○ 年-月過世之前’成露西擔任將近二十年的立報社長兼任總編輯. 二十年來’以立報為基地’成露茵網羅左翼祉會運動人士’開拓
有別於主流觀點的媒體空間,持績關注弱勢族群的生存與議題。在《台 灣立報祉》的基礎上’成露西更開展出了台灣第-份次文化另類媒體
《破週報》﹙l996﹚’第-份服務新移民/移工的泰文《新能量報》’以及 越南文﹑泰文《四方報》﹙2006﹚。二○○○年時’她與姐姐成嘉玲博士 共同受託’接辦擁有悠久歷史的《傳記文學》。
當「成露茵教授」遇」二「成露茵祉長」
211
這二十年來,她-直是「社長」。 其實更早之前’她就已經是「教授」‧ -九七○年代’成露茵「教授」任教於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祉
會系’主持「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帶領學生進入洛杉磯唐人街進行 田野調查’幫助備受剝削的華裔移民改善勞動條件﹑組織合作祉、舉 辦婦女識字班、出版多語刊物﹙中文、英文、西班牙文﹚’協助弱勢婦 女防治家庭暴力’認識她們所處的美國社會‧
-九九-年’成露苗返台接下《台灣立報社》祉長-職’但她從未 忘’∣青學術‧她在世新與台大教課’也以UCLA教授身份往返太平洋兩
岸‧-九九七年創辦了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結合祉會運動與學 術研究‧二○○二年接任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兼新聞系系主任’企 圖徹底改革傳統的新聞教育。二○○六年創辦「舍我紀念館」’在台灣 開闢民國新聞史的研究。 成露茵是社長,也是教授.這兩個身份’是相輔相成’還是分身
乏術?另外’即使成露茵睡得極少’也只能擁有-天二十四小時’能 做這麼多事嗎?
時間精力的限制
成露茵常對她欣賞的人說:「如果能多複製幾個XXX就好。﹙例如 管中鮮﹚」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成露茵╴人兼多份工作‧不能說她 每件事都沒做好’但可以說’如果她能專心做-件事(或者其中某幾件 事﹚’可以做得更好‧ 即便是主體規模不斷縮小的《立報》’也仍是-個運作繁複的單 位’更何況《立報》內外處境始終艱難。但成露茵-人身兼祉長與總 編輯二職’卻又總在寒暑假出國、總在學術領域無止無境地教學與研
發現成露茵
21Z
究﹑甚至行政工作不斷(社發所、傳播學院、舍我紀念館﹚‧即便她極 度剝削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仍令人懷疑她是不是能同時兼顧這麼多思 考與瑣事. 如果成露茵只專心做-件事’成露茵就不是成露茵了‧成露茵就 是這麼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行動力也強’每每開了-個頭’興趣與 精紳就被其他的種種瓜分了。
思考的限制
作為思路敏捷、幌野壯闊的教授’研究案對成露西總是唾手可 得。但是作為報社社長’同樣的思路卻未必能夠開拓市場、賺到錢。 在緊繃的媒體市場中、在世新大學的架構下’我們很不忍心地看到明 明是-位大師級學者的成露茵祉長’每年為了報社的預算傷透腦筋‧ 但預算總是傷腦筋的’世新大學就只給《立報》這麼多錢’而且逐年遞 減’開源不得’只能節流。
例如’《立報》在-九九七年轉型為教育專業報’我們的解讀是’ 在有限的預算下,成露酋只能選擇在她認為這個祉會最關鍵的地方使 力。否則’如果有更大筆的預算,當然是╴份綜合性的報紙更具備改 變社會的力量.
在思考上’ 「教授」與「祉長」兩個角色’恐怕也有無可避免的杆 格‧-直以來’即有放棄《立報》平面印刷、改為電子報的意見’希 望善用有限資源’全力經營網路電子報’避免將就印刷機的限制、擺 脫發行通路的綁架‧然而’ 「教授」成露茵關心的是:不再發行責體的 《立報》,對未來的新聞教育有何影響?這件事在平面媒體的歷史上會 如何定位? 於此同時’作為「祉長」的她也擔心’如果沒有貫體報紙’可能會
當「成露茵教授」遇上「成露茵祉長」
Z13
影響世新大學對《立報》的補助。
「再想想。」是許多成露茵身邊的人常聽到的-句話。作為教授、 學者,當然應該-想再想,也要鼓勵同儕﹑學生多思考。但是作為報 社的負責人’卻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決策。
成露茵「教授」與成露西「祉長」的矛盾不時出現’而且成露茵「教 授」往往略勝-壽。於是我們看到’報祉內許多早該決定的事項總是懸 而未決。
身份的限制
作為成舍我的繼承人之-’成露西義無反顧地接下了《立報》.表 面上看起來’她既是發行人’也是祉長、總編輯’大權在握’可以大 刀闊斧’戮力改革《立報》。然而’當她以《立報》為基地’提供言論空 間與辦報資源’召喚有志之士共同責踐左翼理想時’外界看她’不只
是革命前輩’也是「老闆」‧不少人對《立報》的期待與標準高於主流媒 體’不論勞動條件或是其他幅利。
她的「身份」是資源’也是限制。因為被左翼學者的身份綑綁’她 其貢很難當-個真正的「報老闆」‧ 成露茵的理想性格使得她總是被批評「不想賺錢」‧其責’她每年 為《立報》向世新大學爭取預算的辛勞與努力’鮮為人知。雖然身為成 家人’但是《立報》的預算每年仍然備受爭議’某任傳播學院院長就曾 公開不留』∣胃地表示: 「《立報》是-個尷尬的存在‧ 」 成露茵為何要為《立報》如此委屈求全?在當-個有尊嚴的學者和
-個賠錢報肚的社長之間’她為何不放棄「報人」身份?我們認為’她 對父親的孺慕之∣∣青﹑對於台灣主流媒體的異見、對於維持-個異議空
間的堅持’即使得遭受內外質疑與嘲諷’她仍不願放棄維護弱勢發聲
發現成露茵
214
的權利。
這並不浪漫’她必須放下教授的身段’在-次又-次的預算會議 裡’面對刀光劍影的對決‧「社長」成露茵的努力成果’常在血緣身份 下被視為理所當然’其責-點也不‧
媒體拓荒:多元議題的賃驗
不過’綑綁成露苗的諸多限制,也使她完成了許多「捨她其誰」
的成就。因為她是成家的女兒’從小便跟著父親接觸許多當代頂尖人 士’培養其不凡的見識‧也因為她同時擁有學者的視野與祉長的權 力’所以在台灣立報社開創了-般媒體不可能出現的貫驗與責踐。除
了創辦《破週報》、《四方報》之外’在《台灣立報》的版面上’她也主導 了許多具有遠見的嘗試‧
一、銀髮族版 九○年代初期’台灣人口高齡化現象還不如現在這麼明顯‧當時
成露茵剛接立報不久,便已洞燭機先’開闢了「銀髮族版」‧這絕非般對「銀髮族」的狹隘想像’彷彿退休人士只能含飴弄孫﹑跳跳土風 舞’過-種不事生產等待死亡的日子。成露茵提倡「摩登的成熟」概 念’她認為退休後的銀髮族不再為生計’∣亡碌’卻仍是有活力有能力的 人’可投入祉會從事公共事務與終身學習‧
二﹑性別版 如是’性別版亦然.當台灣媒體仍將婦女與家庭靦為同-個分類 時’成露茵提出性別﹙Gcndcr﹚概念’以「l∣生別版」涵蓋了同志、∣∣生少數
等議題’展現多元的∣生別面貌‧ 」∣生別版最常受到的外界批評是:「妳們
當「成露茵教授」遇上「成露茵祉長」
215
登太多同志新聞了’難道同∣生戀值得鼓勵嗎?」成露茵的答案是:「那 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同性戀沒有機會說話’而他們有很多意見想說。」 延績了十幾年的《台灣立報》性別版’至今仍是極少數擁有固定同志專 欄的媒體‧
三、原民版 原民版的苜任主編是排灣族作家利格拉樂.阿烏’繼任的金惠雯 雖是漢人’卻有相當明確的原住民意識,引進多位原住民專欄寫手’
是台灣媒體中首創以原住民為主體發聲的版面‧成露茵指出(〈與原住 民-同起跑〉’世新祉發所編《原住民基層工作坊營隊手冊》﹚:
在許多即刻能做的事情當中,培養更多原住民自己的歷史丈化詮 釋者和社區組織者’應是教育界責無旁貸的任務‧原住民不僅要 詮釋自己的歷史,也要詮釋台灣以及世界的歷史;不僅能組織自 己的社區’也能組織跨區域的社會活動‧我們的教科書和媒體都 必須反映原住氏的立場與觀點’我們的政治、經濟、社會領導階 層也必須有原住民的參與‧在多元化的台灣’原住民不能缺席‧
四﹑社大版 「祉大版」是由《立報》每週固定提供-個版面的空間與美編人力’ 由永和社大祉區新聞祉學員擔任記者與編輯’自行規劃內容’參與新
聞產製過程’為-群對媒體產製有興趣的公民提供「媒體近用」機會’ 親手「做媒體」‧ 時值二○○○年政黨輪替後’社區大學風起雲湧’短短數年間’ 全國成立超過-百所’許多祉大都開設「新聞祉」’永和社大的社區新 聞社邀請在《立報》擔任編輯的廖雲章與張正擔任顧問’與社大同學-
發現成露茵
216
起責驗「媒體近用」’從剛開始的興致勃勃,直到-年後’學員們反應 每週出版的寫稿壓力不堪負荷’經過全體討論’最後決定忍痛結束每 週-見報的「社大版」‧祉大版的結束讓學員們實際體驗「做媒體」的痛 快與難處’如何維持穩定的稿件品質以及源源不絕的新聞題材?如何 在業餘新聞工作者與社區公民之間’拿捏角色與發言位置’在在考驗
著編輯部與祉區新聞社。從結果來看’這是-個失敗的貫驗’然而, 從公民賦權的角度而言’這群學員從而理解經營-個具有主體性的發
言空間’必須付出努力與時間’必須了解自己「為誰發聲」?「為何發 聲」?
五﹑南洋版 台灣有數十萬東南亞新移民/工,但台灣社會對於鄰近的東南亞 國家卻所知甚少‧二○○四年時’《立報》有兩位兼職編譯曾服務於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具備東南亞田野經驗’對新移民/ 工處境頗有同感,認為《立報》應提供更多東南亞新聞’讓台灣讀者認 識鄰國的文化與時事’破除刻板印象’讓東南亞新移民有機會得知家 鄉見聞。 南洋版對新移民閱讀的想像’後來發現只是編輯部的-廂情願。 南洋版原本想服務新移民/工’每週整理改寫印尼﹑越南﹑菲律賓﹑ 泰國等地的外電報導’搭配路透社的新聞圖片’編輯出東南亞國際萬 象,呈現出有別於其他媒體的國際花絮。然而,對於新移民而言’有 -個大問題:文字。大部分的新移民/移工根本不識中文’遑論那些 艱澀專業的議題,如「東協加三」、 「湄公河流域聯盟」。 南洋版的責驗失敗’卻意外為《四方報》提供了靈感’ 「讀者即作 者」’成為《四方報》創刊後的重要貫踐。
當「成露茵教授」遇上「成露酋祉長」
217
另類媒體認為智慧財產是公共財,反對它的私有化’自己也開放
智慧財產權;它提倡DlY’任何人都可以做媒體’說自己的話唱 自己的歌;它力主「去制度化」 :讀者也是作者’意見同樣重要‧ 它是多元的‧它不要反映社會上己經很大的聲音,而是讓許許多 多遠沒有發聲的人用自己的形式發聲‧ 成露茵’2004,媒體公共論壇「與大師對談」
有學有術:四方報
可能是童年時期的輾轉流離’也可能是早年隻身赴美的坎坷崎
嶇’進入學術圈的成露茵’對於移民、移工議題’始終保持高度興趣 與責踐力‧ -九七○年代’成露茵於UCLA’主持「亞美研究中心」’帶領學
生進入唐人街進行調查’幫助華裔移民改善勞動條件、舉辦婦女的識 字班﹑出版多語刊物‧回台之後’她將注意力放在台灣祉會為數眾多
的東南亞移民/工’I她四處收集資料’想瞭解這些移民移工如何發 聲’也想要幫助這群相對弱勢者發聲’卻發現市面上鮮有針對移工發 行的刊物。這分「讓弱勢發聲」的關懷與人道精紳’讓她創辦了越文與 泰文刊物。
l
-九九九年’主持國科會「消失的國界?全球化,民族國家與文化形成:全球化跨國主 義的形成及其對市民祉會的影響:以跨國與跨區的移駐勞工(泰勞﹑外勞﹚為例」研究
案。二○○三年,主持世新大學「全球化下移民/工的流動與處境」研究案。二○○六 年’主持國科會「栘來流往﹑祉會轉化與多元發聲:全球化與栘民工研究-子計畫 -:資本主義下的移民工政策與國族主義建構」研究案。二○○七年’主持世新大學「社 會發展、傳播與文化研究」重點學門研究案。
發現成露茵
218
Poly﹨/bices《破立之聲》 《立報》、《破週報》長期關注非主流、弱勢族群’是泰文《新能量 報》、越文《四方報》能夠出現的土壤。
二○○六年四月’身為移民/傳播學者的成露菌’與熱衷泰國文 化的前《破週報》主編丘德真共同發想製作東南亞語文刊物’並將想法
轉告前《立報》副總編輯張正‧當時’張正在成露茵的鼓勵下至暨南國 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進修’2並剛剛結束四個月的越南遊學。 二○○六年五月’社長成露酋、丘德真、張正與廖雲章開始密集
聚會討論‧該出版計畫定名為「PoIyVOiccs《破立之聲》’東南亞文字 定期刊物出版計畫」。稱之為POLY’除了因為POLY有多元文化的含
義’也因為POLY的諧音:破/立’意味著這是扎根於《破週報》和《立 報》的另-份刊物‧ 在丘德真起草的《破立之聲》第-次報告裡’主旨這麼寫:
有鑑於來自東南亞移住民人口急遽擴張’對台灣而言’正是推動 多尢社會的大好良機‧但是’除了少數NGOs或政府單位針對移 住民發行宣傳/宣導通訊之外’目前仍未兄有任何東南亞語言 定期報章在台發行‧《立報》/《玻報》向來是台灣最具有批判性 的新聞刊物’規劉柬南亞語言版面’提供移住民人口閱讀素材’ 以及與主流社會溝通干台’既能促進移住民與主流社會的相互了
解’更重要的是能構造多尢丈化景觀’同時探索在多元社會中’ 另類媒體進一步革新傳統主流媒體的可能性.
丘德真’2006’泰文《新能量》創刊號編輯部報告
2
成露菌與李美賢教授,為張正在暨南國際大學束南亞研究所碩士班的共同指導教授。
當「成露酋教授」遇上「成露西祉長」
219
以「無法上網、不諳中文、居留台灣的越南、泰國民眾」為目標讀 者’以泰文、越南文為刊物中的主要文字’是當時定下的目標‧發行 區域則鎖定泰\越人士最多的台北、桃園兩地﹙台北車站、桃園車站、 新莊化成路、中山北路、木柵安康市場、汐止忠孝東路……﹚.準備以 行之有年的《破週報》免費報模式發行’暫訂每期發行5’000份‧
-開始規劃了幾種版面形式’包括泰/越雙封面’或者全都以 泰、越、中、英並呈。以具備趣味、創新、對推動多元社會、有積極 意義的移住民人物或團體為封面故事’內頁包括了母國新聞﹑語言學
習﹑移民留言版等等‧是否可陸績加進印尼文、緬甸文、柬埔寨文’ 也是考慮的因素之-. 不過’考量泰國﹑越南族群在台灣聚集地點不盡相同’避免雙頭
馬車的困擾’泰文版與越文版決定分別印刷、分批上路。另-個理由 是’若兩種語言印在同-份刊物上’對於不懂另-種語言的人來說’ 只是浪費篇幅。
當時確定的經費來源’只有成露苗承諾以祉會發展基余會名義捐 贈的50萬’她允諾越文《四方報》與泰文《新能量報》可運用原本《立 報》與《破週報》的資源’例如新聞圖片、辦公室、電腦設備’以及行 政人力。
《新能量報》與《四方報》的不同命運 由於越南與泰國的目標讀者性質迥異’越文《四方報》與泰文《新 能量報》的發展也大不相同。
丘德真主持的泰文《新能量報》於二○○六年九月三日出版第-期 之後’持績出版了六期(包括兩次試刊’四次正期刊。除了試刊二號出 版了十六個版面之外’其他各期皆為八個版﹚‧在二○○六年十二月二
發現成露茵
220
十八日出版了創刊第四期之後’無疾而終. 而張正主導的越文《四方報》持績出版至今﹙二○--年七月﹚’每
月農曆十五日發行’從-開始的每期十六個版四千份’到每期七十二 個版二萬四千份,在OK、萊爾富便利商店銷售’發行量、廣告量﹑人 員編制均-路猛烈上升‧四年多來所收到的讀者來函’也已經達到萬五千多封。在泰文《新能量報》停刊後’於二○○八年四月開辦泰文 《四方報》‧ 如果目前《四方報》得到外界的-點點肯定’成露菌作為創辦人, 除了開拓出這個方向之外’也多虧她在沒有多餘經費的狀況下’挪用 報社內既有的資源’才讓《四方報》有機會萌芽茁壯‧3而《四方報》的 呈現方式’也是延績了成舍我、成露茵-貫的精紳;
戍舍我在創辨上海立報時’打出報紙是「大眾樂園」的祺幟‧沒想 到這個理想’有可能在四方報實現‧才虫刊四千份試刊號’換來 各式各樣﹙信函、傳真﹑EMAIL、電話﹑面對面﹚、情真意切﹙雖 然丈字部分得等到翻譯之後才能完全瞭解﹚的讀者回應’給我沈重 的感動。我們快速增張﹑擴大發行量’盡可能將這些干日隱形在
台灣社會的越南朋友想要傾吐的話’透過四方報這個干台表達出 來‧他們大久沒說話了。
張正’2006’〈如何辦-份自己也看不懂的刊物〉, 四方報試刊號第二期
3
「成露西以立報祉長的身份’交代立報總務組長朱娟婷協助行政業務,交代會計、發 行、印刷部門配合……」。張正’2007,〈破立之聲:越文「四方報」與泰文「新能量 報」〉,《中華民國新聞年鑑l997-2006》。
當「成露西教授」遇上「成露西社長」
221
母國文字刊物的意義:穩定情緒、提供訊息﹑文化鬥爭 -份定期的、以母國文字害寫的刊物’除了可以滿足新移民/工 對於閱讀的渴求之外’也是心理上的依靠‧提供版面讓新移民/工們 以母語發聲’說出真正的心事’在「說出自己的心事﹑閱譆別人的心
事」這樣的過程中’穩定初來乍到的不安’找到歸屬感。 這樣的功能可以從《四方報》每日收到的眾多讀者來函證明﹙下列 讀者來信皆為越文’由《四方報》翻譯)。試刊號二號的「我有話要說」 版面上’署名PhamThaoVan﹙范草雲﹚的讀者寫到;
……拿著朋友送來的《四方報》’我非常非常感動。自從踏上台灣 的土地那一刻起’我就問過自己’為什麼在這樣擁有眾多越南人 聚集的地方’卻沒有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報紙?有時候’我到各 個書店去找越南報刊,卻只能失望而歸。少量越南報紙與雜誌在 朋友間傳閱’傳來傳去,都己經玻爛而且字跡模糊了 ;然而看至∣I
那些熟悉的越南字’我還是感到很開lc’就好像有至親好友在身 遢一樣‧如今’《四方報》的出現諼我的願望得到滿足了‧屬於越 南人的聲音終於誕生了……
創刊號的「心﹟∣青故事」版面上’署名NguycnThiOanh的讀者寫到: ’……今犬’朋友給我一份《四方報》’我高興得無法形容‧我仔 細看每一頁’那些親切的字跡’那些真誠的!u事情感’讓我妤
感動。我克制著自己不哭,但眼淚一直掉。我真的哭了,哭是因 為太幸福‧從今往後’我將多一個同伴、一份力量協助我越過 所有艱辛與挫折,也支持我繼績走完剩下的路途’邁向光明的前
發現成露茵
222
景
第二期的「心’l青故事」版面上’署名NguycnThiLy的越南勞工寫 到:
很高興拿到在台灣發行的越南丈報紙’謝謝你們讓我們勞工有機 會抒發心情….…這是我們的’c聲’也是我們的決l凶’希望我們的 心聲可以被台灣社會接納。
署名LoLcm的讀者在第三期的「心情故事」寫到
今晚’我的朋友把《四方報》給我’我高興得不得了’眼晴瞪得大
大的:「唉呀’是新報紙’新報紙!在台灣的新報紙! 」彷彿接收 到某種奇妙的力量’我開lu地嚷嚷起來’幾乎完全不知道該從何 讚起.…….不只對我個人而言’ 《四方報》也是其他在台灣生活的 越南人的精神支柱。如果我們可以聚集在一起’一定熱烈鼓掌謝
謝你們’我們將一直陪伴著報紙’一起「寫歷史」‧請給我們一份 愉悅﹑一份安慰、一份鼓勵’諼我們也知道原釆身邊還有那願意 分享私密!u事的好朋友.…..
此外’《四方報》也經常將新移民/移工在台灣所需的最新資訊翻 譯為越文﹑泰文登諸報端‧畢竟-份以母語書寫、以「友人」身份出現 的雜誌型刊物’相較於擺明「宣導」的各式文宣手冊’讀者的接受度要 高得多。 再來’-如成露茵所接藥「打造-個多元、公平、乾淨的社會」的 《立報》宗旨’ 《四方報》秉持著同樣的方向’以自身的「出現」進入主
當「成露茵教授」遇上「成露茵社長」
22$
流通路(萊爾富、OK便利商店﹚’向台灣人「宣示」越南移民/工的存 在‧希望《四方報》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內容’讓台灣人對於越南新移民
/工有較為正確的認識‧ 不過’面對外界對《四方報》的肯定與推崇’ 「社長」成露西仍不 時提醒編輯部:編輯選稿是否照顧到多元性?新移民與移工比例是多 少?上報的都是那些畫得漂亮﹑字寫得好看的人嗎?那些弱勢中的弱 勢’有沒有機會發聲? 另外’看到雪崩-般的上萬封越南文來信時’成露茵「教授」又燃 起研究熱∣青’自二○○八年開始’她自訂分類’有計畫將-封封珍貴 的讀者投書的數位化、分類’從讀者的家鄉、性別、年齡﹑婚姻﹑身 份’收集可能是台灣首批「自主發聲」的越南閱聽人媒體使用研究的第 -手材料.
結語:另類媒體的開拓與貫踐
-九七○年代在UCLA’成露茵「教授」強調研究與責踐的重要 性’帶著學生到唐人街搞運動、辦刊物’但由於缺乏支持而無以為 繼;-九九-年之後的成露茵「祉長」’在責踐中不忘研究’在台灣主 流媒體的眾聲暄嘩中’開拓出異質多元的媒體風景。「有學有術」’是 她-生念茲在茲﹑貢徹始終的理念與行動‧
許多人推崇成露茵時’不會忘記她的身世背景。的確’作為成家 的女兒’讓她有足夠的物質條件’建立-個「另類媒體集團」‧但也是 靠她自己努力’才能在學術界與責務界搭起橋梁’並且身體力行、至 死方休‧她不只是克紹箕裘’更建立絕不遜於父親成舍我的另類典範 與風骨。
成露茵是報人’但不只如此’她研究民國新聞史、發展批判的
發現成露茵
224
媒體識讀理論;成露茵是學者’但不只如此’她拓展台灣祉運對話基 地,更在媒體近用上貫踐基層’創立弱勢發聲的草根媒體’回饅祉會‧ 成露西對《四方報》有獨到的期待’她認為’《四方報》的成功就是
「倒閉」。她說’如果有-天’全台灣的新移民/工都有足夠的閱聽讀 物與資訊來源’意謂著市面上不再只有《四方報》’那就是《四方報》成 功的時刻’也是消失的時刻.成露茵對《四方報》的期待’正體現她對
另類媒體「不以自我保存」為目的的理念。 社長成露西二○-○年元月過世後’外界不斷臆測世新大學是否 會繼績支持不賺錢的「台灣立報集團」?或許更重要的是’《台灣立報 社》能否在「後Lucie時代」持績挺進’確保異議空間’不斷挑戰資本主 義價值的言論與新聞報導’落責「讓弱勢發聲」的理念’為更弱勢﹑更 有需要的讀者服務’才是《立報》是否具備存在價值的自我考驗。
參考書目 丘德真’2006,泰文《新能量》創刊號編輯部報告。
成露西, l999’〈與原住民-同起跑〉’收錄於《原住民基層工作坊營隊手冊》’世新大 學社會發展究所編。 成露茵’2004’媒體公共論壇「與大師對談」。 成露茵﹑羅曉南(編)’2008 ’《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二版’台北:中正書局。 張正’2006’出刊筆記五:如何辦-份自己也看不懂的刊物,越南《四方報》。
張正’Z007’〈PolyV0iCe/破立之聲:越文「四方報」與泰文「新能量報」〉’《中華民國 新聞年鑑l997-2006》。 溫洽溢’2008,成露西口述歷史。
摸著石頭過河 成露茵的另類/新聞史研究 黃Il頂尾
成露茵教授生前最後的職稱是「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館長」’由於 成舍我先生為世新大學創辦人’成露菌又為成舍我後人’因此這個紀
念館被許多人靦為成露茵緬I懷父親之舉‧從舍我紀念館成立後的成果 來看:出版《成舍我先生文集》、設立成舍我紀念網站、建構成舍我報 業資料庫等’的確難以避免外人如此看待’乃至與早先成露菌著力甚 深的祉會貫踐路線產生極大反差的印象。責際上外界的刻板印象與偏 見’與成露茵的健康狀況相關’因為就在舍我紀念館設立後’住院與
休養佔據成露茵絕大多數的時間’儘管成露茵對新聞史研究仍有不少 創見’但已難透過系統性的論述完整地表達對此-領域的構思‧身為 成露茵的博士生’初始對此也不甚理解乃至疏離‧但由於諭文部分涉 及「新聞史」I領域’在論文寫作過程以及稍後成為舍我紀念館的博士 後研究員等機會’使筆者有更多的機會與成露茵教授討論與思考新聞
史研究的可能性。這篇文章即以此為線索’嘗試性地歸納整理出成露 茵拓展新聞史研究的思路’以及與她生前著力甚深的另類傳播研究結 合的可能。 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助理研究員c l
請參考黃l頂星(20l0﹚。
發現成露茵
226
二○○九年二月十-日作者(左﹚與Lude合影於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形式與內容
二○○六下半年世新大學成立舍我紀念館’並於同年十月十四日
舉辦:「文本與媒介:民初報刊的研究取徑’l9ll╴l949」﹙Ncwspapcr asSub】cctandSourccinRcpubIican╴craChina, 19ll-l949﹚’第二次民初 報刊研究研討會‧這場研討會’是前-年﹙二○○五﹚於哈佛大學所 舉辦: 「日常媒介之研究:文本與媒介靦角的民初報刊’l9ll-l949」
﹙S『udyingtheDailyMedium:NcwspapersasSub】ec〔andSource!n
Rcpublican╴eraCbina’ l9ll╴l949﹚的延績.2在說明研討會主旨的文章 7~
對這幾場研討會的緣起請參考Weston(2009)。二○○五年的議程與會議錄音請參考
h【【D;//csw.shu.cdu‧tw/PUBLIC/vicw╴0】 ‧php3?main﹦hcadlincid﹦342;二○○六年的議程與會 議錄音請參考:bttp://csw‧s}lu‧cdu.【w/PUBLIC/view╴0l.php3?main﹦}lcadIincid﹦56。
摸著石頭過河
227
中成露茵﹙2006a﹚認為:
當今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一旦涉及公共領域、都會丈化、宣傳效 果以及知識份子和出版時’沒有討論至∣I報刊這一媒介是雞以想像 的……‧雖然華丈學者在中丈報刊之研究上擁有大量的成果,但
這些戌果的重覆∣性相當高’雖具有基礎性的研究參考價值’但缺 乏想像力的傖II造。
雖未具體指涉’但成露茵對傳統編年史的新聞史研究取徑顯然是 不滿的’而亟欲另闢蹊徑‧於是在二○○六年的研討會上’成露茵教 授以第二作者的身份’發表〈弦外之音:新聞產製流程與中國史學初 探〉﹙李明哲﹑成露茵﹑唐志宏2005﹚。依據成露茵在討論時的發言’3 她認為自己對這問題的關注在於歷史研究∣貫常運用報刊內容作為理解 與證明歷史事件的重要素材’但她所感興趣的是這些被視為「史料」的 新聞是如何被生產出來‧ 這問題放在歷史研究的脈絡,挑戰的是史料可信度的問題。但若 將史料的範圍縮小到報紙這個特定的文本’不但找尋到新聞與歷史研 究的接台點’甚至還可以從新聞研究的脈絡改寫歷史研究‧因為無論 是否將報紙、新聞當做史料或文本’在新聞祉會學中長期存在著-個 重要的研究傳統’也就是新聞產製過程的分析。從D.M.Whitc於九五○年發表〈守門人〉-文開始’便主張新聞生產不但與記者編輯 的職業角色有關’更與社會規範、組織要求與工作時的貫際限制息 息相關‧後績的W.Brced(l955﹚則認為新聞記者所以II頂從報業組織 的編輯方針’在於工作祉會化的歷程而促使新聞記者遵從新聞室的
3
成露西的發言請參考該場研討會錄音:http://】92.I92‧ I55‧229/up╴video/2006I〔)I402.WA﹨/
發現成露苗
228
組織規範。-九七○年代’】.Tllns〔all(l97l﹚則透過新聞來源與記者的 互動關係’提出新聞生產的常規化﹙rou〔iniza〔ion﹚概念’主張主流新 聞媒介迫於緊迫的生產時間’而過度依賴官方﹑正式的權威性訊息‧
G.Tucbman﹙l978﹚、H.】.Gans﹙l979﹚等人更以田野調查的方式’ 進入貫際的新聞室從事研究工作’從生產組織的角度觀察新聞生產的 流程。 這些經驗研究的問題焦點在於:新聞究竟如何被生產出來?分析 重點從守門人到新聞室組織’意味著新聞生產的研究從強調個體主觀 判斷的守門人’轉移至強調新聞生產的規則以及其衍生的新聞專業意 識型態,乃是來自組織文化的例行化需求。換言之’新聞主要是透過 新聞組織內部’經由共同的專業責踐與經驗’培養出-致』∣生的新聞價 值判斷。這種判斷是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的採訪編輯過程中學習 而得’但同時也是藉由組織內部對新進成員的祉會化過程逐步確立’ 而成為-種標準化的新聞生產流程‧依據這樣的解釋’可以輕易地理 解為何新聞的呈現總是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為何非主流的異議聲音 難以被刊錄。因為新聞就如同其他工業生產╴般’勢必受時間壓力與 技術條件的限制而影響產出:亦即報紙的形貌‧因此將新聞當做史料 的問題就在於,忽略新聞乃是集體牛犀的過程’而且這個集體牛產過 程勢必與產業的生產特性與結構密切相關。 而且若沿著新聞產製的脈絡繼績往下追溯’祉會現責的再現必然 涉及意識型態的探討.但成露茵的提問顯然不僅於此(但她也不會反 對﹚’成露菌認為如果社會責體是由媒體所建構的’那麼歷史研究的
問題就在於缺乏反省能力’逕直接受這個由報紙/媒體所建構的歷史 世界‧她所想問的是:如果新聞組織與常規必然對新聞報導產生影 響’那麼究竟是如何達到這樣的影響?究竟新聞﹑報紙是如何建構出 後人所認識的現責與歷史?成露茵曾在二○○九年十-月六日舍我紀
摸著石頭過河
Z2,
念館的演講活動上,具體地提出因為忽略新聞生產而可能產生的偏 差。這場演講的講者是政大歷史系的呂紹理教授,當時呂紹理正以 《台灣日日新報》為對象,透過《台灣日日新報》與電通祉《新聞總覽》 的廣告’分析日治時期台灣化妝品產業’以及早期台灣人在衛生觀念
上的繼受‧除了以廣告作文本分析外’由於《台灣日日新報》的經營 檔案早已散軼’因此呂紹理也試圖經由重新計算廣告版面’推估《台
灣日日新報》各類廣告收入的比重’理解《台灣日日新報》自主或被控 制的程度.
因為在台灣史研究中’往往因總督府出資補助《台灣日日新報》’ 而將這份報紙當做反映總督府立場的言論機關。倘若來自民間商業性 廣告在《台灣日日新報》的經常∣生營收中佔有相當的比例’是否可以改 變此-御用報祉的刻板印象’重新定位《台灣日日新報》?同時連帶地 也必須重新思考某些言論的影響性或者代表性‧成露茵相當讚賞呂紹
理的研究’特別是將報紙廣告聯繫庶民日常生活’追溯台灣現代社會 起源的研究企圖‧1但成露茵卻以新聞生產的慣例提醒呂紹理’以版面
大小計算廣告收入可能有的盲點。因為早年報紙採取鉛字編排’在版 面的更動上當然不如今日方便迅速’因此-則連績刊登七天的廣告’ 不表示廠商貫際上花了七天的廣告費用’往往是編輯因為不想耗時耗 工地重新排版而連績刊登‧如果這是新聞生產方式對新聞產出的影
響’傳播技術同樣也有著相同的效力. 在西方新聞史研究中常舉的例子是被奉為圭臬的新聞寫作格式’
4
成露西(l992: 3,﹚對新聞﹑廣告與讀者間的關聯曾有如下的陳述:「在今天的消費社會 裡,廣告也是新聞’是讀者的-種資訊要求。有的人看報主要是看廣告:哪個公司有大 減價?什麼地方有房子出租?暍咖啡應該喝什麼牌子的?甚至今天有什麼東西可買?如 果把廣告看成是-種資訊’登廣告也是為讀者提供他所需要的訊息’那廣告對發行的促 進力量就不容忽視了。」
發現成露茵
230
無論是倒金字塔’或者5W1H’都深受當時傳播技術的影響’特別是 十八世紀末新發明的電報技術。M.Schudson﹙何穎怡譯
l993﹚就指出
由於電報傳輸方式的出現’迫使新聞通訊社提供客觀的新聞’以便各 黨派使用而增加營收.加上電報傳輸的成本昂貴’使得記者必須壓縮 字數以降低生產成本’於是新聞寫作不再著墨於事件的細節與背景脈
絡的分析’轉而僅以陳述事貫為新聞寫作的核心。】.Carey﹙l989:2ll﹚ 即以電報此-新傳播技術如何改變寫作慣例’說明技術如何改變新
聞﹑報紙的面貌。由於通訊祉與報紙大量採用電報傳輸新聞’於是連 帶地使記者必須更動過去的寫作習慣’責際上許多通訊員也對這種因
應電報而生的寫作方式大表不滿‧但記者出身的作家海明威卻深受這 種寫作方式所吸弓∣’而海明威的寫作特徵正是文筆簡潔、Ⅲ除不必要 的虛矯修飾為特色。於是電報文體﹙cablcsc﹚徹底改變新聞原先具備的 文學風格,轉變為獨具-格的寫作格式與文類’成為現代新聞寫作的 範例‧
就新聞諭新聞 換言之,技術影響新聞產製方式’而生產方式又影響新聞產出’ 但這個面相向來為新聞史研究者所忽略。所以如此,-方面是由於當 前新聞傳播研究的重心在閱聽人分析’既然閱聽人具有解讀文本的主 動性’對文本生產的分析似乎也就顯得不那麼急迫‧另-個原因則來
自新聞史研究的內部問題’具體地說’現在被視為新聞史研究的作品 與學者’多數不以新聞為研究主體’而僅將新聞視為研究客體’以特 定的理論預設在報刊內容上尋找佐證.後面這個原因也涉及成露茵對 中國與台灣新聞史研究現狀的評價‧ 二○○九年上半年’幾位成露西的博士生組織新聞史讀書會,第
摸著石頭過河
231
-本閱讀討論的書籍為成露菌所建議的《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 新聞思想史》﹙張育仁2002﹚。5這本著作以編年史的方式’自晚清 為起始終於-九四九年新中國之肇建’陳述著名報人的辦報歷程與理 念‧參與討論的博士生對何以成露菌選擇此書為閱讀素材深感困惑’ 因為在內容上除了幾位台灣所不熟悉的報人外’在史觀上並未有獨到
之處。特別是在自由主義與新聞報業責踐的互動上’作者似乎將所有 反國共兩黨的報人皆納歸於自由主義陣營’在理論分析上仍有更細緻
處理的空間。成露苗大體認同參與討論者的意見’但她也說明為何挑 選這本書當做讀書會的起頭‧成露茵認為相對於海峽兩岸多以編年史 方式鋪陳新聞史’這本書是她所涉獵眾多新聞史的中文著作裡’第本以意識型態或者特定理念論述新聞史的著作‧姑且不論作者處理自 由主義的方式是否妥當’但至少展示出編年史之外的書寫企圖。參與 討論的博士生則提問’儘管過去新聞史寫作的確以編年史方法為主
流’但近年來特別是台灣學界對新聞事業的詮釋’開始借用其他社會 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試圖從更宏觀的角度呈現新聞與社會結構的互動 關係’這方面最顯著的嘗試就是以侍從報業詮釋台灣新聞史。6但成 露菌認為以侍從報業史觀解釋台灣新聞事業’長處在於凸出新聞事業 背後的政治經濟結構如何影響新聞事業的發展’但缺陷也在於新聞事 業似乎僅處於被動的狀態’只是因應著外在結構而停滯不前或者突破
轉型’新聞史成為政治發展史的附庸’無法彰顯出新聞、報紙對社會 可能具有積極與主動的創造能力。但這樣的主動創造能力究竟所指為 何’成露茵當下並未有明確的答案‧在後績與成露茵的討論過程中’ 我試著以「祉會分類」的概念理解成露茵所欲閩明新聞具備主動構造的
5
之後陸績閱讀;Hard〔andB【cnncn(cds’). l995‧佻山卹o旋e汀﹩judgcl996.乃7〃∕壓〃dR,〃〃α; Mittle【(Z004﹚』/w必吵叩eγ∕bγα∕〃α?;wdnger(ed)2008∕b/〃/噸的『G乃bα/几M『.等害。
0
侍從報業的討論請參考林麗雲(2000﹚與李金詮(2004)的著作。
發現成露茵
Z32
能動性。 DurIdleim(茵傳明、趙學元譯
I992: 500╴50l)在《宗教生活的基
本形式》的結論部分’提出範疇的概念乃是來自社會分類的結果:
只有當構成社會的人和事物都被分成某種群體’也就是說被分類 之後’這些群體又按其相互關係被分類,社會活動才能進行‧社 會要求一種有自我意識的組織’那就是分類…….因此社會的時 間觀和空間觀’社會的分類和因果律是相應範疇的基礎‧
對Durkheim而言’每個社會都有分類’但這分類不是源自心理 反射’也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而是社會文化的產物‧Durkheimand
Mauss﹙l96,﹚《原始分類》的英譯者R’Ncedbam以重見光明的盲人為 例’映入眼簾的繽紛色彩與奇形異狀的物體’對恢復靦覺的盲人來說 只是-團混亂的排列組合’只有當他學會如何區分事物的規則後’世 界才產生秩序,也才能體會空間、形狀等概念的意義。範疇並不如康 德所說的屬於純白無暇的先驗領域’而是由充斥著社會化的分類概念
所構成.祉會分類的意義因而在於祉會中的行動者’都以相同的分類 方式構成辨認世界的認知圖示﹙schemc),但祉會分類卻在賦予事物意 義與秩序的同時’創造出接受與排除﹑正常與異常的社會區分。無論
是Foucault或在Bou【dieu等人的社會理論中都可看到社會分類的維繫是 祉會再生產的關鍵所在‧ 時序進入現代’武斷暴力的社會分類依舊’但構成現代性文化的
基礎已非傳統的繁衍複製’而是如Giddcns(l99l: 25﹚所主張的是由大 眾印刷媒介與電子傳播交互發展的結果.但在經典社會理論中’新聞
傳播媒介的結構化力量往往被忽峴’乃至淪為分析的殘餘範疇‧而責 際上’新聞傳播媒介就其本身所具備傳遞訊息的功能而言’是促動社
摸著石頭過河
233
會變遷的工具、手段;但於此同時’新聞傳播媒介也如同任何生產工 具-樣’當選擇某種生產工具時必定也承擔起該工具所具有的意識型 態效果’因而新聞傳播媒介基本上又是文化性的。-方面’新聞傳播 媒介本身有著極其重要且無法化約的符號象徵意義’經由新聞傳播媒
介使社會生活的象徵特質得以修正’同時將資訊與符號內容予以組織 與交換’重新將行動者的互動予以再結構。但另-方面’媒介卻又是 -種脈絡化的祉會現象’媒介乃是鑲嵌在既定的結構中,但同時媒介
卻又結構化了可浮現的傳播類型﹙Thompsonl995: ll﹚。 在-段對民國新聞史的提問中’也約略看到成露茵﹙2006a﹚有著 相同的問題意識’亦即除了將報紙當做文本而從產製與解讀面從事文 化分析外’研究重點也可擺放在媒介本身上:
民國初年報刊己成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媒介’然而報刊除可祝為 是來自西方的丈化現象外,對什麼屬lI生的讀者而言,報刊可以被
視之為是「現代性」的創造者?報刊是以何種丈本形式來傳遞「現 代性」?報刊傾向於強調何種政治、社會、丈化的共同習俗?透過 廣告、影像以及圖表形式的知識與資訊,報刊散播了何種現代性 的想像?
換言之’無論新聞是否刊登的取捨’亦或決定刊登後該放置在哪 個版面’這-連串的判斷過程無疑正是社會分類的複製‧對新聞這種 獨特的寫作或文類而言’儘管中國早有類似的邸報’但西方現代意義 的新聞必須到十八世紀才引入中國’因此從事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意義 就在回頭觀察’中國的新聞從業人員如何承接、改造乃至創造新聞的 中國式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又排除那些要素‧ 同樣地’-則新聞該歸屬哪個版面’甚至以版面的生成興滅為觀
發現成露茵
234
察對象’從中更不難發現版面這種新聞分類的方式’與特定時段中社 會文化脈絡的密切連結。例如Anderson(吳睿人譯20l0﹚靦印刷資 本主義為現代民族主義興起的關鍵’藉著閱讀由方言所書寫的報刊’ 民族的概念才得以具體化’共同體也在日復-日閱讀晨報的活動中成 為我族同胞所共享的集體儀式‧而除了語言使用的抉擇構成區別敵我 的明確象徵外’在版面上以國內與國外新聞的區隔’更進-步地鞏固 我群與他群的分類方式‧新聞版面究竟是複製或創造新的分類範疇’ 容或有更多的討論空間’但從中已然發現新聞媒介構築現責的可觀力 量‧在逐漸理解成露菌對新聞史的思考後’我曾以「就新聞論新聞」這 樣的語句’當做成露茵思考中新的研究路線的結論。討論時她並不反 對這樣的說法’但對我提出這是否可能冒著新聞本位主義的危險’而限 制研究靦野的質疑’成露茵也有所體認。但她認為面對現今多數僅以報 紙新聞為客體的新聞史研究’改弦易張地從另-極端角度’也就是以新 聞為主體改寫新聞史’不但能夠突出新聞生產過程的重要性’同時也 不失為以小搏大的發展策略‧但該如何以新聞為主體研究新聞史?
分析新聞典範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成露菌、李明哲、唐志宏三人’共同 發表題為「兩岸成舍我研究現況與我們的整台性研究計畫」的專題報
告。在這份專題報告中’成露茵等人以SH¢yerandH.Pdttke【﹙2005﹚ 提出的新聞典範﹙ncwsparadigm﹚為切入點’試圖以祉會建構的取徑’ 分析構成現代新聞的-系列責踐與規範。H¢yerandPdttker認為’當下 為新聞工作者所尊奉的新聞責踐與新聞的學術論述’責源自於十九世 紀的美國,並在二十世紀初影響亞洲及歐陸的文化貫踐。現代新聞典 範以資訊的採訪蒐集為基礎’以取代黨同伐異的個人意見表述;並且
摸著石頭過河
235
以倒金字塔的寫作模式、以事件為核心的陳述模式’而倡導客觀中立 的新聞專業義理。與此同時,逐漸產生關於新聞為何與何謂新聞專業 的論述’於是新聞成為-個顯著不同的文本’新聞場域裡的行動者發 展出獨有的新聞論述﹑規範與價值’新聞的寫作方式更藉由論述策略
與論述貫踐而獲得其特徵’發展成既非文學、亦非政治的文本特徵‧ 成露苗等人借用這樣的概念’認為同樣的過程也在-九二○年 代的中國發生‧甚至假設成舍我與其他同時期從事新聞工作的報人相 比下’更為突出與在意以新聞為本位的思考’使他得以擺脫文人論政 的局限∣生,並開敔中國報紙的大眾化路線‧而這-切可以從用人、興 學、編採過程等細節的分析中’逐-地展現成舍我與他人的差異之處:
從新聞典範的角度切入,是有意的區分新聞與新聞紙﹙報刊﹚此二 者不同的認知標的….’ ’ ‧進入了一九二○年代,即一般新聞史所 界定的中國現代報刊分期之後,相對於其他組構報紙的不同內容
形態﹙如社論、副刊﹚而言’新聞即取得了絕對價值優勢……‧以 成舍我世界報系的發展為例來審視現代意義下「新聞」此種社會認 知範疇的社會建構發展歷程‧ ﹙成露茵、李明哲、唐志宏2008:4﹣5﹚
因此對新聞典範的探討必須包含: ﹙l﹚新聞文本的演變和形成; ﹙2﹚產製﹙倫理、常規﹚、學術﹑教育等祉會性面向的影響; ﹙3﹚中國現代報刊知識群體的擴散(成露茵﹑李明哲﹑唐志宏 2008 :9﹚,而具體的構成要素則以﹙圖-﹚表示。7 7
最後送交國科會的整合型研究案為:「中國現代報刊新聞典範的形構弓以世界報系為例 】924﹣l949」。而各項自子計畫的名稱也略有更動:子計畫-「新聞典範的形構與新聞文
發現成露茵
236
總計畫 世界報系相關史料的持續收集 世界報系相關史料的持續收集
上∣ ∣ 子計畫-
子計畫二
子計畫三
文體結構 內容組成 ∣ 內容組成 Ⅱ『
版面變化 版面變化
▼
子計畫四
子計畫五
社會性面向
報業知識群體擴散
I州-:新聞典範的柵成要業
這個專題報告的目的-方面是呈現舍我紀念館的階段!∣生成果,另 -方面則是以整台型計畫的方式向國科會申請研究經費。各項子計畫 的分工為:李明哲負責計畫-’夏春群負責計畫二’成露茵負責計畫 三’唐志宏負責計畫五.由於博士論文中略有涉及新聞教育與新聞典 範的探討’因此成露茵希望我能加入子計畫四的研究工作。由於先前 從未參與成露茵等人的討論’對中國新聞史的發展脈絡與理論也無法 充分掌握’於是以Kubn所討論科學知識與典範的概念’推論新聞教育 與新聞典範間的可能。簡單地說’新聞技能和日常生活中無法明說的
共識或默會知識(﹝acitknowledge﹚不同’除了可以在例行化的勞動過程 中得到再生產(新聞室中的常規與慣例﹚’成為特定時期可資辨識的新 聞寫作與責踐類型外。新聞工作同時也試圖爭取教育機構的認可’透
體形式之變遷」﹑子計畫二「新聞典範與語言使用:北平世界日報的歷史研究」、子計畫
四「新聞知識的複製:成舍我與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子計畫五「社會性框架與知識群體 的擴散」’因而正文中根據專題報告所摘錄的研究架構圖亦有所更動。子計畫數量所以 減少在於筆者當時尚無國科會認可的身份資格’因而改由成露茵擔任子計畫「新聞知識 的複製」主持人’以筆者為協同研究員身份提出申請’原規劃的子計畫三:「版面變化」 研究案則併入總計畫中處理。對新聞典範的進╴步詮釋’請參考筆者發表的論文(黃順 星20ll)。
摸著石頭過河
237
過系統化知識的建構與教學過程’不但完成特地時期新聞生產方式的 再生產,同時也替自身爭取專業性的認可’以提升新聞業的社會地位。 例如西方現代大眾報刊的代表為美國黃色新聞’這股新的新聞貫 踐模式在-八九八年達到高峰‧該年在普立茲與赫斯特兩位報閥的惡 鬥下’因-起假造的新聞漫畫而引發美西戰爭’但不過就在十年後﹙-
九○八﹚全球第-所新聞學校於密蘇里正式設赤並招生。大眾報刊的興 起與要求新聞技能進入學院的呼聲在同-時期出現絕非孤立的歷史偶 然,背後存在著二○世紀初西方新聞業亟欲擺脫過往依附政治勢力尋 求獨立的動機。於是新聞從業者嘗試將新聞技能予以正典化為系統∣生 知識’證明並遊說祉會大眾承認新聞業的存在價值與特殊性‧這背後
的社會脈絡是報紙成為大眾消費的商品’新聞專業化的歷程正是既有 的新聞工作者試圖壟斷新聞勞動市場的過程‧
於是新聞教育與知識體系的建構’對新聞業本身乃至於祉會,發 揮著類似Bourdieu的象徵資本或者是Poucault的真理政權的效用’提供 新聞業立足祉會的正當性基礎。但知識體系與教育體制的聯繫’正如 Kubn論及常態科學的特徵-樣’是某-科學社群的成員在某段時間內
所公認的研究基礎’這套被接納的知識體系如今必須經由教科書呈現 於世’並陳述這些被接受為典範的理論’發揮知識再生產的功能‧成
露茵贊成這樣的理解’於是調整原先的研究架構為(圖二﹚’而各項子 計畫或構成新聞典範的各要素間的關係則為:
四個子計畫可分別視為建立與流通新聞典範的要素:子計畫一、 二應為典範的生產與維繫;子計畫三、四則為新聞典範的流通與
複製’我們希望經由各項子訃晝的分進合擊’由小而大地建立對 《世界日報》的認識’並由比說明民國新聞典範是如何創生傳遞 ﹙成露茵2008﹚。
發現成露酋
Z38
此時新聞典範的意義已經成為分析性的概念’而不僅只是描述性 的經驗陳述.圖示的上半部意味著新聞典範如何指導著報紙的每日產 出,決定我們如何看待新聞這個文化產物;下半部的再生產則指涉新
聞典範的內涵與界定’是如何傳遞到行動者身上影響新聞責作.當然 構成新聞典範各要素間的關係以及分析向度’顯然也必須更謹慎地重
新構思’但受限於緊迫的提案時間已無充裕的討論及思考,只能成為 後績討論的重點。
∕
子計畫╴
◆
【新聞文體的形式與 結構】
◆
b﹨
今
/
I
子計畫二
【語言使用與焦點選擇】
↖↗-
今
﹨
總計畫
∣…刪饑誓…∣ 世界報系相關報刊史料的持續收集與整理2
新聞版面認定
▼
↙﹀↘ ﹨
∕
I
子計畫三
∕
◆ 【新聞知識的複製】 ∣ 【新聞知識的獲製】 ∣ ﹨
子計畫四
I
-◆
/
【報業知識群體的擴散】 ﹨
闢二:新I蚓典範的分析架榴
追溯新聞典範
為了準備研究案的後績工作’在完成繁複的國科會線上申請後’
成露茵要求我從頭瀏覽∕D〃γ〃α/iJ加HiJroUI這份美國新聞史期刊’以建 立對新聞史研究領域的基本認識。同時與成露茵其他的博士生以讀書
摸著石頭過河
23,
會的方式共同閱讀關鍵文獻’其中-篇文章為〕.Carey﹙l997﹚發表於 /b〃γ〃α〃‘加彫Jr0U創刊號的TheProblcmof】oumaIismHistory-文.這篇 文章對美國新聞史研究的批判也在於僅以編年史方式編排史料’同時
以政治發展的角度定位與評斷新聞報業的成功與否’批判之外carcy另
主張以文化史的方式從事新聞史研究。Carcy認為文化史的任務是恢復 行動者的想像與歷史意識’不只重新建構過去的態度與理念’更是「感
覺結構」的重建。文化是存在人類意識中組織化的社會經驗’而被以象 徵行動的方式予以表現’新聞正是其中-種形式並與文學創作分享同 樣的特質‧
Carcy的文章相當契合我的想法’亦即新聞典範不只是關於特 定時期新聞責作的描述’而是一種決定世人看待新聞為何的知識型
﹙cpistemc﹚’由此不但決定新聞知識的生產與傳遞’同樣也決定新聞責 踐的樣貌與產出。不同時期的新聞典範是由不同的論述所組成’藉此 形成-種既定領域的知識’而每-種論述背後都包含著-套祉會想像
﹙sociaI imaginary﹚’正是這些充滿差異性的社會想像決定不同的新聞貫 踐‧若以E.RThompson分析英國工人階級的興起為例’勞工固然是從 自身的道德標準出發而逐漸感受到被剝削的祉會事責’但在勞工能夠 創造自身歷史之前’必須先存在有關勞工的階級論述才能產生階級經 驗’這也就是祉會想像所帶來的效果。 回歸到新聞’無論把新聞當做第四階級或第四權’都源自新聞 與公共性的祉會想像,因而主張新聞從業者必須客觀中立不附屬任何 黨派’並以公共利益作為新聞專業的基礎。倘若以另-種祉會想像構 思新聞報業’對新聞的判準與責踐勢必有完全不同的面貌‧成露菌對 我這樣的詮釋從未有正面的回應’但對以文化史為借鏡而研究新聞史 的主張始終充滿疑慮。她認為討論「文化」’總難免帶著些許保守主 義的傾向’而且非常容易陷入犬儒的虛無主義與毫無行動的論述空
發現成露茵
240
談.成露苗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正如Carcy所面對的質疑-樣﹙No【d l988)’倘若新聞的文化史是恢復過往的想像與歷史意識’那麼是誰的 意識?研究主體又為何?為了回應成露茵的質疑’在文化史的脈絡外
我重新尋找其他可能的分析途徑’H.Hardt這位Carey的學生所從事新 聞勞動的研究於是浮現在眼前‧ 在∕Vb叨J凹0『片eγJ這本由Hardt﹙l995﹚所主編的論文集裡’主張從新 聞工作者的角度重新書寫新聞史’以反駁他所謂僅充斥菁英人物權力 傳記的傳統新聞史寫作。與主流新聞史視新聞為不斷進步的論斷相 反’Hardt認為從新聞工作者角度來看新聞史’則是-部不斷沈淪的 歷史。因為新聞工作的變遷-直以來就是報業機構在控制力上的延
伸’與減少記者個體∣生的結果’新聞工作在智識勞動上的獨特性與創 造性只是不斷地削弱。從十九世紀以來新聞工作就逐漸被圈限在特定 的範圍中’而新聞工作的專業化無非就是生產的理性化與更有效率的 生產技術引進新聞室的過程。所反映的是新聞報業受制於商業市場的 現責’對記者專業技能的要求主要是蒐集資訊而非批判分析的能力。 同樣地’在媒體機構中何謂新聞、如何處理新聞的界定’同樣受制於 特殊的管理需求。如此╴來,當代記者的工作處境就是面對廣泛的例 行化工作’而新聞報業也僅以新聞工作者﹙ncwsworker﹚而非知識份子 (mtclIcctual﹚看待記者﹙Ha『dt2000:2l4﹚‧ 如果說典範這概念的敔發之處在新聞並非-成不變的責體’新聞
與其他知識類型-樣’是透過論述貫踐而被建構的社會產物’隨歷史 發展而有不同的意義與展現方式。那麼新聞勞動過程的意義則在說明 這套特定的論述’如何以具體的責踐過程而落責為現代新聞典範。特 別是十九世紀中後期在美國與英國兩地的發展過程中’新聞逐漸與文 學和政治場域產生區隔’到-戰前後以事貫為核心的現代新聞典範才 伴隨英美帝國主義而擴散至全球‧這套由英美所主導的現代報業,與
摸著石頭過河
241
過去西方新聞業最大的不同在以「新聞」為核心’峴真責與否為新聞的 專業基礎’於是專業的現代新聞報業必須廣設通訊員、在第╴線派駐 記者’添置有利於縮短時空差距的通訊設備’讓讀者能夠在最!∣央的時 間內了解事態的發展.更確切地說就是將新聞資訊視為圖利販售的商 品’於是才誕生出以資訊蒐集為核心的現代新聞報業’而這一切都導 致現代新聞報業朝向資本密集的方向發展.毫不意外地’這個歷程在 新聞史論述中被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新聞的專業化與資本化就是進 步。問題是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從新聞報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正是在將報紙當做文化產業的現代 新聞典範的靦角主導下’記者在十九世紀末至二○世紀初成為-個明 顯的工作群體‧生產技術改變報紙的生產方式’也帶來新聞室中更瑣 碎化的勞動分工。報紙在商業上的擴張固然提供記者更多的工作機會 和不同的職位’促成新聞報導成為-項專業工作’但也意味記者需要 更多的專業計∣ ∣練以及規訓。專業化與勞動過程無法分割處理’過去認
為專業地位的提升有賴於智識勞動的貢獻’而這種智識勞動是由自主 性的個人所付出的努力而得以實現’這是過往新聞報業與記者角色所 以突出的關鍵‧但隨著新聞報業以提供資訊商品的方式存在’記者的 身份認同與工作地位開始逐漸下滑’體制化學院所標舉的專業訂∣ ∣練提 供-批能夠生產標準化新聞寫作的勞動力’但也因-致化的專業素養 造成新聞人員產生高度的可替代性’流動與汰換、管理與規訓呈現完 全不對等的狀態’新聞工作者面臨的是不斷去技能化﹙dcskill)的趨勢。 無論中外’在現代新聞典範之前曾經存在過不同的新聞理念與責 踐:政論報刊﹑基進報刊等’但都因為無法與高度資本化的現代報業 競爭而趨於劣勢’也因其實踐準則不符現代新聞專業的想像與要求’ 而被新聞教學與新聞史教科書所忽略。W. S. Solomon(l995﹚指出’ 在美國新聞史中被認為落後的政黨報刊’儘管充滿政治偏見與意識型
發現成露茵
242
態’但從創辦人的背景與辦報的動機來看’當時的「報人」是以公共 服務的理念而投入辦報的行列’獲利與否並非重點’關鍵在宣傳與發 聲。例如影響美國憲法解釋的重要文獻:《聯邦黨人文集》’無-不是 在這些被視為落後的政黨報刊中所刊載‧同樣地’無論是康梁的《時務 報》﹑孫中山等人的革命報刊’亦或文化協會的《台灣民報》’從寫作生 產、銷售流通到閱讀消費不但具有類似的特徵’以當今觀點來看甚罕 還可以視為「同人誌」﹙zinc﹚的先行者。但當新聞商品化成為趨勢’報 業不免成為唯利峴圖的營利機構後’這些另類、前衛、進步的聲音無 「利」支撐報刊’不但無法登上主流新聞’其生存空間也遭受極大的壓 縮。
在-份未標示時間但應為舍我紀念館籌備階段時所草擬的組織章 程中,在推動業務的規劃裡包含進行新聞人物的口述歷史計畫。8以成 露茵祉會學訂I∣練出身的背景推斷’從事口述史研究不可能只是單純地 蒐集與保存史料’應當蘊含特定的問題意識。同樣地’累積底層新聞 工作者的個別經驗’也不可能剝離祉會結構的脈絡而予以掌握。在-
份寫有PrcssHistoryIdcas為題的筆記上’成露茵寫著:
新聞教育如何處理現代性? 老一輩的記者、編輯、工人等不適合新興報紙的運作’為什麼?
什麼樣的socialrelationofcultural industriescmergerd? 什麼是新聞?新聞的傳播方式?各時代的不同作新聞的人-記
8
「成舍我新聞史研究中心」預期推動之業務如下:-﹑架設學術網站’成立虛擬資料庫’ 以作為兩岸及國際學術祉群交流﹑對話之平台。二﹑推動新間界耆宿之口述歷史的整理
與撰寫’建構「民國新聞史資料中心」。三﹑規削整合型研究計畫案’如「台灣地下刊物 之時代意義」,帶動學術研究風潮。四﹑提供博士後研究之機會,並開發本校之中國新 聞史等相關課程。五、編輯﹑出版相關學術論著及研究通訊等期刊。六、蒐集成舍我先 生文物、長年輪流展出。七﹑舉辦學術研討會及系列演講。
摸著石頭過河
24$
者專業、專業的連結
以後見之明而強作解人’從成露茵留下的蛛絲馬跡或許可以如
此推論,若要避免新聞典範淪為理論空談’必須輔之以新聞勞動過程 的分析‧關注的不僅止於閱聽人、讀者如何看待新聞這項歷史性的文 化產物’同樣也需投注相∣司的眼光於實際生產乃至複製新聞典範的行 動者’是如何在日常例行工作中責踐新聞典範。在置換新聞史的書寫
主體後’不但能夠更細緻地說明生產技術與生產過程如何影響新聞產 出’也才能讓新聞發展的另類版本得以躍然紙上’更能認識到當下以 為的理所當然無非只是歷史的偶然‧因為當前對新聞貫踐與意義的認 識’所依據的是-組由論述責踐所建構的歷史性產物’進而在資本主 義式的制度化機構貫踐的基礎上討論新聞專業的可能與困境’而末曾 回顧過往人類經驗中曾有過不同的新聞貫踐方式與意義。這些不同的
新聞責踐方式’以成露茵﹙2009:374﹚慣用的概念來說就是另類媒體
/新聞的責踐‧在受邀參與公共電硯舉辦的演講對談時’成露菌清楚 地表達另類媒體存在的意義:
另類媒體最基本的原則是它以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為目標’而非自
我保存’也就是說這個媒體是否能存活對它並不是最重要的。因 此它需要的資本很低,另類媒體認為智慧財產是公共財’反對它 的私有化’自己也闆放智慧財產權;它提倡DIY’任何人都可以
做媒體’說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它力主去制度化:請者也是作 者,意兄同樣重要。它是多元的。它不要反映社會上己經很大的
聲音’而是讓許許多多還沒有發聲的人用自己的形式發聲﹙成露茵 Z004)。
發現成露西
244
另類媒體的特徵是去資本、去專業、去制度’從存在的目的﹑經 營與生存方式﹑寫作形式乃至是否需要新聞專業’成露茵所界定的另 類媒體’都與主流祉會對新聞傳播體制的構思截然不同。這些不同的 構思’正是來自不同的祉會想像’因為對成露茵來說(也是她被台灣傳 播學界視為異類的原因之-﹚新聞傳播從來都不是目的’而是推動祉會 進步的工具與力量(管中鮮20ll﹚。 在二○○九年底討論原預定於二○-○年五月舉辦的新聞史與另 類媒體研討會過程中’剛好發生「壹電靦」申請播放執照遭駁回的爭 議‧我與另-位參與籌備工作的博士生黃國富’想趁此議題的熱潮於 研討會中邀請業界人士舉辦圓桌論壇’由實務工作者自己討論動畫新
聞可能帶來的衝擊。從新聞典範的角度來看’ 「壹電視」或者動新聞帶 來的影響不是以電腦動畫的方式模擬新聞事件所可能導致的誇大或失
真’因為任何-種新聞報導方式都已是人為的再現,執著於虛擬或真 責的爭辯無非只是深陷於客觀迷思而不自知。關鍵在於動新聞意味著 全新的新聞產製方式’也涉及到對新聞﹑記者與專業的重新界定’如 果這真是台灣新聞的未來的話!
成露茵相當贊成我們的規劃與想法’甚至說出「搞不好蘋果也是 種典範」的驚人之語。如果只是從「典範」╴詞的慣用方式理解’這話 的確驚人‧但從上述的回顧看來’成露茵顯然不是以倫理規範的意義 看待新聞典範’她更強調的是以之為分析概念而從事新聞史研究’方面凸顯當下新聞建制的偶然’∣生’另-方面在察覺祉會建構的歷史性 後’從過往發展歷程中尋找更多不為人知的新聞責踐類型’特別是那 些無以名之的新聞勞動者所理解的新聞’從中透析未來發展的多種可
能性:
新的新聞工作典範是多尢的,不是單一的,它只要求新聞從業人
摸著石頭過河
245
做人’而不要求他們做超人‧它是協商的’不是威權的;它不是 玫府制定的、財圍和媒體老闆決定的’而是社會中s〔akehoIdcrs協 商而成的‧它是在地的’也是全球的’是台灣公民社會的機制’ 也是全球公民社會的機制﹙成露西2004﹚‧
結語
上述想法只曾經片段零散地在我的博士論文、已發表的文章以 及與成露茵的討論過程中出現’必須等到成露菌身後因為整理她留下 的研究資料’並看到其他影音資料後’才明確地意識到新聞史與另類 媒體結合的可能。馬克思從未寫過-本歷史著作’但從沒人能夠否定 馬克思著作中濃厚的歷史意識’關鍵在於研究中是否存在整體性的思 考‧同樣地’將成露茵的新聞史關懷歸之於私人情悽’或認為是她試 圖賦予父親成舍我尊崇歷史定位的努力’都是過於簡陋的片面觀點。 冒著過度詮釋的危險’我認為成露茵對新聞史研究的投入不可與 她對另類媒體的關!∣霎分隔.另類媒體’對成露西而言是推動整體社會
進步的力量’問題是何以在主流文化中又往往被排斥乃至視為異端? 因此對新聞傳播體制的整體∣生分析成為必要,在共時∣生的層面卜這是
羼於當代傳媒體制的結構分析’而在歷時性的層次上顯然就是歷史研 究所必須處理的議題。任何結構現狀都是過往歷史遣跡的積徒’無論 是新聞的生產技術﹑產製方式到新聞勞動都帶著這樣的歷史印記‧只 有揭開靦為理所當然的歷史面紗’才能認識到新聞曾經有過的多樣面 貌’而新聞典範正是這樣-個解謎的分析工具‧ 克羅齊的名言: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如果不片面地只以統 治者任意操弄歷史記憶的方向解讀’另-個意義應該是我們都是從當
代的立場與處境回顧與重建歷史傳統。在描繪與披露繽紛絢爛的新聞
發現成露茵
246
史後’又該如何決評價與決斷?這是我未及詢問的疑惑’也是個人的 難題‧成露茵即使仍在’她大概也不會給出任何答案而是丟出讓人繼 績思考的問題:
所有人都知道世新的校訓是「德智兼修.于腦並用」’這是創辦人 自己寫的。在這裡頭’我覺得它是需要仔細地去詮釋。因為他﹙成 舍我﹚在寫這個的時候他﹙成舍我﹚也有說以德為先’所以德是很 重要的。很多人說世新的人就是能動于’妤像只注重crafts ,不注
重其他的知識什麼的’但這是不對的。我覺得我父親他非常重視 的一點就是:你做一個新聞記者’或者你從事媒體的一個事業’ 你最重要的是要有道德’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個柬西‧可是在今天
我們的世新’我們到底怎麼樣去傳遞這個’我並不是那種說道德 是很固定的東西’而是說我們這一代的人﹑我們下一代的人’他 們對道德有什麼認識’他們認為什麼是有道德的’什麼是沒道德
的‧那這個德’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同學’怎麼去培養這個德’ 怎麼去教這個德’其實他不是教的。我覺得「德智兼修’子腦並 用」’其實是要把它看成是一體的’因為德這個東西其實只有在實 踐當中,你才能學到。我對世新的期許’希望世新多多地去思考 「德智兼修.子腦並用」在2l世紀的今天’它有什麼意義’我們世 新到底要如何去傳承這樣的一個精神﹙成露茵2006b﹚?
參考書目
Bann!ng,SA. I,98‧ “ThcPro化ssionaIizationo{﹞ournaIism;ANi『lc『ccn【I﹞╴Ccn【uryBcginning.” /b澀γ〃豳βJ〃2HkJ勿U/24(4); l57╴63‧ Brccd,Wl955.‘‘SocialCont『oI in【I】cNcwsroom,”S0αα∕凡兀233:326-,5.
Carcy〉】. l989’ “T℃chnologyandldcoIog叭”加Cb/〃〃】〃〃mJ〃0〃‘ZJα〃“旭五迦Ⅵo〃MF㎡紉α〃‘∕
摸著石頭過河
2召7
S0αf卹,Pp’20】╴30‧London:Rou〔ledgc.
Carey〉】. l997.‘‘TbeProbIemo「〕oumalismHisto「叭”lnES〔rykcrandC.A‧Whrren(cds.), 儿加αGz/U/.‧AO㎡“/Reα企γ,Pp‧8任,4MinncapoIis:UniverslWo「MinnesotaPress.
Durkheim’EMauss,M】969、乃”㎡姒eCLm娥“吻〃London:CobenW℃st. Gans’H.ll979.Dec城嶇W乃αZ’JMmJ.NewYbrk:Pantheon
Giddens,A. l99lMb企γ〃蚵α〃↙Seγ肱〃鯽’Sbγα〃“o㎡e〃』〃妁cL壓芷Mb企γ〃A:『.Cambridge: POli【VB 己
Hard﹝,H. l995.‘﹙Wirbou〔theRanl《andPile:】oumalismHistory’MediaWbrkers】andProblem ofRcpresen〔anon.”InI﹣lHardtandB.Brenncn(eds’)’/﹨尼mJ加0淡↙汀..勿加α㎡α砧J勿ryq/叻2 Rα〃片α〃z∕R儿’Pp‧l╴29‧Minncapolis:UniversltvofMinneso【aPrcss’ Hard【,H‧2000.‘℃on』ic【sofIntercs【s:Ncwsworkcrs,Mcdia,andPatronagc﹚ournaIism’”InH Tllmber(ed‘),Mb鈽紉几加“乃0尼J﹩Zo〃αAα〃↙几仇妳’Pp.20,╴24.London:RoutIedge‧ H¢ye『’SP0ttker’H、(cds、).2005.D打h㎡O〃q/叻e/Vb山JAZm‘∕咽加/8,0╴2000.Gotebo『g: Nordicom‧
Nord,D‧Pl988.“APleafbr〕ournalismHi£tory”/b“γ〃αⅡJ加H】JroU/l5(】):88╴92. Shaw,DLl967.“NewsBiasandtheTblegraph:AStudyofHistoricaIChange.”儿腮γ〃蛐J加 Q鯉α沱γ』44;3-l2. Solomon,WS‧ l9,5‧‘‘TheSi〔eofNewsroomLabor: thcDivisionofEditorial‧”InHHard【
andB.B【ennen(eds),雌M/JiM冷e汀..乃zu囫拯α砧JFoⅣo/坊『Rα〃片儸〃4R∕『, Pp1l0╴34. MinneapoIis:Universl【vofMinncsotaPrcss. ▲
可
Tllchman’G. l978.Mz片/嶇∕﹨彤叨J;AS卹矽i〃叻βCb加/γ〃αfo〃q/R會α緲.NewYbrk:FrecP【ess. Thompson,I.B. l9,5‧Ⅷ『Mb鈽αα〃4Mb雄γ〃蚵.London:PoIitv’ 凸
︼
‘
Weston,T2009’ “English╴LanguagcSchoIarshipont﹜】eRepublican╴eraChinescPrcss: Some
P『cIiminaryObservatlononanEmerglngPieId.”(中文版刊登於《國際新聞界》2009年 0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Whi〔c’D.Ml950“Ga【ekceper.”儿唧γ〃〃几加Q鯉αγ疋γ〃27:383╴90 成露茵’l992, 〈辦好立報‧成就世新〉 ’收錄於成露西(編﹚’《繼志-年》’頁3Z╴39, 台北;台灣立報。 成露茵’2004, 〈全球都在尋找新的新聞工作典範:台灣立報祉長﹑世新大學新聞傳 播學院院長成露茵發言槁〉,《2004年4月ll日公硯演講廳:與大師對話Dr.Lec
BoⅡinger’Presiden『ofColumbhUniversI吼USA》’上網日期:20l0年l月28日’取
自http://www」uciemcmoryD『g/49╴more斗9
發現成露茵
248
成露茵,2006a ’〈文本與媒介:民初報刊的研究取徑’l9ll╴】949〉。上網日期:2006年
l0月l日’取自h﹝﹝p://csw‧shu.edu‧tw/PUBLIC/vicw-01pbp3?main﹦bcad∣incid﹦5酴ml 成露茵,2006b,〈成露茵教授專訪〉’《世新五十周年紀錄片》’上網日期:20l0年】月
28日’取自h﹝tp:/∕www」uciememoryorg/category/qbE5qbBDqbBlqbE7qb89qb87/page/2 成露茵’2008’ 〈新聞知識的複製:成舍我與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98╴24l0╴H╴l28╴03,╴MYZ。
成露茵’2009,〈另類媒體實踐〉’收錄於成露茵、羅曉南﹙編)’《批判的媒體識讀》, 第二版’頁37l╴387’台北:正中。 成露菌、李明哲、唐志宏’2008,〈兩岸成舍我研究現況與我們的整合性研究計畫〉’ 發表於2008年l2月】9日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專題報告。 李明哲﹑成露茵﹑唐志宏’2005’〈弦外之音:新聞產製流程與中國史學初探〉’發表 於《文本與媒介:民初報刊的研究取徑’l9】l-l949》’台北:世新大學。 李金銓’2004’《超越西方霸權: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香港:哈佛大學出版社。 林麗雲’2000’〈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收錄於張芰雲(編)’《文 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頁89╴l48’台北;遠流‧ 黃II頂星,20ll ,〈舊聞新史:對台灣新聞史研究的思考〉’《傳播實踐與研究》,第l卷’ 第2期’頁】79╴209。
管中群,20ll ’〈弱勢發聲﹑告別污名:台灣另類「媒體」與文化行動〉,《傳播實踐與研 究》,第l卷’第】期’頁l05╴l〕4。 張育仁,2002,《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Anderson’B. ’吳割人譯’20l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 報。 Du『kheim,E,丙傳明﹑趙學元譯, l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頁 ll3╴160。
Schudson,M’何穎!∣台譯’】,93,《探索新聞:美國報業肚會史》’台北:遠流。
我所認識的Lucie 阿英。
對Lucie的第一印象
二○○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我第-次見到院長‧剛見面的時候’
覺得她不太理人’看起來很嚴肅’講了話之後’發現她其實很可愛。 那時候’我剛剛結束-個案子回到台大‧她骨折住院’當時原本 已有-位看護’我們交接的時候’那個看護偷偷跟我抱怨說她很難照 顧’因為-直要上廁所’害她都沒有時間吃飯。我接手後,建議院長 這種狀況怎麼處理比較好’我可以幫∣亡’也爭取自己的吃飯時間. 相處了幾天’我發現’只要我提出建議’她都會採納’她是講 道理的人’可能因為她比較有文化吧’文化水平高的人’妳跟她講道 理’她會接受.我照顧她沒幾天’她就開始依賴我’她跟我說:「如果 還是游小姐(之前的看護﹚照顧我,我會瘋掉! 」她的外甥周成虎看到 我們相處的樣子也說:「阿英好-百倍! 」 我們很投緣’連她在美國的朋友打電話過來’都在電話上跟我 說:「多虧有妳’Lucic很稱讚妳呢! 」
阿英口述’廖雲章整理。
發現成露西
250
可 ﹦ I︻
﹦╴旦二 =﹀
■V
!﹩
﹃ ≡﹄■
﹦了
4
緲禪荏 ︼■
孵恥
丑■
8折姪 』▽o巳弼呵 ﹦
﹦
「
:
A
姿</
﹣ Ⅲ
】﹄
』F
≡
『斧孛勺■?
塒 ■」□■
P「P
』
」
阿英(右)與Lucie於台北台影。
生活的吉光片羽
我的個性很直接’而且’我其責不知道她是大人物’對我來說,
她就是我要照顧的人’我們的相處很自然’她也沒有架子。出院後回 家’她常看書看得很晚’她看害很快噢’可以-口氣看到半夜-兩點 都不睡’簡直太過分了嘛,這哪裡像-個病人! 後來’我-到晚上十-點就準時關電靦’剛開始還有點害怕’她 也很不高興‧可是半夜是身體排毒的時間Ⅱ阿,這樣-直讀書看電靦’ 怎麼可以’太傷身體了!我還是把電峴關掉。她當然不高興呀’還跟 董事長﹙成嘉玲﹚和殷董﹙殷允亢﹚告狀’可是’嘿嘿,她告狀也沒用’ 大家都說;「阿英我們支持妳! 」 她喜歡看洋片’我覺得很悶,就在客廳看台灣連績劇’可是她又
我所認識的Lucie
251
怕孤單’常常趁空檔跑出來偷看我睡了沒?我想是她喜歡有人陪伴’ 怕寂寞‧她每次出來偷看我的時候’地板會發出聲音’我不動聲色’ 等她到我身邊時’突然轉過頭來嚇她﹙大笑﹚。
我們生活作息很規律’她有-個習慣,每天早上都會跟我「Givc
mchvc」﹙作勢拍掌﹚﹑晚上睡覺前-定要說「Goodnigbt」‧ 有時候’我們-起看電視’看到-些片段’她有感而發問我:「如 果我活到那麼老’妳還會照顧我嗎?」我感覺她很怕孤單’我跟她說:
「我怎麼捨得不照顧妳呢?」﹙淚﹚。 她身體狀況好-點的時候’我偶爾晚上會回家或出門’只要我不 在,我就覺得她不開心’後來我就很少晚上出去了. 她跟我說過:「阿英’等妳拿到身份證’我要帶妳去歐洲. 」我說 去歐洲機票很貴耶’要十萬塊’她說沒關係’她要帶我去。那時候我
還沒有身份證’很多地方都不能去’所以我拿到身份證以後’最開心 的人就是她。 這三年多來’我陪她走過上海、香港、北京、台中﹑台南、台
東、海南島’跟著她到處遊山玩水’看到很多人都很尊敬她’才知道 原來她是大人物。剛見面的時候’我問該怎麼稱呼她’她說:「叫我院
長﹙世新大學傳播學院﹚或是祉長(台灣立報祉﹚都可以‧ 」 我沒有文化’小學只讀了五年’根本不知道院長是什麼意思’我 只覺得她很可愛、不擺架子’很平常心對我’人格很高尚’可能是書 讀得比較多’她很有禮貌’很謙虛. 二○○九年’她去環遊世界’卻意外在日本機場昏倒,郭良文 打電話給我’說她醒來後已經-個人上了飛機’那時候是中午,要轉 機’飛機要晚上六、七點才到’我聽了擔心得要死’無計可施’只能
在家裡偷哭.晚上去機場接她’她坐在輪椅上被推出來’臉上還是笑 咪咪’我又好氣又好笑’忍不住罵她:「妳還笑得出來! 」回來之後’
發現成露茵
Z52
身體∣青況大不如前’血小板﹑白血球和血紅素都下降得很厲害‧八月
二十三日回國’二十四日送急診’直到九月-日才出院‧之後不斷輸 血’-個禮拜三次,打生長激素,提高血小板﹑白皿球和血紅素’雖 然身體不舒服’她還能苦中作樂’說自己是「吸血鬼」’吸了血就活力 十足‧ 她很能忍痛,從來不叫苦’真的很不舒服才會說’但是通常已經 很危險了。有-回’她在浴室刷牙’突然說:「阿英’我頭昏. 」我趕
快跑過去抱住她,我-抱她就昏倒了’我嚇死了’真的很危險‧半夜 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車來了’她卻醒了’又說她沒關係’不去醫院。 其責她的身體很虛弱’晚上幾乎都睡得不好’-個鐘頭就要醒來 -次’睡眠品質非常差,可是她的精砷很好’白天還是精紳奕奕去辦 公。每次到《立報》開會’常常就忘了時間’《立報》開完會﹑去《破 報》﹑去《傳記》’有時候我得提醒她「該走了」’否則她開會開不完’ 可以-直開下去‧ 她在外面總是生龍活虎的’可是-回家’她會攤在我身上撒嬌:
「啊’回家真好! 」我笑她是「在外-條龍、回家-條蟲」’她還會裝毛 毛蟲的樣子扭動,我快笑死了’我說:「-定沒有人相信妳在家裡是這 樣的。」她總是對我說:「回家真好’阿英’有家真好! 」 我是二○○九年十-月拿到身份證’十二月回大陸去取消戶口’
因為規定要本人去辦’我只好請三個禮拜的假回去‧本來要另外找人 照顧她’她不喜歡麻煩別人’可是她的秘書和學生都很擔心她的狀 況’蘭琪和助理輪流陪她’可是她的身體狀況突然變壞,她們照顧不
來’她整晚沒法睡’胃口不好也吃不下東西.蘭琪問她想吃什麼’到 處去買’她卻都沒胃口’吃-口就不要了’身體更加虛弱’後來就住 院了。
本來我是計畫-月五日回國’她住院後’董事長從美國打電話給
我所認識的Lucie
253
我’要我趕快回台灣‧我-月-日回國’先回家做了她愛吃的早餐’ 帶去醫院看到她’因為我-回國她就生病’我笑她:「妳生病’妳生的 是相思病Ⅱ阿?」她被我逗得很開心‧
她喜歡吃我做的菜,也會教我做-些她愛吃的束西:煎牛排﹑ 蔥炒牛肉、羅宋湯還有馬鈴薯火腿早餐’她吃得很簡單’我常說她太 省’應該對自己好-點’又不是沒有錢’可是我發現她生活真的很簡 樸’她就是不喜歡浪費的人‧
醫院的最後時光
我的腰因為以前工作受過傷’到醫院照顧她’常常得抱著她搬上 搬下’她注意到我忘了帶護腰到醫院’-直提醒我’要回家拿’不要 受傷。她就是這樣的人’即使自己病得那麼重了’都還惦記著我。 因為她只有-顆腎’又要吃那麼多藥’身體負擔很重’-月二十 五日的時候’醫生提醒她可能要有洗腎的心理準備。當天晚上’她的 血氧突然降到八十五’正常的指數是九十五以上’資深護士偷偷提醒 我要注意’可能有危險。 我覺得∣∣青況可能有危險’她的家人又統統在美國’那天晚上十-
點半’我打給董事長﹑殷董﹑蘭琪﹑邱副校長和李主任‧二十六日凌 晨’她被送入加護病房,她想放棄急救’醫生要本人簽字’可是她那 時候很喘’喘得沒力氣表達’她指著我,眼睛-直看著我,我說:「妳 要我幫妳簽?」她點頭’我說:「別的事我幫得了’對不起’這個事∣冑 我沒辦法‧ 」她只好點頭’之後就插管急救‧
我不是家人’怎麼可以替她做這麼重要的決定?前-天’有經驗 的護士已經私下提醒我’絕對不可以替她亂簽’如果要簽-定要有律 師在場‧其責’三年前住院時’她就打算要簽放棄急救同意害’當時殷
發現成露茵
254
董和董事長都在’董事長不簽’她說:「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救回來! 」 二十六日清晨三﹑四點手術完’當時她還因為麻醉昏迷中’早上 八、九點去看她’她已經有點意識’沒有氣切’開始洗腎’剛開始還 滿I∣偵的’可是到了晚上突然惡化’洗腎的機器開始洗不動’全身出血 得太厲害了‧
董事長是二十七日早上六點的飛機回台灣’從機場直奔醫院’董 事長到的時候’她本來模糊的眼睛變得很亮、張得很大’我覺得那是 藥的副作用,看起來好像是清醒’但其責意識不清楚‧十-點’她的 主治黃醫師跟董事長說’如果這-關能過就好’不過以後會很難照顧‧ 加護病房有經驗的護士透露,她的呼吸已經是靠機器帶動了。中
午十二點半’她的血壓下降到三十幾’後來,大家都來了’董事長﹑ 殷董、邱副校長、蘭琪、Il偵星、張正、雲章’到了二點二十四分’醫 生就在加護病房裡宣告她的離開.
我沒想到自己會陪伴她到最後-刻’而且居然沒有恐懼的感覺. 直到現在’我還是常常想起她’感覺她只是出國而已,我在家想起 她’常想到掉眼淚’會哭很久’想到她人還在的時候有多好玩’感覺 就像她還沒走。
其責’我霓得她是不怕死的‧二○○七年我們去上海’在飛機上 看報’居然看到她的主治醫接受媒體訪問’談癌症治療’當時醫生講 的病例跟她-樣是「多發∣生骨髓癌」’醫生說:「這種病例平均大概能存
活三﹑四年‧ 」她跟我說:「阿英’醫生說我還有三、四年。」二○○年她走了’正是醫生預估的時間‧
她說:阿英是我的好朋友
她對人是不分高低的‧我們在家裡吃東西’她都要求-人-半
我所認識的LuCie
255
比如有十五顆葡萄’她會問我:「為什麼我是八顆?」我說’因為妳是 病人‧她不同意。不過’她耍賴的時候就會說: 「我是病人欽~」我們 常常鬥嘴’很好玩。
她對我不分高低,在外面’遇到人家好奇我們的關係’她會說: 「阿英是我的好朋友。」
她說過’她-生只跟三個人撒嬌:媽媽、姐姐還有我。她們姊妹 的感I青很好’我照顧她三年多來’她們每天至少講╴通電話‧ 我問過她為什麼不生小孩’我問得很直接:「妳是不是不能生?」
她回答;「能生但是不想生」’因為她「想當-輩子的小孩。」
她會唱兒歌、講小時候的故事、彈鋼琴給我聽’教我跳恰恰’她 還教過我英文呢!她是很好的老師’不過她要求太嚴格了’我後來拒 絕學習‧
她講過很多從前做過的事’可惜很多我都忘記了‧我只記得-件 小事,她說她剛到美國的時候,吃虧也不會罵人’常常弄得自己很生 氣‧我問她: 「妳連罵人都不會?」她搖搖頭,我笑她;「妳這個書呆 子’連罵人都不會! 」我想這是教養太好的緣故。 照顧她的這幾年’她對我非常好’我們很親’我照顧過很多人’
但是感∣青沒有這麼深。之前’她住過兩人病房’隔壁床也是-位教 授’看到我們相處的’∣冑形’問她:「這是妳的女兒嗎?」她笑著回答: 「是呀! 」她還得意地跟蘭琪說:「我今天撿到-個乾女兒噢! 」 她講過’剛從美國回台灣的時候’有人主動提議想拜她做乾媽。
她那時候不懂台灣祉會的習俗’覺得很奇怪’非親非故當什麼「乾媽」 就拒絕了。她不知道那是台灣人的社交方式’那人是想跟她拉關係‧
她在醫院-度病危時’我很怕她過不了關’我問她:「還有什麼是 我可以為妳做的嗎?」她虛弱的搖搖頭’握著我的手說:「我真的很喜 歡妳! 」
發現成露茵
256
在外面的時候’有人問起我們的關係’她說我是她的乾女兒’ 我想她是不想讓人家知道我是看護‧她對我的小孩也很好’十二月我 回中國大陸’她給我的孩子們-人五千塊紅包’小孩寫卡片謝謝她’
她回了-封很長的信,在信裡面告訴他們’他們的媽媽在台灣如何能 幹﹑如何照顧她’她總是說我照顧她’其責她真的對我非常好‧
附錄:Lucic與阿英小孩的通信 P『om:★﹙阿英的女兒﹚
Tb: ⅧIx.cheng甽﹙Lucie﹚ Sent:Sun,20Dec2009l5:23:08Asia/Thipei
院長:
謝謝您對我和弟弟的關愛’收到您的紅包’我們都很開心……在 這寒冷的冬天’送去我們的-分祝幅’希望您能夠幸幅快樂’健健康 康的……同時也替我們謝謝殷董給我們的筆記本……我們很喜歡噢! 謝謝你對我媽媽那麼照顧’她-個人在那邊很辛苦’幸好她遇到了 你…真的很感謝你! ! !
以下是我的弟弟寫給你的:院長’謝謝你給我的五千元台幣’我 會好好用它的。還有祝你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寄件者: ⅧIx.cbcngIi(Lucic﹚ 發送時間:200,年I2月2l日﹙星期-﹚下午5:40 收件人: Ⅷ★Ⅱ﹙阿英的女兒﹚ 阿英兩位可愛的小朋友’謝謝你們的祝幅’卡片很熱鬧動人’選
得真好‧希望你們可以用那小小的紅包買-份心愛的禮物給自己’留
我所認識的LuCie
Z57
作紀念‧你們的信寫得那麼好’讓我很受感動。 這次和你媽媽相聚,-定很高興吧?現在幅清和台北來往很方 便’見面的機會應該更多’歡迎你們放假時來台北玩玩‧ 阿英是-位非常好的幫手:做事認真負責、對人親切和善’我的
家人和朋友都很喜歡她‧這是我的幅氣。在外面大家見我們的感情那 麼好’都說我們不是母女就是婆媳呢!你們有這樣-位好媽媽’真值 得驕傲! 謝謝你們讓我分享阿英的時間和關愛’祝你們全家健康﹑幸幅’ 兩位小朋友學習進步﹑快樂玩耍!
院長
我所認識的阿英 廖雲章
阿英’這個眼睛炯炯有紳’說起話來總是中氣十足的女人’是祉 長的看護、體貼的朋友’更是晚年最重要的依靠。
訪談阿英那天’約了四點半在曉鵑的辦公室碰面’沒料到話匣子
-開止不住’從傍晚-路暢談到深夜-點。三個女人圍繞著社長生前 的種種瑣碎生活小事’跟著話題又哭又笑‧結束馬拉松訪談後’-點 也不累,取而代之的是-種身心清朗的幸幅感‧ 談笑間’祉長的音容笑貌彷彿都回來了。
第-回見到阿英’是二○○六年冬天的某個周日午後‧那時社 長有-陣子沒到報祉開會了’聽說手術後身體虛弱’來了-位幹練的 看護’照顧得很好‧我帶了點心去探望’阿英下樓來拿’她-臉笑咪 咪’讓人覺得安心’她說話中氣十足、氣色紅潤’說了聲謝謝’笑咪 咪地轉身進電梯‧
社長身體恢復得好-些’立時恢復了往昔女超人般的作息.阿英 變成貼身特助’負責提醒她不能太累。會開得太晚、和哪個部門談得 太久’時間-到’她探過頭來’禮貌但堅定地提醒:「時間太晚了’該
《台灣立報》副總編輯、《越南四方報》中文主編﹑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發現成露茵
260
■■■
D
=
/
∕ ■﹃
』』 p
︿ ﹦. 比
Ⅲ
■
■
﹦≡﹄
聳
﹨
君
b
休= b■
E皂F肓黔
2
喊﹃
勻︵
二○--年六月作者﹙右二﹚與阿英(左二)出席《天下雜誌》之〈天下30美麗台灣〉音樂會
走了! 」 初次見識阿英決斷的執行力,大家暗暗詫異她真大膽’祉長臉上 露出捉狹表∣冑’對阿英說:「噢’我得走啦?」轉頭’假裝抱怨:「阿英 管我很嚴! 」她們互動親密’我沒見過社長對誰有過這樣的砷∣青。社長
的氣色-天好過-天’越來越有精紳’我們敬佩又感謝’她真有本事 把祉長照顧得這麼好。
我們祉長是個愛工作討論、愛讀書研究、覺得睡覺浪費時間的 人’卻在阿英的循循善誘下’體認到規律作息的必要’願意親身貫踐‧ 社長請張正和我吃飯’阿英同行’餐廳是-家美式牛排館。大家 端詳著菜單’祉長要阿英點菜’阿英瞪著菜單說不必:「那麼貴!我跟
妳吃-份就好了。」社長正色說: 「不行’妳要點妳愛吃的‧我請妳! 」 阿英斜瞄祉長’笑著對我們說:「我跟著社長好享幅吻’每天都吃 香暍辣! 」社長回她;「這是我的幅氣! 」。
我所認識的阿英
261
那-頓飯的氣氛歡暢而溫馨’她們真誠地調侃彼此’抬槓生活趣 事和糢事’我甚至有種錯覺,感覺阿英像是祉長遠房的-位姊妹’失 散多年’而今重逢. 阿英陪著祉長來報祉開會’總會找我聊上幾句。偶爾她返鄉回大 陸’不忘給我帶伴手禮’我收過好幾包阿英專程從老家幅清拎回來的
金鉤蝦乾’她知道張正愛喝啤酒’客氣地說要給他下酒‧ 阿英總說自己文化不高,然而’她通達的人’∣青世故卻是念再多書
也學不來的‧她說-輩子也沒見過像祉長這樣書讀得這麼多、「文化」 這麼高的人’這兩位看似生活在M型祉會兩端的人’相處自始至終都 毫無隔閡’彼此信任、互相依靠‧ 其貫’阿英對社長的守護’遠遠超過她的專業訂∣ ∣練。為了社長和 殷董假日出遊的安全與方便’阿英鼓起勇氣,自告奮勇到駕訓班學開 車、咬牙參加路考‧她很感激殷董鼓勵她學習還贊助學費’為了回報 殷董,她每天在家緊張地反覆練習考題’勢在必得要-次過關。 然後是買車。為了幫祉長省錢’她先支開臉皮薄的祉長’單槍匹
馬地與售車員還價’她的說法是:「買東西哪有不還價的?」祉長曾活 靈活現地向我們形容阿英殺價的過程’直誇:「阿英真是太厲害了! 」 從裡到外’她面面俱到地守護祉長’我們都覺得’阿英不只是看 護,她根本就是武俠小說裡的「護法」’她們倆真是相見恨晚. 祉長過世之後’也許最∣∣周悵的就是阿英了’惆悵的不是失業,而 是失去了-位朝夕相處的親密好友。 訪談到尾聲’問及陪伴社長這幾年的生活對她的影響’阿英率真 直接地說: 「沒有! 」以為她誤會問題’再解釋了╴次’她仍堅定地回 答:「我本來就是這樣! 」 她就是做自己‧人們常以為大人物身邊的人天天親炙風範’價值 觀性格多少受影響’然而阿英並不’她-直清楚自己是誰’ 「行於所當
發現成露茵
262
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是她的行事作風’阿英之所以和祉長如此投契﹑ -拍即合’也許正是阿英不畏懼強權勢力、不附庸風雅’-如以往地 做自己’正是祉長最欣賞的獨立性格。 祉長念茲在茲提醒我們「主體性」的重要’在阿英卻是渾然天成。 她們兩人如此不同,又何其相像;她們幸運地遇見彼此’在對方的生
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好羨慕阿英‧
膠l紳璿鉀爽箭 Ihiwan:ARadicalQUarterlyinSocialStudies 發行人
周渝
祉長
王增勇
總編輯
宙應賦
執行編輯
李柏萱
助理編輯
廖瑞華
編輯委員
丸lI∣哲史﹑王瑾、王增勇、白永瑞、汪暉﹑邢幼田、柯思仁﹑徐進釭 孫歌、許寶強、夏曉鵑、夏鑄九、馮建三﹑雷應賦﹑趙剛、瞿宛文﹑
ChrisBcrry、GaiIHersba【【cr 丁乃非、于治中﹑王振寰、丘延亮﹑江土林﹑朱偉誠﹑呂正惠、
顧問
何春葵、李尚仁﹑李朝津﹑李榮武﹑林津如、陳光興﹑陳忠信﹑ 陳信行﹑陳溢茂、許達然﹑賀照田﹑黃麗玲、廖元豪、錢永群、 鄭村棋﹑鄭鴻生、魏王勺
榮譽顧問
(依姓氏筆劃序﹚
王杏慶﹑阪露匐、李永熾﹑吳乃德﹑吳聰敏﹑林俊義、高承恕 徐正光、梁其姿﹑蔡建仁﹑張復﹑傅大為﹑鄭欽仁
國際顧問隱百羅司蔡明發、濱下武志、Pcr【yAndc豳on、A㎡Dirl﹟k 網 電
址 郵
http://wcb’bp‧ntu.edu.tw/WbbUscrs/﹝aishe/ taishe‧cditor@gmail.com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6395號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2634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台社論壇l9:發現成露茵/夏曉鵑﹑廖雲章編.﹣﹣臺北市:臺灣祉會研究 雜誌出版:唐山發行’20l2.05 268面; 】4.8X2l公分╴(臺社論壇叢書; l9﹚ ISBN978﹣986﹣86735﹣4﹣0(平裝﹚ l.成露西2.臺灣傳記3.社會學家 】0l006550
783.3886
台社論壇叢書l9
發現成露茵 DiscovcringLudcChcng 作(編)者 夏曉鵑﹑廖雲章編 執行編輯
李柏萱
封面設計
黃瑪琍
排版/印刷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電話
發行
電話
台灣祉會研究雜誌祉’台北市木柵路-段lll號M730室 (02)2236﹣0556
唐山出版社,台北市大安區羅斯幅路三段333巷9號Bl
(02)2363-3072
EmalI
﹝onsan@ms37’hine【.nct
定價
290元
出版日期
20l2年05月
缺頁或破損,請寄回唐山出版祉更換 有著作權.侵害必究
傳真
網址
(02﹚2363﹣9735
http;//bIogyam.com/【sbooI(s
冊
○﹦∞6○<囝內自zmP□6︼囝6■向zα
世界的’卻不僅僅如此而已。
這不是-本緬懷她的害’那從來都不是巨口伽的風格。思念是永恆的,她所留給這個
不斷在挫折和失敗中重新站起。
而輕率地否定了自己曾擁抱的理想,巨:從未否定自己年輕時的理念和夢想’而是
異於其他側樣在一九六、七○火紅的革命年代成長的知識份子以﹁年輕時天真幼稚﹂
成露茵’親友學生多稱巨巳m’是位以行動閩述理想,用責踐豐富生命的先行者。迥
I
氣與苦幹精砷;看她如何鍥而不捨地摸索﹑創造一種﹁研究﹂與﹁實踐﹂結合的方式’
吩』中■■β
璀璨年華成露茵的跨界實踐
ISBⅡg78=g86=86735=¢╴0
■
「
如何在挫敗、失望、孤獨中’總是正面地迎戰,思考下-步的可能。
發現成露西
二盤